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平面藝術設計論文

  在平面藝術設計領域中,很多所謂的對傳統的運用常常只是對傳統圖案簡單的修飾加工和複製拼湊,傳統在這些作品中只是 美麗的外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平面藝術設計論文,供大家參考。

  平面藝術設計論文範文一:現代藝術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影響

  20世紀有兩次巨大的藝術革命,從世紀之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現代藝術運動就是其中的一次,影響深遠,並且形成了我們現在稱之為“經典現代主義”的全部內容和形式。在眾多的現代藝術運動中,筆者認為其中不少對於現代平面設計有相當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形式風格上的影響。它們或是在意識形態上提供了現代平面設計的營養,或是在形式上提供了改革的借鑑,對於現代平面設計總體來說,具有相當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 立體主義的形式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影響

  立體主義是現代藝術中最重要的運動。這個運動起源於法國印象派大師保羅·塞尚。他在1900年前後,開始探索繪畫的“真理”。他創作了大量的風景繪畫,採用小方格的筆觸來描繪山脈、森林,他認為用這種方法,才可真正捕捉到山林的本質,而不至於僅僅浮在事物的表面。

  追求找到描繪物件的實質表達物件的精神,達到神似,而不是簡單的表面寫實主義再現的形似,這成為塞尚創作的核心。他的作品,也深深影響了青年一代的藝術家特別是來自西班牙的青年巴布羅·畢加索和法國青年藝術家喬治·布拉克。他們在1907到1908年之間開始以小方格的筆觸描繪人物和風景,他們不斷交流,互相影響,而他們的創作,遭到當時法國主流藝術界的抵制,但是他們依然堅持不懈,創作豐富。

  而在具體的創作上,他們的風格日益抽象,並且開始把印刷文字、廢報紙剪貼等加入畫面,把以前依稀可辨的物件發展成為基本抽象的幾何圖形構成,色彩上也越來越單純,筆者認為這在一定的基礎上具備了平面設計的意味,把當時的平面設計從具體的文字、繪畫表現手段中逐漸解放了出來。因為這個運動的中心形式是由對物件的理性解析和綜合構成。因此,它的發展具有某種程度的理性化特點。對於當時正處在探索20世紀新形式的平面設計來說,立體主義提供了借鑑的基礎。立體主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成為影響各個歐美國家的國際運動。

  它包含了對於具體物件的分析、重新構造和綜合處理的特徵,這個特徵在某些國家得到更加理性的進一步發展,這種發展造成對平面設計結構的分析和組合,並且把這種組合規律化、體系化,強調縱橫的結合規律和理性規律在表現“真實”中的關鍵作用。這種探索,特別是在德國的世界最早和現代的設計教育中心——包豪斯設計學院中得到發揚光大,並體現在平面設計中。因此,筆者可以說,立體主義提供了現代平面設計的形式基礎。

  二、 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未來主義的版面編排

  未來主義運動是義大利在20世紀初期出現於繪畫、雕塑和建築設計的一場影響深刻的現代主義藝術運動。對於平面設計來說,筆者認為未來主義體現在它的眾多的未來主義詩歌和宣傳品的設計上。費裡波·馬裡利蒂為了進行未來主義宣傳和樹立未來主義精神,在運動一開始就撰寫了大量的詩歌,這些詩歌的創作和文學作品根本無法通讀。

  在這種前提下,版面的無政府主義式、反常規的編排就成為提倡這個運動精神的方式。他們認為目前的語言,包括文法、句法等等,都是陳舊的象徵,沒有存在和發展的意義,新時代的語言應該是不受這些規律限制的自由組合。在版面編排上,未來主義主張推翻所有的傳統編排方法,以完全自由的方式取代:編排自由,縱橫交錯,雜亂無章,字型各種各樣,大小不一,在版面上形成一個完全混亂的、無政府主義的形式。

