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統計學論文

  統計學是一門實質性的社會科學,既研究社會生活的客觀規律,也研究統計方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統計與會計的聯絡

  [摘 要] 統計核算和 會計核算作為國民 經濟核算體系的兩大部分,深刻地影響著國民經濟核算一體化的程序。,統計與會計作為經濟核算和 管理的工具,二者的一體化不僅有必要,而且還有可能性。文章著重分析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的 聯絡和區別。

  [關鍵詞] 統計核算 統計核算 關係 聯絡

  統計核算和會計核算作為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兩大部分,深刻地影響著國民經濟核算一體化的程序。會計核算是以貨幣為主要記賬單位,通過貨幣計價、賬戶設定、憑證填制和稽核以及成本核算等一系列活動,對企業經營業務進行連續、系統地記錄,來計算和編制會計報表。而統計核算是以實物、勞動、貨幣為計量單位,通過運用統計推斷法、綜合指標法、統計分組法、大量觀察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對國民經濟活動的規模、結構、水平、速度及效益等數量關係進行量的彙總與計算,以探討經濟執行的規律性。

  一、統計與會計的聯絡

  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的關係密切,兩種核算的資料資料互為引用,互為吸收。有著緊密的聯絡,是不可分割的兩種核算體系。

  從整個國民經濟來看,國民經濟核算內容從廣義上講,是統計核算的最高層次,同時還包括了會計核算和業務核算,但從微觀角度國民經濟核算則是採用統計方法進行會計核算,較多地使用了會計方面的資料。統計核算的相當部分資料均取自會計核算資料。

  從企業來看,會計核算是企業核算的基礎,企業各類資產和負債的數額及構成、資本金的籌集與運用、收入與成本、費用和利潤分配等基礎資訊都來源於會計核算資料。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推斷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了支撐。

  從核算方法來看,兩者相互借鑑和滲透會計 工作中大量運用統計分析方法,統計工作中大量利用會計基礎資料。會計核算所反映的期末餘額和本期發生額分別是統計上所講的時點指標和時期指標,而時點指標和時期指標正是統計核算中最基本的指標,是統計核算的起點。同時,統計又為會計核算提供了許多專門方法。例如,財務報表中關於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分析所涵蓋的各類比率,其基本原理是統計相對數所提供的;財務會計核算中存貸計量的移動平均法和加權平均法,其基本原理是統計上平均數所闡述的等等。

  二、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的協調

  會計核算和統計核算雖然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兩者屬於不同的核算範疇,有著根本差異,在兩者物件和目的的一致性基礎上,做好二者的協調統一,是每個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

  1.運用統計分析手段搞好財務預測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企業競爭日益加劇,企業經營管理面臨全面的轉軌變型,企業的經營管理越來越精細,越來越需要加以市場的預測與行為的決策,從而做好會計的財務預測工作。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組成部分的統計管理也必須改變傳統的統計管理方法體系,向現代統計管理的方面轉化,為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服務。因此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企業在推行職能管理和行為科學管理的基礎上,進行財務預測,必須吸收統計學中數量管理的一些專門方法,對生產經營的一切活動加強事前規劃和日常控制,特別是為市場預測和決策服務。

  2.運用統計的方法搞好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主要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特定物件經濟業務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會計監督的特點是利用貨幣計價對單位經濟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全面、綜合的監督,包括事前監督、事中日常監督和事後監督。在利用價值指標進行貨幣監督的同時,也要進行實物監督,以保護單位公共財產的安全和完整。企業在進行會計監督時,進行會計資料整理、財務分析和財務管理工作時要經常運用統計方法。比如財務會計中的存貨計量的移動平均法,其原理是由統計平均數提供的;財務會計分析體系中,引進了以統計指數為基礎的因素分析法,即連環替代法,提高了會計核算的管理水平。

