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承擔責任政治論文

  勇於承擔責任,並用自己的勞動來補償,不僅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還是對自己一種考驗和鍛鍊。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承擔責任 服務社會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責任的含義、來源,知道負責任的表現和意義。

  2.懂得承擔責任會得到回報,但同時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3.懂得個人的成長離不開集體,天下的興亡與個人的前途命運是緊密相連的。

  4.懂得一個人應當信守承諾,勇於承認錯誤,這樣才能自覺承擔責任,享受快樂。

  二、能力目標

  1.能夠積極承擔責任,對自己負責,對他人和社會負責。

  2.能夠正確評估承擔責任的代價和回報,作出合理的選擇。

  3.培養協調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關係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增強責任意識,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那些為自己、為社會承擔責任的人心懷感激之情。

  2.感悟建立良好班集體是每個人的責任,要主動關愛集體。

  3.培養愛國情操和社會責任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逐步樹立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思想。

  【知識梳理】

  一、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

  1.我的角色,我的責任。

  1責任、負責的含義。

  責任是一個人應當做的事情和不應該做的某些事情。對責任的承擔叫負責。

  2責任的來源。

  責任產生於社會關係之中的相互承諾。責任的具體來源:對他人的承諾、分配的任務、上級的任命、職業的要求、法律規定、傳統習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則等。

  3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

  例如:作為子女,應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作為學生,應遵守學校紀律,完成學習任務;作為朋友,應忠誠、互助、互諒;作為公民,應遵紀守法,自覺維護祖國的尊嚴和榮譽;作為社會成員,應維護正義、熱愛和平、保護環境。

  4認識自己扮演的角色和盡到自己責任的重要性。

  負責任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為人之道,一個人正是在對責任的承擔中,才體現出他的社會價值和人生意義。只有人人都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盡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共同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2.誰在對我負責。

  1要自覺承擔責任。

  只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資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擔起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

  2他人也在對我負責。

  二、不言代價與回報

  1.什麼代價,什麼回報。

  1承擔責任的回報與代價。

  承擔責任的回報:既包括物質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無形的財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覺、他人的讚許、獲得新的知識或技能等。

  承擔責任的代價:感受到責任沉甸甸的分量,意味著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意味著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責備,甚至受到處罰。

  2正確評估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

  2.我承擔,我無悔。

  1理解“我承擔,我無悔”。

  有些該做的事情,並不是我們自願選擇的,但我們仍然要為它們承擔責任。如果採取抱怨、懈怠等消極態度,同樣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只要我們把它們當作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擔在肩頭,全身心地投入,同樣能夠把事情做得出色。

  2對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

  最富有責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面對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

  3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

  三、承擔關愛集體的責任

  1.我是集體的一員。

  1集體和個體的關係。

  集體的存在離不開個體。個體只有緊緊地依靠集體,才能有無窮的力量。

  2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係。

  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維護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個人利益是集體的責任,而集體利益是集體中每個成員努力的結果。因此,集體應充分尊重和保護個人利益,個人更應該積極關心和維護集體利益。

  2.關愛集體,人人有責。

  1關愛集體的意義。

  集體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集體,只有人人都主動關心、愛護集體,為集體建設出力,集體才會真正成為我們依戀的家。

  2關愛集體的表現。

  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服從集體的安排,積極主動地為集體建設貢獻才智。②發揚集體的好作風,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集體遇到的困難。③在集體中能求大同存小異,善於團結他人,讓集體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四、承擔對社會的責任

  1.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1公民要承擔關愛社會的責任。

  2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

  國家處在困難時期,最能考驗公民的責任意識。主動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國青少年肩負著鑄造民族輝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2.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在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既承擔著社會責任,又在幫助別人,並使自身的價值在奉獻中得以提升。

  五、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1.信守承諾,勇擔過錯。

  1信守承諾是負責任的表現。

  2當我們做錯事時,要承認錯誤並承擔錯誤所造成的後果。

  2.自覺承擔責任。

  自覺承擔責任,就是我要承擔責任、我願意承擔責任、我主動承擔責任,而不是要我承擔責任、被迫被動地承擔責任。自覺承擔責任,就是要清楚地瞭解自身的責任,學會反思自己的責任,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責任。   【跟蹤練習】

  一、請你選擇

  ▲單項選擇下列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將所選項字母填入題後括號

  1.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下列選項中屬於負責任行為的是

  ①小敏主動向班主任承認昨天自己沒有認真值日 ②爸爸出差後,小勇按照自己在爸爸出差之前說的話做作業,沒有玩電腦遊戲

  ③小雨每天都在日記中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記錄、反思,看有沒有不對的地方 ④小琴上學遲到,為了不影響班級考評成績,向學校值班老師謊報了自己所在的班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最美教師”張麗莉、“最美司機”吳斌、“最美鄉村醫生”周月華……他們各有不同的感人故事,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就是