  因此從這裡開始,義大利未來主義形成了自己的平面設計風格,稱為“自由文字”——版面和版面的內容應該是無拘無束的、自由自在的。這種主張,在未來主義藝術家設計的海報、書籍和雜誌設計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文字不再是表達內容的工具,文字在未來主義藝術家手中,成為視覺的因素,成為類似繪畫圖形一樣的結構材料,可以自由安排、自由佈局,不受任何固有的原則限制。   筆者在這裡想表達的是未來主義在平面設計上提供了高度自由的編排借鑑,當現代主義平面設計風格形成後,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西方確立,成為了國際平面設計風格,這種趨向反理性和規律性的風格就基本被主流設計界接受了。

  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未來主義風格在西方的平面設計界中取得了重視,電腦在設計上的廣泛應用,使類似未來主義風格的設計變得非常容易,因此成為時髦和風尚。對現代平面設計的版面編排形成了獨到、經典的應用效果。

  三、 現代平面設計中的超現實主義思想觀念

  超現實主義是歐洲出現的另外一個重要的現代主義藝術運動,在文學、戲劇和藝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顧名思義,“超現實”是指凌駕於“現實主義”之上的一種反美學的流派。

  超現實主義在藝術上取得非常豐碩的成功。這個運動應該說是從1917年阿波里奈爾提出“超現實主義”這個名詞的時候就開始了的。契里科的作品最具有典型意義,他的繪畫反映了他對義大利都靈的印象,反映的不是真實的都靈,而是夢中的這個文藝復興加上工業化的都市——冷漠、嚴峻、人的失落、荒涼和非人情的隔膜,是知識分子在這個時候的惶恐心理狀態的描繪。他的作品揭示了一個人類存在的,但是從來祕而不宣的精神世界,震動了藝術界和文化界。

  這些神祕而不為人知的精神世界正是超現實主義對於現代平面設計在意識形態和精神方面的影響。它揭示了人類的潛在意識方面,並且通過藝術創作表達這種思想,對於日後現代平面設計在觀念上、創造性等方面的啟迪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促使現代平面設計走向意識形態化的創作,使現代平面設計的表現更具備意念性和理性化。

  當現代藝術走上人類藝術舞臺時,受其影響現代平面設計的一些流派在不斷地形成與發展,它們有的是世界性的,也有的只限於某些特定的地區,而這些在現在,我們很難評估它們在設計史上的價值和地位,也難推斷其將來發展的可能性。但是筆者仍試圖從幾個方面概述受現代藝術影響的現代平面設計的一些發展趨向。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這種概述肯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為只有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才能逐步地正確認識現在正在發生的這部分“歷史”。當然,在最後,藝術也罷,設計也罷,它們雖然在分離中各有所求,但有一點是一致的,那便是通過視覺的魅力與精神顯現,共同滿足了人類的多樣需求和與之相對應的對理想生活方式的期望。

  參考文獻:

  [1]世界平面設計史 王受之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

  [2]現代招貼藝術史 朱國勤著 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

  [3]平面設計史 菲利普·梅格斯著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

  [4]20世紀風格與設計 斯蒂務·貝利·菲利普·迦納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年

  平面藝術設計論文範文二:關於中國傳統藝術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影響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從平面設計中的招貼廣告和標誌設計兩個方向。來探討我國平面設計中如何融入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在中國現代設計中充滿了受西方影響的視覺語言.“國際化”視覺符號的泛濫與“本土化”視覺語言“失語?現象非常突出。當設計失去了民族個性時,不僅達到“世界水平”的目標無法實現,實際上也正在邁向衰敗的道路。真正的“中國設計”應該是發現一種既根植於我們民族的本土又對整個當代設計有意義的東西。

  論文關鍵詞:中國傳統藝術 現代平面設計 招貼廣告標誌設計 中國設計

  中國五千年積聚下來的文化,是歷史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有無處不在的廣博性,或移花接木、或一脈相承的傳承性,潛移默化的影響性,是我們走向現代化所憑藉的精神支柱。可以說傳統文化已經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對我國藝術設計的發展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而傳統藝術作為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元素,其創作和發展也離不開孕育她的民族特性和民族習慣

