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學博士論文

  公共管理學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從根本上決定了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的必要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公共管理思想對行政管理改革的影響

  一、引進競爭機制,擺脫行政管理的惰性

  物競天擇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這一規律同樣也應該適用於行政管理,原因很簡單,就是人都是有惰性的,沒有外來的壓力就沒有提升自己能力的動力,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公務員都是十分令人嚮往的職業,不是因為工資高,也不是因為社會地位有多高,而是這是一個鐵飯碗的職業,只要在編制內,就不愁沒飯吃了,就這兩年來,國家改變了公務員法任用制度,採用聘用制度。也就是說公務員職業不是鐵飯碗,也同樣要經過考核,這便鞭策行政人員不斷地使自己進步,從根本上改變他們好逸惡勞的思想。整個社會將會重現生機活力的一面,整個行政管理體系沒有了惰性,能夠更積極地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另一方面的競爭是針對行業來說的,像中石油、中石化等國有企業,在市場和領導權上也是壟斷的,同樣需要去改革使壟斷走向健康競爭。一些市政工程的的競標上也已經體現了競爭性,只需要再加以發展和傳播,足以達到競爭機制的效果。

  二、企業化管理,引進企業管理模式

  新公共管理強調政府的企業化管理,強調管理的高效率。但是我們國家現行的管理效率比較低下,這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原因是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造成權力過分地集中,政府管了許多不該管的事,也管了許多管不了的事;由於組織機構不合理,機構重疊,從而使得職責不清,互相掣肘;由於行政法規不健全,任意增加編制,從而造成機構龐大、臃腫,人浮於事。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新公共管理模式就要求行政管理需要像企業管理那樣,注重效益的產生。把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成本預算考慮在內,取消冗餘的職位,精簡制度的寬度和長度,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企業管理的模式和行政管理模式始終有不合之處,這便需要有關部門對其進行市場考核,對行政管理有需要的就加以利用,不適當的制度堅決抵制,否則會適得其反。所以引進需要智慧,不要盲目隨從。

  三、制度的重心由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轉移到實際工作績效和提供優質服務的方向上來

  法律法規只是約束人行為有力的一種方式,新公共管理模式注重實際的工作績效和優質的服務,工作績效是需要考核的,如果沒有合格的話會被解聘。這個和現有行政管理的聘用制度相結合,足以讓行政人員為之奮鬥。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制定法律法規會顯得有點多餘,在繁瑣的法律法規約束下不見得有很大的作用,精簡冗餘,在保證根本法律原則的基礎上,把工作重心進行轉移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重視政治對行政、公務員的影響

  政治是一國根本,一個國家的經濟、軍事等等都是為政治所服務的。行政管理制度與政治制度密不可分。如果行政管理制度有悖於政治制度,那麼行政管理有會有政治失控的危險,因此,行政管理制度應該基於國家政治制度進行改進和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務於政治制度。同時也要針對行政管理人員的具體情況,指導公務員應該恪盡值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全身心地服務群眾。

  五、總結

  本文主要討論的是在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影響下,中國行政管理改革受到的薰陶,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相矛盾的大環境下,新公共管理模式不會同時完全適用於兩個社會形態的,這便要求使用者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上自身的社會形態和體制,聯絡國家現在面臨的社會現狀,有選擇地接收和利用新型模式。凡事都有兩面性,在使用並不斷向前推進時也不要忘了時時回頭總結和瞻仰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好銜接,使得好的體制改革能夠最大限度地被我們所吸收,加快步伐建設新型的社會主義。

  範文二:社會組織與公共管理改革

  一、政府組織在具體的公共管理中的挑戰

  一組織封閉與社會開放的衝突。

  總體來講,政府組織在某種程度上掌控著整個公共社會的權力,這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並且更加強調官僚等級,對於相關權利有著盤根錯節的分配以及制約關係,這一系統的每一名成員都擁有一定的權力,同時也受到某種程度上的權力限制。一般意義上講,政府組織是一個相對籠統的概念,其中的成員或者部門不能夠脫離組織來行使相關權力,區別於社會的公共性,政府組織更加獨立、更加封閉,並且有著嚴格一致的整體要求。但是時至今日,社會已經在經濟條件回升的狀況下,變得更加多元化,同時也變得更加開放,社會的組成成員擁有更多的空間和權力,能夠行使很多自由的權利,在此基礎上,也對政府組織構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需要政府能夠進行應對,在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政府組織需要面對的社會狀況也更加複雜多變。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的開放性趨勢就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衝擊到了政府組織的封閉性以及權威性,從而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衝突和矛盾,沒有及時有效溝通,造成了某種程度上的相互誤讀,從而使兩者之間產生隔閡,發生脫節和分離的現象,這樣一來政府組織將逐漸喪失公共管理方面的公信力和權威性。總體來講,在僵化刻板的官僚體制中,相關人員總是高高在上,不認為有與民眾溝通的必要,從而缺失相關的機制體制,使得兩者之間出現嚴重的溝通不暢,相關資訊會在這種情況下發生遺失或者失真,甚至出現錯位誤讀,使得兩者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分裂狀態。

  二政府集權和資訊高速流通的衝突。

  在社會的具體發展過程中,已經充分展現了開放性的大勢所趨,在自動化層級越來越高的資訊科技推動下,整個社會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網路化的資訊共享,整個社會通過資訊的高速傳遞緊密聯絡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開始對相關資訊更加關注,並且要求更高,整個網路組織也在隨著人們的具體要求在不斷進行著一定程度上的重組和變遷。但是在政府組織系統中,整體的管理架構還處於上下級之間直屬管理的狀態,只能夠通過單元化的資訊控制來進行某種程度上的資訊共享,這存在著很大侷限性,限制了工作效率和及時有效溝通。但是在當下高階發達的資訊網路環境下,資訊已經能夠突破重重障礙,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交流和共享,這樣一來單元化的集權控制已經逐漸喪失效果,政府組織開始在公共管理中失去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針對公共管理進行鍼對性的系統改革,強化政府組織的的作用和功能。

  二、社會組織促進公共管理變革

  相對於政府組織來講,社會組織屬於弱勢群體,沒有法律所賦予的相關行政權力,並且基於社會成員的主觀意願團結到一起共同完成一專案標。這種形式的組織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獨立,並且完全能夠憑藉自律性進行組織管理,在此基礎上強化相關的監督以及服務能力。社會組織在一定程度上將政府以及民眾聯絡在一起,通過中間紐帶或者橋樑的作用,使得民眾的意見能夠形成一定的聲勢,並傳達到政府組織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政府難以完成的工作,並且能夠使政府的相關工作得到進一步完善,這樣一來就拉近了兩者之間的距離。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緩衝帶的作用,避免了民眾與政府之間的正面衝突,使得社會矛盾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緩解。在此基礎上,社會組織成員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表率的作用,通過成員的自律行為,將會對社會的整體風氣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良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公民將能夠明確瞭解各方面的素質以及標準,在相互效仿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素質。這樣一來整個社會將會興起良好的社會風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體國民的綜合素質水平。

  三、結語

  社會組織從一定程度上講,能夠促進公共管理工作,並能夠有力推動公共管理的全面改良和變革。在日顯僵化的政府組織已經不能夠完成相關工作的時候,能夠為政府組織留出一定的緩衝空間,實現有效的變革,從而更好地促進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