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勵志演講稿

  人在身處逆境時,適應環境的能力實在驚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戰勝不幸,因為人有著驚人的潛力,只要立志發揮它,就一定能渡過難關。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勵志演講稿俞敏洪,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勵志演講稿俞敏洪一

  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像草一樣活著。你儘管活著,每年還在成長,但是你畢竟是一顆草;你吸收雨露陽光,但是長不大。人們可以踩過你,人們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產生痛苦;人們不會因為你被踩了,而來憐憫你,因為人們本身就沒看到你。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像樹一樣成長。即使我們現在什麼都不是,但是隻要你有樹的種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間,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自己成長起來。也許兩年、三年你長不大,但是十年、八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當你長成參天大樹以後,遙遠的地方,人們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給人一片綠色、一片陰涼,你能幫助別人。即使人們離開你以後,回頭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線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樹,活著是美麗的風景,死了依然是棟樑之才。活著死了都有用,這就是我們每一個同學做人的標準和成長的標準。

  當一個人為別人活著的時候,就非常麻煩。因為別人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沒有堅持了自己的追求而想要的東西,你的尊嚴和自尊是得不到保證的,因為你總是在飄搖中間。對於我們來說,保持自己尊嚴和自尊的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說你有一個夢想,通過從最基本的一個步驟,你就可以開始追求。比如說最後你想取代我,成為新東方的董事長和總裁,你能不能做到?只要你有足夠的心態和足夠做事情的方法,以及胸懷,肯定是能做到的。

  凡是想要一下子把一件事情幹成的人,就算他幹成這件事情,他也沒有基礎,因為等於是在沙灘上造的房子,最後一定會倒塌。只有慢慢地一步一步把事情幹成的,每一步都給自己打下堅實的基礎,每一步都給自己一個良好的交代,再重新向未來更高去走每一步的人,他才能夠把事情真正地做成功。

  當你決定了一輩子幹什麼以後,你就要堅定不移地幹下去,就不要隨便地換。你可以像一條河流一樣,越流越寬闊,但是千萬不要再想去變成另外一條河,或者變成一座高山。有了這樣一個目標以後,你生命就不會搖晃,不會因為有某種機會,你就到處亂竄,這樣你才能夠做出事情。

  我們未來生活的一種重要能力,叫做忍辱負重的能力。很多社會名流會遇到很多很多你不能忍受的事情,但是你不得不忍受。而你不忍受就不可能成功。為什麼,因為你不忍辱負重,你就沒有時間,你就沒有空間,沒有走向未來的空間。如果你想走向未來,最後變得更加強大、更加繁榮,你就必須要做好給自己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輪到我們自己的生命,要想為一個偉大的目標而奮鬥的時候,你排除也得必須排除,你生命中一切瑣碎的干擾,因此你就必須忍辱負重。

  不管我們是什麼年齡,我們哪能做一時氣不過的事情。這個世界上讓你氣不過的事情太多了,只有你氣得過的時候,這個世界才在你面前才能展開最光輝的一面。

  我有這麼一個比喻,每一條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線。長江和黃河的曲線,是絕對不一樣的。但是每一條河流都有自己的夢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所以不管黃河是多麼的曲折,繞過了多少的障礙;長江拐的彎不如黃河多,但是她衝破了懸崖峭壁,用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但是最後都走到了大海。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管是衝過去還是繞過去,只要我們能過去就行。我希望大家能使自己的生命向夢想流過去,像長江、黃河一樣流到自己夢想的盡頭,進入寬闊的海洋,使自己的生命變得開闊,使自己的事業變得開闊。但是並不是你想流就能流過去,其實這裡面就具備了一種精神,毫無疑問就是水的精神。我們的生命有時候會是泥沙,儘管你也跟著水一起往前流,但是由於你個性的缺陷,面對困難的退步或者說膽怯,你可能慢慢地就會像泥沙一樣沉澱下去,一旦你沉澱下去,也許你不用為前進而努力了,但是你卻永遠見不得陽光了。你沉澱了下去,上面的泥沙就會不斷地把你壓住,最後你會暗無天日。所以我建議大家,不管你現在的生命是什麼樣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哪怕被汙染了,也能洗淨自己。像水一樣,不斷地積蓄自己的力量,不斷地衝破障礙,當你發現時機不到的時候,把自己的厚度給積累起來,當有一天時機來臨的時候,你就能夠奔騰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渡過難關是一種心態,你想要跨過去的話,就必然能跨過去。