  一、中國傳統藝術概述

  我國傳統藝術的遺產極其豐富並且輝煌。繪畫、書法、音樂、舞蹈、戲曲、園林、建築、雕塑、工藝美術、傳統美食等,都有幾千年的積累,都有偉大的創造,都透著五千年文明古國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無論是宮廷美術還是民間美術,無論是文人畫還是宗教畫,經過歷代的畫家、藝人、工匠的創作實踐,積累了大量豐富多樣的藝術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

  無論是逸筆草草的國畫筆墨還是板刻結圓的裝飾圖案;無論是造型誇張的民間剪紙還是色彩強烈的木版年畫,這一切無不為現代設計藝術提供著豐富的表現形式和圖形語言。中國傳統藝術是東方文化的一處獨特景觀和寶貴財富,它題材廣泛、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形式多樣,是其他藝術形式難以替代的。

  二、中國平面設計的發展

  在我國,平面設計有著悠久的歷史。戰國時“矛與盾”的口頭廣告——“韓非子”中所描述的“懸幟甚高”中的“望子”;兩宋時期伴隨著印刷雕版而產生的“傳單”等.都可以看作是平面設計的雛形,是我國廣告歷史久遠的例證。

  但是,平面設計真正成為一種專業性活動併發揮其巨大作用卻是從資本主義社會才開始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的平面設計藝術可以說是引進的。西方設計發展了百餘年,而在中國。真正意義的設計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商業融合,強化了中國設計師的競爭意識,參與國際平面設計競爭和交流已經是家常便飯,中國設計師在國際設計大賽中獲獎也是十分頻繁的事情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多元化的國際並存已經融人中國設計師的作品中,這是中國平面設計事業成熟的表現。

  然而,正是這種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國現代設計中充滿了受西方影響的視覺語言,在“國際設計風格”潮流之後,開創多元化的設計潮流,已成為新一代設計師們所面臨的課題。這種發揮是在對傳統文化表現方式的理解基礎上。傳統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煉和運用,使現代設計更富有時代的特色。

  三、中國傳統藝術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影響

  從我國文化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勇於吸收,敢於繼承,善於交融。無論是從我國早期華夏文化的形成直至達到兩漢文化的高峰,還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響而發揚光大。無不表明,只有勇於吸收,才能發展.只有敢於繼承、善於交融才能最終真正成為自己文化的主人。

  1.我國傳統藝術對招貼廣告的影響

  招貼廣告是現代平面設計中比較大眾化的一種體裁,用來完成一定的宣傳鼓動任務,或是為報導、廣告、勸喻、教育等目的服務,它要求一目瞭然,簡潔明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招貼廣告往往採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點,刪去次要的細節,甚至背景,把各個不同的比例.在不同時間、空間發生的活動組合在一起,並經常運用象徵手法,啟發人們的聯想。

  因此,它的構思要能超載現實,構圖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簡練誇張,要以強烈鮮明的色彩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達所要宣傳的事物,賦予畫面更廣泛的含義。在這些方面,中國傳統的美學觀,能夠為設計者提供大量的營養。而西方傳統藝術,基於幾何學空間觀念,從模擬生活現象人手。藉以展示作者的創作思想。

  中國藝術家則是有選擇,有重點,以“不似之似”、“脫形寫神”為藝術追求的勝境。我們從來不曾用如實的描寫、逼真的再現要求過中國傳統藝術,沒有人指責某些山水畫不符合焦點透視的原則,也沒有人批評傳統戲曲程式化的表演模式,因為我們對自已的傳統藝術有一個固定的觀念.懂得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藝術中的重要價值。

  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形神兼備,講究概括與內涵,齊白石“畫蝦幾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個不斷概括、不斷深入的過程,最終敢於捨棄蝦的次要部分而突出其主要特徵,使母蝦的形象更為完美、更為生動。齊白石提出的“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種說法和石濤的“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的說法是相通的。再看我們的一些招貼畫.就“似與不似”的觀點來考察。

