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財務會計系畢業論文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最終目的都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差異性是制約著會計職能的發揮和實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財務會計規範化操作與發展走向 》

  【文章摘要】

  財務會計是企事業單位中最重要的工作環節之一,能夠通過財務會計的統計工作反映出企業與事業單位目前的經營狀況,現金是否充足。要做好企業與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統計工作就要從兩大方面入手。既要把財務會計工作的基礎夯實,實現規範化的操作。讓財務檔案的整理和彙總等相關操作,完整有序的進行,為企業提供真實、全面的參考資訊。也要摸索財務會計工作中新的走向。不拘泥於傳統的束縛,不斷適應金融行業的發展、企業的需要與社會的進步。

  【關鍵詞】發展走向;財務報表;工作規範;現金流量;規範化管理

  1財務會計工作中的不規範現象與原因

  1.1財務會計崗位的特殊性造成人員素質不高

  在眾多企業中,因為財務會計的職位非常重要,常常掌握著一個企業的命脈。因此很多企業,盲目的啟用親屬作為企業的財務總監和會計工作人員。而現實往往是這些親屬,只具備很少的會計財務知識,工作能力差、效率低。因此,給財務會計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工作隱患。

  1.2移交手續不完整,工作環節脫位

  在實際工作中,出現財務人員的人事變動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有的工作人員提出辭職,或者一些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因工作表現出色,得到提升,去負責更加重要的工作。這些環節都涉及到工作的移交問題。很多企業對工作移交的流程沒有完善的設計。一些原始資料產生了遺失。或者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重新核算。這都讓財務會計工作的效率大幅度降低。

  1.3對財務工作不能產生足夠重視,工作模式停留於表面化

  企業管理者重視的是企業的利潤,重視的是財務工作人員對企業的忠誠度。但卻沒有真正的關注如何高效規範的做好財務會計工作。認為財務工作就是固定的模式流程。只要財務工作者是自己放心的人員,就高枕無憂了。長此以往,一方面會讓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產生鬆懈的工作思想。工作不能得到充分認可,缺乏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心。一方面,企業也不能夠真正的發揮財務統計工作的作用。以財務報表體現的資料為參考準確的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做出準確的判斷。這些都讓財務工作缺乏規範性和高效性。

  2規範化科學化財務會計工作建議

  加強職業思想建設,提高會計人員從業素質企業管理者對於會計基礎的監督工作應該嚴格按照規章制度的制訂要求施行,對於有無法定性或有疑問的事項一定要追根溯源,確定每一項稽核通過的交易都符合要求,必需要以實質重於形式的要求完成工作,對自己負責的同時也要對公司負責。財務人員自身也需提高業務學習的自覺性,使其熟悉並能嚴格執行國家的財經法律,在辦理具體的會計事務中,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敢於抵制歪風邪氣,同一切違法亂紀行為作鬥爭,樹立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規範工作基本流程庫存現金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庫存現金實行限額管理,公司的日常庫存要嚴格控制在已向銀行申請的額度之內。庫存現金只應在支付給職工個人的獎金、補貼、福利補助、差旅費等款項或支付給不能轉賬的企業或個人組織報酬和貨款範圍內使用。其它所有收入款項都應如數存入銀行,不得坐支現金。企業使用網銀支付款項的,應確保網上銀行支付必須經兩人及以上人員共同操作完成,避免單獨一人完成付款流程。