  很多人在工作的時候,帶著怨氣和怨恨在工作,你的工作就遠做不好。

  如何能夠把事情做得更成功的幾個要點。第一要點,如何儘可能把自己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結合起來。我們要先分清楚,哪些事情是我們想一輩子幹的事情,哪些事情是一下子幹完,我們就可以不用幹的事情。中國有句話叫急事慢做,你越著急的事情,你做的越仔細、越認真,越能把事情做好。而你越著急的事情,做的越快反而越做的七零八落,我把這個急事也叫做大事。第二個要素就是要決定自己一輩子幹什麼。那麼還有一個我覺得非常重要的,就是平時做事情的時候,對時間的計劃性。還有一點,就是成功要自我約束。任何時候,當你前面面臨一個巨大的誘惑,和其它任何可能產生誘惑的時候,如果你覺得自己停不下來,你千萬別去追那個東西。因為你追了那個東西停不下來,最後栽跟頭的一定就是你。

  千萬記住一點,做任何事情的時間都是能擠出來的。

  偉大與平凡的不同之處,一個平凡的人每天過著瑣碎的生活,但是他把瑣碎堆砌出來,還是一堆瑣碎的生命。所謂偉大的人,是把一堆瑣碎的事情,通過一個偉大的目標,每天積累起來以後,變成一個偉大的事業。

  我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以善為生,用善良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生命和別人的生命。

  有兩句話我是比較欣賞的。生命是一種過程;事業一種結果。

  我們每一個人是活在每一天的,假如說你每一天不高興,你把所有的每一天都組合起來,就是你一輩子不高興。但是假如你每一天都高興了,其實你一輩子就是幸福快樂的。有一次我在往黃河邊上走的時候,我就用礦泉水瓶灌了一瓶水。大家知道黃河水特別的渾,後來我就放在路邊,大概有一個小時左右。讓我非常吃驚的發現,四分之三已經變成了非常清澈的一瓶水,而只有四分之一呢,是沉澱下來的泥沙。假如說我們把這瓶水,清水部分比喻我們的幸福和快樂,而把那個渾濁的那個沉澱的泥沙,比喻我們痛苦的話,你就明白了;當你搖晃一下以後,你的生命中整個充滿的是渾濁,也就是充滿的都是痛苦和煩惱。但是當你把心靜下來的以後,儘管泥沙總的份量一點都沒有減少,但是它沉澱在你的心中,因為你的心比較沉靜,所以就再也不會被攪和起來,因此你的生命的四分之三,就一定是幸福和快樂的。

  人的生命道路其實很不平坦,靠你一個人是絕對走不完的,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跟別人在一起,為了同一個目標一起做事情的時候,才能把這件事情做成。一個人的力量很有限,但是一群人的力量是無限的。當五個手指頭伸出來的時候,它是五個手指頭,但是當你把五個手指頭握起來的時候,它是一個拳頭。未來除了是你自己成功,一定要跟別人一起成功,跟別人團結在一起,形成我們,你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勵志演講稿俞敏洪二

  中國傳統的體系是以弘揚善和仁為主的。從春秋戰國孔子時代開始,到新中國以前的漫長歲月裡,中國有一整套的道德價值體系,這套體系維護了社會的穩定發展,在當今中國人的血液裡還存有這些東西。把所有傳統的東西都打碎了,浩劫結束後,也並沒有一個對這種體系的重建,中國緊接著進入了商業社會。

  然而,進入商業社會需要有一個前提條件——要有商業規矩。中國沒有商業規矩,名和利很容易成為人們唯一追求的東西。而且對於一個相對貧困的國家來說,進入商業社會,一定要經過一個“水與火”的年代,誰都擋不住。而中國的傳統道德又被毀掉了,致使人們沒有任何的心理底線。

  而西方社會經歷過從工業社會到商業社會的轉變。當時,人們也拼命想辦法謀取暴利,最後慢慢變成了以人權、平等為主,保證社會的穩定和安全為主,允許人們賺的錢能夠保證其最低生活水準這樣一個標準為主,而這一切是靠法律來實現的。

  如果從兩個社會系統來分析,中國是以道德治國,西方是以法律治國。那麼可以看到,面向未來,中國以道德治國肯定是不夠的。不管中國的傳統道德恢復得多麼好,也不足以使中國面向未來。因為我們現在不僅僅是在中國這個平臺上,而且是在整個世界的平臺上做遊戲,需要有世界平臺的遊戲規則。

  我一直認為中國傳統的道德體系比任何一個國家都更加深厚,更具有一致性。現代中國對外開放以後,把西方世界體系性、法律性的東西吸收進來,所以未來中國將會是一個比較完美的社會發展形態。當任何兩種文明沒有任何障礙地結合的時候,繁榮就會出現,東西方的歷史可以證明這一點。