  A.都具有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

  B.都具有拼搏意識和艱苦奮鬥精神

  C.都具有合作意識和助人為樂精神

  D.都具有責任意識和無私奉獻精神

  3.在我們生活的社會裡,有千千萬萬個在平凡崗位上紮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的人,他們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社會責任,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亮麗的風景線。最富有責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是

  A.面對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

  B.承擔責任,得到回報

  C.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對其他事情不聞不問

  D.只做屬於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4.對於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下面認識中不正確的是

  A.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

  B.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

  C.我們不應該承擔那些沒有任何回報的責任

  D.我承擔,我無悔,我不計較得與失

  5.航母“遼寧艦”成功完成艦載機起降,而羅陽卻倒下了。為了完成艦載機起降試驗,他很少有時間陪家人,工作忙的時候,早晨6點多鐘上班,常常到後半夜才回家。這說明羅陽深深懂得

  A.個人應當關愛集體,集體不必關心個人

  B.個人利益的實現會促進集體利益的發展

  C.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堅持以集體利益為重

  D.求大同存小異,才能讓集體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多項選擇下列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意的,請將所選項字母填入題後括號

  6.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龍海鄉8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喀斯特山區植樹護林31年,建成7400畝林場,累計承包植樹造林13.6萬畝,當地人親切地稱呼他們“陸良八老”。大樹染綠了座座荒涼的山頭,也讓他們兩鬢如霜。“陸良八老”的事蹟說明

  A.作為公民,應有奉獻精神

  B.作為公民,應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C.作為公民,應有出人頭地、揚名天下的願望

  D.作為公民,應保護環境、熱愛自然

  7.一個人在不同的場合,充當著不同的角色,同時也承擔著不同的責任。對此,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作為子女,在家要關心、體貼、孝敬父母

  B.作為學生,在學校要遵守紀律、好好學習

  C.作為遊客,要遵守法律,不亂刻亂畫

  D.作為公民,要遵守社會公德、自覺履行公民義務

  8.“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好漢三個幫”,這些俗語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A.為實現共同目標,在集體中我們應團結合作

  B.團結的集體才有凝聚力和戰鬥力

  C.合作才能共贏,團結就是力量

  D.個體只有緊緊地依靠集體,才能有無窮的力量

  9.2013年2月19日,由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評選結果揭曉。用生命托起戰機,最終倒在工作崗位上的航空英模羅陽;一生奉獻給核事業,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的科學家林俊德;在南海默默守礁20年,為氣象觀測作出巨大貢獻的海軍氣象工程師李文波;為救出學生失去雙腿,被網民贊為“最美女教師”的張麗莉;為保障農民工利益,多次到企業臥底打工的“民工”局長陳家順;堅持14年,以家庭的力量撐起愛心小院的農家婦女高淑珍等當選“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對此,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責任

  B.承擔的責任越多,得到的榮譽和物質回報就越多

  C.他們都是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人

  D.他們都具有奉獻精神

  10.一個饅頭,一碗白水,他曾如此簡單生活;三百學子,35萬捐款,他就這樣感動中國。為了能幫助更多的孩子,他不惜賣掉棲身老屋,創辦了全國唯一的一家“支教公司”――白芳禮支教公司。面對別人的不解,他說:“我沒文化,又年歲大了,嘛事幹不了了,可蹬三輪車還成……孩子們有了錢就可以安心上課,一想到這我就越蹬越有勁……”面對兒女的擔憂,他說:“別惦記我,我挺好的。我這樣活著,我覺得特別自在。”白芳禮的事蹟說明

  A.不計較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

  B.義務支教、服務社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法定義務

  C.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有利於在奉獻中提升人生價值

  D.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有利於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二、請你辨析

  11.

  三、請你進行觀察與思考

  12.2012年7月9日,德州至哈爾濱1547次列車駛入河北昌黎車站。突然,一名40多歲的男子在火車頭到來前縱身跳下,撲進軌道中心。在人們還來不及反應的情況下,正在河北省昌黎路段實習的90後鐵警李博亞緊跟著縱身跳下站臺,因救人也被卷帶進去,臥軌人當場昏迷,而救人的李博亞兩條腿被軋斷。李博亞,生於1992年,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人,鄭州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生。李博亞英勇救人的事蹟感動了億萬中國人,人們稱他為“90後最美學警”,公安部授予他“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稱號。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思考下列問題:

  1李博亞為什麼被人們稱為“90後最美學警”?

