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企業公關危機論文

  企業公關危機是企業組織公關狀態嚴重失調的反應,它輕則影響企業正常運營,重則危及企業發展甚至生存,因此加強企業公關危機管理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企業公關危機論文,供大家參考。
 

  企業公關危機論文範文一:技術型企業公共關係危機處理和預防措施研究

  摘要:研究技術型企業公共關係危機具有重要意義。企業公共關係危機產生的原因可分為企業內部原因與企業外部環境原因。正確的危機處理程式,對危機事件的有效處理十分必要和重要。對技術型公共關係危機採取的對策與方式及其相應的原則規範進行了分析。對危機進行有效的預控才是公關危機預防管理的根本目的。

  關鍵詞:技術型 公共關係危機 處理 預防

  技術型企業是高技術在企業價值活動充分滲透和作用的企業。隨著技術進步和擴散的加速及其企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對技術型企業組織公司戰略變革的要求就越來越高,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研究技術型企業公共關係危機具有重要意義。

  公共關係危機,簡稱公關危機,是公共關係學中的一個較新的術語,是指社會組織與其公眾之間因某種非常性因素引起的表現出某種險情的非常態聯絡狀態,它是社會組織公共關係狀況嚴重失調的反映。企業公共關係危機可導致企業與公眾關係迅速惡化,企業的正常業務受到影響,生存和發展受到威脅。

  1 技術型企業公共關係危機形成原因分析

  技術型企業公共關係危機產生的原因很多,一般來說,大致可分為企業內部原因與企業外部環境原因。

  1.1 技術型企業內部原因

  引起技術型企業公共關係危機的企業組織內部原因有:

  1企業自身素質低下。企業自身素質低下不僅可能引發企業公關危機,而且在企業公關危機出現之後也難於自覺有效地處理危機。就企業自身素質構成來說,企業自身素質低下的核心是企業組織人員素質低下,包括領導者素質低下和員工素質低下。企業員工素質低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2企業管理缺乏規範。規範主要是指企業的管理制度和員工行為規範。管理缺乏規範的含義有兩個:一是指企業組織基礎工作差,管理的規章制度不健全;二是指員工的行為無規範。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引發企業公關危機的禍根。

  3企業經營決策失誤。企業經營決策失誤也是造成企業公關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現代社會中,企業的經營決策都應自覺考慮到社會公眾、社會環境的利益和要求,不能有損於公眾,不能有損於環境,反之,即屬於決策的失誤

  4企業疏於傳播溝通。傳播溝通,通過企業、企業和公眾之間的資訊交流和思想交流,可以優化組織結構,增進人際關係的和諧,取得公眾對組織活動的諒解和支援,所以傳播溝通對企業至關重要。

  5企業公關行為失策。現代社會的公共關係工作實際上是一種社會資訊交流工作。在資訊交流過程中,嚴格遵循以客觀事實為基礎的原則,以公眾利益為出發點的原則和以科學方法為指導的原則,是保證資訊交流正常進行,求得企業與公眾之間消除隔閡,達到動態平衡的基本要求。

  1.2 技術型企業外部環境原因

  引起技術型企業公共關係危機的組織外部環境原因有:

  1自然環境突變。這包括天然性自然災害和建設性破壞兩個方面。天然性自然,是自然環境運動中完全遵循大自然規律即不受人類行為影響的的環境要素所構成的,如山脈、河流、海洋、氣溫等等。“建設性破壞”災害不僅包括人工誘發地震、滑坡、工業“三廢”汙染引起的全球性氣候異常和臭氧層破壞,還包括企業規劃與設計欠妥造成的企業防災能力脆弱等弊端。

  2社會環境變化。這體現在:

  第一,惡性競爭原因。惡性競爭即不正當競爭,指市場經濟活動中,違反國家政策法令,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不良競爭行為。

  第二,政策體制原因。國家經濟管理體制和經濟政策是企業難以控制的外部因素,它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和制約作用。

  第三,科技負影響原因。新材料新工藝的出現,會使企業如虎添翼;而新技術新標準的頒佈也會使企業的產品在頃刻之間由合格變為不合格。因此科技進步規律對企業公關危機的發生往往具有突發性的作用特點。

