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書教學設計

  《我的第一本書》寫出了作者對20世紀初中國鄉村荒寒、蒼涼苦難生活境況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受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設想

  初中八年級下學期是孩子的知識水平提高的時期,也是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的良好時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時期,在這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學會感動。因此在進行《我的第一本書》的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到學生的思想滲透,抓住文章中滲透出的“情”來安排教學。其次,在學習文章的同時,注重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以讀促寫,學習寫作的技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學目標

  1.識記字詞,整體感知課文

  2.抓住重點語句把握人物心情。

  3.瞭解第一本書的深刻含義,感悟作者的內心情感。

  4.引導學生從人物思想中受到啟示。

  教學重點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圍繞第一本書的故事,體會在特定條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課前準備

  1.自讀文章,掃清文字障礙理解生字詞的含義。

  2.佈置學生查閱,瞭解牛漢的有關資料,以開闊視野,增加材料積累。

  3.回憶自己拿到第一本書時的心情和場景,把它寫成文字。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匯入

  師生之間交流拿到第一本書時的心情,聽讀學生的小習作。師:聽了同學們的感受,老師也彷彿回到了那個時候,心中也有許多的感慨,但我卻無法表達出來,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牛漢的第一本書,有什麼與眾不同吧!

  板書:

  《我的第一本書》

  牛漢

  檢測預習情況:

  1.認讀字詞:幽默 悽慘 奧祕 酷似 摻和 磨磨蹭蹭 翻來覆去

  2.交流有關牛漢的材料。

  整體感知:

  1.生默讀課文,或快速瀏覽全文,講述“第一本書”的故事。提示:語言簡潔,條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瀏覽,思考以下問題:

  1你認為文中的第一本書值不值得寫?這僅僅是一本書嗎?它有什麼含義?

  2和我們比起來,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麼不同?你通過讀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寫作者境遇的語句。

  明確:

  1“我的第一本書”不僅僅指那半本課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課。這人生的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2描寫“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書和紅薯在我們村裡都是希奇東西。”從這些語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貧苦而枯燥的,從而更顯出書的珍貴,是書給了我人生的啟迪。

  深入探討

  師:在大體上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讀文的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哪些問題?大家一起探究解決。

  通過學生的發現大體有以下較典型的問題:

  1作者當時是懷著一種什麼心情寫這一本書的呢?通過一本書你還想到什麼?

  2一篇好的文章不僅要以文字感人,更應以情打動人,本文情感的抒發是滲透在字裡行間的,通讀全文體會文中描寫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麼?

  小組討論,組員作好討論記錄

  明確:

  1作者當時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感情複雜,心情沉重,通過一本書,反映出深藏的苦難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更反映出那個時代人們不幸的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親關心“我”的學習,學期結束,父親問“我”考了第幾名,“我說:‘第二名。’”父親非常高興,又是撫摸,又是誇獎。“我”把那半本“悽慘的課本”拿給父親,父親“愣了半天,翻來覆去地看”。當問清原委後,父親並沒有批評和指責,只是深深嘆著氣。作者筆下的父親,確是一個知書識禮的人,這深深的嘆息,既包含著對兒子做法的默許,也為兒子同學家的生活貧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親在昏黃的油燈下,為“我們兩個的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新的學期開始,父親便帶“我‘到條件相對好一些的外村上學去了。作則對父親著墨不多,但父親的性格躍然紙上,他溫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對孩子負責,同時也人。

  第二是同學、朋友之情。因為同學喬元貞家太窮,買不起書,“我“邊把這唯一的一本書分為兩半,一人半本。當父親得知孩子半本書分給別人的時候,便深深地嘆氣,嘆氣之後便修補成兩本書。父親對孩子之間友情的理解,也許來自自己少年時代與朋友相處的那一份友誼的體驗,況且,父親和喬元貞的父親恰恰“自小是好朋友”,當我“和狗引得鬨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訓斥一頓之後說:“看在你那知書識禮的父親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這句話雖失教師身份,卻透露出當時鄉間村鄰的友好淳厚的情義。儘管家家都非常困難,但貧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卻彌足珍貴,溫暖人心,也深深感動著今天的讀者。

