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郵政金融相關論文

  以確保郵政金融資訊保安 ,落實郵政金融安全防範措施為目的 ,研究了郵政金融網路受到威脅的兩種型別 ,即對網路資料的威脅以及對網路裝置的威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郵政金融相關論文,供大家參考。

  郵政金融相關論文範文一:關於郵政金融體系的國外經驗借鑑及啟示

  論文關鍵詞:郵政金融體系 國外經驗 借鑑

  論文摘要:我國郵政儲蓄改革作為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不斷探索和深化。而國外郵政儲蓄的改革則先於我國,且已有許多成功先例可供借鑑。本文在分析國外郵政儲蓄改革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我國實際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與世界許多國家一樣,我國郵政儲蓄體制改革作為金融體制改革和郵政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歷鑑及了一個較長的、曲折的探索過程。如何借鑑國外成功經驗,緊密結合我國實際,增強郵政儲蓄機構風險防範意識,構建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機制,妥善解決和彌補自身在法人治理結構、經營管理、市場定位、內部控制和風險防範、人員專業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缺陷,確保其長遠發展和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已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和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我國郵政儲蓄的歷史沿革

  我國郵政儲蓄始辦於 1919年,新中國成立後,人民銀行於1951年委託郵政部 門代理儲蓄業務,1953年停辦。1986年國家為充分利用郵政網路籌措資金,恢復郵政部門代辦儲蓄業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郵政儲蓄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時期。1986年到 為起步階段。依託郵政的網路設施,郵政部門為人民銀行代辦儲蓄業務,並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被廣大城鄉居民開始認可和接受。199o年到 1998年為平穩發展階段。郵政儲蓄由代辦模式轉變為自辦模式,郵政儲蓄資金全額轉存人民銀行,雙方協商確定轉存款利率。1999年到 2002年為快速提高階段。郵電分營、郵政獨立執行後,郵政儲匯業務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成為郵政業務中規模最大、增長速度最快、貢獻率最高的高效業務和支柱業務。2003年開始進入改革發展階段。2003年國家出臺了一項意在促進郵政儲蓄改革的重要舉措,即從 2003年 8月 1日開始郵政儲蓄存款實行新老劃段,此後新增的儲蓄存款資金由國家郵政局 自主運用,原有的存款繼續按原固定利率轉存人 民銀行並逐步轉出,從此揭開了郵政儲蓄市場化改革的序幕。

  經過 2O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郵政儲蓄已建成覆蓋城鄉網點面最廣、交易額最多的個人金融服務網路:擁有儲蓄營業網點 3.6萬個,匯兌營業網點 4.萬個,國際匯款營業網點2萬個,其中有近 60%的儲蓄網點和近 70%的匯兌網點分佈在農村地區,成為溝通城鄉居民個人結算的主渠道 截至 2007年 6月底,全國郵政儲蓄存款餘額達到 1.7萬億元,存款規模位居全國第五位。

  二、我國郵政儲蓄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公司治理架構不完善。目前,郵政儲蓄機構沒有建立相對完善的相互監督、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架構,導致郵政儲蓄機構的各項管理制度難以執行,流於形式。如郵政儲蓄機構接受來自同級郵政局的管理,直接削弱了上一級郵政儲蓄機構的指導作用;省、市、縣三級機構沒有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郵政儲蓄機構缺少從事金融專業的經營管理人才;管理者缺乏金融從業經驗和管理理念滯後;市場機制難以約束高管人員的行為等。

  2、郵政儲蓄銀行市場定位模糊。郵政儲蓄機構的市場定位,既強調商業性又強調政策性;既面向農村、社群又面向城市、中小企業;既經營資金批發業務又經營零售業務,業務經營品種有大而全的思想傾向。商業銀行在傳統存貸業務上的競爭已達白熱化程度,郵政儲蓄機構在信貸市場上,一無客戶資訊資源,二無信貸管理經驗,極有可能處於不利地位。

  3、資金運用渠道相對單一。一是在目前的郵政儲蓄管理體制下,郵政儲蓄新增資金要全部上劃國家郵政儲蓄機構,由國家郵政儲蓄機構統一運用,地方郵政儲匯部門無權運用,致使資金運用受到限制。二是欠發達地區金融環境比較落後,審批難度較大,尚未開辦資產業務試點工作。三是獲准開辦小額存單質押貸款業務,其市場規模十分有限,業務品種相對單一。