  而如今,西方文化進入中國,東西方文化的結合,至少在表面上表現出一種平等的方式。中國人現在很自然地接受西方先進的東西,包括西方的教育體系、金融規則等等。

  在這樣一個巨大的融合浪潮中,新東方潛移默化地承擔了促進融合的使命。新東方不斷地把中國學生送到西方去學習,送出去的學生中有一部分留在國外,但回來的人越來越多,而且不少都是在西方已經做得很成熟的人。現在,從中央政府,到各個大學的校長,不少人都曾經在新東方學習過,他們既理解中國,又理解西方,回國之後把西方最精華的東西與中國優秀的東西結合在一起。

  新東方並沒有專門去做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工作,淺層次的交流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簡單地說,中國近100多年的歷史是一個由屈辱走向獨立和繁榮的過程。閎容、詹天佑去美國,魯迅去日本,鄧小平去法國。他們對西方只是一種直觀的感覺。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這一批國家領導人或者科學家,就是把西方一些直觀的東西和一些技術層面的東西帶回了中國。

  我認為,中國和西方真正大融合的時代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而真正開始大批學生出國是從90年代初開始的。未來20年依然是中國學生的出國高潮。這次大融合所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就是這些學生出去以後再回到中國,把西方真正可操作的那套東西帶回來,和中國的現實結合起來。所以我覺得這一次的融合意義重大。從這個意義上說,新東方對於促進中西融合起到了比較重要的作用。從1990年到2000年期間,大量的中國學生是被新東方鼓動出去的。可以這麼說,由於新東方的存在,中國留學生的數量至少增加了一倍。

  但是,我們發現出國留學的中國研究生有一個傾向:到國外後,自己做自己的實驗,自己玩自己的,不跟外國人打交道,不去了解異國的文化、習俗以及法律。所以,我現在又在做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讓有條件的中國學生高中生畢業以後,直接去國外讀大學。這些學生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進入國外大學後能非常容易地融入當地社會,把語言和文化融會貫通,這是由於本科的教學特色和學生年齡決定的。從今年開始,中國高中畢業就出國留學的學生已達一萬人,這意味著未來十年之內,這批人會積聚到20——30萬人。

  對於新東方來說,這當然是一個市場;而對於中國來說,這就是一個人才的轉機。因為這批人不光理解中國,而且深刻理解西方,知道怎樣和西方人“玩”,玩到最後能夠讓西方人圍著中國人轉。中國未來真正的競爭力在他們那裡。

  所有的中國留學生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到了國外以後特別愛國。那是因為他們背後需要有一個支撐,這個支撐就是自己的國家。國家弱,中國留學生在外面沒有面子;國家強大,他們在外面就有面子。現在中國的強大給這些學生未來留下無比大的空間和自尊,這一點特別重要。

  勵志演講稿俞敏洪三

  其實人的一輩子都有某些東西束縛著我們,不管是貧困生活還是社會地位,不管是傳統習俗還是法律條文。生命的抗爭就是在束縛中跳出美麗舞蹈的過程。沒有束縛的生命反而顯得輕浮而沒有分量,生命的束縛和掙脫束縛的努力,使我們生命變得厚重而美麗。

  每個人都渴望生命能夠像海水一樣沒有障礙地奔騰流動,和藍天相接;每個人都渴望生命像風一樣從天空自由自在地飄過,除了帶走白雲,沒有一絲牽掛。沒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縛,就像沒有任何動物願意被關在籠子裡一樣。人的一生都是為了掙脫某種束縛而努力的過程,這一過程使生命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機遇,咀嚼失敗,品味成功。

  人一旦有了自覺意識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束縛抗爭。從十一、二歲開始,青少年一般都會有幾年很強烈的反叛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常常不管父母或老師說得對不對都和他們對著幹。這一現象正是生命想要掙脫束縛的具體表現。可以說青少年對於父母的第一次抗爭,就拉開了一輩子和各種各樣的束縛進行鬥爭的序幕。動物通過角鬥來宣示自己的力量,確定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人類通過智慧和耐心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最終擺脫社會的束縛進入自由狀態,儘管這一自由狀態有可能只是一種虛幻,但爭取進入這一狀態的奮鬥過程正好賦予了生命很豐富的意義。

