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統計圖表解讀論文

  地理圖表是地理教學中經常會用到的教學方法,是地理知識的出發點,也是地理知識的歸宿。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談初中地理圖表的教學

  摘要:在地理教學中,有一種教學輔助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圖表。圖表中包含了大量的地理知識,具有廣泛而豐富的地理資訊。運用圖表,地理知識會變得更加直觀和形象,學生在讀圖、析圖、繪圖時,能不知不覺參與到教學中來,對於教學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學中利用圖表的優勢和方法進行論述。

  關鍵詞:初中地理;圖表;讀圖;繪圖

  地理圖表是地理教學中經常會用到的教學方法,它以一個或幾個圖形、表格等形式來展現地理知識、地理資訊和地理現象,是地理的第二語言,也是地理教學的特色所在。我們地理教師都十分喜歡利用圖表,很多課上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圖表:有掛圖,有幻燈,也有黑板上畫的圖表,還有學生自己繪製的圖表……圖表之所以在地理課堂上出現得這麼頻繁,甚至可以說不可缺少,就是因為地理教學中利用圖表進行教學具有很多特有的優勢,下面具體談下有哪些優勢,並進一步闡述在教學中如何強化其優勢。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圖表的優勢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一直有一個傳統,就是利用圖表教學,因為地理知識有很多是複雜而抽象的,而一旦經過圖表形式呈現,就能使地理知識更加形象、直觀,便可以脈絡清晰,重難點突出,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讓學生更容易瞭解,更喜歡參與教學,進行探究,更容易產生興趣。而且便於學生記憶教學內容,突破重難點,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效率。總之一句話,在地理教學中,廣泛、恰當、適時、高效地讀圖、填圖、畫圖和用圖,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而且有助於提高學生充分利用地圖隱含資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突出學科特點,強化地理圖表教學,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既然運用圖表有這麼多的優勢,那麼我們如何強化地理圖表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呢?

  二、如何更好地利用圖表進行教學

  強化圖表教學,利用圖表進行地理教學,需要從很多方面下手,下面我們僅就以下三種辦法來進行論述。

  1.精選圖表。

  精心準備地圖是備課的重要內容,是地理教學中運用好地圖的基礎。利用圖表的第一步就是先要精選圖表,選對圖表,選合適的圖表。何謂合適的圖表呢?首先要具有清晰、鮮明的特點,要簡化,主題突出,讓學生一眼看出圖表中包含的內容,一下子就能抓住圖表中的地理知識。但是不可能都是簡單的掛圖,遇到複雜的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將其簡化為幾張簡單的圖表,再加以疊加,循序漸進,一層層揭示,效果會比直接出示覆雜的圖要好得多。其次,圖表要儘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多利用生活中的內容作為圖表內容,因為地理本來就是來源於生活的,地理也是為生活而服務的,因此生活化的圖表選擇是十分有必要的。再次,要貼近學生的興趣。我們的圖表是給學生看的,如果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達到圖表教學的目的了。我們在選擇圖表時儘量選擇一些新穎的、內容豐富的圖表,這樣就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讀圖興趣,進而產生地理學習興趣。

  2.設計開放式的讀圖練習。

  通過研究近幾年我省的中考題,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多題是以圖表為背景的,考查了學生的讀圖、析圖和應用能力。確實這樣,讀圖、析圖能力可以使學生學起來更加輕鬆,資訊量大增。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和析圖能力呢?我省初中地理科目只是在初一和初二這兩年進行學習,因此我們需要循序漸進,從初一到初二給學生規定不同的讀圖技能要求:初一掌握基本讀圖、填圖、繪圖、析圖能力,初二掌握綜合運用能力,等等。僅僅這樣還不夠,還需要我們地理教師在課堂上多設計一些開放式的讀圖練習。所謂開放式,就是沒有固定答案,只要符合圖表所顯示的知識和內容即可。比如在講完國家地理知識後,多拿幾幅圖來給學生看,讓學生自己談談圖中顯示的內容,談談圖裡還隱含了哪些內容,從橫向、縱向等方向來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加強圖表在教學中的作用。

  3.鼓勵學生動手繪製簡圖。

  經過前面的準備工作,就可以使學生的讀圖能力得到一些提升。接下來就應該是地理圖表的繪製了。地理圖表的繪製與教學技術是中學地理教師最主要的專業技能之一。我們教師在進行圖表教學時要注意自身圖表繪製能力的掌握情況,自己學會根據所學內容繪製相應簡單鮮明的圖表。這還不夠,還要鼓勵學生動手繪製。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圖表教學中,對應的動手能力即是動手繪圖了。動手繪圖是一種很簡單、很奏效的圖表教學形式,也是提高學生識圖、析圖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鼓勵和指導學生繪製有關的圖表,如世界海陸分佈略圖、山河分佈示意圖、地理成因圖、等壓線圖、統計圖等。重要的示意圖、剖面圖、分佈圖、折線圖、地理簡圖等,都應要求學生動手勾畫和繪製。讓學生對照課本中的重要圖表,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臨摹;也可以將課本中的文字資訊變為圖表形式,發揮地圖直觀形象、表現力突出的特點。學生通過親自動手繪製簡圖,能加深對所繪圖中地理知識的理解,對掌握一些繪圖的基本技能也很有實踐價值。

