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建設論文

  藝術教育對學生素質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具有一般語言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與社團建設關係 》

  摘要:當今高校學生社團文化蓬勃發展,社團活動已經成為學生課外活動重要的一部分。作為社團中的藝術社團也同樣受到學生群體的熱衷參與,並且它已經成為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作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工作者,通過對高校藝術社團的深入調研,深刻認識到公共藝術教育發展與社團建設的緊密關係。本文將從公共藝術教育與社團文化的依託、從屬關係兩個視角進行剖析,以期對兩者之間如何促進與發展的思路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社團建設;依託關係;從屬關係

  如今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日益受到重視,各級教育部門相繼組織相關比賽和活動,以期提高其水平。為了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整體質量,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斷探索,雖然較之以往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水平已經獲得長足的進步,但仍然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筆者根據自己在團委公共藝術教育中心工作的經歷,以浙江財經大學的實際情況為例,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筆者在進行一系列的調研工作後認識到,大學生藝術社團是一個實施公共藝術教育的有效載體,也是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的途徑。因此如何處理兩者間的關係顯得尤為重要,以下文章筆者將從公共藝術教育如何依託大學生藝術社團發展的視角進行分析、探討。

  1公共藝術教育如何依託大學生藝術社團發展

  高校中公共藝術教育承擔著提升大學生藝術修養的主要工作,但是由於涉及的群體往往是非專業的學生,因此在開展形式上遇到許多問題。傳統專業課程的開設條件一般可以滿足所學專業的所有學生,而公共藝術課程的開設往往不能滿足全校的所有學生。探究其原因往往歸結於資源的不足,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學形式一般是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理論課程以學校公選課的形式開展起來。筆者查浙江財經大學2013級專業培養方案中涉及的公共藝術課程。雖然學校在課程的設定上已經較為系統化,但是所設定的11門課程還不能覆蓋公共藝術所涵蓋的內容,而且要求學生完成的課時量較少。在實踐課程的安排上,雖然學校有1名專職指導教師和4名外聘的常任指導教師,但是所指導的學生數量只是學校的很小一部分。針對上述師資較為短缺的情況,想短時間依靠師資力量進行填補顯然是不可能的,而通過發揮學生組織的主動性去解決這個問題是一種有效途徑。以下內容筆者將提煉社團參與公共藝術教育建設的三大優勢。

  1.1公共藝術教育以大學生藝術社團為有效載體

  公共藝術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大學生的藝術修養,而當代大學生作為追求自我個性特點,勇於追尋藝術夢想的群體。學生藝術社團也正是在興趣愛好下建立起來的,社團中學生可以自主學習並開展文化活動,成為公共藝術教育的實踐載體。

  1.2大學生藝術社團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普通高校中,藝術社團建設一般由學校提供指導,學生源於興趣愛好自主組織和建設起來。在這樣一種氛圍下,同學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地促進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

  1.3大學生藝術社團豐富公共藝術教育內容

  大學生藝術社團具有獨立性與自主性。正所謂藝術門類百花齊放,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藝術形式進入校園,學生根據興趣與特長加入不同社團,在一定程度上間接豐富了公共藝術教育內容。目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主要開展載體是課堂教學與大學生藝術社團,而與課堂教學相比藝術社團具備一些特點。大學生藝術社團具有獨立性、自主性,因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組織活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校園文化的多樣性,提高了學生參與率,使藝術文化百花齊放。再者,“藝術社團活動與藝術課程教學之間的區別。大學生藝術社團活動既與藝術課程教學相互聯絡,又具有與課堂教學相區別的獨特的教育價值。大學生藝術社團加強校園文化氛圍的建設。”①

  2大學生藝術社團夯實公共藝術教育基礎

  公共藝術教育資源短缺是大多數普通高校常見問題,如上文所述公共藝術教學載體主要是課堂教學和大學生藝術社團活動兩部分。而與課堂教學相比社團這一載體擔負了更多實踐性學習,社團中大學生通過實踐課程、開展活動以及參與各級藝術比賽的方式,使自身專業水平得到提升,從而在第二課堂的教學中提高公共藝術教育質量,進一步夯實公共藝術教育基礎。

  綜上所述,大學生藝術社團在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體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學生通過參與社團文化建設,發揮藝術才華,主動參與公共藝術教育。假如沒有藝術社團這樣的平臺,那麼許多學生的藝術特長就得不到充分展示,也無法營造出濃厚的校園藝術文化氛圍。尤為重要的是公共藝術教育依託大學生藝術團,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豐富公共藝術教育內容,同時也夯實了公共藝術教育基礎。關於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與社團建設關係的探討,我們通過上文可以發現公共藝術教育依託藝術社團可以更好地服務在校大學生,提高素質教育的力度,目的是為當今社會培養更多全方位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廷娥.高校藝術社團及其在公共藝術專業教學中的作用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3.

