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主題黑板報圖文

  如今的安寧都是從當年抗戰勝利後所獲得的,為了緬懷先烈,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抗戰主題黑板報的圖文資料,供大家做一份黑板報的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抗戰主題黑板報圖片欣賞

  
抗戰主題黑板報圖片1

  
抗戰主題黑板報圖片2

 
 抗戰主題黑板報圖片3

  抗戰主題黑板報相關資料1:九一八事變

  1931年7月23日,蔣介石發表《告全國同胞書》,號召“攘外必先安內”、“故九一八事變不先滅赤匪,恢復民族之元氣,則不能禦侮;不先削平粵逆,完成國家之統一,乃不能攘外“。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趁張學良調動東北軍主力入關參加中原大戰留駐華北之機,炮轟瀋陽城,由司令本莊繁親自策劃,在瀋陽附近的柳條湖破壞了一小段南滿鐵路,誣衊此為中國軍隊所為,當夜向瀋陽北大營之中國軍隊發動進攻,標誌著“九·一八事變”的爆發。

  張學良等部獲知後,認為這和1928年的皇姑屯事變如出一轍,遂令部下“避免與日軍發生衝突,蔣中正亦發電“不得與日軍反生衝突”,日軍遂北大營內的守軍繳械、俘虜。駐防瀋陽的中國東北軍參謀長榮臻、張學良命令部下嚴禁對日軍作戰,但團長王鐵漢等仍率部進行了抵抗,黃顯聲領導的瀋陽警察也成為東北為數不多的給予日軍打擊的武裝力量。但他們皆不敵日軍,翌晨全城即告陷落,警察們在繳械之後大多被屠殺。東北主要軍事負責人張學良引咎降職,後赴歐洲躲避輿論譴責。

  事變兩個月內,日軍佔領中國東三省諸多主要城市,除在黑龍江遭到馬占山部等的強烈抵抗之外,並未遭受重大損失。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東北民眾自發組織了大量東北抗日義勇軍抵抗日本軍閥侵略,這些抵抗得到了關內民眾同情和聲援,國民政府亦在1933年起支援東北義勇軍,成立東北協會,負責人裴毓貞,並先後學生送往黃埔軍校,如宋長志、王多年後任金防司令等。1932年3月,日本關東軍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其傀儡政府名義上的領導人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抗戰主題黑板報相關資料2:抗戰紀念日簡介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頒佈停戰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15日,天皇廣播詔書。

  1945年9月2日,參加對日作戰的同盟國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美軍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美、英、蘇等9國代表相繼簽字。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落下帷幕。

  日本簽署投降書1945年9月3日,中國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放假1天,懸旗3天。

  1949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曾把8月15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

  1951年8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由周恩來簽署的通告,確定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9月3日。通告指出: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佈的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曾以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查日本實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簽字於投降條約以後。故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為9月3日。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0號《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釋出,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修訂釋出中釋出的有關抗日的紀念日有“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這是中國政府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了抗日戰爭紀念日。

  中國曾在多年9月3日這一天,曾舉辦過多次大型慶祝活動。民主黨派“九三學社”就是為了紀念這個日子而命名的。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0號《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釋出,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修訂釋出中釋出的有關抗日的紀念日有“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是中國政府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了抗日戰爭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