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論文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職業素養的關鍵要素,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不僅關乎學生的成長,更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新形勢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摘 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方面存在職業倦怠、不安心崗位、角色意識差等諸多問題。需要採取加強人文關懷、強化激勵、典型引領、心理輔導、改革人事制度、加強考評監督等措施來加強師德建設。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師德建設;現狀及對策

  強國先強教,強教先強師,強師先強德。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其自身的品德和人格、敬業精神和從教行為,直接關係到黨的事業是否後繼有人,關係到能否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因此,要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真正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教育“產品”無次品,造就一支思想道德水平高的教師隊伍是關鍵。本文試就新形勢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現狀及對策作一初步探究。

  一、目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現狀

  1總體看來,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狀態比較積極,但部分教師存在嚴重的職業倦怠問題。

  當前,中小學教師對待教育事業的道德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多元社會環境,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部分教師對中國傳統師德的認同度。少部分教師教育事業價值觀異化,沒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求上進,得過且過。

  2一般說來,女教師比男教師更傾向於自願選擇和安於從事教育職業,部分年輕男教師不安於教育崗位。

  我國中小學尤其是大多數城市的中小學,性別生態失衡問題日漸凸現。女教師的人數遠遠超過男教師的數量。女教師比男教師更傾向於自願選擇和安於從事教育職業。相比之下,有許多男教師則流露出轉入其他職業的意向。主要原因是傳統“男主外”家庭構成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男教師不傾向於自願選擇教育職業,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男教師在入職後不安於教育職業。這就無疑會造成男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和信心均低於女教師。

  3中小學教師基本做到了關愛學生,但少部分教師存在歧視、侮辱學生的現象。

  目前絕大多數教師都希望、也都願意關心和理解學生,但在實際工作中,繁重的工作任務,尤其是在城區大班教學的實際困難,導致教師“心有餘而力不足”。更為不妙的是,我們部分教師偏離了教育的初衷,漠視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學生的人格尊嚴,將自身錯誤的學生觀強加於他們,歧視、侮辱甚至虐待他們認為的“差生”或者“不聽話”的學生的現象時有發生。

  4中小學教師整體敬業精神良好,但是仍有部分教師人生觀、價值觀偏離,奉獻精神不強。

  目前,個別中小學教師受到市場經濟思潮的影響,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思想嚴重,工作出工不出力、應付了事。有的一切向錢看,有錢什麼事都敢幹,沒錢什麼事都不幹。部分教師私自收費補課,城區教師家教家養現象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形象。

  5中小學教師注重自己的道德修養,但需要進一步加強道德反思。

  從古至今,教師非常重視自己的道德學習。絕大多數教師具備道德反思能力,也經常會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道德方面的反思。通過調查,仍有近半數的教師將教師職業定位為“就是一種謀生的手段”。這種較低層次的定位勢必影響到教育過程的方方面面甚至於降低師表形象,如教師在學生面前表現不文明的行為舉止,為了評職稱大打出手,同事間勾心鬥角,沉迷於麻壇牌桌等等,嚴重玷汙了教師形象。

  二、解決教師職業道德問題的措施探究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一個多層次、多途徑的複雜和長期的工程,它和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等有著緊密的聯絡,僅僅依靠簡單的行政規章和行政監督去推動,想使師德狀況迅速得到改善,是不切合實際的。要在不斷提升教師職業道德水準的基礎上,構建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1以人為本,切實加強對教師的人文關懷。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校長隊伍,積極推行民主決策、校務公開,建立崗位能高能低、待遇能升能降的管理體制,為廣大教師創造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和諧環境,讓教師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體會教師職業的價值和優越感,調動廣大教師的從業積極性。

  2強化激勵,給教師一個建功立業的平臺。要開展諸如“師德標兵”評選、“學生良師益友”選拔等活動,喚起教師的愛心,讓他們積極投入到為學生、為家長服務的活動中去。同時,在工作中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學習、進步和提升的空間。

  3典型引領,進一步規範教師的言行。通過開展教師道德教育的研究活動,如“師德演講”“以德治教”學習教育活動,讓教師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和切身感受談體會、談認識。要在我們教育系統內部,深入挖掘、認真培養、大力推介一些師德典型,作為大家學習的榜樣和楷模。

  4以身作則,用校長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感染教師。中小學校長應是師德典範中的典範。在平日的工作中,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樹立勤奮務實、真誠團結、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廉潔自律、克己奉公、關心下屬的良好形象,在群眾中享有較高威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本校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

  5加強心理輔導,給教師一片純潔的天空。可以在學校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展教師心理諮詢活動,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教師開啟心結;對人格有缺陷、心理有障礙的教師加以疏導、教育或勸其改行;建立教師心理健康檔案,跟蹤處理相關問題,確保熱愛教育事業、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從事教師職業工作。

  6加快改革,構建全新的教育人事環境。編制靈活、按需設崗、崗位聘任、公平競爭、按勞分配、優勞優酬、淡化身份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勢在必行,以滿足教師更高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更充分地調動教師的從業積極性。

  7加大師德考評、監督和獎懲的力度。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學校在大力表彰師德標兵且給他們精神和物質實惠的同時,對違反師德規範的教師,要敢抓敢管。將他們的師德表現與榮譽、職務、收入、崗位、從業資格等掛鉤,決不姑息遷就,以此增強廣大教師貫徹執行教師道德規範的自覺性。

  不斷提升整個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水準,不斷完善每位教師的師德修養,是教育的永恆主題和學校的不懈追求。因為,沒有良好的師德做支撐,“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將是一句空話。

  參考文獻:

  [1]李敏.當前我國中學教師師德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教師,20072.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