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技術迅速普及,其中藝術設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挺進廣告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視訊動畫等行業,它以獨特的視覺表現語言,促進人類藝術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藝術設計論文,供大家參考。

  藝術設計論文範文一:高校藝術設計教改實踐研究

  摘要: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啟迪與引導學生,提升學生的創造性。現階段,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必須加強改革與創新。本文首先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現狀,然後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措施,供有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實踐

  我國藝術設計尚處於起步階段,但是發展速度較快,在各大高校中也設立了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合理的優化教學課程、藉助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極為關鍵。基於此,加強對高校藝術設計教改實踐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一、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藝術設計有基礎課與專業課之分,基礎課主要是圍繞著設計特點,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通過有效的設計手段,體現設計理念等。常見的基礎課程包括素描、速寫等,而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定與基礎課程嚴重脫節,導致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較為明顯,學生在剛剛接觸藝術設計課程時往往覺得無從下手,設計能力得不到提升。

  第二,計算機技術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運用,缺失提升了教學的效率,同時利用計算機技術參與設計實踐也較為方便。然而,現階段高校藝術設計課堂中,過度的使用計算機工具,讓學生對計算機產生較大的依賴性,扼殺了學生對藝術設計的創造力,失去了藝術設計教學的初衷。

  第三,很多走向藝術高校的學生,在高中時期,選擇藝術專業學習往往是由於想通過藝術課程走上大學。經過了高中時期的壓抑學習後,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隨意性、自由性,學習態度發生了較大的下滑,對藝術設計學習的興趣降低,在學習中會產生厭學、枯燥等情緒,對高校藝術設計學習造成較大的困擾。

  二、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改革措施

  基於多現階段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分析,必須加強教學改革工作,具體措施體現在:

  1、提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針對性

  我國藝術設計專業尚處於起步階段,但是發展速度較快,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過程中,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堅持實用、實踐的原則,滿足藝術設計專業技能培養的要求。具體來說,第一,需要建立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原則,加強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強化計算機輔助設計在藝術設計中的作用,培養學生運用計算機的能力;第二,以學校操作實驗室為基礎,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讓學生在不斷動手實踐中掌握相關技能,提升動手能力,掌握設計的流程等;第三,針對學生對藝術設計基礎技能的掌握情況,合理的設定專業課程,讓學生能夠在不斷學習中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能加符合企業用人單位的需求,為學生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高校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教學需要更加的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

  針對傳統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基礎課與專業課脫節的問題,還需要打破傳統基礎課的模式,讓基礎課真正的為學生學習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打下堅持的基礎,讓學生通過基礎課能夠掌握應有的設計經驗與技巧。具體可以將素描改為設計素描,而繪畫色彩為裝飾色彩,同時適當的增加室外寫生訓練等專案。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改革中,還需要注意對學生以下能力的培養:第一,視覺反映能力。藝術設計需要具有視覺十分靈敏,能夠靈敏的接收捕捉到的資訊,並且及時的做出感悟反映;第二,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也就是創造能力,讓學生對未知領域的事物充滿求知慾望,鍛鍊學生對事物的把握能力,讓基礎課成為專業課真正的基礎;第三,在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實用性。一種理論只有用於實踐才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如果能指導實踐;那便是毫無意義的空話。在制定改革方案時,經真調查研究,按照專業教育特點,強調專業課教學、理論教學實用性、實踐性,著眼於培養技術應用型設計人才,總結過去教學經驗,結合省情、校情以及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實際求,對專業課教學、理論教學內容加以調整,強調實用性。