  第三是人與狗的默契和情趣。這一點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單獨來一段補敘。文中寫道:“課本上的第一個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帶上。兩條狗像小學生一般規規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戶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調教好了,我說‘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幾聲,我說‘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幾聲。”──這出人狗合演的“雙簧戲”,應是最好的情境教學吧。確實,當我們讀到此處,忍俊不禁,深深被兒童時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動,何況,這是在學習條件多麼惡劣、生活處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獲得的一點樂趣啊!這,也就是作者“從荒寒的大自然間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吧。

  當然,“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也來自人間的溫暖和友情。

  寫作研究和探討

  1.聯絡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回大括號裡的問題。學生討論交流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怎樣的?聯絡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是什麼?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怎樣理解“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裡指什麼?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寫作方面有哪些發現?學生小組探討,做好記錄,班上交流提示:結構,內容安排,情感的抒發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說出於文章的中心有關的看法即可。

  總結

  作者從第一本書中,不僅得到了知識,而且從中感悟到了人生的價值,上了不同尋常的人生第一課。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刻的體會在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情”。

  佈置作業

  請你以“人生第一課”為題寫一篇讀後感。

  我的第一本書教學反思

  在這次的聽評課活動中,我講的是《我的第一本書》。課上完了,但對這一節課的反思還在繼續。

  《我的第一本書》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他的“第一本書”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人間溫情和生活樂趣。那段歲月離學生較遠,所以在教學時,要啟用學生的人生體驗,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理解課文。讓學生感悟到人生奮鬥的意義,感受人間的關愛與溫情。本節課最大的收穫,體現在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的完成上。我設計的兩個問題,學生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在探究問題環節上,學生能夠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你喜歡牛漢的父親嗎?為什麼?同時提前學生注意喬元貞的父親,在研討的過程中,有學生提出問題:同是做塾師,為什麼喬元貞沒跟著父親去讀書呢?這個問題到是備課前沒有注意的問題,我引導學生讀課文,看看文章介紹了幾位老師,尤其注意閱讀喬元貞父親肖像描寫的那一段,同時思考“弄不成”老師為什麼弄不來其他兩本教材?經過研討,加上老師的點撥,最終明確:當時社會經濟極端落後,社會上有“家有五斗糧,不當孩子王”的說法,喬元貞的父親身為塾師,卻連自己的孩子的書本都買不起!牛漢的父親作為一名老師,曾經評價過喬元貞比牛漢有出息,但喬元貞的出息卻是一輩子走街串巷賣小食品!這能說明什麼?!此時再結合當前“兩免一補”以及國家對教育的重視說起,讓學生反思,應該珍惜在校期間的學習機會。當然捎帶也要說明,導致喬元貞的出息,一方面源於沒有再讀書,另一方面也說明當時當地的經濟極端落後貧窮。

  但也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在對話式的閱讀教學中,進行有效對話教學的基礎是師生共同走進文字。這一點在授課過程中,我未能及時、適當地和學生共同賞析文章。對人物特別是文中出現多次的二黃毛我在授課的時候沒有細細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方面還有所欠缺。

  改進方案:

  1.在整體感知環節,讓學生說一說你印象最深的事有哪些?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性並且細分析人物的性格

  文中出現的三位老師:我的父親、喬元貞的父親和弄不來;我、喬元貞和二黃毛。

  2.研讀賞析:讓學生自己找含義豐富的詞語或句子。並能從樸實的語言中體會文章流露出的溫情。

  3拓展環節,我補充的牛漢的現代詩《根》,內容的選擇沒有錯誤,但是對這首詩的學習我僅僅是領著學生讀了幾遍,對詩文所表達的情感沒有深入研討。其實“本”就是“根”,這是一個人立足處事的根本和起點,也是作者寫本章的主旨。對此教師應該有較深入的點撥和提升。

  4教學的板書應該是對文章內容的濃縮和提煉,在授課的過程我的板書設計還有待進一步的錘鍊。

  教學是有缺憾的藝術,但我不會停下探索的腳步。最後再次感謝給予我指導的劉校長和老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