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創業事蹟範文

  創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其在任何經濟發展時期任何國家都最具活力與挑戰性。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她叫xx,來自xxxx,現就讀於xx資訊職業技術學院11級會計1102班。從一進學校她就對自己在各方面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在第一次進行軍訓負責人競選的時候,她很榮幸地被大家選上了。在軍訓期間她跟大家相處的都非常好,樂於助人,只要同學有什麼幫助她都非常的樂意去幫助同學。因為在軍訓期間對大家的付出的比較多,為同學們服務,在最後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所以後來在競選班幹部的時候,她被競選為班上的班長,她感到非常的榮幸。

  在生活中:她是一個活潑開朗、熱情大方的女生;

  在工作中:她是一個認真、負責的女生;

  在學習中:她是一個積極上進、刻苦鑽研的女生。

  她積極向上、大膽創新、對創業有著濃厚興趣的人,所以從一開始加入協會後,她就對協會的一些實踐活動非常的感興趣,再加上她是一個活潑開朗,善於交際的女生,最後她加入了協會的創業部門。

  大學生創業群體主要由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組成,由於大學擴招引起大學生就業等一系列問題,一部分大學生通過創業形式實現就業,這部分大學生具有高知識高學歷的特點,但是由於大學生缺乏相對應的社會經驗,所以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幫助。大學生創業逐漸被社會所承認和接受,同時也肩負著提高大學生畢業就業率和社會穩定等的歷史使命。

  在學院有三十來個協會,然而每個協會都有自已的創業專案。在心理健康協會中,創業專案就是:收、傳送快遞,在她們學院成了一個代售點。也許在不瞭解做快遞的人的面前可能會覺得這似乎非常的簡單,每天只要中午坐在辦公室等著別人來拿就可以了。是的,曾經的她也是這麼想的,她也覺得這太簡單了,可是一旦做起來了就沒那麼簡單了。俗話說的好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剛開始做快遞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就連最簡單的跟別人打電話讓別人過來拿快遞的交流都不會,打電話的時候總覺得不知道該怎麼開口,該怎麼說。因為每天中午老闆把快遞送過來,然後就讓她們把這些件給送出去,她們就要打電話或是發簡訊讓別人過來拿。做這些就相當於服務一樣的,要講究服務的態度,她們說話的語氣語調,這都跟以後她們的業績有很大的關係的。如果她們服務態度不好,那麼以後別的同學就不會寄她們的快遞了。所以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值得好好學習的一點。

  做快遞讓她感覺最為難的是如何在學校做宣傳,讓大家知道她們的快遞,然後對她們的快遞的支援。在這方面她們做了以下的準備:首先,進行策劃,該怎麼去宣傳,往那些方面。然後進行做策劃,她們的宣傳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貼海報;第二、對同學們進行宣傳;第三、對老師進行宣傳。最後她想出了一點,她們可以做名片,然後她們跟老闆商量了下,最後她們做出了屬於她們自己的名片,她覺得好高興,這是屬於她們的榮譽。最後她成了創業部門的負責人。

  在宣傳這一塊她是主要負責向老師做宣傳的,可能因為她是班長,所以認識的老師比較多,跟老師的交流也多一點。所以第一個就是向她們輔導員做宣傳。當她跟她們的輔導員做宣傳的時候,輔導員非常支援她們的創業專案,覺得非常的好,因為在學校有很多人都需要寄東西,所以只要她們服務好,能吃的了苦,相信一定會有一定的收穫的。輔導員的話對她有了很大的幫助,也給了她很大的信心!到目前為止,在她們經管系,很多輔導員對她們的創業專案還是非常支援的,連她們的系部書記都說不錯。所以她會把她們的創業專案一直髮展下去的。希望能夠為她們學校做點貢獻,提供服務。

  從開學到現在她們做這一塊也快半年了,在做這些過程中,她們笑過,我們累過,她們哭過,也有累的不想做的時候,也有抱怨過…但是最後她們還是挺過來了,最後都收穫了很多,得到了很多經驗。這是她在大學的另一份有意義的收穫。總之,創業知識廣泛存在於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的視野之中,只要善於學習,總能找到施展才華的途徑,但在資訊氾濫的社會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也是很重要的。善於學習和總結永遠是贏者的座右銘。

  最後她總結了一些我們大學生創業的優勢:

  1.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有著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2.大學生在學校裡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蓮山~ 課 件 ]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業就是開辦高科技企業。技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創業從一開始就必定會走向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領域,“用智力換資本”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風險投資家往往就因為看中了大學生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而願意對其創業計劃進行資助。

  3.現代大學生有創新精神,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慾望,而這種創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大學生夢想心了懷揣創業夢想,努力打拼,創造了財富。

  4.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於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

