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環境藝術設計論文淺析

  園林環境是工程技術與藝術的結合,藉助於環境藝術理論對園林中的建築、樹木、道路以及地形等進行改造,給人們呈現出美的感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園林環境藝術論文,供大家參考。

  園林環境藝術論文範文一

  人與環境和諧藝術園林設計淺析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認識不斷提高,景觀概念有了不同的內涵和外延。景觀就是土地上的所有物體和周圍環境空間的結合,是地上物及其結構和功能的綜合。景觀設計就是合理恰當的安排土地上的不同結構和功能的物體,追求其環境的藝術性,使建築與環境能完美的融為一體。

  【關鍵詞】:和諧藝術園林設計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人類文明起源於自然, 園林是人造自然,亦即恩格斯所說的第二自然。從幾千年前作為盛世園林的唐宋和康雍乾, 到20 世紀九十年代至今,經濟發展了,城市化程序帶動了全國城市園林建設的繁榮, 園林設計的意義使得園林設計本身在新時代中負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崇尚自然之美, 好的園林設計應該是自然因素與人文因素空間上的有機結合, 園林不是征服自然,也不是無限制向自然索取,也非是忽視自然條件、扼殺自然特性,而是尋找一個和諧和平衡的形式,融入自然,與自然和諧共存。

  一、和諧藝術園林設計策略分析

  1.善於利用自然之美

  一是借景於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質之美。借景于山水創造景觀的層次感,山水的秀美為遠景,將視覺美感拉伸至一個更深遠的層次空間。借用自然之美是出於應用自然美學優勢創造景觀,美大概可以分為:形式美、具象美、意蘊美三種。引用自然之美,是關注美的意蘊,更是在意於親近自然的美學趨向。引用自然之美也是在發掘自然景色資源,以一種熟識的美感賦予景觀之中,以借景的法將自然景觀與人為創作連線起來。

  2. 學會意會空間之美

  空間之美在於空間自身的魅力給我們以情感的波瀾,也在於空間和諧的尺度關係帶給我們輕鬆、順暢的行為方式。園林景觀的空間之美在於空間包容的一切,更在於空間自身是否能夠喚醒人們對於這虛無概念的情感意識。意會空間之美是設計的原則,也是我們追尋的目標,但它卻是滯後的,只有公眾在景觀中快樂享受生活與遊憩之時,我們的空間之美才會真正美得其所。

  3. 善於創造介面之美,

  介面因空間而生,是界定空間的要素。介面之美是設計實踐中視覺形式美的核心。景觀中的豎向介面往往決定了景觀空間的性格,而頂介面卻是相對開放的。底介面的形式美關乎景觀空間的整體美感,小面積的底介面也會影響到受用者的視覺感受,而豎向介面的形式美則關乎公眾對於視覺美感認知的大部分體驗,因為相對於單一的底介面與開放的頂介面,側介面更充滿著無限形態的變化與豐富的肌理表達。

  4. 學會隱喻人性之美

  美最終要被人感知,隱喻人性之美是貫穿園林設計過程始終的核心線索和所要景觀創作的美學重點。人性之真善美。隱喻人性之美的原則是我們園林景觀設計追求環境藝術性的最終目的。

  二、現代住宅小區和諧園林設計;

  景觀的設計首先是要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各種設施、裝置及相關的配置均符合使用功能,設計要充分人性化,處處人為著想,同時考慮各種影響因素,更大程度地成為使用合宜的設計,發揮景觀的最大功效。

  1.統一規劃設計,協調佈局

  住宅區綠地種類多,規模不一,功能各異。在進行綠化景觀設計時,應在統一考慮小區整體風貌的前提下,根據使用功能要求,科學協調佈置綠化景觀,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綠化景觀系統。設計儘量做到人性化,步移景異,建設富有觀賞性和實用性的居住區園林綠化景觀。

  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是居住區園林綠化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適地造林,借景於情才是園林景觀的精華。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少動土方,並適當保留原有的樹木,這樣可以減少投入,降低維護成本,並且顯得真切自然。自然起伏多變的地形比人工堆砌的平面整潔的地形要更貼近自然,更令人感到輕鬆,因此,有時儲存現有的景緻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實際運用中,還可適當選用一些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的外地樹種,以改善小區的植物種植結構,促進整體和諧統一。