  3、高校藝術設計實踐教學保證漸進性、連續性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在保證教學內容的連續性的同時,還必須強調教學的漸進性。藝術設計是活動,並不是一層不變的,同時藝術設計涉及多個學科,是多科知識的融合。在具體設計過程中,很難把握固定的流程以及搭配關係,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得到藝術設計教學的具體要求。因此,教師在實施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讓學生在社會實際設計中完成專業必修課,起到強化教學實踐的功效。同時,學校可以和校外的用人企業加強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採取頂崗實習的方式參與生產實習以及畢業設計,讓學生以設計人員的身份參與到具體的專案中,增強學生的實踐經驗,為今後走向實際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目前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諸如基礎課與專業課設定脫節、對計算機技術過度依賴、學生學習態度、教學方式等等,給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造成較大的制約。因此,必須加強教學改革與創新,不斷的優化教學課程設定,突出基礎課的針對性,專業課程的實用性,強化實踐教學的連續性與漸進性,確保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藝術設計嗅覺等得到提升,加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秦琪.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問題探討[J].科學與財富.2014,26***9***:125-126.

  [2]閆雪.關於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現代裝飾.2015,32***3***:99-100.

  [3]張勝全.新時期環境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5,15***11***:82-83.

  藝術設計論文範文二: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性思考

  摘要:面對資源不斷枯竭和環境不斷破壞的現實,人們意識到加強環境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在這種情況下,各個領域開始加強生態性分析,希望能夠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共同進步,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加強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性分析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桂林愚自樂園這一中國現階段唯一的文化藝術公益重點專案為例,對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性含義、特徵及設計原則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並從選址和對當地自然景觀的充分應用角度對桂林愚自樂園進行了描述。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生態性;桂林愚自樂園

  前言:

  在科學和資訊科技不斷進步的背景下,世界經濟取得較大進步,然而人類、環境與資源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惡劣。近年來,人們的思想意識不斷提高,加強了對環境的設計,希望在給人們帶來良好的生活氛圍的基礎上,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性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並得到有效應用的,該設計要求人們能夠對自然可再生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如土壤、陽光和氣候等,併為維護植物良好的生活環境而努力。桂林愚自樂園是我國生態性環境藝術設計的典型,加強對這一典型的研究,對於我國未來環境保護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一、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性概述

  1、環境藝術設計的含義

  相對寬泛的內涵存在於環境藝術當中,在環境藝術當中,為了創造出良好的環境,會專門進行藝術品的設計,同時,還應當對地景藝術、偶發藝術等進行充分的利用。通常情況下,構成環境的因素較多,可以說,只要是人們視覺能夠觸及的事物都可以對環境產生一定影響。例如,樹木、花草和山水等是來源於自然界的環境藝術,而建築、服裝等是人為構建的環境藝術。在構建環境藝術的過程中,需要按照一定自然法則進行,而這種自然法則需要建立在特定的生活條件和自然環境背景之下,而且在構建過程中,還應當嚴格遵守藝術和工程施工技術的相關規則和順序。只有這樣,構建起來的環境藝術才能夠符合當地人們審美和生活的需求,也才能夠將美的規律充分展現出來。

  2、環境藝術設計的特徵

  空間與外部環境設計是環境藝術設計的兩個重要組成成分,而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生態性理念,最終的目標是希望能夠促使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能夠同外部環境保護高度的一致;而在進行空間環境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能夠保證人們身處其中能夠擁有良好的生活空間和質量,並逐漸引導人們享受健康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保證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過程中所需的相關裝置能夠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之下,並在此基礎上達到節能和資源充分利用的效果。由此可見,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必須保證設計的多樣性、迴圈性、連續性和高效性。首先,多樣性指的是,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能夠保證設計產品擁有多種形式和內涵,能夠滿足人們不同種類的需求[1]。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必須能夠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中心,這樣做不僅充分體現了我國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還能夠減少資源浪費現象的產生,對於保護生態和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其次,迴圈性指的是,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節能和保護環境的目的,需要保證相關原材料能夠得到充分的迴圈利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應當對物理學、化學等知識進行綜合使用,在對剩餘原材料進行分解以後,再將其投入到其他方面展開利用;再次,連續性指的是,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包含的園林等多種設計內容,需要對多種裝置進行充分的利用,從而實現良好的結構佈局,提升環境藝術設計的質量,並滿足人們的需求,這就要求環境藝術設計中擁有連續性的配套設施,供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充分的利用;最後,高效性指的是,對資源進行充分合理的應用,嚴禁資源浪費現象的產生,針對不可再生資源而言,必須在保證實現經濟效益的基礎上才能夠對其進行充分的利用。