  最後她希望大學生能夠踴躍進行創業,做我們自己想做的事情。

  篇二

  安才義,男,彝族,生於1968年8月,現年44歲,初中文化程度,中共黨員,新房鄉長溝村人。2009年11月至2012年,在本村擔任村委主任職務,在農村這片天地裡工作,深感到農民掙錢的不易,便嘗試用自己所學的僅有的文化知識為民致富,也是作為村幹部肩負的一份責任和使命,經過6年的打拼,今天的他終於走上了致富之路,鄰居們在他的帶動下,也已漸漸富了起來。

  2006年春,他經過慎重考慮,決定通過自主創業先使自己富裕起來再帶動周圍的父老鄉親一起致富,於是他在自家的土地裡選出3畝好地試種春秋王大白菜、美國甜椒、韓國線椒,因為自然條件差,那年天氣極旱,又因為地理位置特殊,根本無法在坡地上進行澆水,所種植的春秋王大白菜、美國甜椒、韓國線椒因抵抗不了惡劣的旱情,不多時春秋王大白菜、美國甜椒、韓國線椒不是發芽後渴死便是直接旱死,那年的他血本無歸。

  2007年,自信心受挫的他再一次鼓起勇氣,再一次遠出雲南省通海縣進一步瞭解當地的種植技術,返鄉後,決定採取平地起攏播種,澆足水分,覆蓋地膜等起攏移植,這樣天旱時就可以減少澆水,達到保溫保溼,果然效果明顯,當年便獲得收益,可是,卻又因為地處偏僻,規模小,客商不願捨近求遠,最後只能自己送貨上門,價格反而上不去還得自己掏腰包出運費,不過總算還有一定的效益。

  通過這兩年的摸索,他感覺到本村地質易種多種蔬菜,也因長溝村地處偏遠,必須成規模種植才能吸引客商,一人種植不行,必須發動更多人種植。鑑於此,他通過走家串戶,勸說相鄰發展種植大棚美國甜雜、白菜等多種蔬菜,並向相鄰的父老鄉親們講解美國甜雜、白菜等各種蔬菜的種植技術、特性及管理知識,並親自在長溝村保鮮庫房旁育苗了18萬餘株,定植50餘畝,大白菜200萬株,定植40餘畝。

  2009年春到今年春,已成功銷售各類蔬菜500左右噸,經濟收入達60餘萬元。2012年夏,他與長溝村李煥雲、李煥明共承包土地350餘畝種植了韓國101辣椒、美國甜椒、高抗王1、2、3號大白菜和甘藍,在租用的30畝土地中預計建立50個香菇大棚,現在已建立了15個,後續工作在進一步待完善。高抗王1、2、3號大白菜和甘藍第一批已銷售完畢,第二批預計在8月中旬上市,韓國101辣椒、美國甜椒預計在20天左右即將上市,香菇到今年入冬即可上市。

  為了從一個門外漢儘快轉變成一位致富能手,他曾多處走訪,四方取經,空閒時間也馬不停蹄奔走田間,悉心指導村民田間管理,還從書本和網路中查詢香菇種植的相關技術資訊,現學現賣地給村民傳授先進的經營理念和市場需求,並結合實際總結經驗教訓,把自己幾年積累的種植技術和經驗,無償傳授給周邊村民和前來參觀學習的外村群眾,並從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與種植戶算明白賬,鼓勵他們實行科學種植、規範管理,加快良種改造步伐。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認為自己掙到錢不是目的,而是讓大家致富才是搞種植業的目的,通過幾年的種植,憑著自己積累的種植技術和經驗,在種植這條路上他始終還想一直堅持走下去,帶動群眾發展種植業,讓蔬菜產業成為老百姓創業增收的渠道,使蔬菜種植規模化、規範化走向市場化,讓蔬菜產業成為農村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有力地推進農村農民創業致富的增收。

  篇三

  別爾德別克•巴爾依,1984年12月出生於杜熱鄉大壩村一個農村家庭,中共黨員,一位看似普通的農村子弟,卻正帶領著他的農民兄弟在建設新農村的征程上高歌奮進,這個年青人憑自己良好的素質和驚人的膽識,搏擊風雲,以他不平凡的人生奮鬥軌跡充分展示了新一代農村青年的風采。

  別爾德別克•巴爾依2004年畢業於新疆建工學校,工民建專業,畢業後的兩年內並未找到適合的工作,只是零零散散的幫忙做一些小工,這段日子,別爾德別克•巴爾依別提多灰心喪氣了,幹什麼都沒有興趣。過了一段時間,因生活所迫和在親人的鼓勵下,並依借自己兩年的磨練,或多或少的社會經驗,別爾德別克•巴爾依開始謀求自己的自主創業之路。

