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材料管理論文

  建築材料是建築工程實體、建築工程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築工程管理的重要環節。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篇一

  論建築材料的管理

  建築材料是建築工程實體、建築工程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築工程管理的重要環節。在工程建設中,管好了建築材料,建築成品的質量就有了保障,建設成本也就會相應降低。面對競爭激烈的建築市場,如何加強風險管理,有效地實現預警、規範和轉移風險,已成為擺在建築企業面前的又一個重要課題。因此,搞好材料管理對於加快施工進度、保證工程質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材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以價廉物美的較好的價效比材料滿足施工和生產的需要,並在過程中控制材料的質量和數量,並把工程和產品的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的區域範圍。

  一、材料供應與管理

  一掌握建材方面有關的法規及有關條文

  在我國,政府對大部分建材的採購和使用都有檔案規定,其中主要有《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對鋼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砂石、砌牆材料、石材、膠合板實行備案證明管理。根據檔案精神,工程專案部要對每天進場的主要物資按規範填寫《建設工程材料採購驗收使用綜合臺帳》,需要建立單位簽字,交易數量必須覆蓋實際使用量。

  二通過市場調研,認準合格材料

  考察調研的範圍首先應是生產經營廠商。一是稽核查驗材料生產經營主體的各類生產經營手續是否完備齊全;二是實地考察企業的生產規模、經營理念、銷售業績、售後服務等情況;三是重點考察企業的質量控制體系,是否具有國家及行業的產品質量認證,材料質量在同類產品中是屬於一般、中檔還是高檔等。

  考察調研的另一個範圍是建築業界。通過對建築業界的瞭解,獲得的資訊更準確、更細緻、更全面。一般來說,真正質量過硬的材料會得到建築界的認可,質量低劣的材料會被人唾棄。通過了解建築業界,可以更準確地掌握材料生產廠家的企業信譽、產品質量、價格狀況、售後服務等情況。

  三把好材料的進場檢驗關

  建築材料驗收入庫時必須向供應商索要其“防偽備案證明”。材料檢驗單位必須具備相應的檢測條件和能力,經省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或者其授權的部門考核合格後,方可承擔檢驗工作。重點工程、重要工程的主要建材應委託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或授權的檢測單位進行材質檢驗。

  四施工過程中的材料管理

  施工過程是勞動物件“加工”、“改造”的過程,是材料消耗的過程,稱為“犧牲”過程或使用過程。使用過程中材料管理的中心任務就是檢查、保證進場施工材料的質量,妥善保管進場的物資,嚴格、合理地使用各種材料,降低消耗,保證實現管理目標。

  1、施工前的準備工作:這是現場材料管理的開始,為材料管理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提供必要的條件。其主要內容如下。1瞭解工程進度要求,掌握各類材料的需用量和質量要求。2瞭解材料的供應方式。3確定材料管理目標,與供應部門簽訂供應合同。4作好現場材料平面佈置規劃。5作好場地、倉庫、道路等設施及有關任務的準備。

  2、施工中的組織管理工作:這是現場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標的實施階段,其主要內容如下。1合理安排材料進場,作好現場材料驗收。2履行供應合同,保證施工需要。3掌握施工進度變化,及時調整材料配套供應計劃。4加強現場物資保管,減少損失和浪費,防止丟失。5組織料具的合理使用。

  3、施工收尾階段:施工即將結束時,現場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有:1根據收尾工程,清理料具。2組織多餘料具退庫。3及時拆除臨時裝置。4做好廢舊物資的回收和利用。

  5進行材料結算,總結施工專案材料消耗水平及管理效果。 轉貼於 中國

  二、材料價格管理

  一掌握市場資訊,降低材料價格

  掌握市場資訊,就是廣泛的收集材料的市場價格。材料價格資訊收集過程,就是在建築材料市場、材料產地等進行價格資訊的採集、調查過程。所採集的價格資訊,必須切合市場的實際情況,能反映材料價格的一般水平。工程材料價格資訊的調查和採集,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是一個複雜的資訊系統。

  二充分利用市場,合理安排運輸

  運費支出是構成材料採購費用的重要因素,節約運輸費用,可降低材料採購成本。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運輸費用的節約問題:材料訂貨時考慮運輸距離遠近的問題。在材料質量、效能都能滿足材料採購方案,而材料價格又基本相等的情況下,就應到離施工現場最近的地點採購;材料儘量一次運輸到位,減少二次倒運和裝卸費用。

  三採取合理的採購模式

  通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廣泛吸取諸多建設單位,對於採購供應模式,我們總結了如下三點內容:

  1、施工用主要材料由甲乙雙方共同採購,其材料質量由甲乙雙方共同控制,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材料施工方有權拒收、拒用。

