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計算機論文精選範文

  中職計算機課程是中職生必須學習的一門基礎技能課程。中職生通過中職計算機的學習,可以將其培養成為綜合的應用、技能型人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職計算機論文,供大家參考。

  中職計算機論文範文一:中職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創新

  摘要:中職學校開設的計算機教育旨意在於,培養學生具備基礎的操作能力與應用能力。然而計算機的發展逐漸實現了多功能、網路化,進而帶動計算機在教育領域的教學發展。雖然計算機教育制定了長遠的培養目標,但是其在教學方面存在著多種現狀。例如:學生的計算機外文化素質與能力、教師的教學水平等,需要進行創新性的改革去解決現今計算機的教育現狀。在改革與創新教學過程中,引進具有適宜性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改革的實現。

  關鍵詞:中職學校;計算機;教育現狀;教學改革;創新

  雖然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普及,並在中職學校增設了有關計算機的專業。但是計算機在資訊時代中的發展速度,嚴重滯後了計算機在教育中的發展,並且社會對計算機需求性產生差距。對於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學生而言,屬於職業、勞動技術的雙重教育,其教育目標是為了專業性就業而作出的培養,使其適應社會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但在教育發展的新背景下,其教學質量以及培養目標都存在相對的滯後性,其教學改革工作迫在眉睫,通過教學的創新與改革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

  一、分析在中職學校中計算機專業教育的現狀

  一教學內容在設定上不具合理性。在現今許多的中職學校中,所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在教學上其內容的設定不具合理性體現在:辦公軟體的基礎應用、基本的計算機作業系統,這些內容的設定在理論層面上主要針對文科專業生;而C語言等基礎課程主要針對於理科專業生所設定。綜合其內容設定的分析,無法同步實現教學與素質綜合培養的目標。因此,該教學內容在設定上體現了許多的不合理性,進而影響素質培養工作的落實,也間接導致該專業學生喪失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不利於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與鍛鍊。

  二學生整體操作能力不平衡。中職學校實施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目前學生在操作能力方面表現不平衡的現狀。因此,這對教學目標工作的落實形成較高的難度。面對教學水平出現的差異性,導致學生自身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與掌握程度存在不足,主要是由於大多數專業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機會比較有限,加之區域教育的差異,致使現今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暴露出許多專業問題。例如:在利用計算機落實綜合測評中,體現了學生操作計算機能力強弱差距,無法熟練掌握基礎的應用本領,進而影響了中職教師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水平。

  二、研究中職學校對計算機教學進行改革創新的對策

  一轉變教學方法。要想在中職學校中改變教育的實際現狀,就需要採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在依據教學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基礎上,選用靈活性較大的方法落實教學。例如:計算機在中職學校教學中運用現今使用最廣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以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並在此基礎之上,結合運用多媒體設施,教師實現邊講邊操作,學生實現邊聽邊看操作,進而在各方面達到協調、統一的學習,有利於強化教學與學習的綜合效果。與此同時,利用構建網路平臺的方式,完善學校的教育設施,促進教師實現網路教學,並加強教師、學生的交流。使學生遇到計算機專業問題及時與教師展開交流與互動,提高解決問題與應用計算機的能力,進而提升教學的整體效率。

  二結合實際開設軟體課程。基於現今計算機的進步,其中職學校的教學內容應與計算機的進步展開同步教學,通過開設軟體課程緊隨計算機更新的步伐。由於計算機專業的異同性,它的基礎理論學生基本能夠掌握。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綜合能力,教學必須注重實踐以及應用,只有開設軟體課程,才能增強學生專業的水平。以便在培養過程中指引學生髮展方向,進而展現開設軟體課程的教學意義。在實現教學內容同步的同時,促進素質培養工作的落實。

  三、總結

  如今的計算機專業已經成為中職學校教學改革的重點,其對資訊時代發展產生的影響不可忽視。其教育雖然存在一些現狀,但是通過轉變教學的方法與結合實際增設軟體課程,進而實現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全面提升學生運用計算機的綜合能力,以提升自身在社會中的競爭力,適應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充分發揮提升中職學校教學整體水平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廖容梅,劉妍巨集.中職學校計算機教育的現狀與教學改革分析[J].資訊通訊,2013,106:137.

  中職計算機論文範文二: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策略

  摘要:資訊時代的發展為計算機的應用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前景,而此時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漸顯現出來。然而,我國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筆者分析了目前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並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資訊時代;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改革措施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不僅要響應社會和科技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應顧及到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學生知識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我國的小學及初中教育中,均開設了資訊科技課程,但由於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學校缺乏計算機及其相關裝置,所以學生實際操作的次數很少,導致學生的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效果不理想;其次,雖然城市地區的學校有能力提供良好的教學條件,但由於很多學生將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休閒娛樂等方面,所以其計算機知識水平也比較差;另外,由於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死板,在計算機基礎教學活動中習慣於講授理論知識,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受以上幾種因素的影響,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後其知識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掌握程度各不一致。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師生之間缺乏互動

  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採用PPT課件加例項演示進行教學,教師在上面一味地灌輸知識,學生在下面被動地接受老師所講授的知識。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師生之間缺乏互動,長此以往,學生將習慣於被動地接受教師教授的內容而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並且學習積極性也會逐漸減弱,最終形成厭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心理。

  二、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教師應改革教學模式

  計算機基礎教學不僅包括理論教學,同時也包括上機操作教學。顯然,傳統的板書教學模式無法滿足上機操作,因此教師應改變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計算機、投影儀等多媒體裝置將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種直觀的教學方法,將能讓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象的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學校應選擇合適的教材,加強校本研究

  目前我國大部分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的教材均為中專統編教材,這些教材使用多年卻沒有較大的變化,而資訊科技的發展速度又非常快,所以中專統編教材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學校應選擇其他合適的教材。對此,學校可以根據各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組建研究小組,為各專業學生編寫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應體現出學生易懂易學、實用性強的特點,而在校本教材投入使用一定時間之後,教研組應根據教材的使用效果對教材內容做出適當的調整,從而提高校本教材的質量。

  三教師應適當調整教學內容

  我國的教育一向強調“因材施教”,而對於學習基礎不紮實學習熱情不高的中職學生來說,要想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師就要對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做出調整,從教材中選取適合的知識模組對學生進行教學。其中比較適合教學的知識模組有Internet知識模組、文字圖表處理Word、電子表格處理Excel、簡報PowerPoint等。教學內容除了要考慮學生的特點之外,還應考慮不同專業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需求側重點,力求將計算機基礎課程與專業應用有機結合,從而實現計算機基礎知識服務於專業學科的學習目的。

  四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

  社會不斷在創新,資訊科技也在日新月異,所以計算機基礎的教學也應隨之發生變化。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並加強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當然,學校也應做出努力,通過組織教師參加職業培訓的方式,使教師接觸並掌握新知識、新軟體、新技術;同時學校還應對教師進行定期考核,以考查教師的教學能力。在教師業務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時,教學質量自然能得到提高。

  三、結語

  中職計算機基礎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或相關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廣大中職學生計算機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中職學校的資訊科技教師應繼續推動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解決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問題,從而使計算機基礎教學能夠發揮更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朱榮豔.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321.

  [2]王進穎.淺談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及改革措施[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11.

  [3]翟慧.中職計算機基礎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312.

  [4]馮小娟.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初探[J].吉林教育,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