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讀後感作文

  《檀香刑》是一部讓人為之震撼的小說。從結構上講,莫言把敘事角度、時間、空間全部打亂,彼此穿插,重新排列。所以這部34萬5千字的作品,有機而緊湊,沒有任何一個環節顯得拖沓。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最近,莫言可是非常火了,而我,趁著這把火,讀了莫言的檀香刑,結果卻被莫言的檀香刑震撼到了。

  《檀香刑》是一部讓人為之震撼的小說。從結構上講,莫言把敘事角度、時間、空間全部打亂,彼此穿插,重新排列。所以這部34萬5千字的作品,有機而緊湊,沒有任何一個環節顯得拖沓。故事的五個主人公,趙甲、小甲、眉娘、孫丙、錢丁,關係錯綜複雜,他們是劊子手、麻木民眾、具有反抗精神的婦女、農民起義的領袖、愛民如子卻身不由己的縣令;他們也是公爹、兒子、兒媳、親爹、情人乾爹。各種矛盾集中在這五個極具代表性的人身上爆發。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卻讓人從個性中看到了背後的中國歷史的沉澱。如趙甲,這個大清朝第一劊子手,這個被錢丁等人視作豬狗不如的殺人惡魔,卻被另一些人看做大清朝法律的捍衛者;如紅杏出牆的眉娘,這個人們眼中的蕩婦,卻又是大膽追求,勇於反抗的中國女性覺醒的代表。

  從語言上講,《檀香刑》以對話為主,卻又不同於對話。所謂對話,當為一來一回,《檀香刑》的對話,卻往往只有此沒有彼,在此中顯露彼的迴應。這種對話方式使得每一章節都是獨立的,乾淨清楚。眉娘、孫丙等戲班出身的人,其語言又是粗俗中帶有韻腳,讀著就像在唱。特色的語言和對話,和貫穿小說的另一條線索——地方戲“貓腔”相結合,使得整部作品就像貓腔演唱的大悲調。

  從選材上看,作者用大量筆墨細寫了滿清幾大酷刑。影子說沒有讀完《檀香刑》,因為寫得過於殘忍。讀者都不忍讀的文字,作者是如何寫下去的?但是通部書,看不到一點作者的情感掙扎。或許作家有兩種,一種滿腔熱忱洩於筆端,於是,他哭,讀者與他一起哭,他笑,讀者陪他一起笑;另一種,內心波濤洶湧,文字卻冷酷無情,他思考,他追尋,他吶喊,卻大音希聲。前者如路遙,後者如莫言。居然有人問莫言,《檀香刑》寫了什麼。莫言說,不知道,只寫了聲音。那是為1900年唱的哀歌。

  讀完檀香刑,我覺得這真是一本經典,有寓意的書籍。

  二

  康有為和梁啟超與光緒皇帝一起商討“戊戌變法”時,袁世凱正以道員銜在天津小站訓練“新建陸軍”,人稱袁大帥。

  光緒皇帝和康有為的變法派們,就是想學習英國和日本,走君主立憲的道路,放棄皇權,把權力交給內閣,內閣首相由議會選舉產生。

  要走這條變法之路,慈禧太后是堅決不能允許的。所以光緒皇帝和主張變法的康、樑同黨只能發動宮廷政變,軟禁慈禧太后,實行變法。光緒皇帝手中沒有武裝力量,康、樑變法派就想到了袁世凱。如果能讓袁世凱合作,這次政變就能穩操勝券。官場上的人,總是有一些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變法派就和袁世凱取得了聯絡,起初,也得到了袁世凱的同意。

  後來,袁世凱想,如果變法成功,自己的功勞也不過是在康、樑之間,能不能當上內閣首相,還要看選舉情況,自己的前途命運實在是個未知數。如果向慈禧太后告密,把變法派一網打盡,自己就是天大的功勞,那自己將來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貴人物。因此,他下定決心,向慈禧太后告密。

