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會計論文開題報告

  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具活力的經濟資源。以人力資源為研究物件的人力資源會計是會計學領域的一個新的分支,且愈來愈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力資源會計論文,供大家參考。

  人力資源會計論文範文一:人力資源會計發展策略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爆發的時代,人力資源已成為決定企業乃至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加大對人力資源的投資管理,通過對人力資源進行會計核算,更好地挖掘人力資源的潛力,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本文謹從三個方面,分析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中存的問題,並提出對策。

  一、人力資源會計的概念與發展情況

  1.人力資源會計的概念。人力資源會計是在運用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原理基礎上,與人力資源管理學相互結合、相互滲透所形成的一類專門會計學科,是對組織的人力資源成本與價值進行計量和報告的一種程式和方法,是會計學科發展的一個全新領域。

  2.源流及我國發展情況。

  2.1源流。1964年,美國密歇根州大學企業經濟研究所的赫曼森在《人力資源會計》中最先提出人力資源會計的概念,並被引入會計學的研究之中。此間的理論研究為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人力資源會計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大,人力資源會計學家認為人力資源會計已進入迅速發展的時期,將使傳統會計產生重大變革。

  2.2我國發展情況。1980年,著名經濟學家潘序倫在《文匯報》發表文章,提出我國必須開展人才會計的研究,建議既要計量人才成本,也要講求效益,率先在國內提出人力資源研究的問題。此後,會計學界發表了大量人力資源會計的論文,就人力資源會計的一些理論和方法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我國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傾向於介紹有關概念和問題,20世紀90年代,人力資源會計開始轉向系統研究。一直到目前,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還屬於比較新興的會計學科分支,還沒有形成一個得到大家都認可的權威性、系統性的完整理論體系,而企業界對人力資源會計重視程度也十分有限,因此,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發展在面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的同時,也有著可觀的發展前景。

  二、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現狀與問題

  1.人力資源的精確計量存在困難。

  1.1人力資源價值不同於普通商品,很難用貨幣進行可靠的計量,後者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完成,而前者主要表現為教育投資的過程,包括家庭投資、國家投資、社會投資甚至企業投資,需要多達數十年的時間,而這些,首先需要對教育的過程有個完整的記錄,其次對各個主體投入的價值也應有個較為合理的估計,目前,我國還未在社會上開展過類似的評估。所以儘管人力資源可能符合資產的定義,人力資源的資訊也能影響到投資者決策,但長期以來卻被摒棄於財務會計的範圍之外。

  1.2勞動者與企業之間本質上是合同契約關係,人力資源的所有者是勞動者本身而非企業,人力資源價值是可變的,存在許多不可預計的變數,因人事關係、激勵機制等管理模式影響,同一人力資源在不同企業或管理模式下具有不同的價值體現。

  2.人力資源會計的運用環境有待提高。我國的市場經濟起步比較晚,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都還不完善,對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也形成了一個比較大的制約因素。從政治環境來看,我國的會計準則是政府制定的行為規範,體現的是國家的意志,代表性不足,不能全面地反應經濟社會各個層面的需求;從經濟環境方面看,我國人力物力資源結構不平衡,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普遍較低,人力資源市場等支援要素還不夠完善,由於市場主體普遍缺乏在人力資源會計方面的實踐,而導致了人力資源會計資料的缺乏,阻礙了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和推廣;從社會環境方面看,目前,我國政府和企業界對人力資源會計的關注度不高,企業在財務管理實踐人力資源會計的較少,一方面是缺乏此類的專業性人才,另一方面是缺乏利益的驅動。而會計學又屬於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缺乏實踐,人力資源會計對於企業管理者在經濟決策方面起到的作用就不明顯,財務意義也就大打折扣。同時,由於人力資源會計的實踐需要耗費企業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且其所產生的實際經濟效益卻未必能投入大於產出,出於企業家的驅利心理,沒有多少企業敢於、樂於嘗試人力資源會計。從而導致運用人力資源會計管好、用好人才的事例很少,人力資源會計的運用在社會上未產生明顯的示範效應,社會影響力不高。

  3.人力資源資訊披露制度尚未建立。傳統財務報告既不反映人力資產的價值,也不反映人力資本,從而低估了企業資產總額,忽視了人力資源對企業的經濟貢獻,把為取得、開發人力資源而發生的費用全部計入當期損益,背離了收入與費用配比的會計原則。而目前我國尚未要求企業在對外公佈的財務報表中披露人力資源資訊,更限制了人力資源會計在研究與實踐中的發展。所以,有必要對傳統的財務報告進行適當的調整,把人力資源這項企業十分重要的資產及其有關的權益和費用,在財務報告中予以充分揭示和披露。