  2、材料的價格主要由業主方依據市場行情確定,承建方、監理單位可廣泛參與。業主方主要以招標的方式確定材料價格,也可以直接走進市場,貨比三家,選擇質優價廉的材料。

  3、工程結算時,材料價格以實購價含運雜費為基礎,採取加權平均法的方式計算。少數由承建方自行採購的輔材則執行資訊價。

  這樣做使供貨、保管、使用一體化,減少甲乙雙方的扯皮情況;業主方可以降低部分材料價格,降低工程造價;當然還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供應模式。

  三、材料存放發放管理

  材料購回至使用是有一定時間差的。在這段時間內,應加強材料存放管理,不能因保管不善而降低使用壽命。主要應注意兩點:

  其一,專門庫房,妥善存放。建築材料應存放於符合要求的專門材料庫房,否則,會降低材料的使用壽命。如鋼材、水泥等材料,應避免潮溼、雨淋。鋼材及製作成品堆放在潮溼的地方或被雨淋,會很快被氧化鏽蝕,從而影響其使用壽命;水泥回潮或被雨水衝淋了,那根本是不能使用的。

  其二,標識清楚,分類存放。一個建築工地所用材料較多,同一種材料有諸多規格,比如鋼材從直徑幾毫米到幾十毫米幾十個品種,又有圓鋼和帶肋之別;水泥有標號高低之不同,又有帶R與不帶R、矽酸鹽、礦渣、立窯、懸窯之別,建築物的不同澆灌部位,其設計標號是有差別的,絕不能錯用、混用。

  另外對於材料的發放,不論是項經部、分公司還是專案部倉庫物資的發放,都要實行“先進先出,推陳儲新”的原則,專案部的物資耗用應結合分部、分項工程的核算、嚴格實行限額/定額領料制度,在施工前必須由專案施工人員開籤限額領料單,限額領料單必須按欄目要求填寫,不可缺項。對貴重和用量較大的物品,可以根據使用情況,憑領料小票分多次發放。對易破損的物品,材料員在發放時需作較詳細的驗交,並由領用雙方在憑證上簽字認可。

  四、結束語

  從實踐看,真正保證工作質量才是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的重要環節,尤其對專案工程而言,每個人每個崗位都要重視效益。合理堆置現場材料,避免和減少二次搬運,嚴格材料進場驗收和領料制度,減少各個環節的損耗,節約採購費用,制訂並貫徹節約材料的技術措施,合理使用材料,這些對提高工程質量、降低材料損耗和節約工程成本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二

  建築材料管理

  摘要 材料是形成建築主體的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工程建設的全部過程,合理確定材料的進場時間與採購數量是控制材料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的有效措施;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根本途徑;是提高建設資金使用效益的主要方法。

  關鍵詞 材料成本;批量採購;管理;效益

  材料是一切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前提,是工程建設的物質條件,沒有材料任何工程都將無法建設。正確處理材料的批量採購與建設成本的匹配關係,是建築行業要優先解決的重要問題。

  1.加強建築材料的核算與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建築材料,是形成建築成果的實體;是構成建設成本的主體;是形成建築產品的主力;是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流動性極強且可隨時變現,如果不能正確的核算與管理,不但會造成資金運用效率的降低,而且會加大會計賬目記錄與市場價格的偏差,導致會計資訊錯誤和失真。材料的積壓,不僅會加大資金的佔用,而且可能導致材料的損失與毀損,並會因新產品的出現而“退役”。所以加強材料的核算與管理,無論是對施工企業,還是對建設單位,都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現實意義。

  2.材料應按品種的不同分類採購和管理

  材料的品種繁多,取得的渠道各不相同,各部門的管理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實際成本計算,也可以按歷史成本入賬。作為建築行業的材料價格,一般是在當地建設管理部門按期公佈的“建築材料資訊價”的具體指導下,分階段按實際採購成本核算。材料的收發、賬簿的記錄,均採用實際成本法。

  隨著高科技成果在建築行業的不斷轉化,新材料的不斷推陳出新,越來越多的老材料因功能單調而顯得落後,因不適應新的規範要求被限制使用;由於建築施工的方法不斷地向機械化、工業化發展,使以前的原材料進場,變成了現在的半成品採購;由原來的現場作坊,變成了現代的工廠化操作。這不僅給材料的採購工作帶來了新的難題,也向成本核算部門提出了新的挑戰。是採購原材料現場加工,還是購買半成品直接安裝?以何種方式採購才能降低施工成本?何種方案才能更有利於施工的進行?這需要管理會計對多種方案的成本,進行具體分析、比較後,作出最優方案的選擇。

