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實習論文

  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國的酒店產業的規模也在不斷的壯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人才培養質量分析

  摘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酒店職業教育內在規律,系統性與和諧性、持續性與發展性、標準化與個性化是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酒店管理;人才培養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佈以來,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已經成為高等學校主旋律和人們的普遍共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高等教育必須牢牢把握提高質量這一主題,始終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核心內容,把學校的各項工作最終落實到人才培養上來。隨著國家經濟形勢和酒店業的高速發展,中國酒店業從世界酒店大國面向世界酒店強國的轉變,高素質酒店人才是衡量國家酒店競爭力的主要指標。酒店教育水平影響著酒店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如何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酒店管理專業是職業院校的重頭戲。目前,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是酒店人才的重要後備軍和生力軍。為了培養畢業即上崗的酒店管理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校企雙方有效的合作機制是培養酒店管理專業人才重要保障。校企雙方深層次合作、企業全面參與教學管理、課程開發、師資互認是實現對人才培養的關鍵。

  一、研究依據

  依據廣東省人才培養質量跟蹤評價系統建設,為了達到高職院校學生人才培養質量,酒店管理專業需與行業內的典型先進代表性企業深度合作,共同制定符合企業一線生產需要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方案,雙方共同培養,全面的合理的做好實訓教學實訓,既培養職業技能又培養職業素質,為培養好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持續發展做好鋪墊。

  二、研究內容

  校企合作,是我國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職院校生存發展的內在需求。校企合作中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是符合學院自身發展、行業企業發展的共同發展特色道路。因此,人才培養質量顯得十分重要。人才培養質量注重以校企共同評價為主,行業質量評價意見為輔的展開人才培養工作。具體來說主要分為制度平臺建設、人才培養質量控制建設、教學效果管理建設。以下將對此進行簡要說明:

  1.制度平臺建設。我院通過設定校級督導委員會、校企合作處、質量管理與績效考核辦公室等措施加強“多元迴圈”組織建設,通過調整創業教育職能、組建校企合作學院構建寬廣而流暢的“多元迴圈”執行保障平臺。我院酒店管理專業成立了由政府機關、行業、企業、學校多方組建的合作質量考評委員會,形成校企之間深度融合質量保障平臺,並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質量模式的有效執行。校企雙方共建合作質量保障決策系統。在酒店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下,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了《合作質量管理辦法》、《實踐管理規定》、《校企互聘管理辦法》等制度,以形成校企合作質量資訊管理系統;對人才培養進行巨集觀指導與管理,審定培養方案、職業標準、課程標準以及各環節的質量標準;組織協調各系部、職能部門按照學院定位、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制定本部門人才培養規劃;以專業教研室為基點,實施人才培養活動、提升師資能力、加強制度管理,推進課程體系改革,促進人才培養過程的現代化,配合學校實現對人才培養各個環節執行狀態的監控與評價。

  2.人才培養質量建設。教育與社會之間從來都存在著彼此存在的關係。這裡的所謂依存關係,也就是指社會的存在與發展要以教育為條件,而教育的存在與發展不僅要以社會為依託和條件,而且要以社會提供的條件為條件。這種互為手段與條件的關係,也就是彼此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係,說到底,也就是存在於雙方之間的一種相互供求或供需的關係。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的制定,是確保能否真正培養出企業生產所需的合格人才的關鍵和核心。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建設主要參照雙證率、起薪水平、初次就業率、畢業生工作能力及素養評價、專業對口率、用人單位對學生滿意程度、學生對就業單位滿意程度來進行。我院酒店管理專業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評價指標,並確定合乎時代發展的合理性評價指標;考核品德、素質、能力和技能共同全面發展,保證校企、行業、學生、家長四維滿意程度。以我院酒店管理“訂單班”為例,據統計,2008級-2011級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訂單班”為例,其初次就業率高達100%就業單位包括旅遊企業、酒店、諮詢銷售服務等相關企業,專業對口率為95%,80%學生選擇酒店作為畢業就業單位,其起薪平均標準為4000元/月,遠遠高出行業平均薪水。根據就業單位反饋,企業對學生在崗滿意度為98%,留任率為80%,其中40%同學升為領班等基層管理崗位。

  3.教學效果管理建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是高職教育發展的核心,人才培養要處於動態發展的過程之中。因此,教學效果的好壞對人才培養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學的基本前提。師資隊伍建設體系無疑是人才培養質量保證的基礎。雙師型師資隊伍是建設酒店管理專業必備的重要條件,既具備豐富的行業知識,又有熟練的專業技能,愛崗敬業的雙師型教師是符合當前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教學效果管理主要是圍繞師資建設、實踐實訓教學、畢業設計來進行。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對學生進行崗位專項技能、綜合技能、職業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我院酒店管理專業按照專業發展和人才發展需求,每年派出青年教師去企業掛職鍛鍊,學習企業先進的實踐管理經驗,拓展教學視野。校企師資互聘,增強了專業的教學水平。酒店管理專業“訂單班”實訓學時達總學時60%,學生在企業進行10-12個月的頂崗實訓,企業導師和學校專業教師對學生進行實踐和理論教學指導,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相結合,既培養專業實踐技能,又培養人文素養,能有效培養出符合酒店需求的人才。畢業設計作為有效評價學生的畢業水平手段,我院酒店管理專業校企雙方共同評價學生在企業的實習表現,學生只有將校內學習和校外實習有效結合,在實踐中不斷思考酒店服務和管理問題,總結經驗,完成校企雙方共同的畢業答辯,才准予畢業。