  二、生態性環境藝術設計原則

  1、地方性

  在設計環境藝術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地質等多方面地方性特色。例如,在我國,多數地區是不可以對熱帶植物進行種植的,因此在日常農業發展中就應當根據當地具體情況,種植屬於自身的植物。在進行生態性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突出地方性特點和設計原則,是實現環境藝術設計的關鍵。這一原則要求設計師在日常工作中,能夠深入當地對環境、氣候等進行充分的掌握,從而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來完成設計整個過程。現階段,我國多數地區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為了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進行充分的傳播,需要結合當地的風土和文化習俗等。同時,為了保證環境藝術設計的科學性,還應當對當地的自然地理因素,如水文等進行充分的瞭解,同時還應當考慮到政治和經濟等客觀存在,保證這些因素能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完整而充分的展現出來。因此,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保險對當地的民俗文化進行充分的尊重,並在長時間的琢磨和思考中,產生自己的理解和啟示,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本土文化藝術作品。然而,現階段,我國各地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不可以始終沿用當地傳統的設計格局和形式,還應當綜合考慮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保證環境藝術設計能夠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新鮮的體驗[2]。

  2、人本性

  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應意識到主體是人,因此以人為本應當是設計的根本原則之一。也就是說,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相關設計應當有利於提升人們的生活環境,向人們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與此同時,還應當保證人們生活中不再對大自然和生態系統產生破壞[3]。在充分體現人本性的過程中,還應當注重環境藝術設計能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做貢獻。因此,一個良好的環境設計既能夠給予人們美的享受,也能夠為社會進步起到促進作用。現階段,人類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同自然與生態產生了一定衝突,在這種情況下,應將環境藝術設計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為改善我國環境做貢獻。

  3、整體性

  整體性是環境的主要因素,環境是一個大的系統,每一個環節受到破壞都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損害。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從整體性出發進行環境藝術設計至關重要。從整體性出發,就應當綜合考慮自然同人類的需求,促使構建的藝術作品能夠形成一個自動迴圈的良性系統[4]。因此,設計過程中,還應當在大方面設計中犧牲一部分小的利益,並且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對環境藝術設計進行綜合思考和把握。因此將藝術與生態二者之間的關係進行良好的協調也是環境藝術設計的關鍵,這一過程中,需要將當地的本土文化。植物與自然界有關的事物進行全面的考慮,從而保證安排與構建的科學性,此時內部結構得以優化。

  三、生態性環境藝術設計例項分析—以桂林愚自樂園為例

  1、選址

  桂林愚自樂園於1996年始建,並由曹日章這位臺灣企業家投資。桂林愚自樂園在構建過程中,最初的目標是為當代藝術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為當代藝術的傳承提供平臺,並將我國的經典文化向全世界展現出去。而在設計過程中,是緊緊圍繞這一目標進行的,並在其中融入了保護自然的理念[5]。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這一設計能夠將山水的純美進行充分的體現,促使人們在踏入桂林愚自樂園的時候就會感受到融入山水、被自然環抱的情懷。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科學合理的選址。桂林愚自樂園能夠促使自然環境同佈局進行充分的結合,對桂林當地的青山綠水進行了充分的利用,同時還結合了地下天然形成的溶洞藝術,通過人工和現代科技的能力,構建了地景迷宮,燈光技術的有效應用,促使水底和溶洞呈現出千萬種變化層次,同時,在波光瀲灩的水景中,人們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獨特的仙境魅力,促使人們產生對大自然的崇敬和敬畏[6]。同時,通過對綠籬和矮樹等天然和人工裝置的應用,構建起了造型獨特的迷宮,人們身處其中,會感受到盤旋和大自然的多種變化,不僅能夠促使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得以增強,還能夠得到智力上的開發。由此可見,科學合理的選址,是應用和實現生態性環境藝術設計的關鍵所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將當地天然的環境和生態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還需要設計師們經過精心的設計,將當地的特色與科學技術進行緊密的結合,從而為人們創造出更加獨特而寶貴的藝術品。然而,儘管桂林愚自樂園進行了科學的選址,構建過程中,也對當地的山水景色等進行了充分的利用,但是,桂林愚自樂園的設計並沒有僅限於此,而是積極邀請了世界各國著名的藝術設計師參與到了設計當中,並針對當地的環境、景觀和地理位置等設計了不同的作品[7]。現階段,桂林愚自樂園當中已經用過二百多件來自不同藝術家之手的雕塑作品,分別位於桂林愚自樂園當中的山腳下、松林中等不同位置,體現出了不同的藝術境界。