  企業公共關係危機的產生原因多種多樣,企業內部的因素是主要的,外部因素是次要的。企業要密切關注各種因素髮展情況提前做好各種應對準備,這樣危機一旦成為現實,企業就能夠及時加以妥善地處理。

  2技術型企業公共關係危機處理措施研究

  公共關係危機處理指企業領導和公共關係人員,在一定的理論的指導下,運用科學、合理的措施和手段予以處理,以控制危機發展、使危機損失最小化並重塑形象的行為過程。

  2.1 技術型企業公共關係危機的處理程式

  各種型別的危機事件在規模、性質、表現形式、涉及的公眾等方面是不同的。正確的危機處理程式,對危機事件的有效處理十分必要和重要。

  1迅速作出反應

  公關危機爆發後,企業需及時採取措施,成立事件處置的專門機構。成立危機事件處置的臨時機構是公關危機爆發後的第一件大事,是有效處理公關危機事件的組織保證;立即行動隔離危機險境,為了避免企業和相關公眾的生命財產損失或使損失最小化應立即採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控制公關危機事態的蔓延,迅速採取有力措施遏制事態蔓延。

  2積極處理危機

  在控制住危機後,公關危機處置應從反應狀態轉入積極處置階段。弄清情況確定對策;在瞭解事實,初步確定對策的情況下,務必儘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召開新聞釋出會或記者招待會;組織力量,實施方案;評估總結,吸取教訓。

  3重塑企業形象

  公關危機事件得到了妥善處理,也不意味著危機處理的最終結束,還有一個企業形象的恢復和重建的過程。樹立重建良好形象的意識;確立重建良好形象的明確目標;採取建立良好企業形象的有效措施。

  2.2 技術型企業公共關係危機處理的總體策略

  技術型企業公關危機處理的策略是指具體進行企業危機處理所須採取的對策與方式及其相應的原則規範。

  1積極主動

  無論面對的是何種性質、何種型別、何種起因的公關危機事件,企業都應主動承擔義務,積極進行處理,以勇敢的態度去面對危機,即使起因在受害者一方,也應首先消除公關危機事件所造成的直接危害,以積極的態度去贏得時間,以正確的措施去贏得公眾,創造妥善處理危機的良好氛圍。

  國外有一個“35次緊急電話”的公關案例。美國女記者基泰斯到東京探親買了一臺“索尼牌”電唱機,回到住處後她發現該機未裝內件。供貨商決定採取應急措施來尋找這位顧客。當晚連續打了32次緊急積極處置危機電話向東京周圍的旅館詢問聯絡。另外還派專員用長途電話向“美國快遞公司”總部打聽,終於找到了“空心唱機的”買主,更換了唱機,此事讓基泰斯感動不已,寫了一篇新聞稿,題目就叫《35次緊急電話》。此事曾被美國公共關係協會推舉為世界性公共關係範例,可以看出日本公司是靠著積極主動避免一場危機的。

  2情誼聯絡

  在公關危機事件中,公眾除了利益抗爭外,還存在強烈的心理怨怒,因此在處理中企業不僅要解決直接的表面的利益問題,而且要根據人的心理特點,採取恰當的心理情誼策略,解決公眾深層次的心理問題,彌補、強化企業組織與公眾的情感關係。情誼聯絡策略,主要是為了彌補、強化企業組織與公眾的情感關係,可以大大強化其他公關危機處理措施的影響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3有效傳播

  公關危機發生後企業要如實地與公眾溝通,並主動地與新聞媒介取得聯絡,公開事實真相。在面對新聞界時應該注意到,以下各方面的訊息,即使企業對外不予釋出,媒體也會通過其他途徑獲得。為保證傳播的有效性,在整個傳播過程中一要堅持統一口徑原則。

  4富有創意

  公共關係工作的最大特點是創造性,處理公關危機更要發揮創造性,滲透著公關創造性的危機處理,其結果往往是“舊貌換新顏”,有時甚至還會出現一個出乎人們預料的美好結局。其實,所謂創造性策略就是在設計危機處理方案時,在充分考慮各方面的條件和因素的前提下,因人、因地、因事而制宜,這將對公眾、社會、企業都有益處。