  3.運用會計工作的規範、嚴謹促進統計工作的規範化

  統計要依靠科技,遵循法制,要提高統計資訊質量,加強統計現代化資訊系統建設和法制建設,進一步完善統計調查方法體系,充分發揮統計整體功能。企業要實現統計工作的規範化,就要充分運用會計工作的規範化特點。企業要改進統計報表制度,利用會計資訊,滿足上報統計報表的需要,使之在核算準則上向會計靠攏。首先,要建立科學的財務統計指標體系。指標體系設定是企業財務統計核算的關鍵,也是進行財務分析、預測的基礎。其次,要統一指標口徑。規範會計、統計核算指標,應當採取求同存異的原則。對相同的指標要力求一致,對不同的指標要力求協調,能做出折算、換算、整合和分解。

  4.運用會計的理論方法促進統計工作的 發展

  在統計領域,會計學方法 應用的相當廣泛。在部門統計和微觀統計中,特別是在企業統計中,有相當多的統計指標都要從會計核算中取得,突出的是一些價值量指標。比如,在企業統計核算中,資本金的籌集與運用,各類資產與負債的數額及其構成,收入與成本費用,利潤分配等的核算,均離不開會計資料。企業為經營決策的需要而進行的市場預測,為管理需要而進行的經濟效益評價,也離不開會計核算所提供的資料。另外,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資產負債核算,流動資金核算及迴圈賬戶的設定都借鑑了大量會計符號及會計平衡式,雖其含義與會計學中略有不同,但其核算方法及原理是根據會計的複式記賬的原理加以推廣運用的。這些工作都需要在統計工作中,充分運用會計的理論方法,實現兩者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 張璟霖,汪浩; 江凱; 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的關係分析[J]. 沿海企業與科技 2009年12期

  [2] 尚水榮,公交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的相互協調[J]. 市場研究 2003年04期

  [3] 樓裕勝; 呂巨集程; 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一體化[J].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05年12期

  [4] 張桂君; 張潤; 王居娟; 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的差異及其協調[J]. 黑龍江財會 2003年06期

  [5] 張純潔; 張志傑; 談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之差異[J]. 內蒙古財會 2003年09期

  [6] 安輝; 談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的協調發展[J]. 統計與決策 2004年07期

  篇2

  論統計學中的統計思想

  【摘 要】所謂 統計思想,就是在統計實際 工作、統計學理論的 應用研究中,必須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導思想。統計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變異思想、估計思想、相關思想、擬合思想、檢驗思想等思想。文章通過對統計思想的闡釋,提出關於統計思想認識的三點思考。

  【關鍵詞】統計學;統計思想;認識

  1關於統計學

  統計學是一門實質性的 社會科學,既研究社會生活的客觀規律,也研究統計方法。統計學是繼承和 發展基礎統計的理論成果,堅持統計學的社會科學性質,使統計理論研究更接近統計工作實際,在國家和社會得到廣泛發展。

  2 統計學中的幾種統計思想

  2.1 統計思想的形成

  統計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經歷統計觀念、統計意識、統計理念等階段。統計思想是根據人類社會需求的變化而開展各種統計 實踐、統計理論研究與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統的統計思想。

  2.2 比較常用的幾種統計思想

  所謂統計思想,就是統計實際工作、統計學理論及應用研究中必須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導思想。統計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變異思想、估計思想、相關思想、擬合思想、檢驗思想。現分述如下:

  2.2.1 均值思想

  均值是對所要研究物件的簡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幾乎涉及所有統計學理論,是統計學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從總體上看問題,但要求觀察其一般發展趨勢,避免個別偶然現象的干擾,故也體現了總體觀。

  2.2.2 變異思想

  統計研究同類現象的總體特徵,它的前提則是總體各單位的特徵存在著差異。統計方法就是要認識事物數量方面的差異。統計學反映變異情況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變異”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與變異都是對同類事物特徵的抽象和巨集觀度量。

  2.2.3 估計思想

  估計以樣本推測總體,是對同類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認識方法。使用估計方法有一個預設:樣本與總體具有相同的性質。樣本才能代表總體。但樣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響,在估計理論對置信程度的測量就是保持邏輯嚴謹的必要步驟。

  2.2.4 相關思想

  事物是普遍 聯絡的,在變化中,經常出現一些事物相隨共變或相隨共現的情況,總體又是由許多個別事務所組成,這些個別事物是相互關聯的,而我們所研究的事物總體又是在同質性的基礎上形成。因而,總體中的個體之間、這一總體與另一總體之間總是相互關聯的。