  4、資金迴流渠道不暢。多年來,郵政儲蓄機構在農村大量吸儲,卻不放貸,加劇了我國農村經濟建設資金投入的不足。在資金運用上,基層郵政儲蓄新增存款的運用許可權全部上收總局,致使來自農村自身積累的資金大多流向了城市及工業領域,資金運用渠道只是通過匯兌和綠卡進行,制約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5、風險防範和內控機制不健全。一是內控制度建設有待加強,業務操作流程存在漏洞。二是制度執行缺陷,部分制度落實不到位。三是風險防範意識較差,安全保衛系統存在安全隱患。四是缺少對落實制度的監督和內控制度的後評價機制等。

  6、部門設定不合理。目前,郵政儲蓄機構仍沿用傳統的郵政管理體制,組織管理模式處於初級階段,部門設定主要圍繞儲匯和中間業務設立,缺少信貸、風險、會計結算等資金管理部門,缺乏科學的決策、管理和制衡機制,對基層儲蓄營業網點的管理模式也不統一。

  7、分賬核算不徹底。一是分賬核算是在現行管理體制和財務管理模式保持不變前提下實施的,沒有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二是部分成本費用確認主觀隨意,核算方法簡單影響核算結果。三是對財產和人員的劃分界定標準籠統、操作性差,難以體現分賬核算的準確性。

  8、金融專業人才匱乏。懂經營會計管理的高階管理人才嚴重缺位,專業人才相對匱乏,業務人員素質普遍偏低,主要表現是:熟悉的金融業務僅限於儲蓄,對於信貸、風險管理、銀行會計、資金定價等專業知識瞭解不多;現有金融從業人員尤其是基層人員大多沒有經過正規的金融專業知識培訓。

  三、國外郵政儲蓄的發展概況

  目前,世界上約有 7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理郵政儲蓄業務大致可分為四類經營模式:一是以日本為代表的準商業化經營模式,即郵政儲蓄尚未與郵政分離經營,但郵政儲蓄資金已開始實行自主商業化運用:二是以法國為代表的混合經營模式,即郵政控股公司下設立郵政儲蓄、保險、理財和清算業務四個子公司進行混合經營:三是以德國為代表的分離經營模式,即成立獨立的郵政儲蓄銀行,實行商業化經營;四是以美、英兩國為代表的退出金融服務市場。本文主要介紹前三種模式。

  1、日本郵政金融的發展。日本郵政金融業務在郵政省的直接領導下,至今已有 122年的歷史。20世紀 50年代,郵政儲蓄開始獨立經營,以年均 50%的速度增長,但 由於這期間,日本經濟由恢復轉向起飛時期,民眾儲蓄能力不高,民間金融業的快速發展,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郵政儲蓄業務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開始 日本郵政儲蓄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業務種類不斷增加,服務手段和設施不斷向現代化邁進,經營措施更加靈活多樣,郵政儲蓄成為國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務專案,郵政儲蓄規模名列世界首位,並博得“第二財政預算”的美譽。日本的郵政儲金機構是由郵政省內設的儲金局、12個地方性儲金中心及遍及全國的24000個郵政局所構成的。郵政省儲金局是郵政儲匯事務的管理機構,負責制訂相關業務經營計劃,指導基層單位實施、並管理、指導全部業務,儲蓄資金轉存大藏省的信貸局,大藏省信貸局將這部分資金作為財政投資及貸款的重要資金來源,用於對文教設施、社會基礎設施、農業現代化等方面的投資和貸款。現在轉存到大藏省信貸局的儲蓄存款餘額約佔郵政儲金局總資產的98%左右。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原有的財政投融資體制在郵政儲蓄資金運用上的低效率備受責難,2001年 4月,日本郵政儲蓄以財政投融資制度改革為契機,開始了資金全額 自主運用,但仍面臨強大的改革壓力。本屆政府一直強力推進郵政 包括郵政儲蓄私有化改革,但由於龐大日本郵政儲蓄涉及上層政治和基層經濟之間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改革步履維艱。