  3財務會計工作適應發展的特色

  首先,新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是一種以事項會計為根底的,能夠向資訊運用者充沛披露有關企業將來開展前景,盈利預測,現金流量等財務資訊的更為簡明易懂的一種互動式的實時報告。這種財務報告由於資訊量的不時擴充套件,會使得資訊的範圍上將有很大的擴充套件,將更多反映非貨幣性的資訊。在資訊的表述方式上,不再僅限於文字與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運用圖形與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達資訊內涵,做到圖文並茂,音像俱全,使資訊的表達更形象、直觀、易於被運用者承受和了解,以便在網路上轉輸的、表式資訊更為簡明易懂的實時報告。報告注重雙向高效的資訊傳送。其次,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是一種以事項會計為根底的,能夠向資訊運用者充沛披露有關企業將來開展前景,盈利預測,現金流量等財務資訊的更為簡明易懂的一種互動式的實時報告。這種財務報告形式自創與交融了現有的幾種對將來財務報告的預測,它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報表為支柱。這種財務報告形式經過增加全面收益報表,能夠讓報表運用者更分明地得到有關一個企業財務業績的全部資訊,更好的滿足資訊運用者對企業財務資訊特別是反映企業將來現金流量的預測資訊的請求。從而為會計資料的分類、重組、再分類、再重組提供了無限的自在空間。同時,這種財務報告形式是一種實時報告系統,有效地處理了資訊的時效性問題。它經過提供實時的財務資訊,為運營決策者和資訊運用者做出正確的判別效勞。

  【參考文獻】

  [1]於霞.新形勢下會計職能實現的途徑[J].遼寧財稅.200107

  [2]肖振西,王智慧.關於會計職能的再認識[J].財稅與會計.200201

  [3]王正德.談新形勢下會計職能的轉變[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203

  [4]李琳,李力勳.淺議會計職能的轉變[J].陝西農業科學.200505

  [5]王京民.論中國企業會計職能作用的現狀及政策建議[J].今日科苑.200612

  [6]李慶麟,李莉思.論會計資訊化對傳統會計職能的影響[J].經濟師.201208

  [7]胡錦明.會計職能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拓展是歷史的必然[J].貴州商專學報.198803

  [8]陳美華,李旭萍.對人為系統職能的反思[J].財會通訊.199112

  [9]丁時勇.會計職能辨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02

  篇二

  《 高職高專財務會計實踐教學思考 》

  【摘要】

  高職高專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應用性專門人才,任務在於培養任務在於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因此,高職教育不僅要注重基礎理論的實用性、技術理論的應用性,更要注重教學過程的實踐性。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浪潮的衝擊,會計教學領域的一些舊理念、舊方法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發展。本文針對高職會計實踐教學的現狀,簡單概述會計實踐教育薄弱的原因,並就改進會計實踐教學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財務會計;實踐教學;改進方案

  國家早前就提出過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可見實踐能力在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實踐操作能力是就業能力的核心。財務會計作為會計類專業的主幹課程,其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激烈的競爭形勢給高職高專財務會計教學提出了挑戰,怎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會計專業生,是教師們急需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一、高職高專財務會計實踐教學現狀

  目前,各高校對財務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都還是比較重視的。在師資隊伍的建設、裝置材料添置、校外實習培訓等方面都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花費。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學生們“紙上談兵”的現狀,可是,往更深層次剖析,財務會計的實踐教學依然還有很多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課程教學安排不合理

  對於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說,實踐操作能力應該是他們與其他高校之間競爭的優勢,可是,理論教學依然佔據了各大高職院校的課程設定、教學課時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多數部分。儘管校方和教師意識到財務會計是一門操作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還是沒有擺脫理論教學的方式,導致現在的財務專業主要是通過模擬實習為主的實踐,並沒有從根本上讓學生真槍實彈的面對矛盾去解決問題。

  二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有待加強

  會計實踐指導教師作為學生實踐操作的指導者,首先自己就要具備很強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戰經驗,教師的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專業的知識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雖然理論基礎紮實,但是由於參加社會實踐的次數和時間不多,所以,實踐功底薄弱。教師本身的就缺少實踐教學經驗,在指導學生時往往是力不從心,草草了事。

  三實踐教學環境不理想

  雖然大多數高職院校都配備了校內模擬實訓室,但是由於經費短缺、技術落後等原因,致使實訓室配置材料不夠全面,功能單一,只能從事簡單的會計核算,無法滿足學生進行多樣化實踐的需求。實訓室很難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甚至因此而荒廢了。

  四實踐教學方式

  如今高職教師擺脫了過去的“三個一”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的教學方式,正逐步向多媒體教學轉變,其理論教學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和先進,可是對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會計問題的課題教學上,教學設計依然死板,沒有突破室內教學的侷限性,課件內容完全來自教材和參考書,缺乏來自於社會的真實性和可行性。

