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教師心得體會範文

  科學發展觀教師的素質教育是國家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一場由課程改革牽動的整個學校教育的全面改革,是對“應試教育”課程體系的重建,在此分享心得體會範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通過參加**市**中黨支部開展的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主題的教育活動,以及自學和集體討論活動,我瞭解了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瞭解了我們黨為什麼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理論創新的一個突出成果,體現了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對發展內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學把握,對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對我們把握大局,立足本職,為教育事業做好各項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學習,瞭解了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它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作為一個當代人民教師,我就學習科學發展觀的收穫,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提高教學水平。

  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先要有一桶水,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提高自己的認識,還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多聽一些實實在在的“沒有做秀”的真實課堂情景,結合自己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讓數學課教學充滿趣味。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去,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的感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使學生好好學習的慾望”。

  二.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切實維護教師和學生的根本利益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現時代中國強調的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社會和諧、和平發展,既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在我們學校,領導一直也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比如教師課表的安排科學化和教學管理實行人性化,合理利用了學校上的教師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老師的特長,使得教師成員團結和睦、和諧發展。在教學方面,老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維護學生的利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增強學習觀念。

  我們應該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知識地學習中去,學習科學發展觀亦如此。學習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本、水平之源,沒有充足的源頭之積累,哪來溪水的長流?因此,能力的強化首先要堅持理論的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堅持知識學習的博大與精深,但也不能一概而論,事事強求博大或精深,要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勤奮學習,以學以致用為目的;否則只能紙上談兵,枉為學習,也就是說,理論要堅持實踐,為實踐服務。“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開展,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也更加堅定了我不斷學習的意識。

  總之,不僅要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而且還要提高創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學會用全面的、發展的、聯絡的觀點看人看事,提高辯證思維的能力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要不斷地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和改造。

  篇2

  根據上級要求,我校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組織教職工和黨員同志認真研讀了《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和《毛澤東、鄧小平、論科學發展》兩本書。通過學習,我深刻地體會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一個不斷探索實踐、不斷深入研究、不斷創新發展、不斷提高前進、不斷形成共識和凝聚力的過程。

  作為教師,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根本要求,著力轉變不適應和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就是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繼續堅定不移地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建立充滿活力、富有激情、學習氣氛濃烈的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環境;就是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發揮示範和導向作用,真正當好學習實踐活動的排頭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合力。

  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使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體現出來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不斷學習政治理論和新的教學理念,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要隨時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理念,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應對可能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一定要把握好科學發展觀這條正確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處理一些問題。對於學生的教育我們要因勢利導,因材施教,無論是優等生還是中等生還是後進生我們要一視同仁,不能有所偏頗,只有讓每一個同學都融入到班級的這個大集體中,才能發揮班級乃至學校的整體力量,才能有長期的發展。我們的教育應當是“創造一種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

  二、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在追求素質教育的時代我們要充分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學工作中要關心學生,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方法。我們還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去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師自己的意願來控制學生的一切行為。教師應該最為知識的傳授者和引導著,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題要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讓學生熱愛學習,從學習中找到樂趣。教師應該是導演的角色,學生是演員,只有演員入戲才能把戲演好。學習就是如此,只有讓學生動起來,才能摒棄其他的壞習慣,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要不斷的學習和提高自己,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學習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掌握本學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強科研意識和改革意識,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現在社會是知識爆炸的年代,我們不能滿足現狀,而要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勇於在教學過程中實踐,爭做教學改革的領導者和示範者。

  四、教育發展,德育先行、學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學生的心理特徵。教書育人的我們要教會學生學習,更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他們最終要走向社會,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們要加強知識中滲透德育,要努力成為教學與德育並舉的多功能型教師。德育需要教師不斷的總結經驗,不斷地探索,還要不斷地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成功的教師。才能成為創新型教師。

  五、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很大的位置,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一個有良好師德的教師應站在學生和家長的立場及處境思考問題,把學生和家長的意願與發展需要擺在第一位。良好的師德在學生和家長心中都是受到十分的欽佩和尊敬的。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接受教育,我們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教師還要有奉獻精神,要發揚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教師這一職業只要有無私的奉獻精神,那麼你就成功了一半。把科學發展觀和奉獻精神結合在一起,那麼就是一個成功的、高尚的、受人尊敬的教師。

  總之,作為教師,通過學習,要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的信念,明確努力學習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時代和社會賦予我們的重任。我們要緊緊抓住和充分用好這一難得機遇,在更高層次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觀念、開拓思路,努力推動科學發展觀在我校的深入貫徹落實,推進我校教育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篇3

  科學發展觀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出發提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思想,同毛澤東、鄧小平和******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一脈相承,科學發展觀有著十分豐富深刻的內涵,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通過認真學習,我對科學發展觀有了更加明晰更加深刻的認識。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這個重要思想不僅對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有巨集觀指導意義,對包括教育在內的社會全方位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我從我們學校發展的微觀角度,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鑑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求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通過對科學發展觀的深入學習。今後工作中應力求做到:

  一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樹立正確的育人觀。

  這是新時期學校工作的主題。因為無論教育規模如何發展,但最終衡量我們小學教育工作的標準是能否向上一級學校輸送優質學生。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首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完善育人體制,在學生管理上做好大與小的結合、遠與近的結合,逐步形成管理的縱橫網路,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立體式管理育人模式,使得育人環境沒有死角,讓學生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二是要明確責任,認真做好本職工作。

  黨的十七大描繪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巨集偉藍圖,併為今後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改革指明瞭前進方向,明確提出了“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性目標。特別是把教育工作作為民生問題之首,用較大的篇幅對基礎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倍受鼓舞,同時也深感基礎教育事業將承擔起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責任,我們要在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認識,明確任務,努力把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到實處,體現在新的工作狀態和工作局面中。

  三是要振奮精神,腳踏實地進行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國家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一場由課程改革牽動的整個學校教育的全面改革,是對“應試教育”課程體系的重建。它既是一場廣泛而深入的教育創新,更是一種文化的重建,目的是培植一種富有時代氣息,體現現代精神,具有綜合素質的學生。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根據我校自身特點,學校了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各項教學常規制度。目的是引領教師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儘快實現角色轉換,高起點地實施新課程。建立學生學業成績與綜合素質提高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全面反映學生成長經歷,促進學生髮展,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基本素質。同時也要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構建有特色、充滿活力的高中新課程體系提供保障。

  學習的目的全在於應用,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在狠抓落實上下功夫。一是要把堅持以人為本、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切實體現在實際工作的具體實效中。二是要掌握科學發展觀集中體現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使學習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成為自覺指導發展實踐,自覺改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