  2、法國郵政金融的發展。1881年郵政儲蓄業務正式開辦此後業務逐步拓展,先後開辦了養老金儲蓄業務、代理國債業務、撫卹金髮放業務、個人支票業務、住房儲蓄業務和投資基金業務等。郵政金融籌集的資金主要是用於地方行政部門、國家公益事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投資。由於法國郵政金融為公眾提供了各種便利的金融服務,深受法國公眾歡迎,在法國金融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99年,在法國金融業私有化自由化和銀行業重組等一系列重大變革的背景下,法國郵政也進行了改革,在法國郵政局下設一個控股公司SF2,並根據郵政金融的不同業務,設立郵政儲蓄、保險、理財和清算業務四個子公司,控股公司SF2持有郵政儲蓄 100%股份,以及保險理財、清算等公司 50%以上的股份。2004年 1月,法國通過了郵政自由化法案,同意開放國內郵政市場,並決定自2005年起,法國郵政也可以辦理銀行和保險業務。目前,法國郵政已開始籌建郵政銀行,把過去由法國郵政局所屬控股公司 SF2所擁有的郵政儲蓄、保險、理財、清算等四家分割式經營的公司統一整合為郵政銀行。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利用郵政網點,向普通大眾提供完整的金融服務。郵政銀行定位是保持零售業務傳統面向低收入客戶,提供簡單、便捷的金融產品。

  3、德國郵政金融的發展。為吸收社會資金,支援戰時經濟1939年德國開辦了郵政儲蓄業務。這種郵電部經營管理、政企合一的經營模式一直延續了50年,直到 ,德國實行郵政、電信、郵政儲蓄分離經營,成立了郵政、郵政銀行和電信公司三家國有獨資公司。成立的郵政銀行只吸收存款,不辦理貸款業務,同時兼營一些簡易保險及簡單的中間業務。郵政銀行和郵政公司之間仍保持密切關係,郵政銀行的許多營業視窗仍設在郵局,雙方共同使用郵政網路設施;雙方通過各自的業務比重,分擔成本費用,各享收益。但由於當時德國郵政公司和郵政銀行之間完全獨立,特別是在改革立法上也沒有明確規定郵政銀行必須使用郵政網點,給雙方在經營上帶來不少摩擦和矛盾,郵政銀行曾~度在一些地方脫離郵政網路,自設營業網點為解決上述矛盾,適應銀行監管的要求,1995年德國政府對郵政銀行實行了股份制改造,由政府的全資公司改造為政府擁有82.5%的控股公司,將郵政銀行 l7.5%的股權劃歸德國郵政公司所有;同時郵政銀行正式成為“全能銀行”,可以辦理貸款業務。1999年德國政府又將郵政銀行 82.5%的股權出讓給德國郵政公司;通過上述體制改革,德國郵政銀行開始全面走向市場。1999年 6月德國郵政銀行收購了德國十大銀行之一的德國住房與地方銀行DSL的所有股權,成為 DSL的全資控股公司,郵政銀行的存款業務與DSL銀行的住房信貸業務進行了資源整合,有效地改善了郵政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2004年月郵政銀行 33%的股票在法蘭克福、紐約等地同時成功上市。

  四、國外郵政儲蓄髮展的經驗啟示

  1、雖然世界上開展郵政儲蓄的國家並不算多,但郵政儲蓄在在開辦國郵政金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無論在~些發展中國家,還是日本、法國、德國等高度工業化國家,郵政儲蓄機構都是存在的,並在國家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後仍將根據各國國情繼續存在和發展,在經濟建設和金融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實現執行國家郵政金融的發展戰略和政策的基本任務。