  二、提高財務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舉措

  一構建完整的校內實踐體系

  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保障,學校應該在財務會計專業教學體系上增加對實踐教學和操作技能培訓的比重,逐步建立課堂實訓、階段實訓、綜合實訓的多方位校內實踐體系。第一,課堂實訓。教師除了教授學生基礎的專業知識以外,也要對學生的實踐進行指導、對實訓資料進行講解。第二,階段實訓。每完成一門重要或者難度較高的課程,教師就要引領學生進行總結和歸納,針對這些課程的內容,加強相關實訓。在財務會計學習完結後,留出一定的時間進行課程的階段綜合實訓,讓學生對這門課程有個整體的感知和領悟。第三,綜合實訓。畢業前,通常學校都會安排學生進行實習培訓。在這之前,學校空出一段時間在校內進行綜合模擬實訓,內容涵蓋整個財務工作流程。這樣,在實訓完後,學生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會踏實些,不再畏懼會計工作,而是精力充沛的去迎接實際工作崗位的挑戰,順利圓滿的完成從學校裡的學生到企業工作人員的轉換。加大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加強制度建設,加大實踐教學管理力度,對財務會計實踐教學而言尤為重要。與企業建立深層次的合作關係,建立學校與企業的產、學、研聯合體,實現工學結合,與企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革新、技術開發等各個領域開展合作。

  二提高會計教師的實踐能力

  除了學生要不停的學習知識、參加實踐活動,作為老師,更應該嚴苛自己,跟進社會的步伐。學校要發展,必須建立一群技術水平過硬,實戰經驗豐富,具有雄厚師資力量團隊才能夠從根本上促進學校和學生的進步。學校可以跟企業、事業單位、會計事務所進行合作,聘請優秀的財務總監、註冊會計師等進行授課講座,彌補學校師資力量的不足;將一部分還需要加強鍛鍊的教師,安排到企業單位進行掛職學習,提高教師們的應用能力;讓會計教師經常瞭解時事新聞,並且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熟悉一些處理特殊問題的方案及對策。作為教師本身,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和鑽研,在更好的為企業服務同時,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三優化實踐教學形式與方法

  第一,單元設計教學。單元教學就是指把課程按崗位劃分為若干單元,對每一個單元實施教學時,都要進行單元設計。每單元的理論知識講解完後,都要按要求佈置相關任務,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實訓練習,教師在學生實訓過程中,對存在的問題加強總結,最終達到實訓的標準。第二,觀摩教學。時常帶領學生到企業、銀行等單位參觀,瞭解關於會計專業方面的內容和流程,讓學生深刻了解實踐活動的生動性,並且要求他們根據所學的知識,加以思考和感悟。第三,演示教學。利用幻燈片、電視錄影、多媒體教學等演示教學,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演示和解說實務操作流程,能讓學生建立起感性認知,增強學習興趣,擴寬知識面。

  四創新考核方式

  傳統的考核方式都是以理論知識為基礎的,這讓學生們只重視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死記硬背,並不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學校的期末考核制度應該也要將實踐能力的測評納入期末考平當中。同時對老師的考核和審評也要嚴苛認真對待。結束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為財務會計實踐教學改革提出了方向,就業的嚴峻形勢和學生對職業技能的渴望為財務會計實踐教學改革吹響了號角。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它的發展必須走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路子,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辦學特色,讓學生在接受較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同時具備高超的職業技能。會計行業是一個“職業道德要求較高、資金密集、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行業”,要求會計專業人員要有較高的素質,這就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在高等職業教育會計教學,尤其是會計實踐教學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在不斷的探索和研究中,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實踐教學改革一定能夠實現新的突破,為高校人才培養髮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啟.淺議高職高專財務會計專業實踐教學[J].現代經濟資訊,2015,273:11-12.

  [2]譚曉蘭.高職財務會計實踐性教學的定位思考[J].商場現代化,2012,452:13-14.

  [3]溫毓敏.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實踐教學研究[J].消費導刊2013,147:22-23.