  通過這三個方面的努力,相信圖表教學可以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地理教學,而且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鍛鍊學生的各種能力和素質。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首先分析了圖表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優勢,又通過三個方面――精選圖表、設計開放式的讀圖練習、鼓勵學生動手繪製簡圖來探究了地理教學中如何運用圖表進行教學。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圖表的優勢來強化地理圖表教學,科學選用圖表,教會學生讀圖、析圖、繪圖,培養其良好的讀圖習慣和能力,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反思圖表教學,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圖表教學。雖然圖表教學具有很多優勢,我們都熱衷於運用圖表進行教學,而且中考也重在考查學生的圖表運用能力,但是畢竟圖表教學只是地理課上的一種教學方法,還有許多種教學方法可以使用,我們要與其他好的教學方法相結合,靈活使用,才能最大化地提升地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郭忠良.充分運用圖表 加強初中地理教學[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2:136-137.

  [2]朱誠懇.初中地理課堂圖表有效教學的策略探討[J].地理教學,2010,20:22-24.

  篇2

  高中地理圖表解讀能力的培養

  [摘要]圖表是地理學科的精粹,也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對圖表的解讀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教會學生解讀地理圖表資訊,是地理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提高學生解讀圖表能力,就是要讓學生能對圖表做到圖文轉換、圖圖轉換,綜合、分析、歸納,得出各種資訊,找出有用資訊,判斷、推理、闡釋,最終解決地理問題。教師要採用何種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就非常值得地理教師進行探究。

  [關鍵詞]圖表解讀 圖文轉換 空間定位能力

  地理圖表,是地理事實的骨架。它是地理知識的出發點,也是地理知識的歸宿。一圖一表,勝過千言萬語。地理圖表型別可謂五花八門,例如,區域分佈圖、等值線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景觀圖等。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各種圖表常交替使用、相互配合,即豐富了地理教學的內容,又極大的增強了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圖表的解讀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要讓學生達到對圖表做到圖文轉換、圖圖轉換,綜合、分析,獲取各種有用資訊,判斷、推理,最終解決地理問題,地理教學中必須對學生圖表解讀能力進行培養。教師採用何種方式、方法提高學生解讀圖表能力就值得地理教師進行思考。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主要從圖文轉換能力、區域空間定位能力、挖掘隱含條件能力、圖表歸納整合能力等四個方面進行探究。

  一、圖文轉換能力的培養

  圖表能激發人的情感,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地理知識都可以用圖表、圖形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種將文字訊號轉化為影象訊號的過程是進行形象思維培養的有效方法。教師常用“圖文轉換”來表述圖表和文字之間的關係,把文字轉換成圖表看作是“以圖釋文”,用文字描述圖表看作是“以文釋圖”。教學中常用的“以文釋圖”是指將在各類地理圖表上的地理事實和隱含的地理規律用文字表述出來。一般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能夠根據圖表敘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二是能夠根據圖表進行分析,得出規律性的知識;三是能夠把圖表中有聯絡的地理事物,經過分析加以歸納和總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聯絡實際進行思考,得出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

  圖文轉換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教會學生運用圖表說明問題,理解地圖語言,使學生能夠做到圖文轉換。例如,世界氣候型別分佈圖結合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分析判斷各種氣候型別的特徵和分佈規律;結合某區域的位置圖,分析區位因素。對這些綜合型題目來說,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技能外,更多的是要求學生具有解讀圖表的綜合思維能力。另外,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許多枯燥的地理資料,也都可以用不同形式的圖表表現出來,能有效的幫助學生領會數字含義,真正把地理知識學活學懂。

  二、區域地理空間定位能力的培養

  近年來高考文綜試題中,常常從地理區域人手,要求考生對試題中給出的區域進行定位,再以此為基礎,分析、推理地理特徵來解題。如果定位錯誤,後期努力則無從談起。因此,如何正確判斷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特點以及空間聯絡的規律,已成為地理應考的首要問題。

  根據近年的文綜地理命題特點,區域地理空間定位能力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進行培養:

