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日韓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競爭力比較

  摘要:對中日韓文化創意產品的貿易現狀以及貿易競爭力指數進行比較研究,結果表明:中國的文化創意產品的貿易競爭力總體上高於日韓,但從分行業看來,中國的貿易競爭優勢集中於設計和工藝品等傳統文化創意產品,新媒體等新型文化創意產品的貿易競爭力也有顯著提升,貿易結構有待升級和優化。日本近年來雖然處於貿易逆差,但其貿易結構合理,視聽、出版物的貿易競爭力優勢明顯。韓國的設計和新媒體貿易競爭力較強,貿易結構漸趨合理。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競爭力;比較研究

  一、引言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正以新興產業的姿態高速發展著,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增加,已成為當前國際貿易中最具市場活力和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之一,也成為許多學者研究的重點。鑑於現有文獻對文化創意產業貿易研究的不足,筆者採用UNCTAD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建立的文化創意產業分類方法,利用UNCTAD資料庫中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的相關資料,建立多種貿易指標,對2003―2012年中日韓三國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競爭力進行實證和比較分析,以期為中國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的發展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

  二、中日韓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現狀

  UNCTAD對文化創意產品的分類為:工藝品地毯、慶祝活動、紙製品、植物製品、紗製品、其他、視聽電影、CD、DVD、設計建築、時尚、玻璃製品、內部裝飾、珠寶、玩具、表演藝術樂器、音樂印刷品、新媒體數碼、視訊遊戲、出版書籍、報刊、其他和視覺藝術古董、繪畫、攝影、雕塑、其他[1]。這種分類方式基本涵蓋了各國文化創意產品的定義,筆者為統一資料的口徑,一致採用了此種分類方式。

  在世界文化創意產品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同屬東方文化體系的中日韓三國的文化創意產品貿易,也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見表1。

  由表1可知,2003―2012年,中國文化創意產品出口額從381.8億美元增長到1511.82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7.14%;進口額從29.91億美元增長到141.97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23.66%,因此,中國一直是貿易順差,是文化創意產品的輸出國。日本文化創意產品出口額從38.32億美元增長到77.21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3.96%;進口額從127.8億美元增長到234.24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7.19%,因此,日本一直是貿易逆差。韓國文化創意產品出口額從39.67億美元增加到57.63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4.9%;進口額從21.88億美元增加到60.18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5.72%。儘管韓國的進出口總額在三國中是最小的,但10年裡韓國從文化創意產品貿易輸出國變成了輸入國,貿易逆差逐年增大。

  三、中日韓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競爭力比較分析

  一基於國際市場佔有率的比較

  由表2可以看出,中國文化創意產品的國際市場佔有率在三國中最高,從2003年的17.06%上升到2012年的31.91%,提高了14.85個百分點。2003―2008年變化幅度不大,上升幅度緩慢,從2009年以後,國際市場佔有率上升速度非常快,2012年已經超過30%,可見其出口規模在國際市場上佔據重要地位,而且即使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佔有率仍然保持正增長。日韓的文化創意產品由於出口貿易總額較小,因此國際市場佔有率也較低。日本在世界經濟危機之前國際市場佔有率呈波動上升的趨勢,2006年達到最高,為3.14%,經濟危機之後由於受到出口下降的影響,國際市場佔有率有所下滑,2012年較2007年下降1.44個百分點。韓國與日本的國際市場佔有率接近,但總體水平低於日本,國際市場佔有率的變化趨勢是下降的,2012年較2003年下降了0.55個百分點,同日本相同的是,2006年和2007年韓國的國際市場佔有率在近10年中最高,但2008年起,其國際市場佔有率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

  二基於貿易競爭優勢指數的比較

  貿易競爭優勢指數,是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佔其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計算公式為:

  由表3可以看出,中國的TC指數最大,大都在0.8~0.9之間浮動,表現出比較強的貿易競爭力。日本貿易逆差的存在使其TC指數值較低,一直在-0.5左右,因此,文化創意產品總體的貿易競爭力比較弱。韓國的TC指數在2003―2006年之間基本保持在0.1~0.3之間,但從2007年以後TC指數變為負數,這是因韓國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由順差變為逆差所致,因此,韓國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競爭力是逐漸減弱的。