  2、政府對郵政金融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郵政儲蓄作為重要的金融業務,有關國家政府通過制定郵政金融的制度和政策,從監管、利率、擔保、稅收等方面提供適時的支援和保障,培育、促進和調控郵政金融的發展,達到防範金融風險,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例如,法國政府對郵政金融業務實行優惠利率和減免稅政策,參加 A種儲蓄所得的全部利息收入享有依法免繳個人所得稅的優惠,目前全法國只有郵政和松鼠銀行辦理這種儲蓄業務。日本確定每年的 l0月為郵政儲蓄月,郵政省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儲蓄促銷活動,政府部門通力協助。   3、網點眾多、服務網路設施齊全、專業化經營和獨立核算是共同特點。郵政儲蓄依託郵政,營業網點數量明顯多於其他銀行機構,獨特的網點優勢為郵政儲蓄向普通民眾或偏遠地區居民提供基本金融服務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藉助原郵電系統在資訊科技上的優勢,使郵政儲蓄網路系統不僅能延伸至城鄉各地,服務區域明顯比其他商業銀行寬泛,建立了自身的服務特色。郵政儲蓄均實行專業化經營和獨立核算,為郵政儲蓄得以長期發展、開辦商業銀行業務奠定了良好基礎。

  4、業務範圍寬窄不一,經營方式靈活。郵政儲蓄銀行的業務範圍基本等同於其他商業銀行,而處於與郵政混合經營或實行準商業化經營的郵政儲蓄獲准的業務範圍比郵政儲蓄銀行要狹窄得多。如德國郵政銀行為全能銀行,與其他商業銀行沒有多大區別;尚處於混合經營下的法國郵政儲蓄資金只能用於購買國債或轉存國家儲蓄金庫;日本郵政儲蓄在很長一段時期,將其全部資金通過大藏省資金運用部,交給財政投融資進行運用,自己不得對資金進行任何形式的運用。

  5、郵政儲蓄的相關法律法規健全。許多國家郵政儲蓄機構設立前均制定有關法規,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其職能定位和業務領域。日本於 1947年 l1月實施的66郵政儲蓄法》和 1948年6月實施的《郵政匯兌法》和《郵政轉賬法》,至今仍是日本郵政儲蓄業務發展的重要法律依據。而我國直到現在仍未建立單獨的郵政儲蓄法,只是在《郵政法》裡對郵政儲蓄做了法律說明。

  6、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是現代金融企業的重要衡量標誌之一,也是現代商業銀行有效運作的前提日本、法國、德國郵政儲蓄法人治理結構相當完善,這不僅解決郵政儲蓄機構按現代企業制度理順經營機制,提高管理效率,而且有利於處理好政府與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的關係,為郵政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五、加快我國郵政儲蓄改革的建議

  1、穩步推進郵政儲蓄改革,明確郵儲銀行的市場定位。郵政儲蓄改革既要處理好綜合郵政業務與郵政儲蓄的關係,又要處理好郵政儲蓄與整個農村金融體系改革再造的關係,還要在支援郵政儲蓄銀行規範發展與支援其他金融機構改革創新之間保持平衡,需要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在市場定位上應堅持充分依託和發揮網路優勢,完善城鄉金融服務功能,以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為主,為城市社群和廣大農村地區居民提供基礎金融服務,與其他商業銀行形成互補關係,支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郵政儲蓄銀行公司治理架構。郵政儲蓄銀行必須以市場機制為主導,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商業銀行公司治理要求,儘快建立起完善的治理架構和銀行組織體系,進一步健全崗位職責,加強制度約束,改善組織結構,實行扁平化管理,建立科學的薪酬管理制度體系,儘可能發揮當前市場機制的效能,儘量減少現有模式的負面影響。改變傳統就業意識,建立高效人才流動機制,強化薪酬管理,健全人力資源價值評估體系,完善市場服務,消除市場分割和壁壘。

  3、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規劃郵儲銀行的業務領域和重點。隨著存貸利差的縮減,中間業務成為各家銀行收入的主要增長點。中間業務無需動用銀行資金,低風險,穩收益。因此,要努力提高承諾、劃轉、代理等中間業務比重,依託於郵政集傳遞實物流、貨幣流、資訊流三位一體的通訊網路優勢,廣泛開展電子商務。遵循“四性”經營原則,資金主要投向通訊行業和居民消費領域;負債主要是吸收居民小額中外幣儲蓄存款。經營中要吸取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粗放經營模式的教訓,在資產質量不斷優化的同時擴大業務範圍和經營規模,追求質與量和諧一致的可持續發展。