  [2]王賓,李振濤,羅金鳳.大學生藝術社團在校園文化中的作用[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62.

  [3]何瓊.高校學生藝術社團的困境與出路[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25.

  [4]葛雷.高校學生藝術社團的意義與建設管理[J].中國校外教育雜誌,2008.

  [5]程永生.高校學生藝術社團建設與管理模式探析[J].阜陽師範學院學報,20093.

  [6]張學玲,張軍.立足當今展望未來———談普通高校藝術社團的現狀與發展[J].大眾文藝.

  篇二

  《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素質的培養 》

  【摘要】公共藝術教育的有效實施,對大學生情感的培養、知識能力的拓展、操作能力的鍛鍊、健全人格的形成、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信念、積極的人生態度等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綜合素質;公共藝術教育

  社會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的結構從單一化模式向多樣化模式演化,這一趨勢使高等教育必定要有適應現代化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結構,實現教育模式的多樣化,多種形式辦學,大學人數的劇增,上大學不在是一件艱難的事情,更多承擔著理想和現實矛盾的衝突,大學生除了學習之外更多面臨著人際關係、人生觀、價值觀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這些現實情況也給當代大學生帶來沉重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校園惡性事件頻出,社會、學校、家庭太多注重學業而忽視綜合素質的教育。培養和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已成為高校刻不容緩的責任和義務,加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也是提高高校競爭力、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

  高校普及公共藝術教育能使非專業學生更多的瞭解人類藝術的遺產,擴充套件知識領域,豐富生活。它的有效實施,對學生情感的培養、知識能力的拓展、操作能力的鍛鍊、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綜合素質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個人的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公共藝術教育,不僅是大學生身心素質的有益補充,也是培育良好思想素質的有效途徑,更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必不可少的條件。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靈,健全了人格,培養了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讚揚了美,樂意把美的東西吸收到靈魂深處作為營養,自己的性格也會變得高尚優美。學習民俗文化和國外優秀藝術,增強學生藝術修養和愛國精神,藝術作品自身的強大感染力和滲透力,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完善了人格,學生充分認識自我,對自己的能力、氣質、性格、情感等作出恰當客觀的評價,發現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培養了綜合素質的發展。

  高校開設公共藝術教育課是對大學生行為的一種教導,是培養學生內心感情世界的一門藝術,學習、欣賞及解讀藝術作品,豐富了知識,淨化了靈魂,提升了人格,對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促進和補充的作用,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相互結合相互滲透,在高校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心理和精神素質塑造發揮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公共藝術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注重人的精神內涵,符合藝術教育的本質及黨的教育方針,對大學生的心理成熟和人際交往關係等能力產生了有利的導向作用,起到了淨化和提升綜合素質的作用。

  公共藝術教育中通過藝術審美,受教育者對藝術的形式,藝術言的學習和領悟,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培養和訓練,受教育者通過對藝術語言的感受、領悟、情感心靈接受洗禮、淨化,培養起一種超越現實功利主義的人生態度。在藝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傳遞給受教育者的是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逐漸培養了學生的審美,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創造,打開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自信心和責任感,培養了開明的性格,完善了人格,樹立了責任感,培養了當代大學生的特殊情感,學生以這種情感去認識、理解、感悟並最終創作藝術,這樣的特殊性淨化了大學生的心靈,塑造了大學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其課程的結構設定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意義重大。

  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已成為當今高校衡量教育成果的一個重要標準和人才必備的條件。公共藝術教育要求學生接受美的教育,淨化學生的靈魂,調動學生的心理因素,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力和創造力,學生的心靈在接受美的洗禮的過程中,調動了學生的心理因素,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成長起到健康的教育作用。在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過程中,心理素質教育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各高校的教育現狀和教育現實來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還遠遠沒有達到“高等公共藝術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的水平、層次、內容、管理、課程設定、以及教師的自身素質的提高等方面都有待於完善和提高。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實施美育,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方法,從國家教委頒佈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到現在全國全面實施大學公共藝術教育,公共藝術教育在很多地方並沒有形成真正的獨立,而是以一種教輔的形式存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公共藝術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價值和意義,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去解決,以達到公共藝術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長喜.素質教育中高校公共藝術教育[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

  [2]張偉強.我國高校德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7.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