  2、對本土文化的應用

  近年來,在科學和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速度加快,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廣闊的國內市場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其為了能夠在我國市場當中佔據優勢,甚至運用外來文化來向我國進行傾銷,這種現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人民的本土意識。現階段,我國很多公民日常生活中,一味的認為外來文化和產品才是最好的,這種行為和思想不利於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被髮揚和傳承,在這種情況下,積極進行生態性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應當積極融入本土文化,促使人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體會到我國文化的精髓和深刻性。桂林愚自樂園在構建的過程中,就能夠將當地的本土文化進行了充分的傳播。秀麗委婉可以說是桂林地區人們和山水景色的最大特點,因此在構建桂林愚自樂園的過程中,設計者們就將這一特點發揮到了極致[8]。在這種情況下,桂林愚自樂園在呈現出各國著名設計師不同設計作品的過程中,也充分運用了“小橋流水人家”的設計理念。例如,桂林愚自樂園在整體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根據當地地形和地質條件,在圖紙中構建了露天劇場、藝術村、創作生活區等多個生活區域,充分體現了桂林地區人們細膩的感情體會。而根據當地山水的細膩,有設計了日觀湖景區和甲灕水工程;同時,針對當地獨特的洞窟藝術而言,又制定了專門的開發計劃。這種設計方式,將桂林當地的本土文化充分的展現了出來,不僅為工程節省了大量的資源,同時還能夠創作出更加高尚的藝術。再如,桂林愚自樂園中的史洞窟的構建,依山而築,一共擁有1.5公里的長度,其構建過程中,在當地自然景觀和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充分應用了浮雕和筆試等技術,在藝術洞窟當中,會邀請不同風格的藝術家進行不同型別的設計,並最終將這一獨特的設計掩埋與桂林山體的腹內,從而對當地自然景觀進行充分利用的同時,也將古今中外的美術藝術進行了良好的儲存和傳揚[9]。由此可見,增加對當地本土文化的應用和傳揚,在生態性環境藝術設計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性。

  結論: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在積極加強環境和生態保護的過程中,全國大範圍的開展了生態性環境藝術設計,桂林愚自樂園是我國著名的文化藝術專案,在設計和構建過程中,充分應用了生態性環境藝術設計理念,通過對桂林當地的溶洞景觀進行開發,再加上藝術大師設計的雕塑,成功的為人們搭建了一座活的博物館,不僅有利於當地生態和環境系統的良性迴圈,更有利於將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廣泛的發揚和傳承。

  參考文獻

  [1]唐果.基於生態性的衡山萱洲古鎮環境藝術設計研究[D].湖南大學,2012.

  [2]肖璇.論中國梅山文化生態園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文化性表達[D].湖南大學,2010.

  [3]宋霞.基於生態文明觀下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分析[J].現代園藝,2015,02:78.

  [4]郭威.珠三角地區中小城鎮廣場優化設計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

  [5]曲含怡.可持續發展理論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D].哈爾濱師範大學,2014.

  [6]劉徵.生態審美正規化下我國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美育課程體系的創新思考[D].北京印刷學院,2008.

  [7]馮濤.中國傳統建築中的吉祥文化及其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08.

  [8]宋歌.關於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和“生態設計”的分析[J].藝術品鑑,2015,11:20+110.

  [9]於冬波.生態城市規劃中環境藝術設計的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