  就形象的簡明與富於概括這一點來衡量。很多形象顯然不是生活的簡單模仿,某些概括的形象顯然與素材有很大的差別.由複雜到單純,由繁雜到簡潔,這種特點正符合了招貼廣告的要求。

  觀眾欣賞畫,主要不是欣賞藝術家畫的是什麼,而是主要欣賞通過什麼藝術手法來表現。欣賞的著眼點在於筆墨、章法、氣韻、意境,正如同觀眾欣賞傳統京劇,主要是欣賞演員的技藝和“唱、念、做、打”的功夫。中國傳統藝術突破了自然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片面性,創造了不少規範化的程式.這些師法自然,來源於生活但又經過千錘百煉.概括而又多變的“程式”是一種經過高度提煉的美的精華.是積澱了內容要求的形式之美。

  香港設計師靳埭強在平面設計界是當之無愧的大師級人物。他曾獲得過300多個設計類的獎項。其中很多是國際平面設計界一流的大獎。他主張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現代設計的理念中去。他的許多作品都無一例外地體現著這種思想,在其招貼設計《自在》系列中.運用了中國的水墨畫技法.融合了現代技術的特殊機理效果.現代又不失傳統。

  在國際“水”主題招貼藝術展中.“水一生命一文化”招貼圖形作品,將極其強烈的民族裝飾風格化的圖形形象作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進行了豐富而適當的虛化處理,整個畫面以黑白極色加以藝術表現.形成了形與色的對立與協調、衝突與融合的視覺效果.構築了一幅在中國特定大文化場景下的具有視覺衝擊力的現代平面圖形設計作品。招貼作品“金、木、水、火、土”招貼圖形形象設計,也充分顯示了這種文化藝術的精神特徵.縈繞著極其強烈的現代主義設計的精神光環。

  我們從靳埭強的設計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強烈的中華民族文化的氣息,這也正是他藝術設計成功之所在。如果說.靳埭強的成功,還有什麼捷徑的話,那就是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到現代設計中去,使設計更具有文化氣息,更具有民族特色,以此強化設計的感染力度。

  2.我國傳統文化對標誌設計的影響

  2008年北京理想設計公司的申奧標誌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範例.整個標誌造型沒有對傳統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運用了中國特有的介於“似與不似”之間的寫意手法.恰到好處地傳遞出傳統民間工藝品的“中國結”和“運動員”兩個意象。圖案如行雲流水,和諧生動,充滿運動感,象徵世界人民團結、協作、交流、發展,攜手共創新世紀;表達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2008年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以印章為主體的表現形式,將中國傳統的印章和書法等藝術形式與運動特徵結合起來,經過藝術手法誇張變形、巧妙地幻化成一個向前奔跑、舞動著迎接勝利的運動人形。

  人的造型同時形似現代“京”字的神韻。蘊含濃重的中國韻味。兩個標誌不僅體現了中國文化特有的審美意韻,而且得到了世界的認同。2008北京奧運會的會徽,不僅代表著中國、中國文化、漢文化,更是漢文化的一個最直接體現,更代表了中國現代的人文精神面貌,她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文化、漢文化,更瞭解了現代中國發展的程序和希望,使他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中國的未來,看到了中國對世界人們的影響和作用。2008北京奧運會是歷史的新的里程碑,也是新時代文化的里程碑。大家可以想象:有什麼比用2008奧運會標誌作為現代中國文化的標誌更有意義呢?

  以上所述的僅僅是傳統文化對我國現代平面設計的一些影響。中國傳統藝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現代設計思想。我們在設計中也要“尋根”,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維優勢和獨特風采。藝術始終要講內在的延續,一種藝術形式的產生及被容納,需要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習俗、倫理道德、審美習慣等,構成了潛在的深層文化結構,深鎖於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調節和制約著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介入。當然,我們也在不斷受到外來文化設計思想的衝擊,同樣從中受益匪淺。但是我相信,在這種世界規模的文化交流與競爭當中,凡是我們民族特有的長處,決不會喪失,只會發揚光大,且有助於發展真正的“中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