  2.2.5 擬合思想

  擬合是對不同型別事物之間關係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個單一的關係必須依賴其他關係而存在,所有實際事物的關係都表現得非常複雜,這種方法就是對規律或趨勢的擬合。擬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趨勢。趨勢表達的是“事物和關係的變化過程在數量上所體現的模式和基於此而預示的可能性”。

  2.2.6 檢驗思想

  統計方法總是歸納性的,其結論永遠帶有一定的或然性,基於區域性特徵和規律所推廣出來的判斷不可能完全可信,檢驗過程就是利用樣本的實際資料來檢驗事先對總體某些數量特徵的假設是否可信。

  2.3 統計思想的特點

  作為一門應用統計學,它從數理統計學派汲取新的營養,並且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數學方法,聯絡也越來越密切,但在統計思想的體現上與通用學派相比,還有著自己的特別之處。其基本特點能從以下四個方面體現出:1統計思想強調方法性與應用性的統一;2統計思想強調科學性與 藝術性的統一;3統計思想強調客觀性與主觀性的統一;4統計思想強調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統一。

  3 對統計思想的一些思考

  3.1 要更正當前存在的一些不正確的思想認識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統計學家高爾頓曾經說過:“統計學具有處理複雜問題的非凡能力,當科學的探索者在前進的過程中荊棘載途時,唯有統計學可以幫助他們開啟一條通道”。但事實並非這麼簡單,因為我們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可能要比想象的複雜得多。此外,有些人認為方法越複雜越科學,在實際的分析研究中,喜歡簡單問題複雜化,似乎這樣才能顯示其科學含量。其實,真正的科學是使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而不是追求複雜化。與此相關聯的是,有些人認為只有推斷統計才是科學,描述統計不是科學,並延伸擴大到只有數理統計是科學、社會 經濟統計不是科學這樣的認識。這種認識是極其錯誤的,至少是對社會經濟統計的無知。比利時數學家凱特勒不僅研究概率論,並且注重於把統計學應用於人類事物,試圖把統計學建立成改良社會的一種工具。經濟學和人口統計學中的某些近代概念,如GNP、人口增長率等等,均是凱特勒及其弟子們的遺產。

  3.2要不斷拓展統計思維方式

  統計學是以歸納推理或歸納思維為主要的邏輯方式的。眾所周知,邏輯推理方式主要有兩種: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歸納推理是基於觀測到的資料資訊尤其是不完全甚至劣質的資訊去產生新的知識或去驗證一個假設,即以所掌握的資料資訊為依據,歸納得出具有一般特徵的結論。歸納推理是要在資料資訊的基礎上透過偶然性去發現必然性。演繹推理是對統計認識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在根據必然性去研究和認識偶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3.3深化對資料分析的認識

  任何統計研究都離不開資料分析。因為這是得到統計研究結論的必要環節。雖然統計分析的形式隨時代的推移而變化著,但是“從資料中提取一切資訊”或者“歸納和揭示”作為統計分析的目的卻一直沒有改變。對統計資料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基於同樣的資料會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結論;二是我們所面對的分析資料有時是缺損的或存在不真實性;三是我們所面對的分析資料有時則又是海量的,讓人無從下手。雖然統計資料分析已經經歷了描述性資料分析DDA、推斷性資料分析IDA和探索性資料分析EDA等階段,分析的方法技術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但與人類不斷提高的要求相比,存在的問題似乎也越來越多。所以,我們必須深化對資料分析的認識,圍繞“準確解答特定問題並且從資料中獲取一切有效資訊”這一目的,不斷拓展研究思路,繼續開展資料分析方法技術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福貴.統計思想雛議[J]北京統計, 2004,05 .

  [2] 龐有貴.統計工作及統計思想[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4,03 .

  [3] 範文正.幾種基本統計思想的現實意義[J]統計與決策, 2007,08 .

  [4] 邢莉.《九章算術》中的統計學思想探究[J]. 統計研究,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