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詩歌讀書筆記

  向來喜歡徐志摩詩歌裡的那種極其浪漫而又精巧的文字。那些文字讀起來,有種戀愛的感覺。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向來喜歡極其浪漫而又精巧的文字。那些文字讀起來,有種戀愛的感覺。

  高中的時侯我喜歡上寫詩,每一個文學小青年都會有這麼一段時光。如果一個文學小青年沒有喜歡過詩,那麼我敢說他不是標準的文學小青年。

  那時,我喜歡徐志摩,因為他寫了“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以及“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除了徐志摩之外,我還很喜歡戴望舒先生的《雨巷》,詩中這樣寫道“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直到現在,每到雨天時,我還都莫名的渴望著在一個陌生的衚衕裡遇到一個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

  當然,還有卞之琳以及顧城等。卞之琳在《斷章》中這樣寫道“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而顧城在《一代人》中寫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而他在另外一首詩《遠和近》中寫道“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

  篇二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這是一首抒寫自然之美與作者心情的短詩,詩人是崇高、讚美自然的。詩中景物的描寫真實細膩,可見康橋在詩人心中打下了極深的烙印。不僅如此,而且康橋是詩人的理想。他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然而,滿目瘡痍的中國,是非顛倒的年代,艱難的民生,使詩人的 康橋理想逐漸破滅。這首詩寫於一九二八年詩人重返英倫歸國途中。故地重遊,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憶,而離別在即,詩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蕩起陣陣傷感的漣漪!描寫康橋的自然美,表現作者對康橋的不捨眷戀及心底的惆悵,是這首詩的主題。

  徐志摩以其獨抒性靈的詩風靡一時。他的詩,輕靈飄逸,幽婉灑脫,集意境美、建築美、音節美和繪畫美於一身,同時對中外詩藝進行融合,追求一種“純真的詩感”。這些在《再別康橋》可見一斑。

  這首詩意境優美,情感深摯含蓄,詩思精巧別緻。詩人以康橋的自然風光為直接抒情物件,採取間接抒情的方式,寓情於景,人景互化。通讀整首詩,無一處不是在寫景、又無一處不是包含著詩人那淡淡的離別愁緒。詩的第一節:“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行文看似灑脫,實則是無奈與惆悵:詩人知道,康橋的美景是永存的無法帶走的,改變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經的夢想,而帶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實濁的眷戀與憂愁。往下,詩人運用比喻,將金柳看成是盪漾自己心頭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裡的一條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搖”。第四節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還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種“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開闊而悠遠,正如詩人那淡淡的卻又無處不在的愁情。那絢爛如虹的夢早已揉碎、沉澱在其間詩人輕輕地吟哦也許正是對往日康橋理想的一種悼念?情感在每一個意境中不斷昇華至高潮。如果說詩的前四節描寫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節則回憶人的活動。詩人彷彿看到往日的自己長蒿漫溯,在康橋尋夢的情景,那時的自己是怎樣的意氣風發啊,現實中的詩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為要離別,因為離別時是滿心的不捨與惆悵。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橋,詩人的心境,如一張拉滿弦的弓,箭未離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搶了去,那淡淡的思緒曾有瞬間的高漲,但這高漲又在瞬間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來,呼應了開頭。詩作的情緒線索是:淡淡的哀傷——逐漸升華——高漲瞬間——回覆淡淡的哀傷,在這樣的線索中,整首詩情與景渾然一體。而詩人構思之精妙體現於取裁的巧妙。詩的開頭:“輕輕地,我走了”詩的結尾:“悄悄地,我走了”兩個一前一後的“我走了”,說明詩人擷取的是“走”這一瞬間,而並非從來到走這一個較長的過程。這一瞬間已在詩人心中永遠定格,詩人的一系列情感與他所描繪的康橋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間中完成。瞬間便是永恆。也許,這也正是《再別康橋》這首詩在眾多的離別抒情詩中脫潁而出,為世人所喜愛,經久不衰的原因。

