地理高考知識點總結

  做好每一個知識點的總結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熱帶草原氣候成因

  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是: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形成溼季;受信風控制時,形成乾季。其分佈規律是在南北緯10°至南北迴歸線之間。

  一、季風型

  盛夏季節,在低緯度地帶***特別是在大陸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風帶插入一個赤道西風環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於行星風帶的季節移動;另一方面是由於大陸的加熱作用,更助長了赤道低壓槽移動時在大陸上被加強。 北半球夏季時***7月***,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向北越過赤道向右偏轉,形成西南季風;南半球夏季時***1月***,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向南越過赤道向左偏轉,形成西北季風。這一現象,在從非洲經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帶最為顯著。

  1、非洲10°N至20°N地區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兩地分別受到掠過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溼西南季風的控制;且由於西南季風與東北信風輻合上升,多對流雨,降水豐沛,形成溼季。冬季,受單一、乾燥的東北信風控制,形成乾季。

  2非洲10°S至20°S地區和澳大利亞北部

  夏季,兩地受到暖溼的西北季風控制,且由於西北季風與東南信風輻合上升,多對流雨,降水豐沛,形成溼季。冬季,受單一、乾燥的東南信風控制,形成乾季。

  二、熱帶鋒型

  夏季,在廣闊的熱帶太平洋東部,赤道西風不顯著,且由於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脈的阻擋,來自太平洋的暖溼季風對南美洲的熱帶草原氣候區的影響幾乎沒有。但來自陸上的西南季風和西北季風,分別與來自熱帶大西洋上、並掠過暖流上空的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在此輻合上升,形成熱帶鋒,多對流雨,氣候溼熱。

  赤道以北的蓋亞那高原、奧裡諾科河流域和哥倫比亞北部,6月至10月潮溼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內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豐富,形成溼季。冬季,兩地分別受單一的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控制,乾燥少雨,形成乾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陸內部形成範圍廣大的熱低壓,暖溼的、掠過暖流上空的東南信風吹向大陸,為南非高原帶來較多的降水,形成溼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於地勢高,氣溫更低,大陸南部形成高壓,並與東部的海上高壓連在一起。由於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加之陸上高壓的存在,來自海洋上的信風影響程度減小,形成乾季。

  2、澳大利亞南部***30°S至32°S***

  ?由於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夏季***1月***,該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乾燥少雨,形成乾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溼潤西風控制,形成溼季。

  四、垂直地帶性型別

  東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區

  本地區海拔達3000米以上,由於地勢高,改變了這裡的氣溫和降水狀況,氣候暖和,不能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夏季,受來自印度洋上的、掠過暖流上空的暖溼東南信風的影響,降水比較多,形成溼季。冬季,受單一、乾燥的信風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發旺盛,形成乾季。

  五、背風坡型

  澳大利亞大分水嶺西部和馬達加斯加島西部

  兩地由於地處東南信風的背風坡,且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較少,但乾溼季明顯,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二***

  一、日影朝向

  ***一*** 分佈規律

  1、日影朝向

  始終在觀測者所見太陽方位的相反方向。

  2、正午日影的朝向

  取決於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太陽直射點以北的地區正午日影朝向正北,以南的地區朝向正南***極點除外,極夜地區正午無日影***。不同地區分佈如下:

  ***1***迴歸線以外的地區***極點除外***:北迴歸線以南地區,一年中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南。

  ***2***迴歸線之間的地區:①太陽直射地區,正午日影縮為零***或正午日影與物體重合***。②赤道上一年中正午日影大約半年朝向正北,半年朝向正南。③赤道到北迴歸線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時間多於朝向正南的時間;赤道到南迴歸線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時間少於朝向正南的時間。

  ***3***極點:北有點極晝期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南,南極點極晝期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

  3、日出日落時的日影朝向

  ***1***太陽直射北半球時:無論南北半球,日出時的影子都朝向西南方,日落時的影子都朝向東南方。

  ***2***太陽直射南半球時:無論南北半球,日出時的影子都朝向西北方,日落時的影子都朝向東北方。

  ***3***太陽直射赤道時:全球各地日出時的影子都朝向正西方,日落時的影子都朝向正東方。

  ***二*** 應用意義

  1、據日出、日落時日影的朝向,推知太陽直射半球

  若日出時物體的影子朝向西南方,日落時物體的影子朝向東南方,則說明太陽直射

  北半球;若日出時物體的影子朝向西北方,日落時物體的影子朝向東北方,則說明太陽直射南半球;若日出時物體的影子朝向正東方,則說明太陽直射赤道。

  2、據一天中日影朝向情況,推測當地地方時

  日影朝向正北或正南時,當地的地方時為12時。

  3、據正午日影朝向,推測觀測點所在半球及體緯度位置

  ***1***一年中在有白晝的時期,正午日影始終朝向正北方,則該地位於北迴歸線以北地區***北極點除外***或南極點。

  ***2***一年中在有白晝的時期,正午日影始終朝向正南方,則該地位於南迴歸線以南地區***南極點外除***或北極點。

  ***3***一年中正午日影一段時間朝向正南方,一段時間朝向正北方,則該地在南北迴歸線之間。

  二、日影長短變化

  ***一*** 變化規律

  1、一天中,日出、日落時的日影最長,正午時的日影最短。

  2、一年中,6月22日南半球有白晝期的地區正午日影達全年最長,北迴歸線及其以北

  地區達全年最短。12月2日北半球有白晝期的地區正午日影達全年最長,南迴歸線及其以南地區達全年最短。迴歸線之間的地區,太陽直射時,正午日影縮為零***或正午日影與物體重合***,達全年最短。

