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心理委員工作機制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心理委員制度的建立使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轉入 預防——發現——治療 的新階段,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新亮點。然而,作為一種新的嘗試,心理委員工作在實踐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域挑戰:心理委員的選拔工作不夠規範,心理委員的培訓工作不夠科學,心理委員工作的成就感不強,心理委員工作的評價機制缺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大學心理委員工作機制的問題及對策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大學心理委員工作機制的問題及對策全文如下:

  [摘要] 班級心理委員制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向深入的需要,但心理委員工作在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心理委員的定位和工作職責不夠明確,缺乏規範的心理委員選拔程式,缺乏科學的心理委員培訓機制,缺乏有效的心理委員評價機制,心理委員的自我效能感差。因此,完善大學心理委員工作,需從學校組織領導和心理委員自身兩個層面加以改進,以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自2004年天津大學在全國率先提出並實施班級心理委員制度,至今我國的心理委員制度建設已十年有餘,併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的重要力量。心理委員制度的建立與發展使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轉入“預防-發現-治療”的新階段,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大亮點。然而,心理委員制度的建立雖有效彌補了傳統心理健康工作機制的不足,但在實踐工作中還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一、大學心理委員工作的工作現狀

  目前高校心理委員的工作還存在以下問題:

  1、心理委員的定位和工作職責不夠明確

  心理委員是心理工作制度的產物,雖說許多檔案和理論明確說明心理委員的工作職責,但是許多心理委員都不清楚具體做什麼,如何做,什麼時候做。心理委員短時間內難以掌握朋輩諮詢的相關知識和技巧,與實際工作要求存在差距。

  2、缺乏規範的心理委員選拔程式

  競選是選拔心理委員的主要方式,但其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學生參加各種培訓和活動,需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很少有學生主動競選。競選主幹班委失利的學生會退而求其次選擇心理委員,競選時也缺乏專業的評委。因此,現實生活中心理委員的競選缺乏科學性,學生缺乏工作能力和熱情,無法勝任心理委員的工作。

  3、缺乏科學的心理委員培訓機制

  培訓是開展心理委員工作的重要環節,大部分學校缺乏科學的培訓計劃和工作指導。師資力量薄弱導致培訓水平有限,形式單一,心理委員獲得的知識和技能與實際工作需要差距顯著。另外,專業的培訓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心理委員難以兼顧日常繁重的學習任務和社團活動。

  4、缺乏有效的心理委員評價機制

  心理委員的工作具有特殊性,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投入並不能立即產生效果,產生效果也不是有形的,缺乏明確、可量化的的評價指標體系,而依靠印象、感覺則難以評價。

  5、心理委員的自我效能感差

  心理委員的許多工作默默無聞且持久,心理工作的治療見效慢週期長會讓其失去熱情。心理老師和學生配比嚴重不足,心理委員面對學生無力感以及自我成長的困惑無法及時得到指導,導致學生對工作產生消極評價,自我效能感差。

  二、完善大學心理委員工作的對策

  心理委員工作的多年實踐表明,完善大學心理委員工作需從學校組織領導和心理委員自身兩個層面來綜合考慮。

  1、學校組織領導層面

  1重視心理委員工作。學校應加強對心理委員工作的重視程度,建立完善的校、院、班三級體系,分工協作、層層負責、齊抓共管。學院心理輔導員對心理委員反饋的問題及時解決,同時對其提供必要的關心和愛護。

  2明確心理委員職責。心理委員工作職責應為“關注、傾聽、宣傳、預警、成長”五個方面。積極主動關注班級同學心理狀態,建立學生心理檔案並及時反饋;傾聽同學的困惑和煩惱並對其初步疏導;積極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健康活動;協助做好心理危機排查預警工作並及時上報;積極參加心理委員相關培訓和交流,瞭解心理學知識和技能並不斷成長。

  3嚴格心理委員選拔機制。一個優秀的心理委員要具備相應的個性特徵和專業素養,因此其選拔必須遵循嚴格的標準。作為心理委員,要熱愛心理工作、樂於奉獻、勤於助人、善於溝通、具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傾聽、表達、協調、解決突發事件的能力,同時能夠遵循保密原則。隨著心理科學的深入發展,可引入科學的測量和選拔技術加以判斷,以遴選出最合適的人員。

  4加大心理委員的培訓力度,培訓形式多樣化。提升心理委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對其進行系統而科學的心理培訓。首先通過崗前培訓提升心理委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其次,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問題開展專題培訓。如大一新生適應性培訓,大四就業指導培訓;如學習、人際交往、戀愛、就業等問題。培訓形式多樣化,如講座、團體輔導、素質拓展、主題團會、心理文化節等。

  5完善心理委員激勵機制。注重激勵,科學考核是心理委員工作的重要保障。首先,加強制度建設,設計定量和定性的工作考核指標體系。其次,加強專業培訓和學生個人發展間的聯絡,為其職業發展做準備。再次,注重典型宣傳,提高其認同感和榮譽感。最後,注重團隊建設,建立一個互助團結的心理委員團隊,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2、心理委員自身層面

  1心理委員應提高責任意識。作為心理委員,要認清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並保持強烈的責任心。真正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和角色,才能認真對待心理委員工作,對待工作才能從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進而提高工作的自我效能感。

  2心理委員要自覺反省與學習,提高自身修養。心理委員要善於覺察自己的不足,通過學習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同時要善於傾聽和化解同學的困惑、矛盾和心理問題,並注意保密,讓同學們感到信任和溫暖。此外,心理委員要豐富自己的生活,適當參加活動,使自己均衡發展,身心愉悅。

  3心理委員間要相互幫助強化團體合力。心理委員可以加入心理相關的社團,及時處理自身的情緒與問題;在社團活動中,學習別人的經驗或推廣自己好的做法,讓更多的同學受益並服務大家。在這樣的大家庭中,相互幫助,相互溝通,有問題及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