  一個人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實現自身的價值,除了有過人的膽識外,就是要能敏銳的覺察到創業的時機和善於利用自身的資源。認識到在創業初始階段,最現實、最經濟、最有保障的發展,就是圍繞現有資源進行整合與延伸,有了資源才有生財點和增長點。鑑於自身的專業特長,別爾德別克•巴爾依2006年開始僱人包活,幫別人蓋房子、羊圈等,此時自己最多可以僱傭5、6個人,而且在最初的承包工程中,不僅僅有別人懷疑的目光,無人肯把自家工程包給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資金問題,有時由於人手不夠不能按時交工得不到相應的工程款,這也直接導致很難準時發放工資,可為了不拖欠工人工資,不得不向父母、親朋好友借錢支付工人工資,但他早已沒有退路,為了開啟局面,站穩腳跟,他除了向親朋好友藉資,或說服他們參與投資以緩解資金短缺的難題外,更是拚了命,沒日沒夜地工作,從進貨到銷售,他都一人幹,只要客戶需要,哪怕是再苦再累,他都咬牙堅持力爭在第一時間為大家解決問題。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過去鼓勵讀書人發奮圖強的一句俗語。創業也是一樣,只有把勤勞當作一種資本,比別人在身心上付出得更多,才會取得更大的收穫。經過自己一年的辛勤努力,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不僅得到鄉親的一致好評,還得到鄉政府的誇讚,並參加了2007年的三幹會,同時還被評為富蘊縣先進個人,並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著自己業務的不斷髮展,慢慢開始承包政府等建築建設,而且找自己幹活的人也越來越多,迫使自己不得不擴大規模、多招員工。

  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只有巧妙地利用各種條件來發展壯大自己,借外在的力量完成發展的擴張;“先謀於事”,借勢造勢,才能以最優的配置整合更多的資源,以最快的速度創造最佳的機遇,以最少的投入創造最大的利潤。2010年當團縣委得知別爾德別克•巴爾依的情況後,積極為其排憂解難,配合信用社使其貸款8萬元,享受到“青年小額貼息貸款”,減免一半的利息。人往高處走,取得一定成績後,別爾德別克•巴爾依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壯大自己的事業,經過認真的思考,2010年4月別爾德別克•巴爾依準備建設阿爾狼裝修中心,除了蓋房子之外還可以裝修,一套程式全程包下。經過兩個月的積極籌備,於7月阿爾狼裝修中心正式開張。截至目前,別爾德別克•巴爾依可以僱傭27名員工,包吃包住,每人每月4000元以上。並且團地委、團縣委親臨檢查指導工作,別爾德別克•巴爾依表示自己還要繼續帶動周圍的朋友發家致富,自己最早所帶的幾個人已經可以獨撐一面。

  經過自己幾年的打拼,由於以其獨有的人格魅力,誠信待人,才結交了大量的朋友,朋友多了,合作的夥伴也多了,這些“熟人經濟”中蘊藏著巨大的金礦,只要善於挖掘、巧於利用、長於合作,就會創造出雙贏的良好局面,就能為自己帶來巨大的收益,取得長足發展。只有巧妙地利用各種條件來發展壯大自己,借外在的力量完成發展的擴張;“先謀於事”,借勢造勢,才能以最優的配置整合更多的資源,以最快的速度創造最佳的機遇,以最少的投入創造最大的利潤。

  創業如浪中行舟,要堅定信心,矢志不移,果敢地搏擊衝浪,就能到達成功彼岸,這是他對創業的感悟。風雨幾載,始終銳意向前,雖然創業的過程是艱辛的,但創業成果卻令人欣慰,也讓人刮目相看,成為當之無愧的致富帶頭人。在他的創業歷程中,一個“創”字是最好的註解,顯現出一個創業者的頑強意志。正因為有了這個“創”字,他的事業才能在經歷了一番風雨的洗禮之後,綻放出絢爛的光彩。作為一名有志青年,飲水不忘挖井人,自己雖然擺脫了困境,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他心中有一個願望也越來越強烈,那就是讓身邊的鄉親們也能過上好日子。但看到自己周圍的一些村民、朋友生活還很拮据,別爾德別克•巴爾依主動幫助他們,儘自己最大努力使他們就業,或給他們提供就業思路及相應的優惠政策。

  近年,他將繼續擴大規模,大力扶持貧困家庭青年工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真正為老百姓帶來實惠。

  逐漸富裕起來的別爾德別克•巴爾依沒有忘記回報社會,他用濃濃熱情默默的為社會奉獻著自己的愛心,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他主動捐款200元,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來臨時,別爾德別克•巴爾依依舊積極的捐款,他常說,我是從苦日子中走過來的,希望我的微薄之力能為別人解決一些燃眉之急。

  用他的話說:“我以我的成功作為示範,把經驗和理念傳授於人,讓大家一同致富,是我理所應當的義務。”

  別爾德別克•巴爾依同志在改革開放的潮流中,勇於拼搏、開拓進取,對事業認真負責,誠實待人,保持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成績是開拓者艱難跋涉的記錄,榮譽是對開拓者執著追求的獎賞,輝煌是理想與價值的燃燒,別爾德別克•巴爾依苦苦追求的事業,必將不斷取得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