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必須知道的稅務真相

  對創業者而言,瞭解必要的稅務知識是必要的,這不只是財務人員的事情。畢竟,對小微企業來講,能合理地節約任何一分錢同時又保證安全,有時是關乎生死的問題。

  以下梳理多個。

  1、適用稅率看進項

  增值稅第二條規定:圖書銷售使用13%稅率。只要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銷售圖書的稅率就是13%。但有一家公司,也銷售圖書,也是一般納稅人,稅務人員要求該公司按17%納稅。稅務機關有什麼依據?稅務人員解釋:該公司印刷圖書的進項發票是17%,如果該公司適用13%的稅率,那不成了繳13%抵扣17%?那稅務上怎麼平衡?

  使用稅率只與產品有關,與進項無關。對於稅務人員的解釋一定要三思而行,否則就會聽得糊塗,納稅也糊塗。

  2、預收帳款也要繳稅?

  聽了太多預收款被稅務機關要求徵稅的故事。

  增值稅條例實施細則第33條規定;預收款在發出貨物才產生納稅義務。

  財稅【2003】16號也再次強調;除了銷售不動產,其他服務性業務的預收款不需要先繳納營業稅,在確認收入時再繳納營業稅。

  有些企業預收款繳稅是因為對方要求開具發票。其實,收到預收款,向對方開具預收款憑證就可以了。預收款憑證不屬於發票,所以稅務機關不監製預收款憑證。

  3、這也是生產企業

  外資生產企業“兩免三減半”的規定大家很熟悉:只有生產企業才能享受,服務企業不能享受。到底什麼是生產企業?可能心裡很模糊

  根據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建築、貨物運輸、產業資訊、精密儀器裝置維修、城市汙水處理等行業都屬於生產性企業。眾所周知,從事建築、貨物運輸繳納營業稅,但在所得稅法規中又屬於生產性企業,看起來有點矛盾,其實一點也不矛盾,稅不同規定不同。

  4、技術入股好處多

  很多民營企業的老闆都是技術專家,個個擁有專利,將專利提供給公司使用,雙方沒有簽訂合同,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究竟屬於何種方式使用。建議老闆們將技術專利作價投入公司,一方面可以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減少投資時的資金壓力,一方面,作價入股以後,公司可以計入無形資產,可以合理攤消,可以增加成本費用,減少利潤,少繳所得稅。

  這樣一個財務、稅務都有利的辦法很多企業家卻都不瞭解,以致一邊抱怨政府徵稅太狠,一邊拼命繳不該繳的稅。

  5、電子商務少繳稅

  目前我國對電子商務的稅務規定還不是很明確,但在網上銷售貨物也一樣要繳納增值稅。我們講電子商務少繳稅是指印花稅。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在供需經濟活動中實用電話、計算機聯網訂貨、沒有開具書面憑證的,暫不貼花。因此,在網路已經非常普及的今天,企業完全可以放棄傳統的經商模式,改為通過計算機聯網訂貨的形式,所有訂貨過程都在網上完成,這樣就可以節省印花稅,並且對銷售方、購貨方都同樣適用,所以,就此一項,就可以將網路租賃的費用賺回一半。

  6、巧妙應對房產稅

  收過租金的人都知道,12%的房產稅是較重的。收過租金後,交完5%營業稅、12%房地產稅後所剩無幾。而如果將租金分解成三部分,即房租、場地租賃費、裝置租賃費,並重新和客戶簽訂合同,只對房租交房產稅,節稅何止百萬。想起一句話,這世界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7、存款少可遲繳稅

  企業申報以後就應該及時繳稅,但如果由於存款少可以申請遲繳。存款少到什麼情況可以遲繳稅?可動用的銀行存款不足以支付當期工資,或者支付工資以後不足以支付應交稅金。

  注意可動用的銀行存款不包括企業不能支付的公積金存款,國家指定用途的存款,各項專用存款。

  當期工資是企業根據工資制度計算出的應付工資。

  如果出現以上情況,企業應及時申請,辦理延期繳納稅款的手續。

  8、不發補貼發雙薪

  中國企業福利制度的特點是有人情味,逢年過節都會有發一點所謂的過節費,根據個人所得稅政策的規定,過節費需要併入當月工資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務政策的規定是發放年終雙薪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計算個人所得稅,由於不需要與當月工資合併繳納個稅,因此可以降低稅率,減少員工的個人所得稅負擔。都是發點錢,過節費交稅多,雙薪繳稅少,所以為了少繳稅,應該改變那種過年發點過節費的做法,改成年底發雙薪的方式。

  千萬不要固執己見,認為雙薪是外資企業的玩意,我不玩,我還是發過節費,這樣就會費力不討好。節稅其實很簡單,只要順著稅務規定去安排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