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作文

  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那麼有關於中國茶道的作文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茶

  日日飲茶,知其香淡清雅之物也。細品其襲鼻之氣時,觀茶葉浮動之間,竟悟出一番哲理。

  世間品類皆有其理,茶亦無異。

  時常喝茶的人應有共識——數根細葉之中,有沉有浮。熱水漸成黃綠色時,茶葉亦有沉浮之變。浮葉被渴而飲茶之人一飲入腹,留杯中物,唯易沉之葉也。其實,做人亦是如此。下沉的茶葉如行為處世熟練精深者,不喧不嚷,踏實穩重,默默地奮鬥,能夠成就一番事業。而漂浮淺顯,四處流竄的茶葉,就似好大喜功,平日不踏實學習,略曉皮毛卻極度渴望展露人前的人。這些人雖膽大,但沒有真才實學,禁不起考驗,終被淘汰。

  有句話很精妙:靜水則深。這句話以顯見的自然之象,盡彰此理。人們往往貶浮而褒靜,自有道理,然而“靜”過了頭也會走向歧路。

  以餘之觀,則浮、沉者皆不足也。浮者過躁,其自信有餘而學識甚缺,終不勝。沉者過靜,其學識有餘而膽力不足,有能力成事卻屢屢錯失良機,亦難勝。人之最高境界乃文武雙全,浮沉有度。當一人齊具知識與膽力時,便可戰無不勝。

  三國時,曾有一人名曰諸葛孔明,智勇雙全,既能運籌帷幄,又臨危不懼。孔明曾坐空城之上,悠悠拂琴,兵臨城下城欲摧,而他仍面不改色,大敞城門,終嚇退魏軍。

  幾十年前,偉人周縱橫政界,八方外交,也曾經歷不少危急的場面。但他總是面無懼色,以智慧的語言,沉著的動作,一次次化險為夷,為共和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將這些有膽力亦有學識之人,喻作毛尖、玉針。取其葉於杯中,注以熱水,則青翠如碧,數根茶葉懸浮於水中,香氣四溢,雅意無限。

  當吾等有感於古時懷才不遇之人,悲哀之餘,是否考慮其為人性格之良莠?理通萬物,這也許是本人罷黜觀音、龍井,而取毛尖、玉針之故耳。

  2

  我最喜歡的茶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冰糖葫蘆,有古老的中國書法,有精美的剪紙,還有熱鬧的舞龍獅……我最喜歡的是中國古代的茶文化。

  你知道茶的歷史嗎?茶最早是被人們當作食物應用的,尤其是在物資匱乏的原始社會,茶更是一種充飢之物。後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飲茶也逐漸成為一種風俗,甚至在一些地區形成了飲茶文化。茶葉被食用之後,其藥用功效逐漸被人們發現和認識,茶葉隨之轉化為養生、治病的良方。人們在飲茶和把茶作為藥物使用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茶的藥性很弱,但是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因此茶開始轉化為飲料。直到漢代,飲茶才成為一種新的潮流,滲透於社會的各個階層。三國以前是茶文化的啟蒙,晉代南北朝是茶文化的萌芽時期,唐代是茶文化的繁盛時期,宋代是茶文化的興盛期,遼金元時期是茶文化的返璞期,明清是茶文化的普及期,現代是茶文化的發展期。

  中國茶有紅、綠、青、黃、黑、白六大類兩千個花色品種。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來歷,也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你細細體會,多多查閱就能得到更多的中國古老茶文化的知識。

  3

  仁者樂茶,智者樂水

  在我國古典文化中,茶和水一直是古人們最為鍾愛的東西。仁者樂茶,智者樂水,因此他們也寫下了一篇篇關於他們與茶水相伴的故事。

  唐代偉大詩人白居易無疑是一位仁者,他曾寫下《觀刈麥》一詩,其中“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一句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關心勞苦大眾的仁者。在唐代,茶與詩的關係最為密切。茶給詩人清思助興,詩人也給茶褒揚推崇。而詩人,無疑都是仁者,仁者都是愛茶的。在茶中,他們可以品出世間百態,可以平復自己心中曾經那顆放浪不羈的心。因而,喜歡茶的仁者中有很多隱士。他們或居住在小山村裡,或森林裡,或深山中,雖與塵世間隔絕,但茶確實他們必不可少的。甚至他們自己開闢一片茶園。

