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鋼鐵企業戰略和收購案例解析

  收購是指對企業的資產或股權的購買行為,其結果可能是擁有目標企業幾乎全部的資產或股份,從而將其吞併;也可能是獲得企業較大一部分股份或資產,從而控制該企業。

  2000年以來,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鋼鐵生產原材料供應緊張,價格激增。確保原材料穩定供應成為鋼鐵企業發展首當其衝考慮的問題,成為了鋼鐵企業發展的長期性、戰略性任務。各國鋼鐵企業紛紛在國外尋找原材料供應基地,在這樣的背景下,米塔爾於2006年1月27日宣佈要約收購阿塞洛,並提出對價方案。阿塞洛董事會於1月29日一致拒絕米塔爾的惡意收購。歐洲各國政府官員及工會組織紛紛表示立場反對收購。米塔爾及阿塞洛各自開展穿梭訪問,向各國政府、工會、歐盟組織、股東及潛在盟友進行遊說,以尋求支援。

  盧森堡議會金融委員會於3月22日通過的收購法修正案提案,其最重要的部分在於禁止發出收購要約的公司在12個月內再次提出要約。這就意味著,一旦阿塞洛發行新股以稀釋股票價值,米塔爾將無法相應地修改其對價。這使得米塔爾收購前景頓然陷入渺茫。

  在4月6日盧森堡國會金融委員會主席表示,經過委員會開會討論,決定廢棄3月22日通過的收購法修訂案提案。根據這項法案,收購方不能在12個月內改變對價。而該法案的廢棄,將為米塔爾收購阿塞洛掃除了法律方面的障礙。米塔爾收購阿塞洛頓時又柳暗花明。

  在4月28日的阿塞洛股東大會上,董事長JosephKinsch成功地再度當選,其他董事會提名的董事也獲通過。之前,一些機構投資人對阿塞洛的防禦米塔爾的對策不滿,想在投票中將包括董事長在內的一些人選下來。這一結果標誌著反米塔爾的力量贏得了這一回合的較量。

  5月19日,米塔爾宣佈大幅改善收購條件,具體如下:

  A.提高阿塞洛股票的收購價格至37.74歐元,比l月29日的報價提高了33.8%。整個報價價值由186億歐元提高到258億歐元。B.所有股票一股一票。預計米塔爾家族所持股票將佔45%,從而失去絕對控制權;C.取消原米塔爾家族所持B股的董事任命權,所有董事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

  從事後案情的變化可以推斷出,很可能是米塔爾在得知SEVERSTAL將要介入的訊息後,搶先出手尋求主動,在收購報價和公司治理結構方面大幅讓步,迴應阿塞洛拒絕談判的藉口,轉守為攻。

  5月26日上午,阿塞洛與俄羅斯的SEVERSTAL就兩家合併事宜發表聯合宣告如下:

  A.SEVERSTAL的主要股東A.M將其擁有的全部鋼鐵業務、鐵礦、煤礦及在義大利LUCCHINI的股份拿出來用於交換阿塞洛的股份.A.M還將拿出12.5億歐元現金以每股44歐元的價格收購阿塞洛股票。44歐元比阿塞洛5月25日收盤價格高出36.6%。B.A.M將總共獲得合併後阿塞洛的約32%的股票,阿塞洛原股東持有約68%的股份。C.A.M將擔任阿塞洛董事會的非執行總裁,他有權任命董事會18名成員中的6個席位。D.A.M同意將按照董事會的建議去投票。另外,他同意在4年內不動阿塞洛股票,在5年內鎖定阿塞洛股票。E.除非50%以上的股東反對,本交易將得以執行,並於7月底結案。

  由於兩家的協議具有法律效力,且要獲得50%以上的股東反對票難度很大,因此一時間米塔爾收購成功的前景又急轉直下。

  不過,米塔爾並不放棄,他們在股東和各相關政府機構中渲染“恐俄”情緒,策動股東向阿塞洛董事會施壓,要求拒絕SEVERSTAL,接受米塔爾。6月8日,在經過4個多月的對抗後,米塔爾終於能夠第一次與阿塞洛就有關收購事宜進行面對面的談判。6月25日,經過9個小時的討論,阿塞洛董事會一致決定接受競爭對手米塔爾再次更新後的收購報價。