  3.植物品種選擇、配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設計時,應充分了解各種植物的特性之後再進行品種選擇和搭配。品種選擇要考慮植物色彩、花果期及時序,常綠樹、落葉樹,喬木、灌木,速生、慢生等因素。植物配植要有層次感,喬、灌、草的配植要考慮植物的生態習性和居住區佈局要求,合理配植高、中、低植物,宜將修剪整潔的植物配植在邊際或外圍,以構成多層次種植結構。另外,鄉土樹種有著很強的生命力,抗病蟲害能力強,養護成本低,因此在選擇上應優先考慮。通過配植,能夠達到較好的景觀效果,創造出“春花、夏蔭、秋實、冬青”的四季景觀。

  4.園林景觀要與生活、文化相結合

  提倡多元化,創作出真正符合小區文化背景和氛圍的景觀表現。文化生活區、兒童活動區、老年人活動區等特色功能區要體現出不同的特點,真正意義上的融合進生活的元素。

  三、現代和諧園林的藝術體現

  1.從生態的角度考慮

  在追求環境藝術性的園林景觀設計中,確立生態價值觀是環境藝術性設計原則的核心,生態的價值觀更是我們設計中必須尊重的觀念,它和人的社會需求一樣重要。改善景觀周圍環境,周圍環境的客觀存在決定了景觀環境的藝術性,其中噪聲、塵土等都會對景觀的藝術性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我們提出了改善景觀周圍環境設計原則,通過栽植茂密喬木群景觀可以控制噪聲與不良空氣等等。師法自然、因地制宜,真正的藝術性環境景觀設計是從環境自身挖掘契合鄉土,使景觀和當地環境和諧。契合鄉土是一種意識導向,是藝術性景觀生態設計原則,關鍵在於根植鄉土環境於景觀設計之中,契合鄉土在生態環境的營造上有極為深遠的意義,並且經濟、文化、美學等方面也有重要的意義。

  2.從場景的角度考慮

  園林景觀是可以釋放情感的場所,這一場所應該能夠最大程度上使公眾得到享受。在實踐中,我們要建立無障礙的交通系統、藝術性的休閒景緻、環境優美的景觀。園林景觀是情感的聚集,一切景觀營造的目的都以包容寬泛的公眾的為主旨。這是追求園林景觀設計的景觀藝術性的原則,更是景觀設計的價值所在之處。文化是引導園林景觀聚合的第一要素。藝術化的景觀設計也正是基於文化原因,將歷史、地域、民族以及生活中人們的文化積澱轉化成園林景觀設計的素材和園林景觀設計空間組織的依據。當今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親近自然。因此在追求園林景觀設計的環境藝術性上要滿足景觀設計。

  3.從人的角度考慮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的這種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最深刻也是最真實的理解不僅僅表現在形式上, 更重要、更關鍵的一點在於它同一種所謂“道”和“規律”的契合。通過園林景觀設計和設計師的價值取向和個人對環境的藝術性追求,使我們周圍的環境兼有藝術欣賞價值、日常使用的功能,並能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這是人類經濟水平和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體現。

  結語

  總而言之,生態設計就是要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同時,不斷的研究和設計從而達到自認和社會的和諧發展。所以園林設計就要求尊重自然的同時,儘量不要盲目的認為對自然環境的改變,這樣不但可以調確保自然環境的自然美感也可以減低園林景觀的養護的造價。更要做的是根據具體區域的實際的環境和特點塑造園林的景觀,減少對已有環境的破壞,保證滿足其他物種的生活必須,利用和保護所有的資源,減低消耗。從而達到和諧的生態園林。然而生態園林的設計還是需要不斷的發展和進步的,這就需要人們不斷的發現和進步。

  參考文獻

  【1】《中國園林美學》金學智著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祁瑋.現代生態園林景觀建設分析探討【j】.價值工程,2010***36***.