  由表4可以看出,在工藝品上,中國和韓國表現出比較強的貿易競爭力,中國的TC指數從0.78上升到0.85,韓國則從0.81上升到0.82,接近於1,因此工藝品是兩國的優勢出口產品,日本工藝品的TC指數均小於0。在出版物上,中韓的TC指數明顯高於日本,中國的TC指數從0.26上升到0.46,韓國的TC指數則一直處於上升狀態,日本的TC指數大多數年份都為負數,說明日本出版物貿易競爭力水平較低。

  在設計上,中國的TC指數始終保持在0.9以上,日本的TC指數都在-0.55以下,韓國的TC指數自2005年起變為負數,近年來一直保持在-0.5左右。在新媒體上,中國的貿易競爭優勢明顯高於日韓,中國的TC指數雖然呈下降趨勢,從0.92下降到0.75,但依然保持較高的貿易競爭水平,日本在新媒體上劣勢較明顯,近幾年一直浮動在-0.5上下,可見其貿易競爭力不足。在表演藝術上,中國的貿易競爭力明顯高於日韓兩國,中國的TC指數浮動在0.8~0.9之間,韓國的TC指數在2003―2006年大於0,但是在2007之後變為負數,並且一直呈下降的趨勢。在視覺藝術上,中國的貿易競爭力水平也明顯高於日韓,貿易競爭力水平非常高。在視聽上,中韓兩國的TC指數均小於0,說明兩國的視聽貿易競爭力較弱,日本的TC指數則呈現出比較高的競爭優勢,雖然2003―2006年其TC指數小於0,但從2007年開始,日本視聽產品巨大的貿易順差使其TC指數上升趨勢迅猛,貿易競爭優勢明顯。

  總體來看,中國的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競爭力最強,韓國次之,日本最弱。分行業來看,中國文化創意產品的貿易競爭優勢集中在工藝品、設計、視覺藝術等傳統文化創意產品上,這類產品多為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是中國一直以來的貿易強項。日韓之間的貿易競爭力差距也在逐步拉大,日本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競爭力在逐步減弱,此外,日韓與中國的貿易競爭力仍有很大的差距,在文化創意產品貿易上,中國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三基於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的比較

  由表5可以看出,中國文化創意產品RCA指數明顯高於日本和韓國,可見中國文化創意產品總體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中國的RCA指數近10年來一直在2.5以上,說明中國的文化創意產品貿易比較優勢十分顯著,在國際上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從波動趨勢來看,中國在2006―2009年有小幅的下降趨勢,從2010年起,RCA指數又有了回升,到2012年升至3.21,可見中國文化創意產品貿易比較優勢是穩步增加的。而日本和韓國的RCA指數大部分年度均低於0.5,說明兩國的文化創意產品比較優勢不顯著,貿易競爭力較弱。從RCA指數波動趨勢來看,日本在2007年有小幅的升高,但隨之卻一直下降,韓國近10年來則一直處於下降趨勢,貿易競爭力逐步降低。

  由表6可知,在工藝品上,中國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RCA指數從3.98升至4.31,貿易競爭力很強,韓國雖然RCA指數呈明顯的下降趨勢,但仍保持在1.25以上,而日本的RCA指數則在0.3上下浮動,貿易競爭優勢不顯著。在設計上,中國的RCA指數近10年來一直在3.7以上,貿易競爭比較優勢非常明顯,日韓則基本停留在0.5以下,尤其是韓國RCA指數一直呈下降趨勢,貿易競爭力較弱。在視覺藝術上,中國則具備非常明顯的比較優勢,RCA指數從2.79上升至3.16,貿易競爭力非常強,而日韓的RCA指數均在0.5以下,貿易競爭力非常弱。在新媒體上,中國仍然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RCA指數基本穩定在3.0以上,日本則在0.8左右浮動,比較優勢不顯著,貿易競爭力很弱,韓國近幾年新媒體貿易優勢有所增加,已具有中度貿易競爭力水平。在視聽上,日本的貿易競爭力明顯高於中韓,RCA指數從0.29上升至1.75,呈現出較強的比較優勢。在表演藝術上,中日兩國都具有非常顯著的貿易競爭優勢,RCA指數均在2.5以上,而韓國則呈現明顯的下滑趨勢,RCA指數從2.12下降到0.57,貿易競爭力已變得非常弱。在出版物上,中日韓三國的比較優勢均不是太明顯,RCA指數低於0.8,貿易競爭力較弱,在國際市場上不具備競爭優勢。

