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如何合理避稅

  編者按:依法納稅、依法盡其義務,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其細則和具體稅種的法規條例,按時足額交納稅款。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進行合理避稅,才能視合理避稅為企業的權利,才能受到法律和社會的認可和保護。

  ?

  合理避稅是指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來達到納稅人減少繳納稅款的經濟行為。通過不違法的手段對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精心安排,儘量滿足稅法條文所規定的條件,以達到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

  依法納稅是中小企業的義務。納稅義務具有強制性和無償性,任何形式的偷稅、漏稅、抗稅都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然而,由於我國稅率高,企業負擔沉重,納稅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盈利的致命環節。不少中小企業為了多賺點錢,千方百計逃稅、逃費,在辦稅人中拉關係;有的鋌而走險,幹些偷稅漏稅的勾當,一旦被監管查獲,不惜血本,四處求人走後門;有的企業違反稅法規定,因少交稅款而要被罰款,還要交滯納金。中小企業的納稅狀態,可概括為:愚昧者偷稅,糊塗者漏稅,野蠻者抗稅,精明者避稅。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能夠少繳稅又不違法,合理避稅成為控制成本的一個重要課題。

  合理避稅是在遵守稅法、依法納稅的前提下,納稅人採取合法的手段對納稅義務實施“避重就輕”的合理規避,減少稅款支出。合理避稅是企業以對法律和稅收的詳盡研究為基礎,對現有稅法規定的不同稅率、不同納稅方式的靈活利用,使企業創造的利潤有更多的部分合法留歸企業。合法規避稅收與偷稅、漏稅以及弄虛作假鑽稅法空子有質的區別。合法避稅是企業應有的經濟權利。

  我國已批准成立了40多萬家外企,相當數量的外企通過各種避稅手段轉移利潤,造成從賬面上看,外企大面積虧損,虧損面達60%以上,年虧損金額達1200多億元。按照稅法規定,以後的贏利是可以彌補前年度的虧損。因此,我國每年要少徵外企所得稅約300億元。摩托羅拉、惠普等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的企業都設有專門的“稅務經理”,而且年薪都高達50萬元左右,部門人員也很多,這理應引起中小企業的深思。

  企業合理避稅的前提條件是:

  依法納稅、依法盡其義務,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其細則和具體稅種的法規條例,按時足額交納稅款。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進行合理避稅,才能視合理避稅為企業的權利,才能受到法律和社會的認可和保護。

  在財會稅務實踐中,針對稅法中“非違法”內容,納稅人是可以合理運用的,這從稅法建設本身來看,是有利於推進稅制改革。因為,稅法中“允許”、“不允許”和“應該”、“不應該”的內容實際上使企業同時得到了“非不應該”、“非不允許”的內容。正是這些法律上的“非不應該”、“非不允許”內容構成企業合法及非違法避稅的依據和途徑。

  在財會稅務實踐中,我們翻閱具體稅法細則才發現,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對稅法中“非不允許”、“非不應該”的成功利用。對每一個具體的納稅人來說,理解、分析和研究合理避稅並不斷進行實踐,這不僅直接可以給納稅人帶來的經濟利益和貨幣收入,使他們創造的商品價值和商業利潤有更多的部分合法留歸納稅人自己,而且還能夠幫助納稅人正確樹立法制觀念和依法納稅意識,從而提高納稅人素質。

  合理避稅不同於偷稅、逃稅,它不是對法律的違背和踐踏,而是以尊重稅法、遵守稅法為前提,以對法律和稅收的詳盡理解、分析和研究為基礎,是對現有稅法不完善及其特有的缺陷的發現和利用。同時,合理避稅有助於保證政府和執法部門及時發現稅制及稅法中所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和稅收徵收管理的實踐來健全稅收制度,完善稅法,有助於實現經濟生活規範和社會生活規範化,有助於建立一個健全的法律社會,有利於我國在世貿組織這個大家庭中與國際社會接軌,有利於我國企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