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季節菜譜

  大暑時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高溫、高熱、高溼的“三高”天氣是這一時節的主旋律。這樣的天氣易導致人們食慾不振,精神疲憊。營養專家表示,大暑時節,飲食宜“清補”,要多食蔬菜瓜果。現在,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一些關於大暑的食譜!

  【時節】大暑時節 推薦四個養生食譜

  大暑時節即是喜溫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也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我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餘飯後有以鬥蟋蟀為樂的風俗。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後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並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了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東邊晴天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夏季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暑溼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心氣易於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將養,而導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當你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噁心等症狀時,多為中暑先兆。

  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夏季預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有條件的人,進入夏季後,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溼熱之方,如鮮藿香葉、佩蘭葉各10克,飛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也可在暑熱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溼痺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以慢性支氣管炎為例,可內服外用並舉,具體方法:內服溫腎壯陽的金匱腎氣丸、左歸丸等,每日二次,每次一丸,連服一個月。外敷藥可選用白介子20克、元胡15克、細心12克、甘遂10克,同研細末,用薑汁調糊,分成六份,每次取一份攤在直徑約5釐米的油紙或塑料薄膜上,貼在後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穴上或貼在雙側的肺俞、百勞、膏肓穴上,用膠布固定。一般貼4—6小時,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區域性微癢或有溫熱舒適感可多貼幾小時。須注意的是,每個伏天夏季三個伏天貼一次,每年三次,連續貼三年,可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降低機體的過敏狀態。這種內、外結合的治療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緩解症狀。

  暑天,運用飲食的營養作用養生益壽,是減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證。夏季的飲食調養是以暑天的氣候特點為基礎,由於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

  著名醫家李時珍尤其推崇藥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醫藥六書》贊:“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

  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藥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藥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這種冷開水在其燒開被冷卻過程中,氯氣比一般自然水減少了1/2,水的表面張力、密度、粘滯度、導電率等理化特性都發生了改變,很近似生物活性細胞中的水,因此容易透過細胞而具有奇妙的生物活性。根據民間經驗,實驗結果,每日清晨飲用一杯新鮮涼開水,幾年之後,就會出現神奇的益壽之功。

  日本醫學家曾經對460名65歲以上的老人做過調查統計,五年內堅持每天清晨喝一杯涼開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其面色紅潤,精神飽滿,牙齒不鬆,每日能步行10公里,在這些人中也從未得過大病,由此說來水對人體之重要,是千真萬確的。

  除水之外,酒、湯、果汁等都可稱為飲品。合理選用都能對人體起到很好的強身健體的作用。

  盛夏陽熱下降,絪蘊燻蒸,水氣上騰,溼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溼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溼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食療藥膳以清熱解暑為宜。

  下面介紹幾種適合大暑節氣的佳餚。

  清拌茄子:

  [配料]嫩茄子500克,香菜15克,蒜、米醋、白糖、香油、醬油、味精、精鹽、花椒各適量。

  [做法]茄子洗淨削皮,切成小片,放入碗內,撒上少許鹽,再投如涼水中,泡去茄褐色,撈出放蒸鍋內蒸熟,取出晾涼;蒜搗末;將炒鍋置於火上燒熱,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後,連油一同倒入小碗內,加入醬油、白糖、米醋、精鹽、味精、蒜末,調成汁,澆在茄片上;香菜擇洗乾淨,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功效]清熱通竅,消腫利尿,健脾和胃。

  注意:豆角中含有血球凝集素A,是一中毒蛋白,加熱後毒性可大為減弱。所以豆角一定要焯透,以防止中毒。

  熗拌什錦:

  [配料]豆腐1塊,嫩豆角50克,西紅柿50克,木耳15克,香油、植物油、精鹽、味精蔥末各適量。

  [做法]將豆腐、豆角、西紅柿、木耳均切成丁。鍋內加水燒開,將豆腐、豆角、西紅柿、木耳分別焯透西紅柿略燙即可,撈出淋幹水分,裝盤備用。炒鍋燒熱,入植物油,把花椒下鍋,熗出香味,再將蔥末、鹽、西紅柿、味精同入鍋內,攪拌均勻,倒在燙過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淋上香油攪勻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健脾清暑,解毒化溼。

  綠豆南瓜湯:

  [配料]綠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鹽少許。

  [做法]綠豆清水洗淨,趁水氣未乾時加入食鹽少許3克左右攪拌均勻,醃製幾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淨,切成2釐米見方的塊待用。鍋內加水500毫升,燒開後,先下綠豆煮沸2分鐘,淋入少許涼水,再煮沸,將南瓜入鍋,蓋上鍋蓋,用文火煮沸約30分鐘,至綠豆開花,加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綠豆甘涼,清暑、解毒、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氣。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

  苦瓜菊花粥:

  [配料]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

  [做法]將苦瓜洗淨去瓤,切成小塊備用。粳米洗淨,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鍋中,倒入適量的清水,置於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後,將苦瓜、冰糖放入鍋中,改用文火繼續煮至米開花時即可。

  大暑時節,飲食宜清補,專家推薦大暑養生食譜

  大暑吃什麼

  大暑期間清補,陰虛者在安排膳食上,可選擇瘦豬肉、鴨肉、魚肉、鹹鴨蛋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品,以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

  宜吃當季蔬菜

  大暑期間應該多吃絲瓜、西蘭花和茄子等當季蔬菜。大暑時節天氣酷熱,出汗多,脾胃活動相對較差。這時人會感覺比較累和食慾缺乏。而淮山藥有補脾健胃,益氣補腎作用。多吃淮山藥這類益氣養陰的食品,可以促進消化,改善腰膝痠軟等症狀,使人精力旺盛。

  適當多吃薑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吃薑有助於祛除體內寒氣,大家可以嘗試一下子姜炒牛肉、子姜炒木耳等菜式。雖然夏天多吃薑好,但吃薑的時間也有講究,最好不要在晚上吃。

  家禽肉是進補上品

  冬補三九,夏補三伏。家禽肉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其次是脂肪和礦物質等,相對於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質也屬於優質蛋白。雞、鴨、鴿子等家禽都是大暑進補的上選。

  高血壓患者多吃南瓜

  如果你是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那麼吃南瓜就最好不過。南瓜富含維生素、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而且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脂肪含量很低,多吃有助於降低血糖、血脂和血壓。

  清熱祛暑多吃西瓜

  大暑後暑溼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人的心氣易虧耗,尤其是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容易出現出汗、頭暈、心悸、乏力、噁心等中暑症狀。因此,大暑時節要多喝綠豆湯、溫開水、西瓜汁、酸梅湯等;水果以西瓜為好,有清熱祛暑、利尿消腫作用。

  防傷津耗氣常食苦瓜菊花

  專家還提醒,大暑吃什麼,暑天易傷津耗氣,飲食應清淡營養,適宜吃清拌茄子、熗拌什錦、綠豆南瓜湯、苦瓜菊花粥等。要少吃辛辣油膩的辣椒、羊肉、牛肉、狗肉等食物。更應讓精神放鬆,生活要有規律,保證睡眠充足,不要過度疲勞,避免精神緊張和急躁易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