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情況如何

  如今,安溪鐵觀音的品牌影響力,能夠從福建輻射到全國,從全國影響到世界,與其成功的茶文化推廣密不可分。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福建安溪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情況。

  為推動茶產業在持續發展中實現新的提升,安溪縣委、縣政府積極開展“茶產業提升年”活動,而文化則是提升年活動的重點工作內容之一。如今,在縣委、縣政府的積極引導下,安溪縣的茶文化產業呈現出蓬勃生機,近幾年,企業大手筆投入發展茶文化,成為安溪縣茶文化產業發展的顯著特點,並間接為茶產業發展注入了持續動力。本期,我們將走訪三和茶博館、魏蔭名茶“鐵觀音文化園”,通過這兩大重要展示視窗,以觀安溪茶文化發展之一隅。

  福建安溪茶文化創意產業:鐵觀音文化園

  歷時近三年打造,魏蔭斥巨資建立的“鐵觀音文化園”,如今在泉州已是家喻戶曉。在今年年初的首屆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上,作為安溪茶文化精品路線重要站點,魏蔭鐵觀音文化園上演了精彩的茶藝表演、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展示,令到場嘉賓大開眼界。

  “鐵觀音文化園”坐落於安溪城東工業園,佔地27畝,集茶品種觀賞、茶文化展示、茶產品展銷為一體,成為中國鐵觀音文化與魏蔭企業文化的有機融合。業內人士對該文化園的評價為“以一家之力,建三百年鐵觀音文化展示基地”。

  魏蔭名茶董事長魏月德表示:“建設鐵觀音文化園,就是要保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弘揚發展安溪鐵觀音文化,在數百年茶鄉文化積澱的基礎上,飲茶思源,回報社會。”

  福建安溪茶文化創意產業:現代生活元素

  事實上,以茶為核心,以文化為主要表現力,重視將茶文化與現代生活元素相融合,這是當前安溪茶文化產業創新與形成的重要特點。在三和茶博館中,這一特點得到了體現。

  火柴盒、紙幣……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但是與茶又有著怎樣的聯絡?來到三和茶博館,你會發現,茶已經與吃喝玩樂、詩書字畫無不沾邊,已經真正融入於生活之中。這些物品讓人目不暇接,竟然全都出自一位茶人的珍藏,他就是福建三和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榮山。

  提到三和茶業有限公司,在福州各大茶市幾乎無人不曉;而其董事長吳榮山,同樣無人不知。吳董事長表示,茶文化要轉化為優勢產業,缺乏現代生活元素的融入,那是難以想象的。因此,他在經營福州五四路三和茶都時,就注重將餐飲、休閒、茶點與茶結合,作了多方探索及努力。

  福建安溪茶文化創意產業:茶文化建立

  “先做茶文化,再做茶生意”,這是魏蔭茶業的企業理念。魏月德認為,做茶文化文章,要講究動靜結合,通過活動、賽事等動態形式,與文化園建設這種靜態形式相結合,傳播茶文化,宣傳企業,可謂一舉多得。

  據悉,從2008年開園以來,魏蔭名茶以保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安溪鐵觀音文化為己任,通過茶文化知識的傳播、名茶品飲、茶藝表演等方式,為每一位愛茶人展現安溪鐵觀音獨特神韻,也讓不同語言、不同膚色的愛茶人在此結下茶緣,覓得知音。

  去年,在本報記者深入魏蔭茶業採訪時,幾組數字引起了眾人關注。一是去年前去鐵觀音茶文化廣場參觀的中外賓客有60多萬人次,尤其是所有來安溪的各級領導、外賓和消費者,都必來這裡作客;二是去年魏蔭茶業的茶葉銷售增長40%,一半的貢獻率來自文化因素;三是去年茶業合作商已達60家,數量翻一番。因此,魏董事長認為,文化也是財富。

  福建安溪茶文化創意產業:推廣

  在採訪福建三和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榮山的過程中記者發現,正是由於吳董事長對茶文化的熱愛及執著追求,才有了今天的三和茶博館。吳董事長認為,茶文化推廣需根據社會環境而變。十幾年前,當安溪鐵觀音茶葉處於“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況時,吳榮山於1995年,按照當時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以茶館為媒,經貿並舉”思路,開辦了福州規模最大、佔地3000多平方米的茶藝館———“左海休閒茶藝館”。1999年,吳榮山繼續秉承“以文化樹品牌”的經營理念,在五四路投資300多萬元,創辦了福州市首家集茶文化館、茶史館、茶葉博覽館於一體的“三和茶都”,同時註冊成立“三和茶業有限公司”。三和茶業作為福州地區規模最大、最早從事茶文化傳播、最早創立茶藝館的企業,也因而被縣政府授予全省唯一的“安溪縣政府烏龍茶定點企業”榮譽稱號。評茶員陳泗水

  吳董事長認為,如今,安溪鐵觀音已成為國際茶葉大品牌,茶文化的推廣顯得更為重要。談到接下來在茶文化推廣方面的計劃時,他表示,企業會在安溪縣委、縣政府的統一指導下,首先,抓住中國世博會的機遇,積極地策劃,吸引世博會的來賓身臨其境、親身體驗安溪茶及茶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會結合海峽兩岸的近緣優勢,考慮與臺灣合作開展茶藝服裝比賽,豐富茶文化內涵。

  福建安溪茶文化創意產業:茶史館

  5000多平方米的面積,彙集中國六大茶類的標本展示,琳琅滿目的古老制安溪鐵觀音茶實物收藏、全國的書畫名家作品展覽,與茶有關的歷史文物展示……走進三和茶博館,除了震撼之外,恐怕只能用“博大精深”來描述對茶文化的現場感受。難怪,從開館以來,這裡就吸引了眾多茶人、茶客慕名而來。

  據悉,該茶博館由福建三和茶業有限公司建立,僅基礎設施投入就達到3000多萬元,是目前福建省乃至國內首屈一指的茶博物館之一。這家遠近聞名的茶博館,從建立之初就承擔起傳播茶文化的重要使命。2008年11月19日,第七屆世界安溪鄉親聯誼會隆重開幕,引人關注的是,海峽***三和***茶書畫展同時開幕,130多幅來自全國的名家作品,令觀展者大飽眼福。如今,這些作品已收入三和茶博館,為海峽***三和***茶書畫展開啟了後續篇章。2009年9月28日,“福建省第四屆現代刻字藝術作品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三和茶博館的文化承載效應逐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