  三、對人力資源會計的建議與對策

  1.人力資源是可以計量的。《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資產的確認必須符合三項條件即:1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2能為企業擁有或控制;3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人力資源的取得是企業通過招聘程式,簽訂勞務合同,支付一定薪酬來實現的,其符合資產確認的條件:一是人力資源是企業通過招工招聘等程式在眾多應聘者中篩選出來的,符合企業用工用人需求的勞動力資源,企業通過支付工資的方式來購買勞動者的勞動力,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資源是符合第一個條件的。二是從《資本論》中我們知道,企業需要的並不是勞動者本身,而是勞動力。企業與勞動者之間簽訂勞務合同,從而固化了勞資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建立起了僱傭與被僱傭的關係,企業通過支付薪酬,取得或控制了勞動者聘用、培訓與解僱的權利,也就獲得了對該勞動者所擁有的勞動力資源的使用權與支配權。此外,人力資源具有的某種專門技術、工作技巧或擁有某些特定資訊,當企業用人環境適合勞動者發揮專長時,企業與勞動者之間就產了相互信賴的關係,勞動者希望通過自己的勞動體現其社會價值,從而使勞動者不會輕易離開企業。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資源是符合第二個條件的。三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生產的核心要素是知識,企業效益的高低,將取決於知識的擁有者——人力資源的利用程度。企業就是出於勞動者能夠為其帶來經濟效益這個預期才聘用勞動者的,而勞動者也是出於企業能夠實現其勞動價值這個預期而接受聘用的。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資源是符合第三個條件的。四是企業最大限度地開發人力資源價值,是企業進行聘用、培訓與投資的過程,而這些都需要相應的成本支出與資源耗費,這種成本支出與資源耗費都是能以貨幣計量的。綜上,人力資源價值=取得人力資源支出包括招聘、選拔人力資源所需費用等+維護人力資源支出包括工資、獎金、勞動保健、醫療保健、社會保險、人事管理部門支出等+開發人力資源支出包括崗前培訓、脫產學習等。但是,人力資源的貨幣計量要達到或追求精確性計量也是不可能的。實現上,財務會計的計量本質上就是精確性計量、近似性計量和模糊性計量的複合和交叉運用,因此,對人力資源會計而言,計量過程必然含有估價的成分。

  2.完善人力資源會計資訊披露制度。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力資源的因素對企業經營的影響越來越大,投資者對人力資源資訊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建立人力資源會計披露制度,將企業在人力資源投資情況、人力資源投資的收益情況等方面的資訊向公眾披露,能夠為投資者和管理者提供更加科學、明智決策參考。此外,通過人力資源會計所提供的資訊,政府可以瞭解整個社會的人力資源維護與開發情況,並從巨集觀上調整人才政策,保障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筆者建議可以對傳統的財務報告進行適當的調整,把人力資源這項企業十分重要的資產及其有關的權益和費用,在財務報告中予以充分揭示和披露。一是在資產負債表上,有關人力資產的資料,應該作為一個單獨的專案列示。因為“人力資產”其流動性類似於固定資產,由於強調人力資源的重要性和主觀能動性,所以應將其列於“長期投資”與“固定資產”之間,相應在“所有者權益”裡增記“人力資本”。二是在利潤表上,可增設“人力費用”,作為“營業利潤”專案的減項,用以反映企業為使用人力資源而發生的不應資本化的費用和人力資產的攤銷,同時對原“管理費用”賬戶反映的內容作必要的調整。

  3.營造人力資源會計的良好運用環境。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目前正處在學術研究階段,任何科學的理論缺乏實踐檢驗,都是無法付諸推廣實施的。我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強,如此豐富的人力資源,如果不加以開發利用,人力資源優勢就會變為社會的包袱,在此情況下,如果能夠制定一套合理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把豐富的處於閒置狀態的“人力資源”開發轉換為具有現實生產能力和知識技能的雄厚“人力資本”,是推動整個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而這一套管理制度的落實離不開政府的支重視與支援。首先,建議沿海經驗發達省、市可以建立人力資源會計“試驗田”,選取幾個人力資源素質較高且佔企業總資源比重較大的企業,開展人力資源會計的實踐,通過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穩步推進的方式,不斷擴大人力資源會計的實施範圍,為今後的全面推廣積累經驗,也為其他企業提供示範作用。其次,必須引導企業經營者重視人力資源價值,健全激勵機制,這就要求建立評價經營者業績的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進一步完善人力資源價值計量模型,並利用它對人力資源價值進行預測、核算、評估,為人力資本參與利潤分配、健全激勵機制提供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於春梅人力資源會計問題探討[J].會計工作.2009年9期.