  總的來說,中國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最顯著,貿易競爭力最強,韓國和日本的RCA指數相差不大,呈現出比較弱的貿易競爭力。從分行業來看,中國在工藝品、設計、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和新媒體上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日本在視聽上貿易競爭力非常強,在出版物上三國均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

  四基於產業內貿易指數的比較

  產業內貿易指數也稱格魯貝爾-勞埃德指數,用來反映規模經濟內的產業內貿易水平,計算公式如下:

  由表7可以看出,中國的GL指數很低,近10年來一直在0.2以下,說明中國文化創意產品貿易方式以產業間貿易為主,形成產品的單向流動,出口方式多為加工貿易,出口產品多為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品。日本的GL指數在0.5~0.7之間浮動,總的來說是產業內貿易佔主導,即在文化創意產品上,日本既有大量出口也有大量進口,參與國際分工和貿易的深度較大。韓國的GL指數最高,2009年為0.99,幾乎是完全的產業內貿易,可見韓國在文化創意產品上已經達到國際水平分工狀態,文化創意產品通過本國的外部市場與內部市場在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形成了雙向流動。

  從表8可以看出,在工藝品上,日本的GL指數明顯高於中韓,中韓的GL指數近10年基本保持在0.2以下,日本的GL指數基本保持在0.5以上,貿易則以產業內貿易為主。在設計上,韓國的GL指數明顯高於中日,近年來一直在0.6以上,可見韓國的設計以產業內貿易為主,日韓GL指數均在0.5以下,兩國的設計以產業間貿易為主。在視聽上,中日韓三國的GL指數都比較高,尤其是在2008年之後,GL指數都上升得比較迅速,產業內貿易佔據主導地位。在出版物上,三國的GL指數都在0.5以上,以產業內貿易為主,日本在出版物上較中韓具有更高的國際分工地位。在新媒體上,中日韓三國在2007年之後GL指數均呈現上漲趨勢,日韓則已經超過0.5,產業內貿易佔主導,中國仍在0.5以下,以產業間貿易為主。在表演藝術上,日韓的GL指數明顯高於中國,在0.6~0.8之間浮動,產業內貿易佔主導,中國GL指數在0.2以下。在視覺藝術上,日韓兩國的GL指數要高於中國,2007年之後,兩國的GL指數浮動在0.7~0.9之間,以產業內貿易為主,而且較中國有更高的國際水平分工地位,中國的GL指數在0.1以下,幾乎是完全的產業間貿易。

  總的來說,中國的文化創意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水平是比較低的,大多數的產品GL指數均在0.5以下,說明產業間貿易多於產業內貿易,國內市場開發程度高於國際市場開發程度。日本文化創意產品中的表演藝術、出版物和視覺藝術的GL指數非常高,幾乎完全是產業內貿易,國際市場比較成熟,在國際貿易分工中佔有主導地位。韓國的文化創意產品在產業內貿易上發展十分迅速,是中日韓三國中發展勢頭最好的一個國家,產業內貿易化程度比較高,國際市場成熟,在國際分工中處於優勢地位,貿易競爭力顯著提高。

  四、結論

  通過分析中日韓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現狀和貿易競爭力水平,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中國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發展十分迅速,進出口額逐年增加,貿易順差也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但進出口結構不是很合理。設計、新媒體和工藝品一直佔有較高的出口比重,但是包含豐富創意元素和創新思維的文化創意產品的貿易競爭力仍然比較低。

  第二,日本文化創意產品的貿易競爭力相對較強,貿易進出口額逐年增加,貿易結構比較合理,但貿易逆差趨勢明顯。佔據主導地位的是視聽、出版物和表演藝術等,注重產業鏈的銜接和加深,在亞洲地區的貿易競爭力處於優勢地位。

  第三,韓國製定了“文化立國”的方針政策,大力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逐步開拓國際市場,雖然從貿易順差變為逆差,但貿易結構漸趨合理化,設計、新媒體和工藝品的發展最迅速,貿易競爭力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周經,劉厚俊.世界文化創意產品的比較優勢與產業內貿易研究[J].科技與經濟,20126:16-20.

  曲國明.中美創意產業國際競爭力比較[J].國際貿易問題,20123:79-89.

  王巍.中日韓三國文化產業競爭力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8:51-53.

  高長春,李智睿,嚴霜天.日本創意產業國際貿易競爭力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123:53-59.

  高長春,李紅,章超斌.中日韓創意產品貿易發展及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J].價格月刊,201211: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