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論文博士範文

  電影作為影像媒介的一種,只需要畫面、音樂、手勢甚至一個微笑就可以表達它的意思,從而跨越國度、跨越民族、跨越語言達到其傳播交流和溝通的目的。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電影《羅生門》的素材

  一、電影化的經過

  最初的橋本忍的劇本叫做《雌雄》。以《叢林中》的三個插曲為指令碼改編的,但是,黑澤明看到這個劇本之後認為內容太短了,建議橋本忍再加工一下使內容變長一些,橋本試著將《羅生門》與《竹林中》合併,在《叢林中》加入《羅生門》的情節,但是,改編的不是很順利,最後,黑澤明在《羅生門》中加入《叢林中》的情節,以這樣的形式拍攝成電影,並在最後的部分加入了以前根本沒有的“樵夫的目擊證言”和“嬰兒的插曲”,成為一部具有獨特意義的作品。

  二、介川龍之介的《叢林中》

  根據日語詞典廣辭苑中的解釋,“叢林中”一詞來自芥川龍之介的同名小說,意思是指當事人的講話內容互相矛盾,真假難辨。這部作品以內容短小精悍、故事離奇而廣為人知,在日本對這部小說研究的人也很多,本文以電影《羅生門》為考查物件,僅就《叢林中》的必要部分做簡短的概括。

  小說是以在檢非違使前,圍繞平安末期的亂世中的一起殺人案件,以7個人的證言集為主要形式的。

  樵夫的證言:在去山科附近的山上伐木時,發現了胸口被刺傷的武士的屍體。太刀和馬都沒有看到。

  僧人的證言:死者是昨天在去山科的途中碰到的,牽著馬、攜帶者太刀和弓箭。太可憐了。

  方免的證言:我抓住的這個人就是非常有名的強盜多襄丸。抓他的時候,他在石橋上呻吟,旁邊有太刀、弓箭和馬肯定是殺人凶手。多襄丸非常好色。

  老婦人的證言:死者是我女兒真砂的丈夫武弘,今天去往若狹,非常擔心女兒。

  多襄丸的口供:殺了那個男人的人是我。不知道女的去哪裡了。我被馬背上女的美貌所吸引,設計將她的丈夫帶入叢林中並且綁在樹上,強姦了女人。之後,想讓女人做我的妻子,給丈夫鬆開繩子,進行戰鬥。那個男人相當厲害,與我交戰了23回合之後才被打倒。但是,那個時候,女人已經不見了。

  到清水寺的女人的懺悔:被強姦之後,我跑向了被綁的丈夫的跟前,看到了丈夫蔑視的、冰冷的眼神,這時候我想兩個人都死掉,丈夫也說“殺了我”的話,於是,我用短刀刺向了丈夫的胸口。但是我想盡辦法都沒有死掉。

  借女巫之口死靈的口述:妻子被強姦之後,強盜懇請妻子做他的妻子,妻子說:“如果那樣的話,請殺了我丈夫”聽到妻子的話後強盜很震驚,將妻子踹倒在地。妻子逃跑了,強盜走出叢林之後,我用小刀自殺了,有人拔走了那個刀子。

  在這裡,樵夫、僧人、方免、老婦人的證言,是為後面的三個證言做的設定,“叢林中”的核心內容就是多襄丸、真砂、武弘之間互相矛盾的證言。至少兩人或者全部都在撒謊。一般法庭上,證言內容互相矛盾是為了逃避罪責為自己辯護,但是,這裡並不是這樣的,多襄丸說武士是他殺的,妻子說丈夫是她殺的,丈夫藉助靈媒說自己是自殺的,關於“事件真相”的研究吉田精一[3]認為:“這部作品的主題,……人生的真相、或事件的微妙僅從一部分內容來看很難搞清楚,根據各種感情和心理,事件的真相會呈現多種姿態,所謂的,懷疑的人生觀……”。福田恆存[4]認為:“我認為《叢林中》的主題是……事實或者真相,第三者很難解釋清楚。”學界認為福田的觀點具有代表性,小說的主題是“事物的真相第三者不明白”。另一方面,宮島新三郎[5]《叢林中》從“女性的貞操”角度出發,被強盜強姦之後的妻子的“心理動搖”是這部作品關注的中心點,仔細觀察“貞操觀念與色慾之情的錯綜混雜”是這個小說的寫作動機。另外,中村光夫[6]從性的方面進行論述,認為這個作品最重要的主題是被強制性交的女性,被對方男性激發出情慾。無論怎樣,以上所出現的觀點都對理解電影《羅生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三、電影的素材

  眾所周知小說《叢林中》在內容上的素材是引用《今昔物語集》卷二十九“本朝付惡行”的妻を具して丹波の國に行く男、大江山にして?`らるる?Z[7]的內容。

  “和妻子一同去丹波國的男人,在大江山附近,想與途中碰見的男人用弓箭交換刀時被綁在樹上,他的妻子被強盜在他的面前強姦了。男人沒有奪走女人的衣服也沒有殺死丈夫。騎著馬逃跑了,夫妻兩人繼續完成他們的旅途。”強盜走後妻子沒有說“我不能繼續活下去”的話,而是責怪發呆的丈夫“太沒用了”。

