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免疫與計劃免疫教學設計

  .理解人體的三道防線,區別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免疫與計劃免疫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說出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

  2.區別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

  3.說出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二能力方面

  嘗試綜合運用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的技能分析有關免疫的例項。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認同計劃免疫的意義。

  2.關注艾滋病,增強自潔自愛的健康生活意識。

  二、教學重點

  1.說出人體免疫系統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

  2.區別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

  三、教學難點

  理解抗原和抗體的關係。

  四、教學準備

  準備人體三道防線、免疫系統和艾滋病相關圖片,製作PPT。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匯入新課 【提問】你覺得孤單嗎?從生物學角度看,你永遠都不孤單,我們的體內和體表有大量的細菌等微生物。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分佈,其中不乏病原微生物。為什麼有的人能保持健康狀態,而有的人卻成了傳染病的易感人群?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抵禦病原菌的入侵?
【板書】第二節 免疫與計劃免疫
思考。 創設新情境,激發學生好奇心,引發思考。
(二)三道防線 【圖片展示】面板結構示意圖、面板角質層電鏡圖。
【圖片展示】指尖接種金黃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對比實驗圖
【提問】你能作出怎樣的推測?
面板角質層細胞排列緊密,對微生物有阻隔作用;面板的分泌物對某些細菌有殺滅作用。
【圖片展示】人體呼吸道黏膜結構示意圖、黏膜纖毛電鏡圖等
【提問】纖毛有什麼作用?
面板和黏膜構成了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具有阻擋、殺滅、清掃功能。
【板書】 【提問】病菌如果突破了第一道防線,怎麼辦?感染或損傷的面板出現紅腫後,為什麼有時會自然痊癒?
【圖片展示】吞噬細胞的作用過程、人體不同的體液。
吞噬細胞和體液中的殺菌物質構成了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具有吞噬和溶解作用。
人體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線組成了人體對微生物的屏障,對多種微生物均起作用,所以稱為非特異性免疫。
【板書】第二道:吞噬細胞、體液中殺菌物質──吞噬、溶解
【提問】如果病原菌由於數量較多,或毒性較大,突破前兩道防線,怎麼辦?
【圖片展示】人體免疫系統、淋巴細胞作用過程等。
【提問】某人水痘痊癒後,認為體內有了抗體,不怕傳染病了,可又不幸感染上麻疹病毒。他的問題出在哪兒?
強調抗體是在抗原刺激下,由淋巴細胞產生,具有針對抗原的專一性。抗體與抗原的結合是特異性結合,因此第三道防線又被稱為特異性免疫。
【板書】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細胞──特異性免疫
【小結】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免疫的兩種類別的特點比較。
 
 
傾聽,觀察,比較,分析。
 
 
 
 
 
 
觀察,傾聽,回答。
 
 
 
 
 
 
思考,傾聽。
 
 
 
 
 
 
 
 
 
 
回答,傾聽。
 
 
 
 
 
 
 
 
思考、歸納。
 
 
 
 
 
 
 
 
 
 
 
圍繞匯入時的設問,逐層展開,條理性強。豐富的圖片以及示意圖的應用,便於化繁為簡,化抽象為直觀,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歸納三道防線的功能。以生活經歷為出發點,提出問題,將匯入時創設的情境進行延伸,同時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深入理解科學概念。
(三)免疫的定義和功能 【提問】免疫僅僅是抵禦外部病原體對人體的侵害嗎?堅固堡壘最容易從內部被攻破,那我們自身內部出現損傷時,免疫系統有作用嗎?
目前對免疫進行了更準確的描述和定義,認為它是一種生理功能,具有三方面的作用。
【漫畫】免疫的三大功能
【板書】
二、免疫功能
防禦感染、自身穩定、免疫監視
 
 
傾聽,思考。
 
 
 
 
 
 
以教材漫畫輔助學生全面理解免疫的“識別敵我,排除異己”功能。
(四)艾滋病 【提問】人的免疫系統很重要,是否意味著其越強越好?免疫系統出了問題會怎麼樣?
過敏、排異、自身免疫病,極端情況是先天性免疫缺乏症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症。
【圖片展示】泡泡男孩、艾滋病病毒。
【表格展示】分辨艾滋病傳播途徑。
【板書】
三、艾滋病
傳播途徑: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
傾聽,思考,回答。 在學習了傳染病和免疫知識後,突顯艾滋病危害的嚴重性和科學認識其傳播途徑的重要性。
(五)計劃免疫 【提問】為什麼出過水痘的人能夠終身抵抗水痘病毒的再次侵害?
淋巴細胞在抗原刺激下產生抗體,同時部分細胞會轉變為記憶細胞,隨意應對抗原的再次入侵,保持體內抗體水平。進一步解釋接種疫苗能夠預防傳染病的原理。
【提問】為什麼接種流感疫苗時,醫生會詢問“這兩天有沒有感冒發熱症狀”,確認沒有後才給打預防針?
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製品。
【圖片展示】疫苗接種證、最後一例天花病。
計劃免疫是指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各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式,有計劃地給兒童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
【板書】
四、計劃免疫
不發病情況下,產生抗體,保持免疫記憶
分析、思考、傾聽。
 
 
 
 
 
 
 
思考,傾聽,體會疫苗的重要性。
以日常生活中的經歷引發學生思考,理解接種疫苗防治傳染病的原理,明白疫苗的本質,感悟計劃免疫對人類健康的重大意義。
(六)總結 【提問】面對廣泛存在的病原體,人體建立了完備的防衛體系,你知道它由哪幾道防線組成,其功能分別是什麼嗎?它們可以歸納為哪兩種免疫類別?各自有何特點?疫苗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接種疫苗可以預防傳染病?免疫系統總是對人體有益嗎?艾滋病毒專門攻擊人體的什麼細胞?其傳播方式有哪些? 回憶,思考,回答。 總結免疫系統組成和功能、免疫的科學定義和功能、疫苗的本質和疫苗預防疾病的原理、艾滋病的傳播方式。

  免疫與計劃免疫教學反思

  本節“免疫和計劃免疫”內容涉及的概念多,名詞多,又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教材的特點和認知規律,力求上課時語言生動、風趣、活潑,儘量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和具體化,先從感性的材料入手,然後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在教學過程中解決這些難點,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通過看圖、閱讀、討論、答題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處理資訊的能力和表達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其次,整個教學過程以形象的圖片,配合教師生動的比喻、舉例,用談話的方式進行教學,使“特異性免疫”“抗原”“抗體”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並與日常生活聯絡起來,縮短了抽象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啟發學生自己舉例,鍛鍊和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發散思維的能力;最後,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再次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處於學習主體地位,在學習集體中展露自己的才華,同時教師也在角色扮演中對學生的認知過程規律,認知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長進一步瞭解。

  本節課不足之處在於教師提出的有些問題留給學生活動的時間不足,便急於總結定論,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