  5注重後效

  企業公關危機處理要著眼於當前企業公關危機事件本身的處理,又要著眼於企業組織良好公關形象的塑造。從全面的、整體的、未來的、創新的高度進行企業公關危機事件的處理,變公關危機為公關機遇,努力取得多重效果和長期效益。

  西方學者,尤其是美國學者大都認為危機傳播實質上就是危機管理。邁克爾·裡傑斯特指出:只有進行有效的傳播管理,才能進行有效的危機管理,這是對危機傳播本質特徵的精準把握。企業能否順利地度過公關危機,危機傳播對策至關重要。

  3 技術型企業公關危機預控對策

  技術型企業公關危機預控是指根據預警分析的結果,對企業組織可能出現的公關危機事態進行早期矯正與控制的管理活動。發出危機警示並不是危機預防管理的根本目的。對危機進行有效的預控才是公關危機預防管理的根本目的。

  3.1 建立危機管理機構

  建立危機管理機構是企業公關危機預控對策行動開展的組織保障活動,具體體現在:首先要設定危機管理機構。公共關係危機預防管理與特定的危機處理不同,特定的危機處理是一次性的,而危機預防管理是日常性的,這是由於公關危機在現代社會組織中廣泛存在的特性所致的。因此,在企業中,設定公關危機日常管理機構是非常必要的。英國危機公關專家邁克爾﹒裡傑斯特所說:任何公司都需要有危機管理的措施,唯一不同的是根據組織的性質和大小,其實情況有所變化。無論怎樣,我們都要抓住問題的關鍵,那就是組建危機管理小組來制定或核危機處理方案及其方針和工作程式。

  3.2 擬定危機管理計劃

  依據內容或工作的側重點,危機管理計劃分為危機應急計劃和危機傳播計劃。危機應急計劃是企業在全面分析預測的基礎上,針對出現概率較大危機事件而制定的有關工作程式、施救辦法、應對策略措施等書面計劃;危機傳播計劃。針對企業出現聲譽受損、形象受挫以及傷亡事故等制訂的旨在維護聲譽、消除誤解、告知大眾的書面計劃。危機傳播計劃的側重點是危機發生後的新聞傳播、資訊控制。

  許多專家認為,危機管理在相當程度上就是危機傳播。無論危機應急計劃還是危機傳播計劃,都是全面危機管理計劃的一部分,一般不會單獨出現。即使單獨出現,其命名仍然是以全面的危機管理計劃的面貌出現的。

  3.3 對員工進行危機管理的教育培訓和演習

  公共關係危機管理中也要培養一支訓練有素的危機應急隊伍,以應對各種突發性危機事件。危機處理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公共關係實務,涉及面很廣,不僅需要參與者具有各類危機事件處理的專門知識,而且需要參與者具有善於處理危機事件所涉及的各種公眾關係和媒介關係的才能。第一,要進行公共關係專業知識培訓。第二,要進行應對危機事件的能力培訓.第三,要進行危機事件的應對策略的培訓。第四,要進行綜合性的模擬演習,以檢驗公關危機管理計劃的可行性程度,修正不足,提高企業危機反應速度。第五,建設危機管理資料庫,讓企業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4 結論

  公共關係危機雖然屬於一種失常的公共關係狀態,但它仍有其發生和發展的過程與規律;公共關係危機雖可以預防,並不是凡公共關係危機都可以消失於萌芽狀態,正像疾病可以預防一樣,疾病也並不是都可以得到實際的預防控制的。因此,公共關係危機預防與公共關係危機事件處理是公共關係危機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兩項工作內容,必須有效地將二者緊密結合起來,才能起到公共關係危機管理的最佳效益。

  參考文獻

  [1] 羅伯特·希斯,危機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l月.

  [2] 諾曼·奧古斯丁等,危機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

  [3] 朱延智,企業危機管理[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年2月.

  [4] 勞倫斯·巴頓,組織危機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5] 亨德里克斯,公共關係案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7月.

