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別是否為處理過的枸杞

  枸杞是養生保健的常用食品之一,既可泡水、泡酒,也可入菜或煲湯。但是,市場上個別不法商販為提高枸杞的賣相和價格,常將枸杞用硫磺薰或用白礬水浸泡,經過這兩種方法處理後的枸杞,雖然看相好,但是會給人體的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呢?下面小編告訴你。

  鑑別是否為處理過的枸杞的方法

  聞 經硫磺燻蒸過的枸杞聞起來會有明顯的酸味或刺激性,正常枸杞只有其自身的味道,如果一時難以分辨,還可以把枸杞裝在一個密封的容器裡,隔夜再開啟蓋子聞,如果是被硫磺薰過,會有股很刺鼻的硫磺氣味。

  看 新鮮的枸杞因產地不同而色澤略有不同,但均顏色柔和,有光澤,肉質飽滿;而被染色的枸杞多是往年的陳貨,雖然外表鮮亮誘人,但肉質較差,無光澤。對於枸杞幹品來說,正常的一般多為赤紅色、偏暗紅或略帶土色,皮幹而肉滿,而被薰泡過的枸杞顏色特別鮮紅,果實偏溼潤,且表面的色彩也較為均勻。正常的枸杞熱水浸泡後水呈淡黃色;而燻蒸處理過的枸杞浸泡後水呈磚紅色。

  摸 用手摸“毒枸杞”有粘膩感,天然枸杞則相對乾燥。

  嘗 不同產地的枸杞味道略有不同,寧夏枸杞是甘甜的,但是吃完後嗓子裡有一絲苦味,而內蒙古、新疆等地的枸杞甜得有些膩;但是,經白礬泡過的枸杞嚼起來會有白礬的苦味,硫磺薰過的枸杞,味道酸、澀、苦。正常的枸杞用熱水浸泡後,喝起來酸中帶甜;而處理過的枸杞,水喝起來有苦味,甚至辣味。

  關於枸杞的民間歷史

  別名

  在中國枸杞有很多民間叫法,如苟起子、枸杞紅實、甜菜子、西枸杞、狗奶子、紅青椒、枸蹄子、枸杞果、地骨子、枸茄茄、紅耳墜、血枸子、枸地芽子、枸杞豆、血杞子、津枸杞。在寧夏枸杞主產區,寧夏省中寧縣,農民們習慣稱呼枸杞為“茨”,茨即蒺藜。這是由於野生枸杞與蒺藜相似,常被混採作燒柴,在民間把“茨”當作枸杞的俗名叫慣了。在中寧農村,枸杞園稱為茨園,拘杞樹稱為茨樹,枸杞枝稱為茨條。於是,盛產枸杞的中寧農村又被稱為茨鄉,富有中寧地方色彩的文化也往往被冠以茨鄉的稱號,如茨鄉戲、茨鄉歌謠等。但是,在藥材領域裡,枸杞即枸杞子,不用茨果,茨實等稱謂。

  歷史傳說

  盛唐時代,據說有一天,絲綢之路來了一幫西域商賈,傍晚在客棧住宿,見有一女子斥責一老者。商人上前責問:“你何故這般打罵老人?”那女子道:“我訓自己的孫子,與你何干?”聞者皆大吃一驚。原來,此女子已200多歲,老漢也已是九旬之人。他受責打是因為不肯遵守族規服用草藥,弄得未老先衰、兩眼昏花。商人驚詫之餘忙向女壽星討教高壽的祕訣?女壽星見使者一片真誠,便告訴他自己四季服用枸杞。後來枸杞傳入中東和西方,被那裡的人譽為東方神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