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藝術教育科研論文

  眾所周知,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對提高學生審美修養、豐富學生精神世界、培養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初中美術教學淺析 》

  一、美術學科對於學生的重要作用

  許多中學生在步入中學之前,就已經接觸了美術學科,可以說從小學開始很多學生就會表現出對於美術課程的興趣,進入中學以後,正是他們對於這門課有更深層認識的階段,而中學美術課程可以激發學生的觀賞興趣,提高學生藝術方面的素質和造詣。

  一美術課程的特殊美感,激發學生對美的認識

  每個學生對美的認識都各不相同,但是對美的追求都是一樣的,大家都喜歡美的事物。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老師教給學生不僅僅是畫畫的技巧,更多的應該是對美術的認識和欣賞能力。

  二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瞭解中國美術發展史

  中國美術的發展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國的水墨畫更是世界聞名,北宋時期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五代時期徐熙的《汀花野竹》,而在民國時期更是有徐悲鴻、林風眠等畫家,代表了中國美術的發展鼎盛時期。而現在美術更是被應用到各種建築的建設中,無不充滿美感,所以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學生會了解中國美術的淵源,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美術派系,來進行繪畫的創作。

  二、美術學科的開展方法

  美術教學,不但要讓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還要教授學生繪畫技巧,讓他們把畫畫當做是一種抒發情感的方式。

  一從臨摹到自成一派

  繪畫的技巧都是從臨摹開始的。從小我們都會找一些自己喜歡的圖案來模仿,然後加上自己的理解進行繪畫,在課堂上亦是如此。老師應該找一些比較符合現代學生品味的繪畫代表來給學生們進行模仿。教授美術課程的方法有很多,老師也可以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二繪畫技巧多樣化,與時俱進

  我們都知道美術中有很多不同類別的繪畫技巧,素描、水彩、彩鉛、油畫等等。而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在專業的指導之餘,應該多一些由他們自己興趣出發的繪畫技巧。現在,學生都很喜歡漫畫漂亮的著色,和特殊的表現形式,或唯美或搞笑,而大多數的中學生也都有自己最喜歡的漫畫型別,如果可以將這些現在學生中比較流行的元素加入到美術的學習中,便可以更加提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美術的創作中。

  三將作業的週期延長,而不是一課一畫

  美術這種特殊的學科,在很多時候需要靈感和興趣的激發,而並不是我想畫就可以畫得出來的,所以老師應該適當地延長美術作業的週期,讓學生在具有靈感的時候開始畫畫,這樣在畫畫時他們會感覺到心情愉悅,並且能夠對自己的繪畫作品更加有信心。

  三、進行美術教學時的注意事項

  在美術教學中,老師應該注重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避免教學模式單一而造成學生的視覺疲勞。

  一老師應該做好充分的樣品準備,讓學生了解擁有繪畫能力的好處

  老師,具有榜樣性,尤其是這種擁有技術性學科知識的老師,應該首先讓學生知道老師本身所具有的能力,讓他們對學習更有信心,所以老師應該首先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並且充分展示,告訴他們擁有這個能力後的好處,讓他們對學習不僅有信心也提高了興趣。

  二上課形式不侷限於書本

  書本教授給我們的是對畫畫的認識和方法,而老師應該運用活躍一些的思維來進行教課,老師可以用一些寫實的東西來進行教學。例如學習空間類繪畫技巧,老師可以帶同學們去學校操場體育場小花園,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場景來進行實地繪畫;而在學習畫人像時,老師也可以隨意抽學號讓學生來做模特兒,讓學生們學習和嘗試畫下自己的同學,形式可以多樣化,可以用素描、水彩以及漫畫的形式來進行展示。

  四、總結

  總之,學習美術的方法多樣化且新穎,不只是為了讓學生們學習到繪畫的基本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生們可以從美術中瞭解到一個作品的美學和在美術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以及創造力。

  篇二

  《 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探究 》

  一、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美術通常是學生比較喜歡的科目,學生往往都喜歡上美術課,如此看來學生對美術課興趣濃厚。實則不然,很多學生不是對美術本身感興趣,而是喜歡美術課堂的相對寬鬆的氛圍,而這不是真正的學習美術的興趣。所以,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學生真正喜歡美術,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美術,從而真正提高初中美術教學質量。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學記》:“親其師,信其道。”一般而言,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某位教師就會喜歡這門學科。因此,教師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多讚賞、鼓勵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靈距離,從而增進師生情感,使師生關係更加融洽、和諧。這樣,學生就會喜歡教師,並對這門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從而使學生真正產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教師要明確美術教學並不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畫家、美術家。學生只有產生了審美意識,隨著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提高,才能對美術學習感興趣,漸漸學會發現美、創造美。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教師不能以太高的標準來要求學生,而是要看學生的作品是否真實反映了學生的內心世界,是否新穎獨特,要多表揚學生,逐漸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此外,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知識和美術學習興趣,達到美育的目的。

  3.用積極評價鼓勵學生。

  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多肯定、鼓勵學生,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增強自信心,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別是在學生沒有信心的時候,教師應該及時鼓勵學生、幫助他們,只要學生有進步,就要肯定。不僅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在學生作業的批語上也要注意使用鼓勵性的話語,使學生樹立學好美術的信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

  4.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

  傳統的美術教學只注重傳授知識,採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藝術修養,致使學生思維僵化,興趣不高,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比如,根據具體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實地觀察,讓學生自己蒐集相關資料,自己總結,自己創造。這樣,能將美術教學和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提高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學生興趣。特別是在美術欣賞課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錄影、幻燈片等,讓學生欣賞美術作品,通過聲音、影象、音樂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通過大量的作品欣賞,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使學生在藝術薰陶中提高創造能力。

  二、有效的技法指導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適當地指導學生。教師對學生進行美術技法指導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適時指導。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指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要在學生“憤”“悱”的時候進行指導,啟發學生。因為這時候學生注意力非常集中,求知慾望很強,教師在此時就行點撥、啟發,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適度指導。教師在進行美術技法指導時,技法的難度要適中,技法過難,學生學不會,技法過簡,學生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全面瞭解學生的已有的美術知識和技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難度適中的技法進行指導。第三,適當指導。技法指導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佔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而喧賓奪主。如果教師指導得過多、過細,會侷限學生的思維,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第四,靈活指導。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不一定非要讓學生刻意求新,創造與眾不同的全新作品,也可以指導學生對一些作品進行改創,如將暖色改為冷色,將點改成線,將線改成面等,對於初中生來說,這也是一種創作。這樣,學生就有章可循,同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藝術創造能力。第五,指導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對學生進行技法指導的時候要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指導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動手獲得感性認識、學會技法。例如,教學生畫蘋果時,教師可以拿一筐蘋果,讓學生自己觀察,摸一摸,然後指導學生作畫。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情趣盎然地主動觀察、作畫,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技法,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三、注重有效評價

  有效的教學評價是有效教學的保障。學生完成作品後,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評價,以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獲得鼓勵和成就感。因此,教師要採用多種評價方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要體現教學的重點。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他們作品的平臺,讓學生互相欣賞、互相評價,總結經驗教訓,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和創造,傾聽學生心中的語言,瞭解學生在每一幅作品中所要表達的內容,給出具體、中肯、鼓勵性的評價。教師對學生作品的肯定會使學生感到他們的想法和創造得到了尊重,是有價值的,可以大膽地去創造,從而使學生在完善作品的同時增強自信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美術,最終提高美術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力。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