  [6] 鮑勇劍,陳百助,危機管理-當最壞的情況發生時[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7] 薛瀾,張強,鍾開斌,危機管理轉型期中國面臨的挑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

  [8] 國家職業資格工作委員會公共關係專業委員會組織編寫,公關員職業培訓與鑑定教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

  企業公關危機論文範文二:基於公關理論的旅遊企業危機管理研究

  [摘要]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危機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我們的企業,危機管理與企業正常時期的營運管理已成為企業經營的兩大重點。旅遊企業同樣擺脫不了危機的影響,然而我國旅遊企業危機管理髮展得非常緩慢,其危機管理研究與旅遊企業快速發展的狀況不相適應,無法滿足旅遊企業長期健康的發展。加強旅遊企業危機管理研究可謂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闡述了旅遊危機表現形式,並從公關角度對危機管理三個階段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 公關 旅遊危機 旅遊企業 危機管理

  一、相關概念及內涵

  1.公關

  公關也就是公關關係,是一個社會組織運用各種傳播手段,使自己和公眾相互瞭解、相互適應的一種活動和職能。一個組織通過努力,通過有效的傳播,將自己的宗旨、政策、行動告訴公眾,同時也通過傳播將公眾的意思、建議讓組織瞭解,使組織和公眾相互瞭解對方,這樣才能達到對方相互瞭解和適應,組織才能得到公眾的支援,營造一個有利於自己生存的、發展的最佳環境。

  2.旅遊危機

  旅遊危機是指那些對旅遊者和旅遊目的地信心產生消極影響,對旅遊業正常運轉帶來衝擊的各種非預期的事件。這些事件可能以無限多樣的形式在不同時間不斷髮生,包括自然災害,也包括將對目的地的旅遊吸引力產生影響的人為災難,甚至包括諸如經濟蕭條、匯率的劇烈波動等經濟因素及技術產生的消極結果。

  3.危機管理

  危機管理是針對組織自身情況和外部環境,分析預測可能發生的危機,然後制定出針對措施,一旦發生危機就能有條不紊的將危機化解,重新恢復信譽和市場的一整套機制。具有預警、防範、化解的功能。旅遊企業危機是指旅遊企業經營管理所處的一種特殊狀態,阻礙其人、財、物正常運作。在此狀態下,旅遊企業市場份額下降、核心員工流失等不利徵兆出現,從而可能被其他企業所取代、兼併甚至被淘汰。

  旅遊企業的危機管理就是為避免和減輕各種非預期性事件可能給旅遊企業所帶來的嚴重威脅和可能的損失,通過危機分析、危機預警和危機控制達到恢復旅遊經營環境,恢復旅遊消費信心的管理活動。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危機事件會嚴重影響其正常運作,因此必須立即妥善處理,也就是要進行及時的公關危機管理。

  二、旅遊企業危機的表現形式

  1.旅遊企業內部危機

  1產品質量危機。主要是由於旅遊企業產品或服務難以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旅遊者或潛在旅遊者獲得這些質量差的資訊後會減少對此類旅遊企業的需求,從而使企業陷入危機。

  2信譽危機。旅遊企業的信譽是在長期的服務中其產品和服務給旅遊者和潛在旅遊者帶來的整體形象和評價。當企業提供的產品質量、效能、服務差,與旅遊者的旅遊目標相距很大,或者特別是某些旅遊企業的一些不規範行為給旅遊者造成損害,都會給旅遊企業造成信譽危機。

  3財務危機。由於相關合作的旅遊企業中止契約或者由於資訊不對稱,企業經營者對內部員工的監督不完備或者由於投資決策的失誤和國家利率、匯率的調整,財務危機都有可能發生。

  2.旅遊企業外部危機

  1契約危機。由於資訊不對稱,再加上缺乏強有力的懲罰機制,契約就難以完全執行,處於同一產業鏈上的高度關聯的各旅遊企業之間就會產生機會主義行為。當某個企業違背契約的淨收益大於執行契約的淨收益加違約的成本時,就會中止或不執行契約,使原先的合作企業面臨危機。

  2巨集觀經濟形勢危機。這主要是由於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或出臺給各旅遊企業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危機。如匯率的調整可能引起旅遊企業的財務危機,加入WTO使國內旅遊企業面臨外資衝擊危機、國家利率上調使旅遊需求下降的危機、取消長假帶來的危機等等。