  [2]李桂芳,關於人力資源會計的確認與計量問題探討[J].經濟研究,2005,11.

  [3]王軍.我國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必要性研究[J].市場週刊理論研究.2009年04期.

  [4]仲興康.淺談在我國建立和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必要性及可能性[J].現代商業.2009年5期.

  人力資源會計論文範文二:人力資源會計體系研究

  摘要: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全球經濟競爭已從物質資源競爭向人力資源競爭轉變,開發、利用與管理人力資源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必須考慮的問題。一個企業是否具備競爭力與發展前景,不僅受經營規模的影響,更離不開豐富的人力資源。如將人力資源歸於企業資產,通過會計方式確認、計量與報告人力資源情況,可滿足企業管理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對企業資訊的要求,這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要條件。通過對人力資源會計實施的必要性、人力資源會計體系的構建與實施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人力資源會計;賬戶設定;賬務處理;會計資訊

  作為一種新型經濟形態,伴隨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將成為全部財富創造的最基本要求。“成功的組織都有積極的人不足為奇,人力資源才是一個公司真正能擁有的最有價值的資源。”自1964年美國密歇根大學赫曼森將“人力資源會計”這一概念首次提出後,經大量學者、專家的不懈研究,人力資源會計理論體系現階段已較為完善。人力資源會計是指在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原理充分運用的前提下,和人力資源管理學互相結合、滲透的會計學科。是計量、報告組織人力資源成本和價值的一種程式、方法,是會計學科發展的重要領域。現階段,人力資源會計體系還不完善,在對國外先進經驗充分吸收的前提下,需構建符合中國特色的人力資源會計體系。

  一、我國實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必要性

  一有利於向使用者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提供決策資訊

  根據人力資源會計提供的資訊,現代企業可對人力成本節約與人力投資之間的問題進行有效處理。並按照人力資源價值改變資訊,制定人力資源管理決策。

  二有利於避免經濟組織短期行為

  現行會計體系無法將人力資源資訊提供給管理者,導致管理者對人力資源投資重視程度不足,致使企業選取培訓費用降低的方式減少成本的短期行為,但這將嚴重危及企業長遠健康發展。

  三對國家巨集觀經濟調控極為有利

  企業人力資源投資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及全員素質水平提升具有關鍵作用。作為發展的重要財富,人力資源會計供給的資訊,可以幫助政府對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現狀進行全面瞭解,以此滿足本企業乃至國家巨集觀調控需求。

  四人力資源發展的需要

  “在企業中,組織良好且忠誠的職工是一項遠比物質更為重要的資產。而傳統的資產負債表卻忽視報告這項資產,這是一種缺陷美國著名會計學家佩頓”。人力資源會計將內部人力資源具體資訊提供於管理者,可有效管控、監督人力資源,確保人力資源的安全性、完整性。

  五對人才市場發展極為有利

  通過對外交流活動的開展,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同時避免人才流失。建立與完善有序的人才市場是衡量一個國家人力資源能否充分運用的重要依據。其中合理評估人力價值為人才市場建立的關鍵,同時人力資源會計還是人力資源成本、價值確認、計量、計量與報告的重要方式。

  二、人力資源會計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一人力資源會計賬戶設定及賬務處理

  構建人力資源會計體系中,需重新認識與分析人力資源核算相關問題。目前大量會計內容都可利用人力資源會計核算,在核算方式中也具有多樣性,因其思路相同,可在傳統財務會計系統內納入人力資源會計,並把傳統財務會計系統內容與人力相關內容進行獨立核算和反映,如從相關費用內將人力資源招聘、培訓等費用進行單獨核算。為更好地分析人力資源會計體系,對設定賬戶、做好賬務處理工作。

  1.設定賬戶

  為對人力資產、人力資本進行有效核算,並將人力資源資訊全面反映出來,需進行以下賬戶設定。一是“人力資產”賬戶。該賬戶對人力資源獲取、培養、開發管理與利用時產生的資本性支出、獲得的人力資本投資等加以核算。支出發生後,獲取人力資本投資與人力資本評估增值時可記借方,人力資本投資退出、評估減值、人員調出與意外傷亡記貸方。借方存有餘額,為期末人力資產結餘數。該賬戶為長期資產類賬戶,可進行費用化人力資產設定或資本化人力資產設定,並遵循單位或員工進行明細賬設定。二是“實收資本———人力資本”賬戶。權益性賬戶為該賬戶的屬性,如企業收到人力資本投資與人力資本投資評估增值時記貸方,由於轉出、退休或死亡與企業向脫離及評估減值可記為借方。貸方存有餘額,代表期末企業人力資本數額。三是“累計攤銷———人力資產攤銷”賬戶。作為人力資產的備抵調整賬戶,其作用為資本性支出人力資源成本累計攤銷額的核算。企業當期需分攤計入費用由賬戶貸方登記,為資本性支出獲取或開發的人力資源與成本數額。