  【3】孫巖,楊軍,卓文飛,王新民.生態學理論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 ,2009***15***

  【4】《江南園林意境》盛翀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5】《園林藝術情感與自然的交融》張路紅 安徽美術出版社,2003.

  園林環境藝術論文範文二:

  淺談現代環境藝術理論與園林藝術

  摘要 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又是人的產物。人與環境互為因果,人是環境的一部分,環境則是人的本質外化的結果。園林藝術作為環境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園林藝術創造的過程中,注重在客觀上運用現代環境藝術理論,經過園林建設者們的再思考和創造性的反思,使得環境藝術理論更加系統化和更加深刻的影響園林藝術創造者的思維,環境藝術理論發展對園林藝術的發展方向必然產生巨大影響。

  關鍵詞 環境藝術;園林藝術;理論;發展

  上下五千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人類不斷征服環境,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歷史。人類對生存環境的探索,對環境藝術的探源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從未停止過。環境藝術理論在與整個人類文明史同步同律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變革與完善,人類逐步認識到環境藝術必須以“真、善、美、愛”的人為中心,從人的需要出發,以人為本,在認識人的主體性以及環境的整體性的基礎上創造出完美的生活環境。現代環境藝術逐漸成為人類的新覺醒,人類在理性上認識到挽救地球環境的急迫性,在情感上也認識到創造人性化的生存環境的現實意義。中國傳統園林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藝術成就,而且具有別具一格的風格,是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其藝術意境真正進入一種“情在景中,景在情中”的高雅境界。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魅力之所在,就是不論是誰,只要身臨其境都或多或少地為其所感染。在其曲折、婉轉極富東方傳奇色彩的發展過程中與環境藝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當今園林工作者們進行藝術創造的過程中應注重研究環境藝術理論,在平凡生活中感受藝術的存在,將環境完全藝術,七,將環境中的人本身應當成環境藝術的主導因素。這樣使得環境孕育出更為高尚的人性,而高尚的人性則能創造出更為和諧的園林藝術。

  1,環境藝術的變革歷史對園林藝術的影響

  人類不斷繁衍的歷程伴隨著人類不斷改變環境以及征服環境的過程。人是環境的產物,而人亦不斷影響著環境藝術的變革,人與環境互為因果。環境是人類延續生命和發展文化的一個空間、時間、物質、能量、資訊的多元互動的系統。而環境藝術是這個系統中與人的情感表現相關聯的符號過程及其全部表現形態。回首環境藝術發展的歷程,園林藝術伴隨著環境藝術的發展而不斷受其影響:

  1,1在混沌初開的原始社會,人類將自己對環境的恐懼情感表現為圖騰***護身符或族徵***崇拜或巫術儀式及道具。因此,當時的人類對園林的理解處於原始,且極端恐懼狀態,“無由神體,萬物皆神”的園林藝術在人類的情感中也只能作為生存的場所,在生產力及創造力極為低下的背景中,亦有很難征服之感。當時的園林藝術也只能是原始粗放的狀態。

  1,2隨著人類生產力的不斷髮展,人類在建造了較為安全庇身所之後,人類對環境的恐怖感就了半信半疑心態,巫術活動滲入了遊戲心情及神祕感,在藝術形式上表現為斯芬克斯式的人生之謎及不可捉摸的微笑。隨著人類生存能力的增強,人類步入環境藝術和諧時代。在此同時在代中國園林在漢民族為主的文化在幾千年的持續發展過程中,孕育出一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園林體系。從周文王築靈臺,靈囿用作狩獵,平樵之用的園林到秦始皇“作長池引渭水………築土為蓬萊山”以供帝王遊賞園林。隨後漢代後期為了追求長生不老而開鑿太液池,池中堆築方丈、蓬萊、瀛洲三島形成皇家園林的主要模式“一池三山”的濫觴。此時,中國園林作為風景式園林的特點已經具備。而南北朝作為中國園林史上一個轉折點,以隱逸野居為高雅的高官顯貴們私家造園對大自然加以精練,典型概括啟發了園林藝術寫意創作的方法的萌芽。北魏濟陽的御苑“飛閣柱通,凌雲跨谷”到唐代文人蔘與造園,建成著名的“輞川別業”建築配合自然山水形成各具特點的景區,以情於景,因景生情。中國古典發展的高潮時期,明清的園林,以較大的私家園林寺廟園林出現,從“園中水程十數裡,舟莫或不達”可見其規模之大,清代中葉乾隆、嘉慶時期的皇家園林氣勢巨集大,精湛的藝術造詣標誌著中國古典園林發展的高潮。這一系列的變革與環境藝術變革的歷程息息相關。