  慈禧太后先下手為強,軟禁了光緒皇帝,抓捕變法派,除康有為和梁啟超逃脫外,其餘譚嗣同、劉光第等六君子都被抓起來,未經審問,就推到菜市口砍了腦袋。

  六君子的行刑劊子手就是趙甲。趙甲和刑部衙門的劉光第有些個人私交,有一次劉光第和趙甲開玩笑說,有一天我要是落到你的手裡,可要給我痛快一點。沒想到,竟然一語成真。所以,趙甲在行刑時手法極其利落,連其他五個人也都跟著沾了光,他們的腦後就像吹過一股涼風一樣,人頭就落地了。趙甲覺得,那些人頭落地後的剎那間,似乎還在想著一些什麼。這也許並非聳人聽聞,在過去,有的西方學者就研究過這個問題,人的腦袋被切掉以後,在短時間內有沒有思維存在?有一個學者就和一個被判處死刑的犯人約定,如果他的腦袋在斷頭臺上被切掉以後,學者就去大聲喊他的名字,如果他能聽到,就眨幾下眼睛。通過實驗,那個被切下來的腦袋果然眨了幾下眼睛。

  在中國近代史上,存在著兩個重要歷史轉折點,從而決定了中國的命運。

  第一個歷史轉折點就是袁世凱出賣了“戊戌變法”,使本來可以走上英國和日本一樣的君主立憲政治體制,而變為不可能。

  另一個歷史轉折點就是張學良發動的“西安事變”,沒有“西安事變”,就沒有今天這樣的中國。

  袁世凱出賣了“戊戌變法”以後,果然紅極一時,權傾朝野。他被慈禧太后封為軍機大臣、直隸總督。

  這時候,有一個人要為“戊戌變法”六君子報仇,要刺殺袁世凱。這個人叫錢雄飛,是在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後回國,是以前由康有為介紹給袁世凱的。此人英俊神勇,是一個神槍手,深得袁世凱喜歡。袁世凱把德國人送給他的兩隻金色手槍送給錢雄飛,並且讓他當了自己的騎兵衛隊長。

  當錢雄飛對袁世凱行刺時,兩隻手槍都沒有打響,原來早就被人偷換成啞彈,而使行刺失敗,可見袁世凱老奸巨猾。

  錢雄飛因刺殺朝廷大員而被判處了“凌遲處死”,行刑地點就在天津小站袁世凱的軍營裡。行刑操刀者就是北京刑部的首席劊子手趙甲。

  三

  昨晚一口氣讀完了莫言的《檀香刑》,似乎明白了為什麼他會受到諾貝爾的青睞。雖然有人在網上評論這是一本非常民族化的小說,我卻感到小說骨子裡的西方價值觀,確切地說,小說結尾孫丙被施檀香刑,分明就是20世紀的中國式基督受難。

  小說背景是風雨飄雨的清朝末年,德國人要在山東修鐵路。先是唱貓戲,後是開茶館的孫丙一怒之下,棒殺了調戲他的妻子的德國兵。在德國兵殺死他的妻子和一對小兒女後,孫丙帶著一幫鄉民也唱大戲般鬧起了義和拳。最終孫丙被捕,處以極刑檀香刑。這種刑罰是以一根檀香木從人的“穀道”插入,從鎖骨處伸出,然後綁在十字架上。孫丙被上刑後,天天被灌蔘湯,以保證五日不死,迎接鐵路開通。雖有叫花子願意偷樑換柱,代他受刑,孫丙卻拒絕逃跑,也不願被叫花子朋友掐死,刑臺成了他最後的戲臺。

  十字架上的孫丙活脫一個受難基督,能跑不跑,甘願受刑,刑臺即是佈道臺。德國兵就如當年侵佔耶路撒冷的羅馬兵,袁世凱則如要求處死基督的猶太長老。小說中的高密縣令錢丁則與掃羅保羅相類似。掃羅本是迫害的羅馬兵,後受神蹟感化,轉向基督,傳播,改名保羅。錢丁本是清朝的官,奉命捉拿孫丙,最終卻唱起了孫丙的貓腔,殺死了行刑者之一趙小甲,又將匕首刺向孫丙的心臟,結束了他的痛苦,也破滅了德國人慾以生不如死的孫丙慶祝鐵路開通的美夢。孫丙的女兒孫眉娘為其父奔走相告,在刑臺前喂蔘湯的形象,令人不禁聯想起聖母瑪利亞。而那些穿上貓衣,在刑臺上為他們的祖師孫丙唱貓腔的鄉民們不正是基督的追隨者?