  三、結語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酒店職業教育內在規律,系統性與和諧性、持續性與發展性、標準化與個性化是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追求的目標。高職院校應構建以辦學主體多元化、質量品牌化,工學結合式等有利於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質量保障新模式。這種模式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促進人能夠為社會的存續與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為目標,藉助於有意識的、有計劃的、有組織的人才培養活動,進行社會的、專業的、方法的全面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當然,做好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服務是酒店管理專業永恆的主題。

  參考文獻

  1、酒店收益管理的研究進展與前景陳旭管理科學學報2003-12-30

  2、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羅清德,蔡平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06-15

  範文二:高職酒店管理校企合作研究

  摘要:總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必須建立在雙贏的基礎上。雙方都要兼顧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對應承擔的責任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都應持積極態度各司其職,各盡其力。

  關鍵詞:酒店管理;高職

  一、調研思路及調研表設計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是工學結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在校企合作過程中,行業企業對人才培養持什麼態度、行業企業對高職院校服務行業企業有何具體要求、行業企業在反哺高職教育中所作的貢獻等問題,需要我們進行企業調研。旅遊業是海南省的優勢和支柱產業之一。海南省酒店業非常發達,其掛牌星級酒店多達300多家。但囿於課題組力量有限,只能對海南具有典型性與代表性的酒店進行調研。調研表的設計是課題組根據自身工作實踐並聽取了一些專家的意見,在歸納和分析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一些主要工作環節的基礎上,借鑑其他課題的一些思路,綜合設計出了“海南省酒店調查問卷和調查表”。其調研表主要涉及以下四大部分:

  1.酒店基本情況。共調研15家酒店,涉及酒店名稱、酒店性質、酒店職工數、高職院校畢業生佔酒店職工總人數、高中以下學歷佔酒店職工總人數、酒店每年招收高職院校畢業生等情況。

  2.酒店對高職院校提供的支援。涉及酒店是否是高職院校校外實訓基地、酒店每年接受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高職院校與酒店聯絡的密切程度、酒店管理人員擔任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酒店每年派員工到高職院校培訓的員工數量、酒店接受高職院校教師在生產和管理一線掛職鍛鍊等情況。

  3.高職院校為酒店提供的服務內容。涉及高職院校應該為酒店提供的服務範圍、酒店前一年與高職院校合作開發的專案、酒店是否需要高職院校為其培訓員工及培訓要求等情況。

  4.酒店對高職院校的工作建議。涉及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在崗工作的滿意程度、酒店要求高職院校對學生加強培養的內容、企業對“雙證”的態度、企業希望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做的工作、校企合作的方式等情況。

  二、調研酒店的選擇

  高職院校培養社會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離不開與企業的合作。本次調研企業主要選擇了海南省內15家高星級酒店;調研區域包括海口、三亞、興隆等地。調研企業有金茂三亞麗思卡爾頓酒店、亞太國際會議中心有限公司、海南興隆溫泉康樂園有限公司、三亞喜來登酒店等省內高星級酒店。選擇酒店業內的高星級酒店作為調研物件,其目的是從較好的預期來分析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狀況,海南省全省實際情況估計不會有這麼好,但這樣可以從行業角度對海南省高職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深入程度有較全面的瞭解。調研資料顯示,這些酒店屬於海南省酒店行業中經營狀況好的企業,且在企業性質中,外資酒店最多佔60%,其次是民營酒店33.3%,國營酒店較少6.7%;外資及民營酒店是我們服務物件中需要關注的重點;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市場需求量比較大每年需求在50人以上的酒店佔66.7%。從面談中我們也瞭解到,這些星級酒店所聘用的高職院校畢業生流失率也較高,流失的人才往往成為了海南乃至內陸眾多中小酒店的骨幹力量。