  3突發事故危機。引起此類危機的原因首先主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如地震、水災、火災、流行疫病等原因引起的使整個旅遊業面臨蕭條;再次是各種人為的事故、災難如恐怖事件、戰爭、交通事故、人身傷害等。

  三、旅遊危機管理的公關對策

  危機事件發生、發生時間及可能造成的影響都是無法預測的,為了將危機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維持旅遊者和旅遊業的信心,重建安全的旅遊地形象從而獲得可持續的旅遊發展,目的地急需採取有效的旅遊業危機管理的公關措施,制訂旅遊危機管理戰略。基於危機的三個階段:前危機階段明顯的跡象表明危機可能爆發、真正的危機階段和後危機階段即一直到接待國旅遊業完全復甦的這段時期。本文將這三個階段進一步細化為六個階段,分別對各個階段提出相關的公關對策,為危機管理方案的改善提供借鑑。

  1.危機前階段

  1預防階段。首先要看一看到底可能會發生什麼危機?做一些準備,防患於未然,是危機管理的最主要部分,預防與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簡便的方法。目的地應事先制定一個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可操作性強的公關方案。具體內容包括:

  ①設立旅遊危機基金。危機期間目的地要進行緊急救助活動,危機過後還要進行額外的促銷、溝通活動來重振旅遊經濟,這些都需要相應的資金。因此,旅遊企業應提前設定危機基金,並預先規定危機基金的使用許可,不需再經過漫長的機構決策程式,從而快速靈活地應對緊急情況。

  ②建立危機預警系統。危機預警系統將一切可能導致危機的因素一一列出,確立危機在何種條件下可能發生的指標體系,實施重點監控。針對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組織模擬演習,迅速提高運用有關防範和處理安全事故的方法和技巧,也可籍此研究出最佳處理方案。預警系統的主要職能是就危機的發生及後果做出預告和警告並制定預案,其建立不能僅僅依靠政府機關或者某個單位,而應當有學術單位和民間機構參加,以確保資訊來源的多元化和客觀性。

  ③建立安全保障系統。分析所有可以採用的並會對旅遊業造成影響的安全措施和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借鑑國內外管理危機的經驗教訓,構建旅遊安全保障體系。通過採取儘可能隱蔽且不妨礙旅遊者到來的方式,提供一個安全的旅遊環境。應對包括航空交通、地面交通、賓館飯店、餐館、購物區和所有旅遊景點在內的整個“旅遊鏈”進行評估,確保所有旅遊者可能到達的地方的安全性。

  2準備階段。準備階段是指危機發生之前已有跡象表明危機的發生不可避免,或者是突發性危機事件剛剛爆發,還沒有來得及對旅遊業造成影響的階段。這一階段所要做的工作有:

  ①緊急成立危機管理指揮小組,召開新聞會議,組織專業人員對危機的性質、持續的時間及其將對旅遊業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

  ②對旅遊者處理危機的能力和目的地可用於抗擊危機事件的資源進行評估,以便進行分配。

  ③識別潛在的威脅或災難,根據潛在災難的定義和分類及其出現的可能性,在各個管理層面和階段上安排要實施的任務和活動的先後次序,各行動步驟間必須相互連線,避免浪費、重疊和相互矛盾。

  2.危機發生階段

  1緊急狀態

  ①重視溝通。旅遊企業設立新聞及溝通處,任命危機問題的發言人,與媒體進行交往,與旅遊者進行溝通,讓外界瞭解實情。

  ②幫助受害者。在危機發生時應展現旅遊業人性化的一面,迅速採取措施對受害者進行救助,對已經與旅行社簽訂合同但尚未入境的遊客,勸其取消行程或調整遊期。

  2危機期短期恢復階段

  ①注重資料的收集。一方面隨時更新有關旅遊目的地的入境旅遊者的資料以評估每一階段危機影響的範圍及其規模,另一方面要收集以往危機的相關資料為制定可能的解決方案提供借鑑。