  2李博亞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生命的價值。從他的事蹟中,你能感悟到什麼?

  3感動更要行動,你打算今後如何向李博亞學習?

  13.責任就是力量,責任改變中國。“責任中國・人民網2012年度評選”活動於2012年12月15日啟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3年1月10日,“責任中國・人民網2012年度評選”揭曉儀式在人民日報社隆重舉行。“中國高鐵第一司機”李東曉、染綠荒涼山頭的“陸良八老”、“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北京專職巡迴法官趙海等當選人民網“2012年度十大責任公民”。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思考下列問題:

  1舉行“責任中國・人民網2012年度評選”活動有什麼重要意義?

  2李東曉等當選人民網“2012年度十大責任公民”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四、請你參加活動與探索

  14.2013年4月20日8時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截至4月24日,地震遇難人數升至196人,失蹤21人,11470人受傷,累計造成231餘萬人受災。地震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共中央、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聞訊後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緊了解災情,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千方百計救援受災群眾,科學施救,最大限度減少傷亡,同時要加強地震監測,切實防範次生災害。要妥善做好受災群眾安置工作,維護災區社會穩定。受黨中央和委託,於4月20日下午抵達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蘆山地震發生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和直接指揮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擔責任。1萬多名黨政幹部、近10萬名黨員奮戰在救災一線;兩萬多名武警部隊官兵、公安消防幹警等迅速出動,搜救治療群眾,運送物資;1萬多名醫療衛生人員大力搶救傷病人員;社會各界積極組織募捐活動……

  假如你班團支部準備辦一期宣傳抗震救災的黑板報,請你幫忙完成以下任務:

  1在黑板報的正文欄目,談談我們為什麼要承擔社會責任。

  2在黑板報的結束語中,說說我們應怎樣承擔社會責任。

  參考答案:

  一、1.A 2.D 3.A 4.C 5.C 6.ABD 7.ABCD 8.ABCD

  9.ACD 10.ACD

  二、11.①承擔責任需要付出代價。這些代價既可能是付出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也可能是放棄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利益,還可能是因做得不好而受到的責備、批評和處罰。②不負責任會給自己帶來不利影響,如得不到人們的信任,受到道德的譴責,受到法律的制裁,損害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等。③承擔責任會使人增長才幹。承擔責任,往往伴隨著獲得回報的權利,會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④我們要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回報社會。同時,我們也能收穫快樂,獲得知識、技能和經驗。

  三、12.1因為他關愛生命,捨己救人;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承擔責任;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等。2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內涵;為他人、集體和社會作出貢獻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人生等。3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強責任意識,積極承擔責任,健康成長,享受承擔責任的快樂,過有意義的人生等。

  13.1有利於弘揚社會正氣,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有利於傳遞社會正能量,增強人們的社會責任感;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2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增強社會責任感;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要熱心公益,服務社會;要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為國家和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等。

  四、14.1負責任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為人之道,一個人正是在對責任的承擔中,才體現出他的社會價值和人生意義;不負責任會給自己帶來不利影響;承擔責任,是自尊自信的具體表現,是自立自強的必然選擇,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等。2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立志成才,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承擔社會責任,奉獻愛心,服務社會;積極捐款捐物支援災區,與國家共渡難關等。

  篇二

  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摘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規定了要培養孩子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但是如今的家長往往忽視了培養這一非智力因素――責任感,把所有的精力及物質全部投放到開發幼兒智力上,他們的觀點是,只要學習好,其他都無所謂了。如今,我們已進入了高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的發展要的不是光有智力的拐腳人才,而是需要德才兼備的健全人才。所以,要孩子形成良好的責任感一定要從小培養。

  關鍵詞 幼兒責任感培養

  人在這個社會裡除了享受其應有的權利外,還應承擔一定的責任。這樣就要我們人本身具有責任感。何謂責任感呢?責任感,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指一個人在社會交往中對自身的社會角色及其所承擔的義務,對其所屬的群體的共同活動、行為規範及自身所應承擔的任務的認知、情感體驗和相應行為。

  根據心理學上的分析,4歲以後的幼兒的思維概括性和心理活動有意性有了很大的發展,這一年齡層的幼兒對於自己所擔負的任務已經出現了最初的責任感。例如幼兒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各種主動嘗試的願望,這正是一種責任感的萌芽,也是教育的良機。孩子自己要求獨立吃飯,試穿衣服,手髒了自己洗,書包自己背……家長一定要大力支援,但是往往有許多的家長並非這麼做,相反,如孩子獨立吃飯,把飯粒弄得一滿地媽媽就會迅速躲過碗,取而代之;孩子第一次洗碗,敲破碗時,父母就會讓孩子靠邊站自己親自動手;還有孩子放學上學時總會看到父母爺爺奶奶主動的為孩子提書包……家長的這些行為最終結果是什麼?短期結果,飯粒不會弄到滿地都是;碗不會打破,也不用擔心孩子受傷;為孩子減輕了肩上的負擔……長期結果,逐漸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能,隨之依賴性增強,責任心也隨之萎縮了。