  2.賬務處理

  如企業投資人力資產時,人力資產記借方,銀行存款或其相應科目記貸方;如企業員工錄用時,人力資產記借方,實收資本———人力資本記貸方。筆者認為,人力資源和無形資產之間存有緊密聯絡,作為無形資產出現的重要保障,人力資源具備較高專業水平與素養,才能保證無形資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作為人力資源發展的外在性表現方式,無形資產對人力資源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各類人力資源入賬價值在人力資源會計中很大程度上由其建立的無形資產要素取得的收益所決定,並能夠對各類無形資產來源加以確定,利用專業評估機構測算評估各類無形資產,並在專用賬冊內計入,為評估人力資本有關價值提供便利。社會經濟發展中,人力資源會計新體系的構建,必須重視其核算內容。人力資源會計結算在新體系下不僅不會對財務會計現有體系完整性造成影響,更能夠向財務會計現有迴圈過程中充分融入。

  二人力資源會計資訊披露

  現行會計制度下報表資訊披露最大問題在於無法充分考慮人力資源資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其競爭內容為知識與人才的競爭,這就要求企業發展必須重視人力資源,要求會計必須反映人力資源資訊。內容日益廣泛與多元化為財務會計報告的發展趨勢,通過不斷增加非貨幣資訊相容性,財務會計報告資訊內表外資訊比重越加重要,為報告人力資源會計資訊建立了有力因素。定量化資訊與定性化資訊為財務報告提供的兩類資訊。定量化資訊是指通過定量形式將便於決策的財務與經營資訊提供給使用者,其特點為財務,表示形式為貨幣。定性化資訊是指無法以數量表示並對決策有利的資訊。作為企業資源中重要的構成部分,人力資源可在財務報表內進行披露。按照會計平衡公式等相關理論,資產負債表內可在資產項內列入人力資產相關資料,並進行相關專案的增設,如人力資產、人力資產減值準備等。並在利潤表內列入人力資產損益等相關內容,具體如表所示。

  三人力資源會計體系的實施

  1.同時選取兩種核算方式

  人力資源會計核算中,為在社會體系內充分融入企業會計報表,需選取會計電算化實施方法,也就是同時選取兩種核算方式。這就要求企業在會計報表編制過程中,不僅要進行傳統會計報表的編制,更需編制涵蓋人力資源核算的會計體系。利用分析、對比兩個報表,能夠明確人力資源投入與其建立的價值能夠對企業經營效益帶來的影響。通過人力資源核算,幫助企業加大人力資源管理力度。

  2.人力資源會計核算制度化的實施

  在企業全面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前提下,能夠建立與完善人力資源會計體系。與此同時,其核算方式與計量方法也呈現出規範化、合理化。人力資源會計核算制度化的實施能夠確保人力資源會計報告資訊的科學性與準確性,也只有這樣才能將人力資源會計報告作用充分展現出來。在人力資源會計核算制度化建設中,需嚴格遵循會計報表編制內的人力資源成本與價值資訊,準確計量、記錄人力資源會計,推動人力資源會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21世紀是一個以知識為主的經濟體制,也是服務性發展,更是人力資源發展的年代。伴隨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人力資源會計的作用愈加重要。其不僅能夠對企業和諧發展提供推動力,更能進行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有利條件。現階段,市場經濟環境競爭力越來越大,為確保生命力與競爭力的不斷增加,企業必須重視人力資源會計體系構建,只有這樣才能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人力資源會計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構成成分,通過科學、有效的實施,才能為企業高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周姝,顧文傑,趙九龍.試論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的應用及相關政策制定的影響因素[J].網路財富,201016.

  [2]高翠蓮,王莉芳.我國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15.

  [3]朱惠芹.人力資源的特性對構建人力資源會計模式的影響[J].華東經濟管理,20012.

  [4]祝元源.呈報格式、決策者個人能力與管理會計報告決策價值[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4.

  [5]田謐,師萍,崔文姣.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核算的思考[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2.

  [6]高峰,王巨集辰.人力資源價值計量方法及其適用性分析[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7]吳瀧.論人力資源產權運作對其會計制度安排機制的內容研究[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