  3.建築材料分類管理的基本方法

  1指標性限額管理。在施工過程中,要認真貫徹執行各種材料消耗的定額管理,首先,消耗定額的制定應具備客觀、公正的態度,要有科學的依據,不得胡編亂造。其次,消耗定額的制定應具有嚴肅性、權威性,要組織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認真分析、仔細測算,不得以個別人的意圖或暗示作為技術依據。再次,消耗定額的制定應建立在正常的施工條件下,應符合先進合理的科學水平。最後,消耗定額的制定應具有通用性,應遵循普遍經驗適應於個案的原則,不得從個案、特例推向工程的全面。定額制定以後,則應保持相對穩定,不宜隨意更改。

  2按照經濟權重的大小,分類進行管理。將建築材料劃分為A、B、C三類,分品種重點管理A,分類別一般控制B,按總額靈活掌握。按照建築材料的經濟權重的大小進行重點、一般和靈活的管理方式,即能達到重點控制、總體把握的目的;又能使建築材料採購工作,抓大放小,管理靈活。A類材料:金額較大,但品種數量較少,如電梯、水泵,品種數量不多,單位價值卻相當大,對建築成本有一定的影響。B類材料:單價一般,品種數量相對較大,如鋼筋、水泥,單位價值雖小,但品種數量比較多,總體數額極大,對建築成本起著決定性的影響。C類材料:品種繁多,用量較少且單位價值很小,如鐵釘、木屑等,品種非常零亂,所佔金額較小,對建築工程的造價不能構成明顯的影響。因此,A類材料由於單體價值較大,而品種數量較少,較易控制;B類材料金額相對較小,品種數量很多,其總價值很高,應重點管理;C類材料品種數量繁多,但金額卻很小,用量很少,對此只要把握一個總金額也就達到目的。

  4.材料的採購不能簡單地價格比較

  建築材料的價格是制約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但是材料的採購並不是簡單地進行價格上的比較。材料質量不同,品牌不同,其價格的內含不同;事後服務的態度不同,質量保證的體系不同,也就是價格所包含的內容和範圍不同;市場的認同程度不同,供求關係不同,需求的季節不同,材料的價格也會不同。因此材料的價格確定,不應簡單地以高低為標準,要注重質和量的辨證關係。耐久質優的產品、信譽較高的產品、質量確保的產品,不能因為價格稍高而被杜絕,它雖然是提升成本的因素,但是它同時也會給建築工程帶來“質”的飛躍。提高建築工程的質量,延長建築工程的使用壽命,就是提高建設資金的使用價值。

  5.材料的採購不宜盲目地招標

  建築材料的採購招標,可以發揮需方市場的優勢,讓供貨商前來應標,通過競爭體現價格優先。正確、公平的招標採購,的確能夠降低建築材料的價格,但是它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如果對材料的品牌、質量和價格不做充分的瞭解,如果對供貨渠道和環節不進行控制,如果對前期的招標工作準備不夠細緻,極易給投標人留下投機的空隙,不但不能降低材料的採購價格,並且會給中標後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帶來被動的局面,甚至給以後的工作造成制約。

  6.最佳經濟批量的選擇與管理

  一項工程的建設,耗資上億元,長達幾年。如果能夠隨時購入所需要的材料,就不需要原材料的儲存,就可減少財務費用,就能盤活建設資金,也就能降低建築工程成本。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很難使所有建築材料都能夠達到隨時使用隨時購買的目的,況且大部分材料要經過檢測合格後才允許使用,即使是市場供應量充足的材料,也會因為供貨地點的遠近,運輸途中可能出現故障或問題,給工程的順利進行帶來不確定的因素,導致建設過程中的停工待料而延長工期。為了保證工程的建設能夠Ⅲ頁利地進行,材料的分批採購、計劃性地儲存也是非常必要的。從材料促銷的方式對採購成本的影響考慮,零星採購,材料的價格較高,批量採購,可能會得到供貨單位的優惠;從材料管理費用對材料綜合成本的影響考慮,過多的材料庫存,會佔用較多的採購資金,會增加倉儲管理,會增加費用開支。

  7.結語

  綜上所述,建築材料的採購和管理,是建築工程的核算依據,直接影響著建築工程的造價。完善材料採購和管理的控制體系,加強和提高材料管理人員的成本意識,探索和尋找降低材料採購成本的最佳方法,正確處理材料的批量採購與建築成本的匹配關係,合理運用成本一效益分析的財務管理工具,就能夠達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法精,張德光,等. 建築材料管理條例[J]. 青島建築工程學院學報,2008.

  [2] 宋曉華. 建築材料批量採購與管理[J]. 青島建築工程學院學報,2005.

  [3] 胡逢成. 建築材料成本控制[J]. 鐵路建築,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