  1,3近百餘年來,大工業時代的到來,由於人類長時期未能注意到環境汙染與破壞問題的存在,世界已經進入後工業社會,資訊社會,人類迫切需要情感與物質的平衡,環境藝術已進入現代主義時代,多元化時代,無大師時代,藝術家們必須到平凡的社會環境中去,少數人創作與少數人享受的時代一去不返。現代園林藝術亦成為人類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事物,服務的物件成為廣大民眾。人成為園林藝術的主體,現代人文主義色彩的環境藝術亦引導現代園林藝術成為廣大民眾日常生活的消費品,主導者,伴隨這種思維方式的產生,一系列服務大眾,源於大眾的大眾化園林藝術作品應運而生。

  因此,人類認知環境藝術理論發展史的過程,也是人類逐步理解園林藝術內涵的歷程。我們從中不難看出兩者之間的關係,從而更為深刻的意識到環境藝術的發展歷程對園林藝術發展的影響。

  2,現代環境藝術特點對園林藝術創造的指導作用

  現代環境藝術進入到高度發展的時期,其主要有兩大特點即人的主體性與環境的整體性。

  2,1人的主體性的認識對園林藝術的影響。人的主體性主要表現為三個方向,大眾參與設計與創作,大眾共享藝術成果與多元審美觀念相容。中國古典園林在其發展的大部分時代其共同點即為園林僅僅作為少數人享受及感受的空間,隨著朝代的革新,園林藝術的觀念必須同步變革,少數人創作與少數人享受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園林必須是大眾參與的設計與創作,園林藝術已融入到人類的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能長久生存的園林藝術即是真正的藝術,園林藝術是大眾共享的藝術,任何園林設計師與工作者能否最大限度滿足大眾對園林藝術景觀的需求,必將成為左右作品是否成功的關鍵。而現代環境藝術是多元審美觀念相容的藝術形式也預視著園林藝術必須將滿足對不同審美情趣的群體的最大相容,園林空間不僅作為大眾享受生活的公共場所,還要逐步成為溝通聯絡環境和人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的重要媒介,正是由於園林藝術作為現代環境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其藝術形式在設計上更具以人為本,以人為主體的特點與特性,這也是現代園林藝術發展的主流與正確方向。

  2,2環境的整體性對園林藝術的影響。

  2,2,1時間的文脈如無盡之河,從過去到現代又流向未來,現代園林藝術必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特點,把握時代的脈搏,順應藝術發展的潮流,對每一樣園林藝術作品賦予深刻的文化內涵,能更具生命力。中國古典園林悠久的歷史及光輝燦爛的藝術成就對於每一位從事園林藝術創作者都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人們在園林藝術空間裡感悟人生,感悟歷史的變遷,時代進步,人性復歸。在園林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在充分了解歷史及把握未來園林發展方向的基礎上運用多種藝術元素進行園林藝術創造,這樣的園林藝術作品也必將成為中國園林光輝燦爛的藝術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

  2,2,2空間文脈如無邊之際,中國古典園林從發展的初期就一直堅持“雖由人做,苑自天開”講究園林藝術與自然的融合,這與人對自然的無限嚮往的天性是分不開的,而現代園林也必將延續這一優良傳統,自然的即是最藝術化的,最具生命力的。現代園林工作者只有深刻體會這一原則才能創造出永恆的園林藝術作品。

  2,2,3多種藝術手段如共生之群落,組成一個即協調又競爭的群體,現代園林藝術已經與多種藝術形式融合,密不可分,只有運用多種藝術手段,且掌握正確運用其藝術特點的能力,才能走到園林藝術正確的發展道路上來。多種學科的組合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流方向,園林藝術在與多種藝術形式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顯示出更為旺盛的生命力,園林藝術在此過程得到空前的發展,取的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3,結束語