  《檀香刑》講的是中國的故事,基本架構卻是西方人所熟悉的。當然如果純粹模仿,沒有人會買賬,莫言的高明在於他講故事的方式又是非常中國的。首先是地方性的傳說,如“虎鬚”的故事。趙小甲得了所謂“虎鬚”,看人便成了各種動物,寓意明顯,增強了戲劇性和衝擊力。莫言的敘事語言很有特色,大段大段都是戲文式的,讀起來暢快淋漓。不過這樣的語言肯定給翻譯造成了很大困難。小說的敘事順序可謂一波三折,如迴旋曲般,卷著讀者往前走。其間最大的漩渦當屬凌遲錢雄飛。五百刀的凌遲,作者細寫了其中九刀,其間插入對凌遲的介紹,趙甲學徒的過程,以及趙甲的師傅曾經凌遲過的一個女子。這種迴旋插入的手法在閱讀心理上延長了時間,使得讀者彷彿也陪著錢雄飛經歷了一次煎熬的凌遲。莫言真的很殘忍。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慎入!

  僅從《檀香刑》來說,西方讀者既會有一種獵奇的感覺,也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或許正是這種似與不似才最能博得西方人的青睞。

  四

  對於莫言而言,就是如何在天才般的感覺、超凡的想象力、出眾的講故事的能力的感性層面之外,獲得與恢弘的書寫相匹配的更加巨集大的視野和更加寬廣的意蘊。——祁述裕

  對於我而言,莫言和我有太大的距離:天才般的感覺,我沒有;超凡的想象力,理解不了;巨集大的視野和更加寬廣的意蘊,看不懂;山東高密鄉的風土人情,不瞭解。總之,《檀香刑》讀起來吃力,難怪有的人說,《檀香刑》需要有強大的內心的人才能讀,“看《檀香刑》,可能要做好受刑的準備,因為滿紙都是既魔幻又寫實的粗野文字,看過就如讓人讓人被粗砂紙打過一遍。”自認為不是內心強大的人,即使我硬著頭皮讀完了,也是看不懂。

  以後讀書,不能跟風,要讀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

  五

  前幾天一個朋友送我一本莫言的《檀香刑》,昨天事情不多,一個晚上把他給速讀了一邊,讀過之後感覺不壞,但是沒有想象的好,就像作者說的那樣,“《檀香刑》大概是一本不合時尚的書”,對於我這種讀者來說在理解的層面上有點困難。

  這本書獲獎很多,2002年首屆“鼎鈞文學獎”;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2002年獲得臺灣聯合報“2001年十大好書獎”;中國小說學會“2001年度小說排行榜”榜眼。在同朋友對這本書交流中我得知,作者這本書上是在創新,其實作者在後記中已經明確表明了“《檀香刑》是我的創作過程中的一次有意識地大踏步撤退,可惜我撤退的還不夠到位”,“在小說這種原本是民間的俗藝漸漸地成為廟堂裡的雅言的今天,在對西方文學的借鑑壓倒了對民間文學的繼承的今天”,作為著名的當代中國作家,作者或許正在嘗試突破禁錮,或者說以退為進,還魂小說本來的面目,就像作者說的讀這本書“這是一種用耳朵閱讀,是一種全身心的參與”。

  我喜歡讀小說,一直以來這麼認為:小說對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個人信仰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回顧這幾年來,小說真的有點爛了,或許是由於我們的物質充裕、效率越來越高,小說的製造更加方便了;國民的素質提高了,寫小說的、看小說的越來越多了;讀者多起來,小說的範圍以及題材越來越大,一些非主流的小說開始上路了,甚至開始修路了,這條路能通到那裡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能看到的現狀是很多小說是消磨時間的快餐,看完一遍就可以扔的遠遠的,還有的小說就不值得購買,甚至有的小說從印刷成冊後就成為垃圾,論斤叫賣,我不會翻,更不會買,買了之後浪費自己空間、時間,賣廢紙還嫌麻煩。還好,現在一個“貓腔”貓腔是《檀香刑》中的旋律一個《秦腔》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我買了,剛開始看給我們帶來了一種嶄新的感覺,讓我們願意多看幾遍。

  《檀香刑》這本書我僅僅過了一遍,但是書中流暢的貓腔,讓我感覺很棒,那是一種淺的可以一眼看到底的韻文,但是又是那麼精準的刻畫當時的情景,甚至我有這種感覺,看過一遍這本書後,貓腔就在耳邊浮現,儘管我從來沒有聽過那種腔調。還有就是這本書的《序言》真的值得一看。

  以上基本都是在瞎胡扯,最近一段時間聽朋友說小說的發展,再加上自己的感悟隨心記錄,只怕時間長了忘掉了,留待自己回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