  ***二*** 應用意義

  ***1***6月22日正午日影達全年最長,該地在南半球,為冬季;達全年最短,該地在北迴歸線及其以北地區,為夏季。

  ***2***12月22日正午日影達全年最長,該地在北半球,為冬季;達全年最短,該地在南迴歸線及其以南地區,為夏季。

  ***3***非二至日正午日影為零***或日影與物體重合***,該地在南北迴歸線之間,太陽直射該地。

  ***4***正午日影達全年最長,則該地處於冬季,且該日為該地所在半球的冬至節氣,正午日影達全年最短***不為零***,則該地處於夏季,且該日為該地所在半球的夏至節氣。

  ***三***

  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佈在赤道附近,如馬來群島、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等地區,其特點為常年高溫多雨,氣溫年較差小,各月平均溫在25—28℃之間,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較均勻。

  2.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佈在熱帶雨林氣候區南北兩側,這裡年平均氣溫高,但氣溫年較差略大於熱帶雨林氣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間,有明顯的乾溼季之分,離赤道越遠,乾季越長,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熱帶季風氣候分佈在南亞和中南半島等地,其特點為全年高溫,最冷月平均溫也在18℃以上,降水與風向有密切關係,冬季盛行來自大陸的東北風,降水少,夏季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風,降水豐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區遠多於此數。

  4.熱帶沙漠氣候分佈在南北迴歸線附近的大陸內部或大陸西岸,其特點為年平均溫高,年溫差較大,日溫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許多地區只有數十毫米,甚至數毫米,降水變率很大,常常連續數年不下雨。

  5.亞熱帶季風氣候分佈在大陸東岸的亞熱帶地區,這裡冬季不冷,1月平均溫普遍在0℃以上,夏季較熱,7月平均溫一般為25℃左右,冬夏風向有明顯變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較少。這類氣候以我國東南部最為典型。其它地區,由於冬季也有相當數量的降水,冬夏乾溼差別不大,因此被稱為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

  6.地中海式氣候分佈在大陸西岸的亞熱帶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地區最為典型,故名。這類氣候的特點是冬季溫和,夏季炎熱或暖熱,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乾旱,因此又稱為亞熱帶夏幹氣候。

  7.溫帶海洋性氣候分佈在大陸西岸的溫帶地區,其特點為冬季不冷***1月平均溫在0℃以上***,夏季不熱***7月平均溫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達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8.溫帶季風氣候分佈在我國秦嶺、淮河以北的東部地區,朝鮮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亞東部沿海地區,其特點為夏季溫暖,冬季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溫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減少。

  9.溫帶大陸性氣候分佈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部,由於全年在大陸氣團控制下,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陸中部形成乾燥或半乾燥氣候;而大陸北部,則由於緯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涼、短促,蒸發不旺,降水雖少,但不幹旱,形成特殊的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10.極地氣候分佈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邊緣地區、格陵蘭島、北冰洋諸島和南極洲。在大陸邊緣地區,冬季長而寒,但夏季最熱月平均溫可達10℃,苔蘚、地衣是這裡的典型植物,故又稱為苔原氣候;格陵蘭島、北冰洋諸島和南極洲等地的絕大部分地區,終年在冰雪覆蓋下,最熱月平均溫也不超過0℃,因此被稱為冰原氣候。 極地氣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氣候.***1***極地長寒氣候***苔原所候***。分佈在北美大陸和亞歐大陸的北部邊緣***南以最熱月10℃等溫線與亞寒帶大陸性氣候相接***、格陵蘭島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島嶼;在南半球則分佈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南設得蘭群島和南奧克尼群島等地。其特徵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 1~4個月月平均氣溫在0°~10℃之間,冬季酷寒而漫長;年降水量約200~300毫米,以雪為主;地面有永凍層,只有地衣、苔蘚等低等植物。***2***極地冰原氣候。分佈在極地及其附近地區,包括格陵蘭、北冰洋的若干島嶼和南極大陸的冰原高原。這裡是冰洋氣團和南極氣團的發源地,整個冬季處於永夜狀態,夏半年雖是永晝,但陽光斜射,所得熱量微弱,因而氣候全年嚴寒,各月溫度都在0℃以下;南極大陸的年平均氣溫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陸,1967年挪威人曾測得-94.5℃的絕對最低氣溫,可堪稱為世界“寒極”。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蓋,又多凜冽風暴,植物難以生長。

  11.高山氣候可能出現在任何緯度,其特點是氣溫和降水都有垂直變化,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範圍內隨高度增加而增加,超過這一高度則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少。

  12.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這種氣候出現在北緯50°~65°之間,呈帶狀分佈,橫貫北美和亞歐大陸。具體來說,在北美從阿拉斯加經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紐芬蘭的大部分;在亞歐大陸西起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除外***,經芬蘭和蘇聯西部***南界在列寧格勒—高爾基城—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一線***至蘇聯東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熱月10℃等溫線為界。這一帶的氣候主要受極地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併為極地大陸氣團的源地。在冬季,北極氣團侵入機會很多;在暖季,熱帶大陸氣團有時也能伸入。該類氣候的主要特徵是:冬季漫長而嚴寒,每年有 5~7個月平均氣溫0℃以下,並經常出現-50℃的嚴寒天氣;夏季短暫而溫暖,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高者可達18°~20℃,氣溫年較差特別大;年降水量一般為300~600毫米,以夏雨為主。因蒸發微弱,相對溼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