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危害的調查報告範文

  生活垃圾是我們人類在生活中製造的,那麼生活垃圾的危害你們想過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綜合國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國家日益繁榮昌盛,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出蓬勃生機和強大活力。近年來,我國在保護和改善環境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仍存在著許多環境問題,特別是生活垃圾產量日益增加,其成份變得日益龐雜。這些垃圾不僅佔用了大量的土地,破壞了城市景觀,而且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了持續性的汙染,進而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威脅。

  生活垃圾的分類及危害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

  生活垃圾的分類

  垃圾分類是指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屬性、利用價值以及對環境的影響,並根據不同處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屬性不同的若干種類。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物是指適宜回收迴圈使用和資源利用的廢物。主要包括:1紙類:未嚴重玷汙的文字用紙、包裝用紙和其他紙製品等。如報紙、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片、紙盒等;2塑料:廢容器塑料、包裝塑料等塑料製品。比如各種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等;3金屬:各種類別的廢金屬物品。如易拉罐、鐵皮罐頭盒、鉛皮牙膏皮、廢電池等;4玻璃:有色和無色廢玻璃製品。

  廚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

  有害垃圾是指存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有毒的物質對環境造成現實危害或者潛在危害的廢棄物。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生活垃圾的危害

  垃圾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的主要危害是:

  第佔地過多。堆放在城市郊區的垃圾,侵佔了大量農田。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時間也很長:菸頭、羊毛織物1 5年;橘子皮2年;易拉罐8100年;塑料10200年;玻璃1000年。

  第汙染空氣。垃圾是一種成份複雜的混合物。在運輸和露天堆放過程中,有機物分解產生惡臭,並向大氣釋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汙染物,其中含有機揮發氣體達100多種,這些釋放物中含有許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紙屑和粉塵則隨風飛揚形成 白色汙染 。

  第汙染水體。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經雨水衝入地面水體,在垃圾堆放或填坑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酸性和鹼性有機汙染物,同時將垃圾中的重金屬溶解出來。垃圾直接棄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則會引起更嚴重的汙染。

  生活垃圾的處理與回收利用

  生活垃圾處理專指垃圾中由居民排棄的各種廢棄物不包括市政設施與修建垃圾的處理,包括為了運輸、回收利用所進行的加工過程。處理的目的是使垃圾的形態和組成更適於處置要求。例如為了便於運輸和減少費用,常進行壓縮處理;為了回收有用物質,常需加以破碎處理和分選處理。如果採用焚燒或土地填埋作最終處置方法,也需對垃圾先作適當的破碎、分選等處理,使處置更為有效。

  生活垃圾的處理應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目前主要有填埋、堆肥及焚燒三種處理方法。

  填埋處理法。填埋法是指利用天然地形或人工構造,形成一定空間,將垃圾填充、壓實、覆蓋達到儲存的目的。垃圾填埋處理具有投資小、執行費用低、操作裝置簡單、可以處理多種型別的垃圾等特點。目前垃圾填埋處理的比例超過85%。但由於目前的生活垃圾仍然未實行分類分揀,填埋處理的物件多為混合垃圾,因此填埋法存在以下問題:混合垃圾中的大部分可回收物、可焚燒物或可堆肥物等被一併填埋,不能再生利用,資源利用率低。

  堆肥處理法。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廣泛分佈的細菌、真菌和放射菌等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在適宜的水分、通氣條件下,進行微生物的自身繁殖,從而將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向穩定的腐殖質轉化。目前堆肥處理主要採用靜態通風好氧發酵技術。堆肥技術適合於易腐爛、有機物質含量較高的垃圾處理,具有工藝簡單,使用機械裝置少,投資少,執行費用低,操作簡單等特點。利用生活垃圾堆肥在我國已有較長時期,但存在如下問題:不能處理不可腐爛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垃圾中石塊、金屬、玻璃、塑料等不可降解部分必須分揀出來,另行處理,分選工藝複雜,費用高,因此減容、減量及無害化程度低。

  焚燒處理法。焚燒法是一種高溫熱處理技術,即以一定的過剩空氣量與被處理的有機廢物在焚燒爐內進行氧化燃燒反應,廢物中的有毒物質在高溫下氧化、熱解而被破壞,是一種可同時實現廢物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處理技術。焚燒法具有廠址選擇靈活,佔地面積小,處理量大,處理速度快。減容減量性好減重一般達70%,減容一般達90%。無害化徹底,可回收能源等特點。