  4、提高監管有效性,為郵儲改革提供保障。一是監管部門要督促改革後的郵政儲蓄機構增強內部控制意識,認真貫徹“內控優先”理念,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規範操作流程。二是監管部門要做好郵儲機構監管法規的制定和已有法規的修改完善工作,加強市場準入和高管人員任職資格的管理,有針對性的進行現場檢查,督促郵儲機構加強基礎建設,從軟、硬體和人員結構上適應其經營和發展的需要。三是監管部門要做好改革期間人財物及案件防範等方面的監管工作,提高效率,提供保障,確保改革的紮實有效推進。

  5、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銀行是高負債高風險的特殊企業,競爭力主要在於銀行的技術支撐和員工的智慧、熱情以及服務質量。因此,員工要懂經營、會管理,懂業務、會操作,懂理論、會實踐。郵政儲蓄機構要選拔、聘用經營能力強,政治素質高的高階管理人員,聘用有實踐經驗各級經營管理人才。現在我國大部分從事郵政金融工作的員工熟悉郵政業務,但對金融知識掌握不夠。郵政儲蓄從業人員的學歷普遍偏低,結構不夠合理、當前需要做的工作,一方面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訓,擇優上崗;另一方面要加快複合型人才的引進。

  6、儘快出臺郵政儲蓄銀行法規。立法是郵政儲蓄銀行設立的一個先決條件,立法不僅要體現當前的基本國策,而且要反映未來一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要求和體制政策的演變趨勢,處理好法律的穩定性和客觀實際不斷髮展變化的關係,在改革開放中不斷規範、充實和完善。因此,對郵政儲蓄銀行的規範立法,如果現在有一定困難,可先由國務院出臺一個條例,成熟後再立法。

  參考文獻

  1.劉巨集.《日本郵政儲蓄髮展的經驗教訓及對我國的啟示》,《金融參考》 2004年第 7期。

  2.浙江銀監局課題組:《對未來郵政儲蓄銀行功能定位的思考》,《浙江金融》2006年第 1期。

  3.汪秋湘.醑論我國郵政儲蓄制度的改革》《海南金融》 2005年第7期。

  郵政金融相關論文範文二:指紋技術在郵政金融系統中的廣泛應用

  論文關鍵詞:郵政儲蓄 郵政金融 指紋技術 密碼 廣泛應用 生物技術 業務系統 指紋驗證 指紋系統 新業務

  論文摘要:近年來,隨著郵政儲蓄多項新業務、新系統的開發、建設和上線,郵政金融資訊化蓬勃發展,金融系統安全逐漸成為一個關鍵性問題。2006年,郵政金融開始啟動櫃員安全認證工程,天津郵政儲蓄使用指紋技術對系統櫃員身份進行認證,開創了天津銀行業領域使用生物技術防範風險的先河。

  隨著金融資訊化程度越來越高和計算機知識的普及、利用計算機犯罪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金融業務的安全性面陸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而諸多事實警示我們,在金融安全工作中外患固應嚴陣以待內患更須防微杜漸。如何降低銀行業內部資訊系統風險有效提高生產系統的安全性是目前各家金融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中國郵政儲蓄業務和匯兌業務在實現了電子化管理之後其業務處理能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是隨著資訊化程度的提高也增加了系統的不安全因素,尤其是資訊採集、系統訪問安全成為各項安全中的關鍵問題。一直以來郵政儲蓄採用密碼方式對系統的人員許可權進行身份控制。然而密碼極容易洩露記憶麻煩、發生問題責任不清而且對於網路黑客、別有用心的訪問者來說竊取、破譯合法訪問者的密碼比較容易由此更容易引發資金案件。因為密碼驗證方式存在一個致命的弱點二不能準確標識密碼使用者就是密碼所有者本人口提高資訊系統的安全性管理是根本.技術是保障。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一套省時、省力而又行之有效的計算機資訊管理系統.把各級管理者們從“擔心出金融案件的憂慮和煩惱‘’中解脫出來呢,近幾年來指紋技術的成熟和廠泛應用為這個想法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指紋技術除了在公安和警用等專業領域廣泛應用外逐漸應用到了民用領域派生出一系列的產品.如:指紋考勤機、指紋門禁機、指紋鎖指紋口盤等。2003年開始指紋技術在金融行業開始得到應用用來解決金融安全問題防範操作風險的發生。