  從結構上來看這首詩。全詩共七節,每節四句。每節各描寫一個景物一個意境,而節與節之間是相互聯絡,上承下啟的。以第二、第三節為例。第二節中,前兩句詩人描繪了河畔的金柳,後兩句採用層進深化情感。第三節則承第二節所寫的“波光”來寫“水底的清荇”。可見句子之間、詩節之間的環環相扣。詩人非常重視詩行本身的美感作用。他的詩作很考究詩歌的外形整齊。這樣的整齊偏重於詩的整體排列順序的整齊規劃,至於詩行長短並不做呆板限制。這首詩使用 式的詩形,而詩句有長有短,詩的整體錯落有致而並不單調死板,使人在視覺上產生一種詩的參差錯落的圖案美及嚴謹穩定中內含變化的和諧感。

  詩人說:“詩歌的美妙不在於它的文字意義,而在於它的不可捉摸的音節裡。”可見,詩人追求的是音節的音律和節奏。在其詩歌裡,音節與內容達到了自然完美的統一。“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兩個“輕輕地”疊用,與其說是意境的渲染,不如說是詩人在有意增強節奏的輕盈。詩人將節奏視為詩內在的生命,他所謂的“內含的音節的均整”,更多的是追求詩行間“頓”的數目大致相等,而非字數的相等。頓,即按句中不同成分來區分音節。如詩的最後一節按意群可作這樣的劃分:“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詩的每一句之間的頓數是大致相等的,使得整首詩富有整體一致的節奏感。在音韻方面,這首詩偶句押韻,同一節二、四句押相同的韻,造成了一種疊蕩起伏的音韻美。在詩人有節奏有韻律的吟唱中,詩中的意境、詩人的愁緒也在變化、擴散開來。

  這首詩採用現代白話形式,繼承了中國古典傳統詩歌的含虛、典雅,又採用了音語中的語法調式,可謂中西合壁。而繪畫的色彩美在詩中也用明顯體現,詩中的雲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組組物象的顏色鮮明,寫出了康橋之美 。這樣一幅色彩明豔的畫卷,與詩人的心情並不矛盾,正是因為它的美,才令詩人如此難以割捨!

  篇三

  最近有緣在圖書館找到一本《徐志摩傳》。扉頁上有一幀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徐志摩西裝筆挺,衣領雪白,頸下的領帶驕傲地突顯著,完完全全是一副才子的模樣。當我看到他那首膾炙人口的詩《再別康橋》,強烈的心靈震撼讓我感到世間竟會有如此巧合。在《再別康橋》詩最後的一節中詩人是這樣寫道: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儘管他才華橫溢,當他在世上只待34春秋的時候,意外孤獨地死在了天上,也許這才是他本來的歸宿。記得有位偉人曾經講過:“理想主義者就是讓自己過得最不理想的人。”

  徐志摩的一生就是熱烈而又執著地追求理想的一生。他的詩文中最出色的也就是那些歌頌理想和愛情的作品。尤其是愛情方面,古今中外執著不渝終身高頌愛情的人大有人在,但很少有人敢把浪漫的愛情放在複雜的現實中來不顧一切地追求,並不惜承受世俗的壓力。徐志摩為追求浪漫的愛情而離婚,為此和恩師梁啟超師生反目,為此父母和他一度斷絕關係。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在眾人的唾沫星海里仍固執寫道:“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惟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然而,他那種對理想的執著,對愛情的追求,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態度,那種浪漫的帶著唯美的色彩,由於脫離了客觀現實,猶如空中樓閣,每一次總是以詩人終於沒有找到他理想中的靈魂伴侶而告失敗。康橋美麗的初戀隨著林徽因出嫁而成永遠的心痛,後來的陸小曼不知珍惜鬧出的緋聞更讓詩人愁腸百結。在人間追尋理想屢遭挫折的詩人,最終沒有逃脫把自己融入五彩繽紛的雲彩的命運。

  由於受英國浪漫主義詩風的薰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純正而不輕佻,高雅而不低俗,那種歐化的貴族氣息使得他具有一種迷人的魅力。相比於西裝革履的徐志摩,我更喜歡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片頭中的扮相,那才是我心目中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徐志摩的感覺。他在讀者中從來就不乏追隨者,眼下,徐志摩也是“小資”一族青睞的中國作家。儘管在他身上也渾身散發著濃厚的資產階級舊文人那種脫離現實超理想主義的氣息,但在客觀上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徐志摩是一個天才。

  可惜,天才的詩人只在人間待了短短的34年,他短暫的一生像是一顆倏然劃過的流星,輕輕地來,又悄悄地走,但卻折射出奇異的光芒,叫人永遠懷念,永遠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