  現代園林藝術正站在一個嶄新的起點,一個時代的開端。在現代園林迅猛發展的今天,園林藝術工作者們應注重深入研究環境藝術理論的同時,全面深入的研究其發展史,掌握現代環境藝術的特點,分析現代環境藝術與園林藝術兩者之間的關係,並更為注意廣泛的運用現代環境藝術理論指導園林建設。在巨集觀上運用現代環境藝術理論不斷推動園林景觀發展的步伐,並與時代的脈搏共同跳動,用現代環境藝術的觀念設計我們的園林空間,設計我們的生活方式,設計我們的美好未來。

  園林環境藝術論文範文三

  園林環境藝術的特點及綠化功能探究

  [摘 要]社會在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當前社會人們對生活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這對園林綠化單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結合園林環境藝術特點,增加城市的綠化面積,實現園林環境的綠化功能,這樣才能營造出健康的城市環境,才能促進生態環境的發展,為人們創造良好的棲息環境。在園林綠化工程中加入現代元素,可以使園林設計更具藝術感,可以更好的美化城市環境。

  [關鍵詞]園林環境 藝術 特點 綠化功能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5-0232-01

  園林設計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其包括多項內容,做好園林設計工作,可以提高園林工程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環境效益。園林環境藝術是指利用藝術手法以及專業技術,對道路環境、建築環境以及樹木進行美化,這樣可以使人們生活的環境更加健康,不但美化的環境,還淨化的空氣,有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也有利於實現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對園林環境藝術的特點以及綠化功能進行探究,以供同行參考。

  一、園林環境藝術的特點

  園林環境藝術主要是指在園林環境中蘊含著較多的藝術美感,其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有機結合。在園林設計中,設計人員的技術水平對設計內容有著主導作用,但是園林設計也具有自然景觀的特點,其有著渾然天成的特性,而且會受到當地的地形、氣候的較大影響,有的園林所處的地理條件比較穩定,而且具有時空的不可逆轉性,這也使得園林環境不單純的受到設計人員意志的影響,其與大自然有著緊密的聯絡,是自然與人工美的結合。

  世界中的園林型別有很多種,從平面佈置以及空間處理兩個方面來看,可將園林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自然園林、規則式園林以及混合式園林。自然園林主要是以自然為基礎,這類園林中有較多的自然景色,而且山水景觀在園林設計中佔有較大的比例。比如我國的蘇州園林,就屬於全世界比較著名的自然園林,其有著悠久的歷史,屬於文明古蹟。規則式園林主要是指經過園林工作者精心建造而成的園林,這類園林設計中,運用了較多的幾何知識,而且具有較高的美觀性,規則式園林也被稱為幾何式園林,這類園林在西方比較常見。混合式園林是自然園林與規則式園林的結合體,其在設計時比較遵從當地的地形以及氣候條件,而且運用了較多現代化的技術與知識,也被稱為混合式園林。

  二、我國園林環境的特點

  中國園林,受“天人合一”理念的影響極深,在設計和造型上都側重表達了對這種思想的看法和追求。因此,中國園林更強調情境結合和視覺上的詩畫享受。中國美學家認為,中國園林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其中,人的自然化,體現了人對環境物質文明的要求,而自然的人化,屬於藝術創造層次上的精神文明建設。

  鑑於此,中國園林的最大特點就是園林與環境緊密相連。創造、重現自然,是中國園林設計的主導思想。我國的許多園林,都講究“物我交融”的境界,希望通過建築與自然的完美結合,喚起人們對自然的聯想和詩意享受。這些園林,在性質上都可以劃分進自然園林的範疇。除了追求自然美和詩意美之外,中國園林還具有以下特徵:模仿自然,因地制宜進行園林建設;喜歡以山水為主來構造各種景觀;造境手法高超,借景、框景、造境等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增加了藝術風光的層次感和多樣性。