  郵政儲蓄指紋系統2006年吧月天津郵政儲蓄啟動櫃員身份認證系統的建設.在儲蓄統版系統中使用指紋萬式對網點櫃員的登陸和授權進行風險控制。

  技術可行性分析

  1應用性:與其他生物技術相比指紋技術成熟、使用簡單

  2易用性:指紋不存在遺忘丟失情況用來驗證身份萬便、快捷:

  3安全性真正實現‘識別人而不是識別物

  4可實施性:提供多種授權方式解決非現場授權問題、如代理授權、集中授權手機簡訊授權等

  5別經濟性川生價比高、一機多用儲蓄系統與電子匯兌系統可共用、一次投資長期受益無需冗餘大量備用裝置

  6可擴充套件性:考慮到今後業務的發展為新業務接入預留了開放介面。為郵政業務擴充套件、新業務新產品的開發提供了增值平臺。

  經濟效益可行性分析

  1管理成本:指紋驗證身份不用攜帶任何載體。給裝置管理部門減少了工作壓力。只要保證建檔指紋的真實性,把對幾千人的管理轉變為對幾十個指紋系統管理員的管理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2監督功能:指紋系統的統計分析功能.方便了管理者對業務資料和人員工作情況的查詢監督實現減員增效擴大監督範圍提高效率;

  3風險成本與潛在效益:指紋驗證身份後權責分明,避免內部資金案件風險還可為外部客戶提供指紋儲蓄等服務為郵政吸引更多客戶帶來潛在效益。

  指紋系統應用

  指紋系統邏輯結構包括郵政金融業務系統和指紋認證系統兩部分系統之間通過介面互相呼叫、通訊實現業務系統內?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鋇納矸萑現ぃ?繽?所示。天津郵政儲蓄指紋認證系統包括認證和管理兩大部分:認證部分實現本地和遠端的指紋身份驗證;管理部分完成指紋裝置、人員資訊的管理。管理系統劃分為省中心指紋管理系統、區縣指紋管理系統、網點指紋管理系統。目前,天津郵政儲蓄統一的指紋身份認證平臺,可以為多個資訊系統提供人員身份確認功能,凡需要驗證身份的環節指紋中心均可以提供指紋驗證功能.真正實現了身份認證流程的一體化。此外該身份認證系統操作流程規範,對業務系統人員的指紋、身份級別等資訊集中存放、操作流程一致實現了資料共享,便於統一管理。

  指紋系統應用效果

  至2006年年底,天津郵政儲蓄361個網點全部採用指紋系統驗證系統登陸和業務授權者身份所有儲蓄操作員、班組長、支局長實現了用指紋進行簽到/退。天津郵儲指紋系統上線至今已有1年半的時間.執行狀況良好達到預期的效果:

  1有效杜絕了過去由於操作性風險導致的金融案件。採用指紋技術後櫃員操作及授權業務只能是當事人操作完全杜絕了替代和非法授權的情況發生。

  2由於是對本人指紋進行採集和識別,因而別人無法窺視、盜竊他人密碼,從而切斷了非正常途徑傳送密碼的可能防止高智商作案

  3提高工作速度,指紋錄入及識別大約1秒這比手工輸入密碼要快。櫃員和主管都不用費時定期更換密碼,也不必用其他手段來保護密碼

  4該系統應用簡單.不用對使用者作過多要求易學易用。

  從整體使用情況來看,由於分層次進行採集指紋,分層次即授權管理使得天津分行郵政儲蓄系統的內部管理更上一層樓。

  今年3月天津郵政儲蓄業務系統指紋認證系統也已上線今後,天津郵政儲蓄指紋系統還將實現與電子匯兌系統、小額信貸系統等新業務系統的接入,實現一套指紋系統投資多套系統受益的目標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使指紋系統得到充分使用。此外為了加強銀行客戶的資金安全同時更充分地利用現有指紋系統資源天津郵儲還有望在客戶賬戶的管理上增加指紋認證功能即為客戶提供指紋存取款服務和指紋消費服務,以期在銀行業競爭日趨同質化的今天.利用高科技手段樹立郵政儲蓄銀行——安全、值得信賴的現代化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