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築節能的論文參考

  建築行業的節能技術推廣能夠有效地節約不可再生能源,有效地減輕我國在資源能耗方面的損耗,和在處理環境汙染方面的花費,起到促進我國經濟穩健增長的作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節能建築與建築節能

  摘要:時代不斷進步,經濟持續發展,而全球能源消耗也急劇增幅,導致氣候變化加劇。建築節能是實現碳減排的基礎,建築節能也需要向低碳建築發展。

  關鍵詞:建築節能;節能設計;低碳經濟

  建立節約型社會,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經濟快速發展與能源消耗產生的不適應,提出的戰略性決策。繼建築節能、生態建築、綠色建築之後,建築領域又面臨發展低碳建築的新的挑戰。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築規模不斷擴大,建築能源消耗急劇增加,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巨大負擔,面對嚴峻的現狀,必須由政府制定和頒佈建築節能設計標準,通過對建設工程的管理監督程式強制實施。發展節能建築必須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從建築全壽命週期的角度,全面審視建築活動對生態環境和住區環境的影響,採取綜合措施,實現建築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政府近年來陸續推廣實施了一系列相關行業節能標準及規範,逐步建立新型節能建築標準的設計、審圖、監理及施工和驗收標準體系,並且不斷完善這部分的核心內容及評判標準。

  1 節能建築和建築節能的定義

  節能建築是指遵循氣候設計和節能的基本方法,對建築規劃分割槽、群體和單體、建築朝向、間距、太陽輻射、風向以及外部空間環境進行研究後,設計出的在使用過程中能顯著降低能耗的建築。建築節能是指在建築物的規劃、設計、新建、改造和使用過程中,執行節能標準,採用節能型的技術、工藝、裝置、材料和產品,提高保溫隔熱效能和採暖供熱、空調製冷制熱系統效率,加強建築物用能系統的執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證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前提下,減少供熱、空調製冷制熱、照明、熱水供應的能耗。

  2 我國節能建築的發展現狀

  我國1980年制定了建築用能水平節能三步走的計劃,至今頒佈了多項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計劃。到2010年新建建築分步驟普遍實施節能率為50%的《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準採暖居住建築部分》、 《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等規範。近年來,隨著國家宣傳力度的加大,節能建築發展迅速。但由於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落後,推行節能建築的時間較短,節能建築在總建築面積中所佔的比例仍然較低。由此可見,我國節能建築設計的推廣工作任重而道遠。

  3 建築節能有效建議

  3.1 實質性節能作為無碳資源。

  低碳建築要實現能耗“減量”化,需要提高需求側終端能源利用率,從而將節約的資源統一作為一種替代資源看待,形成零碳排放的虛擬能源。它改變了以增加資源供給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的傳統思維定勢。可以採取的措施是:第一,執行更加嚴格的建築節能標準,例如提高對窗的熱工效能要求;將“能耗分項計量”等推薦性標準轉為強制性標準;增加對夏熱地區建築遮陽的要求等。第二,確定建築耗能裝置的最低能效等級門檻。第三,太陽能與建築一體化。

  3.2 建築圍護結構節能技術。

  該項技術指通過改善建築物圍護結構的熱工效能,達到夏季隔絕室外熱量進入室內,冬季防止室內熱量洩出室外,使室內溫度儘可能接近舒適溫度,以減少通過採暖、製冷裝置來達到合理舒適室溫的能源負荷,最終達到節能的目的。該項成套技術分別為:高效外牆外保溫技術;外窗節能技術,採用中空低幅射玻璃的平開塑鋼窗;根據房屋朝向和日照規律,採用高效的內、外遮陽技術;採用倒置式保溫和種植屋面相結合的屋面保溫體系。

  3.3 能源利用技術。

  該項技術指通過轉換裝置將太陽能、地熱能轉換成熱能和電能,有效地解決建築物內熱水、採暖、空調和照明等問題,該項成套技術為: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太陽能聚熱技術;太陽能與建築一體化技術;地源熱泵空調技術。

  3.4 暖通空調系統節能措施。

  目前,熱源的種類有熱電站、熱泵、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組、區域鍋爐房和小型鍋爐等。其中以熱電站的能量利用效率採暖多元化最高;如條件允許地源熱泵也在優先考慮之列,可以節能30%左右;而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機組供熱式的效率相當於燃油或燃氣鍋爐;對於鍋爐房來說,大型區域鍋爐房明顯優於小型鍋爐。目前在國內常用的空調冷源有2大類――以電能作動力的壓縮式製冷機和以熱能為動力的吸收式製冷機。另外採用空調蓄冷系統可以有效地做到合理用電,緩解電力負荷的峰谷差現象,移峰填谷,減少電力及空調製冷機裝機容量,明顯節約執行費用。

  3.5 園區能源規劃。

  此處的“園區”是指綜合性的社群、街區、成片開發區,其佔地面積在數平方公里以下、建築面積在百萬平方米以下。在這一層面上,能源系統主要滿足“建成環境”的需要,即建築供冷、供熱、供生物質燃氣、供生活熱水和部分低壓供電的需要。過去,園區能源規劃並不被重視,很多重大專案甚至把建築用能裝置歸入“家電”範疇,完全遊離在規劃之外,造成能源利用和資金的浪費。

  3.6 環境與環保技術。

  該項技術指在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降低環境負荷,在建築物的建造和使用過程中,儘可能地保護環境,主要的技術有:建築物立體綠化技術含屋頂綠化、外牆垂直綠化;綠色建材技術,指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採用可減量使用、可重複使用和可再生使用的建材環保材料;節水綜合技術,包括採用節水器具、雨汙水收集回用技術、地保水技術;模擬建築物周邊的風環境和日照規律,進行高效的自然通風和天然採光設計。

  3.7 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一方面,應該適度合理消費化石能源。低碳生活並不是要人人作“苦行僧”,降低人們生活質量。政府應該為低收入人群和弱勢群體提供最基本的、能夠維持健康的生活環境;同時保證商品住房的環境質量與價格相符。在另一方面,應該注重宣傳教育。媒體和輿論不應該一方面宣傳節能減碳,一方面又鋪天蓋地地宣傳著高碳不節能的生活方式。

  4 結語

  歸根結底,節能建築的核心內容就是減少建築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建築中的能源利用率。在我國快速城市化程序中,低碳建築的建築形態必然是緊湊型的、有較高的建築密度和容積率的,以減少土地利用的碳排放。從不同角度,依據不同準則對節能進行研究,積極推廣節能技術的應用,不斷改進節能設計技術措施。這樣才能搞好建築屋面的節能,改善市內熱環境,促進建築技術和建築產業的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潘家華.低碳城市的能源系統[J].上海經濟研究, 200824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