  ②採取措施減輕災難造成的損失。增加促銷預算,直接與旅遊貿易伙伴溝通,突出安全資訊,降低價格,刺激消費量增加,在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周邊地區的旅遊者。

  [摘要]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危機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我們的企業,危機管理與企業正常時期的營運管理已成為企業經營的兩大重點。旅遊企業同樣擺脫不了危機的影響,然而我國旅遊企業危機管理髮展得非常緩慢,其危機管理研究與旅遊企業快速發展的狀況不相適應,無法滿足旅遊企業長期健康的發展。加強旅遊企業危機管理研究可謂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闡述了旅遊危機表現形式,並從公關角度對危機管理三個階段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 公關 旅遊危機 旅遊企業 危機管理

  一、相關概念及內涵

  1.公關

  公關也就是公關關係,是一個社會組織運用各種傳播手段,使自己和公眾相互瞭解、相互適應的一種活動和職能。一個組織通過努力,通過有效的傳播,將自己的宗旨、政策、行動告訴公眾,同時也通過傳播將公眾的意思、建議讓組織瞭解,使組織和公眾相互瞭解對方,這樣才能達到對方相互瞭解和適應,組織才能得到公眾的支援,營造一個有利於自己生存的、發展的最佳環境。

  2.旅遊危機

  旅遊危機是指那些對旅遊者和旅遊目的地信心產生消極影響,對旅遊業正常運轉帶來衝擊的各種非預期的事件。這些事件可能以無限多樣的形式在不同時間不斷髮生,包括自然災害,也包括將對目的地的旅遊吸引力產生影響的人為災難,甚至包括諸如經濟蕭條、匯率的劇烈波動等經濟因素及技術產生的消極結果。

  3.危機管理

  危機管理是針對組織自身情況和外部環境,分析預測可能發生的危機,然後制定出針對措施,一旦發生危機就能有條不紊的將危機化解,重新恢復信譽和市場的一整套機制。具有預警、防範、化解的功能。旅遊企業危機是指旅遊企業經營管理所處的一種特殊狀態,阻礙其人、財、物正常運作。在此狀態下,旅遊企業市場份額下降、核心員工流失等不利徵兆出現,從而可能被其他企業所取代、兼併甚至被淘汰。

  旅遊企業的危機管理就是為避免和減輕各種非預期性事件可能給旅遊企業所帶來的嚴重威脅和可能的損失,通過危機分析、危機預警和危機控制達到恢復旅遊經營環境,恢復旅遊消費信心的管理活動。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危機事件會嚴重影響其正常運作,因此必須立即妥善處理,也就是要進行及時的公關危機管理。

  二、旅遊企業危機的表現形式

  1.旅遊企業內部危機

  1產品質量危機。主要是由於旅遊企業產品或服務難以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旅遊者或潛在旅遊者獲得這些質量差的資訊後會減少對此類旅遊企業的需求,從而使企業陷入危機。

  2信譽危機。旅遊企業的信譽是在長期的服務中其產品和服務給旅遊者和潛在旅遊者帶來的整體形象和評價。當企業提供的產品質量、效能、服務差,與旅遊者的旅遊目標相距很大,或者特別是某些旅遊企業的一些不規範行為給旅遊者造成損害,都會給旅遊企業造成信譽危機。

  3財務危機。由於相關合作的旅遊企業中止契約或者由於資訊不對稱,企業經營者對內部員工的監督不完備或者由於投資決策的失誤和國家利率、匯率的調整,財務危機都有可能發生。

  2.旅遊企業外部危機

  1契約危機。由於資訊不對稱,再加上缺乏強有力的懲罰機制,契約就難以完全執行,處於同一產業鏈上的高度關聯的各旅遊企業之間就會產生機會主義行為。當某個企業違背契約的淨收益大於執行契約的淨收益加違約的成本時,就會中止或不執行契約,使原先的合作企業面臨危機。

  2巨集觀經濟形勢危機。這主要是由於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或出臺給各旅遊企業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危機。如匯率的調整可能引起旅遊企業的財務危機,加入WTO使國內旅遊企業面臨外資衝擊危機、國家利率上調使旅遊需求下降的危機、取消長假帶來的危機等等。