  米塔爾將阿塞洛股票收購價格在前次35.37歐元報價的基礎上,提高了14%至每股40.40歐元。總計收購價值256億歐元米塔爾的收購是由股票十現金支付的,因此,總收購價值隨米塔爾股價而波動。公司合併後的名稱叫做阿塞洛-米塔爾,米塔爾家族將握有阿塞洛-米塔爾43.5%的股權,放棄絕對控股。阿塞洛股東在新公司中佔有50.5%的股權。新公司的所有股東都將只持有一類股票,每股擁有一票表決權。米塔爾承諾在四年內不會將任何持股套現。阿塞洛可提名的董事和高管人士的數量將超過米塔爾。阿塞洛董事長JOSephKinsch將擔任新公司的董事長。在高管團隊中,阿塞洛將任命4人,米塔爾將任命3人。阿塞洛還將提名新公司的CEO。在米塔爾對股價、公司控制和高管崗位安排做出讓步後,阿塞洛董事會終於放棄抵抗,接受了米塔爾的收購。

  在阿塞洛董事會宣佈接受米塔爾收購後,很快有多家組織或個人對米塔爾收購阿塞洛表示支援:持有7.8%股份的最大股東ZALESKI表示支援,並將於6月30日投票反對與SEVERSTAL的合併;曾強烈批評米塔爾、並持有5.6%股份的盧森堡政府表示支援,並將繼續持有新公司的股票;曾強烈批評米塔爾的法國政府對收購最後由惡意轉為善意表示歡迎;比利時政府也對阿塞洛董事會一致決定接受米塔爾的對價感到高興;表示反對米塔爾收購阿塞洛的僅有阿塞洛的職工股東組織從SA。他們仍然擔心公司被收購後會出現重組而減員。

  7月26日,米塔爾收購要約到期,共收購得到92%的阿塞洛股票。這個結果標誌著股東對米塔爾收購阿塞洛的認可。

  8月29日公佈最後的結果,共收購得到阿塞洛93.72%的股票。餘下的股票將於9月17日之前強制收購,實現兩家公司的合併。

  案例分析

  根據國際鋼鐵行業排行榜,新的阿塞洛--米塔爾公司具有生產能力約1.3億噸,2005年產量1.097億噸,銷售量0.97億噸。在米塔爾兼併阿塞洛之前,全球十大鋼廠的粗鋼產量排行第一名在前十名中佔的比重為21%,是第二名的1.35倍;而二強合併之後,兩個比例分別變為33%和3.43倍。

  截至2005年末阿塞洛、米塔爾有61個鋼鐵廠,分佈在全球27個國家,在大多數市場上都是最大的鋼鐵生產商。現在世界上僅存的阿塞洛-米塔爾不佔主導地位的市場就只有亞洲和俄羅斯了,但是在印度的攻勢已經展開,而中國不僅是其凱覷的物件,更是被米塔爾視為地球上最後一塊有待開發大市場,並且通過入主華菱已經將一隻腳探了進來。

  合併前的米塔爾擁有豐富的上游礦、煤資源。米塔爾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之一。其56%的鐵礦石需求和42W0的煤需求是通過其自有礦山或長期協議來滿足的。米塔爾還是世界最大的焦炭生產商之一,其產量滿足自身需求的81%。米塔爾更是世界最大的直接還原鐵生產商。產能1100萬噸,可以滿足其全部的短流程工廠需求。

  米塔爾在進一步投資礦山方面非常積極。2005年5月米塔爾與印度harkhand進行探討建立一個1000萬噸以上全流程的鋼廠,其中包括開發那裡的鐵礦石資源,預計產量每年3000-4000萬噸。

  合併後,阿塞洛一米塔爾對礦、煤資源的掌控進一步擴大。截至2007年末,阿塞洛一米塔爾佔有鐵礦10處,遍佈南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等地;另外,還將新建賴比瑞亞、塞內加爾等多處鐵礦石專案,真正實現雙方資源統籌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