  1.根據區域的經緯度定位

  地理區域都有精確的經緯度位置,但不是盲目的去識記。教會學生畫簡單的區域圖,並結合實際地圖,逐步熟悉重要的經緯度位置及其相關的重要地理事物。當具備了較紮實的地理區域空間觀念,解題時就能通過經緯度資料進行正確判斷。如:澳大利亞介於100S-400S和1200E-1500E之間;南美洲的中央經線是600W;等等。

  2.通過地理事物的輪廓形狀定位

  國家、地區都有自己特殊的輪廓特徵,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狀。如:義大利半島像個長筒高跟靴;黃河像個“幾”字形;黑龍江像只天鵝;陝西像個跪傭;等等。要善於發揮想象,把輪廓形狀特徵作為判斷地理事物分佈的一把鑰匙。

  3.根據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定位

  有些地理事物可能一時辨認不出,但其周圍事物可以成為判斷推理的依據,通過對相對位置進行綜合分析往往能夠心眼明亮。

  世界大洲大洋的分佈,中國省級行政區分佈也好,就可讓學生把相對位置背下來。比如,教師一邊提問一邊讓學生回答,“亞洲的東邊是什麼”,“地中海的北邊是什麼”等。

  4.依據地理事物的分佈規律來定位

  很多地理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分佈特徵及規律。如氣候型別、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河流徑流量的變化規律,人口的分佈特徵等。掌握了地理事物的分佈規律,再依據圖表中的材料文字、資料或圖表,就不難分析出地理事物所在的空間位置。

  例如,在中國年降水量分佈圖上,秦嶺淮河一線年降水量約在1000毫米,基本上可以判斷南方和北方地區。

  5.利用地理原理來定位

  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分佈是受地理原理支配的,理解、掌握並靈活運用地理原理,就可以間接推出地理位置。例如,根據整體性原理,江南丘陵酸眭的紅壤,可以推斷出多雨的氣候。

  6.特殊地理事物的空間定位

  如判斷南北半球的方法主要有:

  1依據地球的自轉方向判斷:箭頭前東後西;

  2依據大洲、大洋的輪廓判斷;

  3依據東西經度的分佈判斷東增東經,西增西經;

  4依據氣旋及反氣旋的氣流方向判斷;

  5依據物體運動的方向判斷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依據南北半球風帶的方向判斷如西風:北半球是西南風,南半球是西北風;

  7依據氣溫的分佈判斷北半球向北減,南半球向南減;

  8根據氣壓場的分佈判斷夏季大陸是低壓,海洋是高壓;冬季大陸是高壓,海洋是低壓;

  9依據洋流的運動方向判斷如中低緯海區,北順南逆。

  三、從圖表中挖掘隱含條件能力的培養

  就地理學科而言,試題中的隱含條件往往存在於所提供的文字內容或者是所給的圖表中。隱含條件是解決問題、獲得答案的突破口。要從圖表中挖掘隱含條件,學生具備基本的地理知識和技能是前提條件,更關鍵的是具備圖表、圖文之間的有機聯絡和相互轉化。因此,平時就要耐心培養學生細心讀題、讀圖、審題、審圖的習慣。

  四、圖表歸納整合能力的培養

  學圖表是為了用圖表,在地理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圖表進行歸納整合。

  1.複合疊加圖

  把有關聯的若干地理事物綜合在某一圖或表上,擴大圖表的知識容量,保持知識的整體性。平時,要訓練學生把知識點綜合置於地圖上分析,最好把各章節的能關聯的地理知識綜合,形成整體認知。各地理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分析,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理解和綜合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

  2.專題捆綁圖

  把較複雜的地理事物分解成若干圖表,有重點的對某個問題或某個要素進行考查。如對“中國特大城市分佈圖”特點的概括,需要結合中國地勢階梯分佈圖、中國乾溼地區分佈圖、中國熱量帶分佈圖等分析;對某一地域區位因素的分析,要逐個從位置、自然和人文

  3.地理變式圖

  對教材中的形態結構圖進行一定程度的變形。如:由側檢視改為俯檢視;由立體圖改為平面圖;由直觀圖改為示意圖;或將教材中的關聯圖賦予新形式出現。

  4.抽象簡化圖

  把課本插圖中具體提示性質的內容進行適當刪除和處理,使地圖更抽象、簡練,以增大讀圖的難度。

  5.地域辨析圖

  對課本插圖的形態、結構、功能進行變化、遷移和深化,以拓展學生的思維。

  總之,圖表在地理學科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通過圖表能清楚地表達某一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或整體特徵以及某些社會現象之間的區別與聯絡。地理試題多用豐富的圖表資料來顯現地理事實,揭示地理規律。所以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要按照圖書結合,圖文對照的原則,把圖表讀學活,用活。不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死記硬背地理事實和地理規律,而要經常讀圖、用圖,增強空間概念的自我訓練,將一幅幅形象具體的影象印在腦子裡,形成心理地圖,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