  唐朝陸羽的一部《茶經》,是中國第一部關於茶文化的著作。此書一出,天下飲茶之風盛行。這時,不知道影響了多少人。我想,它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而陸羽,他無疑是一位愛茶的人。而且是一位世間少有的仁者。他採茶,製茶,始終與茶呆在一起,才寫出這樣一部讓人驚歎的著作。無疑他是愛茶的典型。

  孔子曾經說過:智者樂水。孔子他無疑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天大的智者。他被我們推崇為“聖人”,聖人也是愛水的。他們愛水的柔情,也愛水的洶湧。他們可以寫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溫柔,也可以寫出“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氣萬丈。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他們至愛的水。所以,他們把看到的,想到的,都融入到詩歌之中,賦予水以更為深刻的內涵。

  茶,已經不是表面意義上的茶了;水,也已經不是表面意義上的水了。茶是仁者的化身,水亦是智者的化身。其實,茶和水二者關係是最為密切的。茶,沒有水的滋潤,可以說是無用之物。而水與茶聯絡在一起,使得水的內涵更加豐富了。

  所以,仁者樂茶,智者樂水,其實是一體的。仁者即是智者,智者也是仁者。二者應該是相通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不管是仁者還是智者,他們都是樂茶樂水的典範。我們要做的就是繼承和發揚他們的深刻內涵。

  舉盅品茗,與杯中之茶靜靜相對,或許你會忘情於碧綠清瑩的茶色,或許你會沉醉於微醺襲人的茶香,然而茶的美妙又何止於此?千百年來,有多少浩浩蕩蕩的情思盪漾在這小小的杯盞之上?人之於茶,茶之於人,淡淡的茶香細水,一縷飄散,涓涓細流······

  “水甜幽泉霜雪魂,茶香高山雲霧質,”茶的品格可謂高矣!行家道得好:茶,一杯淡,二杯鮮,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杯韻猶在。如此品飲,自是品出茶的神魂底骨。

  茶之四道,貴族茶道在乎“茶之品”詣在誇示富貴;雅士茶道在乎“茶之韻”詣在藝術欣賞;禪宗茶道在乎“茶之德”詣禪悟道;世俗茶道在乎“茶之味”詣在享受人生。

  茶多姿多彩,但也平淡無奇。

  人生如茶,如碧螺春葉,優雅不俗;如西湖龍井,清香淡雅;如金陵雨花,香甜怡人;如雲南普洱,苦澀濃烈。

  茶初沏,葉片沸沸揚揚,萬頭攢動。熱鬧非凡,彷彿人們剛出塵世,喧鬧無比;泡過一回,茶香四溢;似人們盛年之時的驕傲與輝惶;泡過兩三回,茶香漸淡,如烈士暮年一樣,一切趨於平淡,卻仍壯心不已;泡過數多回,殘渣剩菜往往被人們遺棄,但滿齒留香,讓人久久不能忘懷,正如歲月終究會沖刷睞切,但抹不去的是歷史的痕跡,不朽的神話,古老的傳說。

  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憎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清列的山泉,碧玉般美妙的茶色,幽淡的飄香,品佳茗,品人生,綿綿茶思瑩繞······交織······

  說起茶,茶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漸漸的,茶成為一種文化。茶的種類真是數不勝數,有香氣怡人的龍井,美容養顏的黑茶和美味的菊花茶等茶。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分享茶吧!

  在我們生活中,泡一杯茶是再普通不過的事了。茶葉像一位發燒著的老人,把自己緊緊包裹成一條兒,沒有一點精神。但是,取少許茶放入杯中,當熱水衝入杯中的一剎那,茶葉從夢中甦醒了,頓時活力四射。我看到杯底的茶葉像一艘艘小艇,刷的一下從被杯底往上竄;有的悠悠曼舞,浮在水面;有的在水中來回穿梭,懸於杯中;還有的挨挨擠擠,誰都不讓誰。

  端起茶杯,一股淡淡的濃煙迅速騰起,這煙霧中包含著茶葉的清香,一絲一縷,輕輕飄入鼻子裡。我抿了一小口茶,先是一絲苦澀在舌尖掠過,隨之帶來的是一陣甘甜,這甘甜不同於其他甘甜,是一絲絲的,如山中的泉水,蘊含著一陣陣清香。這清香令人心曠神怡,陶醉在其中。我連忙合上嘴,生怕清香從嘴裡洩出來。

  品味著這清香的茶,我彷彿也品味到了人生,人生就像一杯茶,先是苦澀的,苦澀之後有一陣甘甜直沁肺腑,就像人生剛開始時坎坷的,但坎坷過後就會成功。這不是驗證了一句話“不經久風雨,怎能見彩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