  人的一生做錯事是難免的,大人是如此,何況小孩呢?關鍵是做錯事後如何正確對待。家長不應麻木地為孩子承擔責任,替孩子做得越多、照顧得越周到,就會使孩子長期生活在逃避自我責任的環境中,反而會使孩子變得自私、冷淡,對家庭、社會缺乏責任感。這樣是不利於孩子成長及將來發展的,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孩子知道做錯事是自己的責任,而且必須為自己的過錯付出代價,這樣的代價是很有價值的,是終身受益的,是利於孩子將來發展的。

  我們知道了培養孩子責任感的重要性,那麼我們如何對孩子進行責任感的培養呢?

  一、從身邊事做起,從日常小事做起

  責任感的培養要遵循一條規律:從自己到他人,從家庭到學校;從小事到大事,從具體到抽象。因此父母對孩子進行責任感培養時就要從家庭開始,從日常生活小事抓起,循序漸進,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日常小事有很多如吃飯、穿衣、洗手、收拾玩具……對於這些小事父母都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完成。家長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實際能力,定出計劃,安排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此時家長切忌,看到孩子做得慢就幫忙,怕孩子累就幫忙……那麼就會物極必反,我認為此時家長應要有耐心,“恨”得下心,收起那種“錯位”的關心,這對孩子成長是無利的。家長應做的是注意指導、監督和檢查,堅持嚴格要求。

  二、給孩子適當的幫助,把事情做好

  這一“幫助”並不是要家長把事情全包下來,而是在孩子做事情時,給孩子講清楚做這件事的目的和意義,必要時講清楚方法,幫助孩子把事情做好。譬如,孩子吃飯,可告訴孩子怎麼樣吃不會弄得一滿地;孩子穿衣,可告訴孩子怎樣會穿好、穿快;收拾玩具,怎樣會收拾得又快又好……

  三、教導孩子做事有始有終

  家長讓孩子做的事,應該是孩子經過一定的努力能夠做好的,而且需要的時間不得太長,因為學齡前的孩子集中注意力是不太強的。這樣孩子容易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其承擔任務的信心和責任意識,孩子就會更積極的去接受任務,勇於承擔事情。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讓孩子幹一些很難的事,總是得不到成功,就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以後孩子也不會去承擔任何任務了。

  四、給予孩子公正的評價

  每當孩子完成事情後,家長要給予公正的正確的評價,以肯定好的方面,也要說說有什麼不足。然後進行的適當的鼓勵,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承擔一定的責任。

  五、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對孩子的教育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而且學齡前的孩子有著很強的觀察力,1歲開始幼兒已逐步學會了模仿別人的動作,這是他們最初的學習方式,因為孩子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他們會從父母的言談舉止中進行觀察、總結,然後學習。因而父母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行為,你們自身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心如何,對孩子本身來說是一面鏡子。從一定的角度來說,父母的責任心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責任心。不可想象,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毫無責任感的父母,可以培養出很有責任心的孩子。其實有的時候家長可以有意識的與孩子談談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項工作或克服困難後的愉快心情和成就感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覺到責任意識的重要性,人的一生總是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前進。

  六、讓孩子懂得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承擔後果

  任何行為都會產生一定的後果。孩子做對了、做好了,是應當得到表揚或適當的獎勵;做錯了,就應給予合理的懲罰及批評。家長不要,當孩子做錯事或因自己的原因受到傷害時竟是一味的疼愛不給予任何的批評教育,比如,有的孩子由於自己的不小心碰到椅子、桌子摔痛了,當然孩子受了傷,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心痛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們的父母爺爺奶奶不要因為心疼孩子就一味的對著桌椅發洩“都怪這桌子椅子,就是它弄傷我們寶寶了。”這樣的關心、疼愛是“變味”的,這隻能是教會了孩子推卸責任,即使自己做錯了也不用擔心要負責任。這樣的關心看似一種對孩子的“愛”,實質上卻是一種“害”。

  在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當今時代,社會的發展需要的是健全的人才,而且為自己負責,自我發展,形成自律、勤勞、負責的能力或品質,不再象過去那樣自然地可以從艱辛的生活中積累而來了,它需要家長和教育者付出更多的心智和努力。編輯鄭雲東



  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