  三、調研企業反映的幾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酒店對高職人才培養工作的評價與要求

  酒店希望高職院校畢業生具備哪些素質?企業如何評價高職院校畢業生?企業希望高職院校畢業生取得哪些職業資格證書?這些是高職人才培養工作值得關注的問題。根據調研資料,在“企業對在崗畢業生的評價”選項中,選擇“較好的團隊精神”有2家企業,選擇“強烈的進取心和責任感”的有5家企業,選擇“善於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5家企業,說明畢業生的職業素養還有待提高;選擇“服從管理、服從安排”有6家企業,選擇“熟練的技能”的有7家企業,選擇“較好的組織和協調能力”的有8家企業。分析原因可能是不同學校培養的學生能力表現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選擇“紮實的理論基礎”有12家企業,這是對學校教學的肯定,也可能是負責人隨意的填寫;選擇“較強的表達和交流能力”的有14家企業,考慮到高星級酒店招聘畢業生均有相應的標準,顯然較強的表達和交流能力有助於學生進入高星級酒店工作。在“企業對畢業生的期望”選項中,15家酒店要求“實踐動手能力和團隊精神”,14家企業要求“進取心和責任感”,10家企業要求“創造性”,11家企業要求“不斷學習的能力”,12家企業要求“表達和交流能力”,8家企業要求“專業理論知識”,12家企業要求“組織才能”,10家企業要求“分析能力培養”,12家企業要求“為人處事能力”,15家企業要求“人文素質”,15家企業要求“職業道德”。這表明,企業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現實評價與對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具體要求基本相一致,特別是在酒店行業中,對於畢業生的人文及道德素質期望能更高。在“企業希望畢業生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選項中,15家企業要求“英語四、六級證書”,15家企業要求“前廳、餐飲、調酒等中、高階工證書”,11家企業要求“計算機等級證書”,5家企業要求“財會類證書”。調研顯示,企業對高職人才規格的內涵上要求與上述調研所反映的情況基本相同。企業關注的是與崗位有關的從業能力,企業要求“前廳、餐飲、調酒等中、高階工證書”,表明了熟練技能的培養與測定的重要性。海南是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的省份,酒店國際化和資訊化在行業發展中地位重要,因此絕大部分酒店十分關注“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關心“財會類證書”的企業不多,這說明企業對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至少是在剛就業的幾年中的人才使用定位主要在高技能人才上,而不是主要在“白領”崗位上。由於企業客觀條件不同以及填表人認識不同,致使調研結果只能從大致的方向予以分析討論;對獲得認同度較高的專案,深入解讀其內涵,研究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應關注的問題。

  二校企合作專案

  針對酒店與學校目前的校企合作情況如何,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績,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等等問題,希望從調研酒店中尋找到答案。在“企業每年接受學校學生頂崗實習人數”選項中,9家企業接收100人,4家企業接收50—100人,1家企業接收20—50人。在“企業與學校保持密切合作數量”選項中,6家企業與5所以上密切合作,4家企業與3—5所密切合作,5家企業與2—3所密切合作。在“企業派員工到學校任兼職教師人數”選項中,2家企業派出5人以下,13家企業沒有派人。在“企業派員工培訓的目的”選項中,2家企業是為“學歷提升”,1家企業是為“取得高階資格證書”,2家企業是為“提升理論水平”,10家企業是為“學習新技術”。在“學校每年培訓企業員工人數”選項中,所調研酒店均是派出10人以下培訓。在“企業與學校每年合作專案數量”選項中,7家企業合作開發3—5項,6家企業合作開發1—3項,2家企業沒有合作開發專案。在“學校教師每年到企業掛職鍛鍊人數”選項中,9家酒店有1—5人,6家企業沒有教師到企業掛職鍛鍊。在“學校與酒店的關係”選項中,8家企業是緊密型,5家企業是半緊密型,2家企業是鬆散型。瞭解現階段校企合作工作進展情況,有助於我們從中歸納出“雙贏”合作的領域,合作的熱點、難點和盲點,促進校企合作向縱深發展。

  三企業可以為高職院校提供支援的專案

  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願意為高職院校提供哪些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支援是調研企業應關注的問題。調研資料結果顯示:在企業可以為高職院校提供支援的專案上,15家企業均表示願意“成為學校實訓基地,接受學生實習”,3家企業表示願意向學校“提供獎學金、獎教金”,8家企業表示願意“參與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工作”,6家企業表示願意向學校“提供優惠的或免費的儀器或裝置”,4家企業表示願意向學校“提供一些新開發的裝置”,11家企業表示願意“支援技術人員參與學校課題和教材的開發”,15家企業表示願意“積極參與學校人才培養工作”,3家企業表示願意“派遣管理人員兼職教學工作”。企業願意為高職院校提供專案支援,願意校企合作培養人才,這既涉及企業的意向和態度,更涉及到一些帶實質性的內容。建構在市場化背景下的“雙贏”合作,從中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

  總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必須建立在雙贏的基礎上。雙方都要兼顧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對應承擔的責任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都應持積極態度各司其職,各盡其力。調研表明,校企合作向縱深發展還需要校企雙方做許多探索性工作,目前總體情況尚處在起步階段。有的酒店提出希望高職院校多深入企業,瞭解企業的需求含人才培養、員工培訓基地建設等;有的酒店提出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紮實的實踐能力、個人素質等。校企合作過程中,瞭解企業需要、滿足企業需要是十分重要的。校企合作愈深入,愈能說明學校服務行業企業的能力。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必須苦練內功,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最終又促使行業企業反哺高職教育。

  參考文獻

  1、高校旅遊管理專業酒店實習創新模式的實踐與探討冀東怡;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9-15

  2、酒店實習對旅遊管理專業本科生就業傾向的影響楊效忠;汪淑敏;葉舒娟;陶晨晨;高等農業教育200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