  生活垃圾的處理與回收利用的對策

  如何有效地對其進行處理和回收利用,已成為各級政府和普通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大力進行科普宣傳,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儘管江蘇近年來經濟發展相對較為迅速,人民素質有了一定提高,但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受傳統生活方式的影響,思想觀念的更新遠未跟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程度,環境意識較為淡薄,價值觀念滯後,生態意識淡薄,是思想認識障礙的深層原因。群眾中 產品高價、資源低價、環境無價 的舊觀念仍然根深蒂固,許多地方政府在實踐中很難正確處理全域性的、長遠的生態效益和區域性的、短期的經濟利益之間的關係。要通過多種宣傳媒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環境科普知識,讓廣大人民認清生活垃圾造成環境汙染、生態惡化等後果的嚴重性和長期性。同時政府要積極創造條件舉辦各種培訓、講習和輔導班,組織有關人員到生活垃圾處理典型示範點參觀學習,逐步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環境與資源意識,讓農民自覺的避免產生廢棄物,拒絕使用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製品,儘可能迴圈利用各種物資。使保護環境、拒絕汙染成為領導和群眾的共識和自覺行動。所以,目前加大科普宣傳力度,使農村幹部群眾對生活垃圾方面的知識及其汙染的危害性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尤為重要。

  全面推廣分類回收,實現廢物利用最大化

  由於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遞增的垃圾多為可回收物,可以說有2/3以上的廢棄物是能回收利用的,即將垃圾相對集中,由專人將垃圾中可利用的塑料、玻璃、橡膠等揀出回收或利用,同時將廢舊電池、農藥瓶、髮膠罐、摩絲罐等有毒有害的物品挑出來,交政府有關部門統一處理,其餘的有機垃圾,可以通過快速發酵的方式,轉化為肥料迴歸農田。這樣做將大大降低垃圾總量和體積,減少垃圾轉運中耗費的人力和物力,及過多的垃圾堆放對環境造成的汙染,減少了相關部門清運和處理垃圾的負擔,延長了造價昂貴的垃圾處理場的使用壽命。實現垃圾從源頭分類,資源回收將大有可為。然而,實現垃圾從源頭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由政府下定決心來組織領導,群眾的參與和企業的支援,三者結合才能辦成。

  實行 排汙者付費、治理者收費 的收費制度

  目前我國尚沒有制訂關於生活垃圾的專門法律及行政法規,但一些條例中有相關的規定。例如,國家 十五 計劃綱要指出,要推行垃圾無害化處理與危險廢棄物集中處理,推行清潔生產,全面推行汙水和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收取生活垃圾處理費已有一部分意見出臺,北京、天津等城市已經開始徵收生活垃圾處理費,實行垃圾計量制。在各單位及各家各戶交納一定數量的基本清潔費、衛生費的基礎上,按照每個單位或每戶垃圾產出量的多少來負擔垃圾處理費用。

  由於對垃圾的處理需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援,各地由於經濟發展的差別能夠對垃圾的處理程度就有很大不同。因此各地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量力而行,選擇合適的垃圾處理方法,減少生活垃圾對社會生態環境的進一步破壞。解決好這一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人民的全面參與和支援,從源頭和末端全方位加以控制,最終使我們的社會有一個清潔的環境,從而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篇2

  最近我走訪了深圳市環衛處,調查了本市垃圾堆放、清運和處理的情況。這裡我把調查的材料分兩項說明。

  從垃圾的危害來看處理垃圾的重要性

  垃圾在人們生活中是必然存在的。僅就生活垃圾來說,我市每人每天要生產一公斤多的生活垃圾,每人每年就有近四百公斤的生活垃圾要處理。從整個深圳市來看,每天將有八十萬公斤垃圾急需處理。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大量垃圾隨意堆放,長期囤積,就會佔用土地,產生臭味,造成對大氣、水域和土壤的嚴重汙染,而且導致蒼蠅、昆蟲及鼠類的滋生,威脅居民的健康。因此垃圾是城市的一大負擔。垃圾處理起來並不容易,可以歸納以下幾點:

  第一,從垃圾的平均組成來看本市居民的生活燃料大多以煤為主,煤灰佔垃圾總量的四分之三,市場及廚房有機廢物約15% 20%,再就是街道庭院的落葉塵土等,總量是無機垃圾施肥,並且還混有一定數量的玻璃、塑料、壞金屬等雜質,難於燃燒銷燬。

  第二,用這種含有雜質的垃圾施肥,就會使土地碴化。據調查,施用這種肥料碴化的土地,已由原來的百分之十五點七,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五點五,問題很嚴重。再說我市郊區在落實分田到戶後,肥源 立足自給,含雜質成分的垃圾,愈來愈不受歡迎。

  第三,過去處理垃圾都是埋在地下,現已發現垃圾埋在地下會破壞地下水,填埋後的場地也派不了大用場。何況在遠郊和市區一切可供垃圾填埋的窪地大都用完,尋找垃圾出路,迫在眉睫。還有本市雖以做出保護環境衛生的一些規定,但由於不能嚴格執行,成效不大。隨地亂拋垃圾的情況到處存在,垃圾量還在不斷增加。如何處理好垃圾,確實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