  [4]郭彪.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財務會計實踐教學方法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2,787:33-34.

  [5]金亞平.改革《企業財務會計》教學模式培養應用型人才[J].成才之路,2013,147:22-23.

  篇三

  《 國有林區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研究 》

  一、做好林業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主要措施

  針對上文分析的林業企業會計工作在停伐後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以下措施對問題進行解決。

  一加快林區改革的腳步

  按照《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加快推進國有林區的改革,從根本上改變國有林區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現狀。現在國有林區會計制度應用沒有統一規範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國有林區企業性質定位不明確,國有林區產權虛置,政事企不分,各類經濟業務混亂情況嚴重,企業生產經營與政府財政補助都在企業一本賬核心算。只有從本質上解決企業的性質問題,才能從源頭上解決適用哪種會計準則制度。如果明確了企業姓“企”那就適用企業會計制度;如果姓“事”,那就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

  二加快新舊會計準確制度的銜接

  隨著國有林區轉型發展,以後森林旅遊、特色種植、養殖、綠色種苗、林特產品等替代產業將獲得極大的發展,並有可能組建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必須要執行新的會計制度準則的。因此,林業企業只有從現在開始執行新的會計制度準則,才能使財務人員儘快適應新準則,培養高素質的財會人員,從而為以後經濟轉型發展打好基礎。

  三加強停伐補貼資金核算管理,儘快出臺管理辦法

  停伐後的林業企業中的資金中的絕大部分都由天保資金和停伐補貼資金組成,而天保資金和停伐補貼資金從本質上來講都是國家財政拔款,而現行林業企業會計規範中只有對天保資金的管理辦法,而沒有對停伐補貼資金管理的辦法。因此,為了使林業企業中停伐補貼資金管理能夠得到加強,並使林業企業中的會計人員能夠熟練、完善的掌握核算過程中使用的方法,確保停伐補貼資金的合理使用,需要上級財政部門儘快出臺停伐補貼資金的核算管理辦法,對資金的使用進行規範。各地林業企業也要對有關天保資金和停伐補貼資金的會計核算規定進行認真貫徹,通過對會計核算進行規範加強對資金的監督力度,確保天保資金和停伐補貼資金能夠實現專項儲存、專項管理、單獨核算,從而確保天保資金和停伐補貼資金的會計資訊的完整、及時、真實性。

  四在各林業企業實行集中報賬制度,設立集中報賬核算中心

  為了確保國家投入的資金安全,各林業企業在林業局級設立集中報賬中心,實行集中報賬制度,取消林業局的二級核算單位,在基層單位中只配備報賬員,不設財務結構。通過報賬,可以使實現對財政投入的資金的封閉管理,全程監督,專款專用,避免挪用擠佔,加強了對資金的直接控制,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資金使用的安全性。

  五加強人才培養

  注重現有財務人員繼續教育,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財務人員工作地位,適當提高工作待遇水平,提供良好的培訓晉升機會,增強財務工作吸引力,在現有職工中發掘人才,將那些具有高學歷、工作能力強的人才吸引到財務戰線上來,保證財務人員平穩過渡,有序交替。注重現有財務人員的繼續教育,不斷更新知識,提高工作能力,使現有財務人員既能完成企業類經濟業務的處理也能完成行政事業性經濟業務的處理,成為全面人才,為將來林業企業政企、事企業分離打下良好基礎,無論分到企業單位還是事業單位去,都能適應所在單位的工作需要。停伐後雖然使林區企業在一段時間內都處於“陣痛期”,但從維護國家生態可持續發展來看,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現實情況將逼迫林區人們必須轉變思想,大量的新興產業必將發展起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林業企業財會工作,要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從基礎工作入手,不斷對財務管理工作和會計核算工作進行加強,同時,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林業企業的監督工作,只有做好這些工作,才能使林業企業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結束語

  在對林業成本進行核算的基礎上要對歷史成功經驗進行不斷總結,從而對傳統林業成本核算方法進行不斷的修改和完善,全面反映和監督林業的經營過程中的存在的各種問題,使林業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能夠得到進一步加強。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