  一個人與其說是為了理想而努力,還不如說是為了擺脫某種束縛而努力。如果我們出生在貧苦家庭,我們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擺脫貧困。因為貧困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束縛,在貧困中生命得不到張揚,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在貧困中的人常常更加能夠自強不息,因為他的背後有足夠的動力:想要像城裡人一樣過上好日子儘管城裡人日子不一定好過,想要像城裡人一樣吃得更多,走得更遠。這些最樸素的理想恰恰變成了最有持久力的拼命。

  當人們脫離貧困之後,馬上就會為了爭取自己的社會地位而努力,因為社會地位的高低直接和一個人的尊嚴有關。一個人如果社會地位低下,就像一群狼中的尾狼一樣,永遠只能吃最後一口肉,永遠得不到最好的機會,甚至得不到母狼的青睞。社會地位低下這一可悲的狀態足以鼓動任何男人和女人用盡一切力量和辦法來擺脫卑微。社會地位的低下是一種非常現實的痛苦,當那些來自社會底層的大學生看到有家庭背景的同學總有人前呼後擁,被女孩子前堵後追的時候,不管有多大的心肺都會胸口發悶。在這種感覺下,懂得社會地位不可一蹴而就的人會用持續耐心的努力來爭取社會地位的改善有時候這是一輩子的努力,而沒有耐心的人就會採取危險行動,通過逢迎拍馬、坑蒙拐騙來達到目的。面對社會地位,有虛榮心和貪婪心的人尤其危險,虛榮的人容易為了面子而斷送幸福,而貪婪的人極有可能為了地位而斷送生命,因為地位和金錢一樣,沒有任何滿意的衡量標準,只能用內心去感受,一個面對地位和權力的誘惑不知道適可而止的人,極容易進入危險之地。但不管怎樣,大多數人一輩子的奮鬥過程,就是為了提高自身社會地位的過程。

  當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之後,人們就開始要求精神的解放、心靈的自由,希望擺脫社會對於自己心靈和精神的限制,這是更高層面的生命抗爭當然有些偉人可以躍過貧困和社會地位的障礙直接進入追求精神解放的境界。人生而平等這句話表達的不僅僅是一個社會地位問題,也是一個精神自由問題,民主訴求的實質是擺脫思想束縛,獲得精神平等。當我們發現現實世界的很多束縛不可掙脫時,我們希望自己的心靈得到解放,而這一掙脫心靈中各種束縛的過程正是偉大文學和哲學思想產生的過程。人們進行文學和哲學思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解放自己的情感,同時獲得通向幸福和自由的路徑。

  如果說一般人的生命奮鬥過程就足以令人感動,那另外一種人的成功更加震撼人心,那就是擺脫了身體殘疾的束縛而創造出奇蹟的人,因為他們常常做到了連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海倫凱勒從小失聰失明,但最後寫出了令人顫抖的美麗文字;貝多芬在失聰之後譜寫了第九交響曲,霍金坐在輪椅上通過手指的動作寫出了《時間簡史》,司馬遷在遭受宮刑之後完成了《史記》;這些人的偉大成就沒有一個不是在擺脫了身體殘疾的束縛之後,放飛了自己強大的精神力量。還有在中國那些聾啞女孩跳出的千手觀音,每一個動作都牽動著人們對於美麗的神經。我曾經碰上一個叫左力的浙江學生,從小耳朵就完全聽不見了,到今天為止這個世界對他來說依然是一片寂靜,但他卻通過自己的努力一直讀到了大學,而且一直都是好學生,他能夠通過閱讀老師的嘴脣知道老師在講什麼,他寫出來的文字流暢通順,思想豐富;現在他還準備到國外最好的大學去讀書,從脣讀中文轉向脣讀英文。我們擁有美好聽力的人都沒有把英文聽懂學好,面對左力這樣的學生,我們除了努力,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我把左力這樣的人稱作是帶著束縛跳出了最美麗舞蹈的人。其實人的一輩子都有某些東西束縛著我們,不管是貧困生活還是社會地位,不管是傳統習俗還是法律條文。生命的抗爭就是在束縛中跳出美麗舞蹈的過程。沒有束縛的生命反而顯得輕浮而沒有分量,生命的束縛和掙脫束縛的努力,使我們生命變得厚重而美麗。我在學習單板滑雪時對於這一點體會尤其深刻,單板滑雪必須把兩個腳牢牢地固定在板上,因此在光滑的雪地上你只要站起來就會摔下去,在你和滑雪板進行抗爭的過程中,你會摔得鼻青眼腫,但只要堅持下去,你會慢慢發現,單板好像慢慢融化成了你身體的一部分,已經在你腳下運用自如;藉助單板,你已經可以翻滾騰挪,飛馳向前,為生命留下一連串的瀟灑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