  蘇州的獅子園是中國自然園林中的佼佼者,下面,我們就以它為例,來領略一下中國自山水園林的魅力。獅子園整個環境都瀰漫著濃厚的儒家文化氣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體現,門楹對聯、字畫雕刻、遊道廊橋、粉牆灰瓦互映成趣,藍天白雲、紅花綠葉、假山水景、池塘庭院處處透露著天然圖畫的美好。這樣的地方,可遊玩,可賞析,可聚友,可隱居。身在其中,既能領會自然之美妙,又能愉悅性情。因此,說它是世外桃源和人間天堂,應該也不算為過。獅子林只是蘇州園林的一個代表,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有著獨特的民族風格和高超藝術價值的蘇州園林,為何被譽為世界造園史上的一朵奇葩了。

  三、園林環境的綠化功能

  園林在我國有著較為悠長的歷史,而且經歷不同時代的演變,發生著較為明顯的變化,園林可以起到美化與綠化周圍環境的效果,還可以滿足人們對精神文明的追求。園林環境有著綠化功能,園林環境藝術主要是通過藝術手段,提高了園林工程的藝術效果,可以淨化周圍的空氣,還可以使人們的心情更加愉悅,滿足了人們對美的追求。在園林中,利用花鳥樹木等自然景觀,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人們身處園林環境中,可以放鬆心情,釋放壓力,所以,園林環境藝術有著較多的功能。

  建造園林工程,不但可以綠化環境,還可以為人們提供日常休閒娛樂以及休憩的環境,園林在我國最早出現的時期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那時建造的園林可以說是現代園林的雛形,在園林環境藝術中主要體現了山水思想,這對後世園林的建造思想也有著深遠的影響。道路明清時期,園林的發展到了鼎盛時期,這兩個朝代國泰明安,所以,園林的建造工程也比較多,比如,圓明園這一建築,在當時也算是比較狀態的園林藝術。到了現代,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隨著生態環境問題的增多,人們逐漸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使得園林環境藝術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在現代城市中,園林環境藝術的綠化功能主要體現在:可以改善周圍的環境,使人們的心理與身體健康的發展。城市是人口高度集中的地方,園林綠化中種植的大量植被和綠色植物,可以吸收工廠、車輛和生活執行過程中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降低空氣的汙染度,改善小氣候。此外,城市的園林環境還有減少噪音,防風防火等功能。再次,在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構成的城市環境裡,不同性質的園林,為人們找到了情感依託和活動交流的場所,比如植物園、動物園、烈士陵園、歡樂園等。此外,人們在花草、山石、流水交融的環境裡,消遣和娛樂,有益於身心健康。花草樹木有助於優化環境,淨化空氣,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進行園林綠化,可以減少沙塵、清潔空氣,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

  園林環境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同時又具有良好的綠化功能,因此,應該重視園林環境的建設以自然精神為指引,深浸中華文化的精髓和內蘊。建設科學合理的園林又將面臨許多問題。因此,現代社會在進行園林建設時,既要發揮民族傳統,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還要學習外國的園林藝術精華,建造一系列科學合理的園林,為人們創造一個寧靜優美、生態良好、方便舒適、保障隱私、安全、稱意可心的居住環境。在今後的發展中,要正視園林綠化的重要意義,繼續推進園林綠化在城市環境建設中的主導作用。

  四、結語

  園林環境藝術是園林工程的核心,其可以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可以促進生態城市的建立。當前社會,人們的環境意識越來越高,對園林綠化工程也越來越重視,為了緩解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必須提高園林設計的質量,還要提高設計人員的素質以及專業素養,提高園林綠化工程生態效益。園林環境藝術具有綠化等功能,在設計園林工程時,要結合當地的自然氣候以及地形特點,這樣才能保證園林綠化工程發揮出最大的效益。筆者對園林環境藝術的特點進行了介紹,希望對提高我國園林綠化設計的質量提供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 侯小利,賀春玲.環境藝術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 現代農業科技. 2011***18***.

  [2] 吳傑玲.園林環境藝術的特點和綠化功能研究[J]. 現代裝飾***理論***. 2011***04***.

  [3] 唐夢驥.園林與園林化公共環境藝術設計[J].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