  方免講的“鳥部山的盜賊”、女人懺悔的“清水寺”等內容也引用自《今昔物語》同一卷的?B部山にづる女盜人に??ふ?Z的內容。黑澤明作為框架的《羅生門》也是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同樣是以《今昔物語》的“本朝付惡行”的一篇?_城?Tの上?嬰說扦轆撲廊摔蛞?たる盜人の?Z為基礎進行改編的。《今昔物語》的大概內容是“來自攝津地方的男人以偷盜為目的到京城來,他登上了羅城門,在昏暗的燈光下看見一個老婦人在拔一個年輕女屍體身上的頭髮。男人責問時,老婦人回答說拔頭髮要做假髮,男人拔掉了老婦人的衣服搶走了手中的頭髮離去了。羅城門的二層樓上面拋棄的沒有埋葬的屍體像山一樣多。”生動的描寫了平安末期悽慘的時代景象和人心的頹廢。芥川龍之介在小說中說明了時代背景,描寫了一位剛剛被解僱的下人,除了偷盜再沒有其他的辦法,他登上二樓,看見了拔頭髮的老婦人,突然下人感到“非常的反感”,跑過去責問老婦人,老婦人回答說,這個女人生前把蛇當成魚乾買給別人,不這樣的話會餓死。聽了老婦人的話下人反而有了幹壞事的勇氣,他搶走老婦人的衣服離開了。雨中的羅生門更顯得荒蕪,聽了故事的下人情緒突變,不做壞事就要餓死,奪取衣服離去等行為被吸收進了黑澤明的電影中。   以上是電影內容上的素材,在風格上的素材來自《月光之路》The Moonlit Road[8]。這個作品是由圍繞一起殺人案件的三個人的證言組合而成,作品中證詞陳述的結構與《叢林中》很相似。

  兒子的證言:正在L大學上學的兒子突然被叫回家,知道了母親死亡的訊息。懷疑母親私通的父親,有一天晚上,提前一天結束出差回到家中,當他繞到院子的時候,看見有一個人悄悄地溜出家門。父親正要走向母親黑暗的臥室的時候,被什麼重東西絆倒了,是母親被絞殺的屍體,不知道侵入者到底是誰。過了數月的有一天晚上,父子二人正要回家,月光照耀這回家的路,在走到門口的時候,突然父親害怕的站住了。喊道“那是什麼,快看、快看”,但是兒子什麼也沒有看見,從此以後,兒子再沒有看到過父親,父親失蹤了。

  丈夫長時間喪失記憶,改名換姓流浪的父親臨終的告白:一天晚上,自己繞到院子裡,看見一個男人從家中走出去。心中燃起了殺意,追趕過去,但是身影消失了。即使現在,我有時候也會懷疑那個不是人。因為嫉妒和憤怒,我失去了理智,盯著妻子的臥室的房門我跑上了二樓,在床邊沒有看見妻子的影子,我想她可能在樓下,正要返回樓下的時候,看見妻子在房間的一個黑暗的角落裡。趁她不注意冷不防勒緊妻子的脖子,殺死了妻子。記憶的片段中只留下了這個事情,反反覆覆分不斷出現在腦海中。但是,現在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還有一個夢,我站在月光之下的樹蔭裡。一個白色的東西發著光,是被殺害的妻子。用認真的眼神看著我,那不是責難的目光,不是憎恨的目光,也不是恐嚇的目光,是確認是我的盯著我看的目光。我感到恐懼的發抖逃跑了。到現在我仍然感到害怕,我一直在贖罪的痛苦中受折磨。

  被殺妻子借靈媒之口的證詞:那天晚上我突然感覺到莫名的危險正在迫近,我醒過來,丈夫那天晚上不在家,我躺著床上恐懼的發抖,聽見了咚咚的聲音,那是不自信的,猶豫的腳步聲。我感覺到惡靈正在向我靠近,恐懼到了極限,我沒有在恐懼中死亡。靠近我的人改變方向又返回來了,我顫抖的想開啟房門尋求幫助的時候,那個人又向我靠近過來,腳步聲大的好像要震倒房子一樣。我蹲在房間的牆角祈禱,想呼喚我的愛人、丈夫的名字。我聽見房間的門被打開了,我失去了意識,清醒的時候發現我喉嚨被緊緊勒住,我被勒死了,舌頭在牙齒的中間好像要飛出來一樣,這樣我來到了亡魂的世界。……無論如何我想把我深深的愛情和無限的遺憾告訴給我的丈夫和兒子。有一天晚上,我沒有目的的悲傷地在白色的光和寂靜中徘徊,突然遇見了他們兩個人。丈夫驚訝的發出喊叫聲,兒子想安慰丈夫,我欣喜若狂的向他們靠近,但是丈夫恐懼的臉變得非常的慘白,逃向了森林中。

  比爾斯的這個作品出版於1893年,芥川龍之介的《叢林中》發表於1922年。對比爾斯的介紹也是這時候才開始的,芥川龍之介是最初將比爾斯介紹到日本的人,他在1921年發行的隨筆《點心》中是這樣說的“比爾斯是個有個性的作家,在短篇小說方面像他這樣具有敏銳技巧的作家很少。……他喜歡描寫的是……無造作的超自然的世界。他的著作全集共有十二卷,只想閱讀短篇小說的人閱讀In the Midst of Life 和Can Such Things Be?兩卷的人非常多。日語譯本還沒有發現一本”。可以推測小說《叢林中》最後借用靈媒之口的死者的證言,應該是來自比爾斯這個作品的構思。

  小結:通過電影化過程的考察和對芥川龍之介《叢林中》的內容的分析,發現電影羅生門的素材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羅生門》和《叢林中》以外,還包括安布羅斯?葛溫奈特?比爾斯的《月光之路》。《月光之路》為芥川的《叢林中》的構思提供了靈感和借鑑。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