  3突發事故危機。引起此類危機的原因首先主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如地震、水災、火災、流行疫病等原因引起的使整個旅遊業面臨蕭條;再次是各種人為的事故、災難如恐怖事件、戰爭、交通事故、人身傷害等。

  三、旅遊危機管理的公關對策

  危機事件發生、發生時間及可能造成的影響都是無法預測的,為了將危機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維持旅遊者和旅遊業的信心,重建安全的旅遊地形象從而獲得可持續的旅遊發展,目的地急需採取有效的旅遊業危機管理的公關措施,制訂旅遊危機管理戰略。基於危機的三個階段:前危機階段明顯的跡象表明危機可能爆發、真正的危機階段和後危機階段即一直到接待國旅遊業完全復甦的這段時期。本文將這三個階段進一步細化為六個階段,分別對各個階段提出相關的公關對策,為危機管理方案的改善提供借鑑。

  1.危機前階段

  1預防階段。首先要看一看到底可能會發生什麼危機?做一些準備,防患於未然,是危機管理的最主要部分,預防與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簡便的方法。目的地應事先制定一個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可操作性強的公關方案。具體內容包括:

  ①設立旅遊危機基金。危機期間目的地要進行緊急救助活動,危機過後還要進行額外的促銷、溝通活動來重振旅遊經濟,這些都需要相應的資金。因此,旅遊企業應提前設定危機基金,並預先規定危機基金的使用許可,不需再經過漫長的機構決策程式,從而快速靈活地應對緊急情況。

  ②建立危機預警系統。危機預警系統將一切可能導致危機的因素一一列出,確立危機在何種條件下可能發生的指標體系,實施重點監控。針對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組織模擬演習,迅速提高運用有關防範和處理安全事故的方法和技巧,也可籍此研究出最佳處理方案。預警系統的主要職能是就危機的發生及後果做出預告和警告並制定預案,其建立不能僅僅依靠政府機關或者某個單位,而應當有學術單位和民間機構參加,以確保資訊來源的多元化和客觀性。

  ③建立安全保障系統。分析所有可以採用的並會對旅遊業造成影響的安全措施和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借鑑國內外管理危機的經驗教訓,構建旅遊安全保障體系。通過採取儘可能隱蔽且不妨礙旅遊者到來的方式,提供一個安全的旅遊環境。應對包括航空交通、地面交通、賓館飯店、餐館、購物區和所有旅遊景點在內的整個“旅遊鏈”進行評估,確保所有旅遊者可能到達的地方的安全性。

  2準備階段。準備階段是指危機發生之前已有跡象表明危機的發生不可避免,或者是突發性危機事件剛剛爆發,還沒有來得及對旅遊業造成影響的階段。這一階段所要做的工作有:

  ①緊急成立危機管理指揮小組,召開新聞會議,組織專業人員對危機的性質、持續的時間及其將對旅遊業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

  ②對旅遊者處理危機的能力和目的地可用於抗擊危機事件的資源進行評估,以便進行分配。

  ③識別潛在的威脅或災難,根據潛在災難的定義和分類及其出現的可能性,在各個管理層面和階段上安排要實施的任務和活動的先後次序,各行動步驟間必須相互連線,避免浪費、重疊和相互矛盾。

  2.危機發生階段

  1緊急狀態

  ①重視溝通。旅遊企業設立新聞及溝通處,任命危機問題的發言人,與媒體進行交往,與旅遊者進行溝通,讓外界瞭解實情。

  ②幫助受害者。在危機發生時應展現旅遊業人性化的一面,迅速採取措施對受害者進行救助,對已經與旅行社簽訂合同但尚未入境的遊客,勸其取消行程或調整遊期。

  2危機期短期恢復階段

  ①注重資料的收集。一方面隨時更新有關旅遊目的地的入境旅遊者的資料以評估每一階段危機影響的範圍及其規模,另一方面要收集以往危機的相關資料為制定可能的解決方案提供借鑑。

  ②採取措施減輕災難造成的損失。增加促銷預算,直接與旅遊貿易伙伴溝通,突出安全資訊,降低價格,刺激消費量增加,在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周邊地區的旅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