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中國推銷員心得體會

  《中國推銷員》是由檀冰執導的商戰動作電影,影片由李東學、安妮克·阿斯克渥德、邁克·泰森、李艾、史蒂文·西格爾等主演。為大家整理了觀看《中國推銷員》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觀看《中國推銷員》心得體會篇1

  對於世界來說,古“絲綢之路”是溝通東西方交流的紐帶,而對於中國來說,“一帶一路”則是中國戰略發展下的大國復興之路。它不僅是古代中國絲綢之路的復興,也代表著新的時代內涵和戰略意義。這些戰略意義囊括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軍事的等等。而這些意義,綜合來講只有兩點,一點是解決中國自身面臨的問題;另一點則是逐步構建由中國主導的世界,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經濟發展當下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產能過剩。由此衍生出來的問題又包括:環境問題、產業轉型問題等。我們必須承認,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相當比例是由房地產帶動,這就使得鋼鐵、水泥等工業原料企業發展迅速。隨著這一行業的飽和,鋼鐵、水泥等出現了嚴重的過剩,有資料顯示鋼鐵的毛利僅夠買一隻茶葉蛋。事實上,類似鋼鐵、水泥企業的其他製造業難以發展情況亦不在少數。大多數企業利潤表處於虧損狀態,卻依然垂死掙扎,使得中國的經濟發展開始呈現出膠著僵化狀態。與此同時,外資製造業也開始逐步逃離北上廣地帶,向東南亞國家撤退。而中國也迫切將過剩產能轉移到基礎設不完善的中亞和東南亞地區,一方面開拓了海外市場,另一方面“世界工廠”的位置也開始逐步轉移。

  其次,中國雖然進行了西部大開發,但是十多年下來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西部基礎設施依舊薄弱。對此,“一帶一路”在推動西部建設的同時,也可以使得一些沿線國家也能從中獲得建設收益。此外,中國的外匯儲備佔據世界首位,卻並未將外匯發揮到應有作用。外匯除了兌換外,無法在國內使用,因此只有將它投到海外市場才能發揮外匯的真正價值。倘若不作投資,那麼外匯將隨時會面臨貶值的風險,遇到外匯來源國進行匯率調整,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造成的損失將是不可估量。

  “一帶一路”在解決中國自身問題同時,還涉及到自身戰略考慮帶動區域性經濟發展。顯然要實現“中國夢”,僅靠口號無法滿足,重要的還是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的發展。

  觀看《中國推銷員》心得體會篇2

  通過觀看《中國推銷員》瞭解,我對“一帶一路”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在2013年9月和10月由主席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當今世界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

  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國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絲綢之路既是中國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當代中國文明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自信和復興的有效方法,是大國崛起所依託的時代精神。

  “一帶一路”構想與“中國夢”的理念相輔相成。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在思想上,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一名普通公民,我時刻通過各種途徑關注國家和國際的動態 在學習上我,認真學習每一科專業課課程和選修課程,取長補短,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效率,高質量地完成課業,我還廣泛涉獵其他專業知識,不斷開拓視野,為日後邁向工作崗位做準備。

  在工作上,時刻都不忘本身的職責所在,認真完成領導老師安排的工作。

  生活中,我樸素節儉,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尊敬師長,平時積極與老師、同學交流溝通、融洽和睦地相處,儘自己所能來幫助與需要幫助的人。

  課餘時間,我積極參加學校、院系組織的社團活動,積極鍛鍊身體,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 在今後的日子裡,我會注意克服本身的缺點和不足,爭取在思想、工作、學習等方面有更大的進步。 以上是我近期在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上的情況。

  觀看《中國推銷員》心得體會篇3

  新的歷史時期,主席準確把握國際秩序深刻調整、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入的大趨勢,高屋建瓴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

  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以亞洲國家為重點方向,率先實現亞洲互聯互通。

  第二,以經濟走廊為依託,建立亞洲互聯互通的基本框架。

  第三,以交通基礎設施為突破,實現亞洲互聯互通的早期收穫。

  第四,以建設融資平臺為抓手,打破亞洲互聯互通的瓶頸。

  第五,以人文交流為紐帶,夯實亞洲互聯互通的社會根基。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的建設不僅不會與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盟10+1等既有合作機制產生重疊或競爭,還會為這些機制注入新的內涵和活力。

  這項政策有其自身的金融意義。“一帶一路”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它為人民幣跨境支付、流通提供了機遇,同時也對國內金融機制提出雙重需求,即功能與融資的需求。為滿足這兩個需求,我國金融產業需要研究建立新機制。我國應儘快完善人民幣環流機制,並且加快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和全球清算體系建設,實現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的高效安全,需要加大支援境內機構使用人民幣對外貸款和投資。

  “一帶一路”也帶動了股市的發展。繼滬港通之後,A股市場近期又掀起了一波新的主題炒作—“一帶一路”。在這種炒作氛圍下,基建、涉外工程、港口等概念股持續受到資金關注,此前遭到冷遇的中國交建 、中國鐵建、中材國際等這些傳統基建股紛紛得以“翻身”,股價迎來大漲。隨著“一帶一路”主題炒作升溫,民生證券、申銀萬國 、興業證券等多家券商近日相繼釋出研報 ,推薦該主題的投資機會。

  在中國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作為一個大國我們需要引領或者說是主導世界格局向一個合作共贏的方向去走。在這個過程中,就不僅僅是對世界各國尤其是亞非拉國家的一些經濟援助,我們還會分享很多自身發展的經驗。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日漸突出,“一帶一路”可以幫助緩解這個問題。“一帶一路”將推動我國和沿線國家宗教和思想文化的傳播。平等友好、互惠互利是古代陸上、海上絲綢之路對外交往活動的主旋律,“一帶一路”的構建必將使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代表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更大範圍地走向世界。加強“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將有利於推動參與國家和地區的科技資源共享和智力支援,推動我國和沿線國家宗教和思想文化的交流,推動歐亞大陸的文明多維交融,推動中國人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如果沒有“一帶一路”,就沒有亞投行;如果沒有亞投行,就搞不成“一帶一路”。實業和金融,互為彼此,所以為了一個大目標,“一帶一路”和亞投行正在齊頭並進。亞投行是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的半官方金融機構,亞投行的成功運作,為一帶一路樹立了一個成功的開端。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支撐下,亞投行就有了用武之地。不僅是亞洲國家,甚至是英國等西方國家也加入了亞投行,這不僅顯示了中國越加提升的國際地位,對美國也造成了一定衝擊。亞投行對於“一帶一路”中所包含的巨大的投資機會提供了輔助作用,更有利於“一帶一路”的實施。隨著亞投行在地區基建投資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一路一帶”戰略的現實意義越來越顯著。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將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開拓新局面、創造新機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新動力、營造良好環境。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國家的戰略發展動態,學好知識,將來為祖國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這項策略更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影響將來的學習發展。通過一個個堅實的腳印,為實現我們共同的中國夢堅定奮鬥。我相信,中國正朝著一個更加繁榮富強的道路前進。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