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素質相關分析論文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係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係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分析及對策》

  摘 要: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係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係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心理素質進行分析,進一步提出瞭解決對策,從而為大學生的發展起到實質性的引導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素質

  [中圖分類號]:G41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9--01

  大學生是社會上最為活躍、最富有朝氣、充滿活力的群體之一,他們有著強烈的獨特性,以其出色的知識背景和極具魅力的年齡優勢吸引著人們的視線,同時以其追求不同凡響的衝動和多夢的青春參與社會的脈動,因此大學生也備受關注。近年來,我國經濟建設不斷地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社會競爭也日益激烈,加之多元化的社會,大學生面臨一系列的挑戰。這些都使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這些都使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大學校園的穩定。

  一、大學生心理素質分析

  1、大學生自我定位是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基點

  大一新生入學時,超過六成的同學心中懷著對大學的美好憧憬,雄心勃勃、壯志凌雲,想要在大學裡展現自己的才華,為此他們積極樂觀的努力著、追求著。另外近四成的同學剛步入大學就感到前途迷茫,生活態度悲觀。但是進入大二、大三以後,原來積極樂觀的部分同學發現了當時自己心裡想象追求的並沒有完全實現,面對著嚴峻的社會現實,他們中有更多的感到的是迷茫、不知所措,其中還有些同學為此感到悲觀,隨遇而安,失去了信心。

  2、人際關係是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重點

  大學期間,大學生們還是更加註重自己的人際交往,希望能夠很好的處理自己與舍友、同學及老師之間的關係。大學生在人際處理方面受學習、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影響,不能友好的處理人際交往關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學生漸漸適應了大學生活,因此對這一方面的需求從大一到大三呈現出降低的走向。另外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實惠性需求增加的特點,表明當代大學生交往的社會化特徵更加有所強化。他們更加希望得到很好的教育與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際觀。

  3、網路社交是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關注點

  大學生的交往方式中以寢室為中心,網路社交也佔較大比例。由於時間、精力、生活環境、經濟條件等多方面的限制,其交往的主要場所仍集中在校內,中心則是學生寢室,MSN及QQ等新興社交方式正逐漸被大學生們認可,被接受並逐步滲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新興的社交方式十分看好,但這應引起我們的特別注意,“網際網路上訴說衷腸”流行起來,有些大學生對網路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網癮,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他們認為這樣可以不必面對真人,可以暢所欲言,沒有壓迫感,還十分的便捷,於是沉迷於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願與人面對面交往。這種對網路的沉迷,久而久之,會影響大學生正常的認識、交往,情感和心理,不利於大學生健康性格的塑造和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

  4、自控能力是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切入點

  大部分大學生出現問題後,有著較為穩定的情緒,能夠調控自己的情緒以保持與周圍環境動態的平衡。遇事能夠冷靜處理,基本上能夠認識自身的情緒,並妥善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還有少數的同學不知如何應對挫折,處理與困難之間的關係。有些通過與家長溝通、幫助來幫助自己解決,尤其是不善於溝通的學生,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點關注。如家庭經濟貧困、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失戀等需要“陽光救助”的學生。

  二、解決對策

  1、根據大學生對他們的自我定位,學校可以建議同學們剛入校時,制定自己的“大學生涯規劃”,時刻激勵自己衝著制定的目標努力奮鬥,還要由老師做出適當的指導,提出建議。這樣能夠很好地保證大學生活的豐富、充裕,不會感到自己碌碌無為。計劃實施一段時間後,可以根據自己實施的具體情況,可作適當調整,三年堅持下來,會有很大的收穫。

  2、學校各個階層應特別重視人際關係的培養,應強化人際交往技能、技巧的訓練。可以開展大學生如何與人交往的交流會,讓大家掌握如何與人交流的基本知識和技巧。使大家認識到提高人際交往技能對自己成功的重要性。在人際交往方面,建議學校應鼓勵、組織同學們進行集體的活動,或者開展關於大學生社交方面的講座,使同學們的生活圈不要只侷限於自己的宿舍,同鄉之間,也不要只是迷戀於虛擬的網路,而是應該積極主動地與他人進行溝通,開啟大家的心扉。

  3、針對同學們的提出的各種困惑、煩惱,學校可以開設心理諮詢中心,採用面晤法、電話諮詢、信函諮詢等多種形式。當遇到問題時,可以及時與老師溝通,幫助自己走出困惑。

  寓心理健康教育於各項活動中,學校定期組織開展一些有關方面的校內或校外活動。比如一些關於如何解決困惑的演講,通過有關人士的演講,可以讓同學們掌握正確排解困擾的方法,及時走出困擾的漩渦。還可以組織同學進行出遊等,以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同時還找到自己傾訴的物件,尋求朋友的幫助。

  4、建議學校開放校內外各類有關心理方面的資源,使同學們遇到問題時,不願與人交流的情況下,可以自行尋找有關書籍或網上資料,正確處理自己產生的問題,提高大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

  另外,學校可以充分發揮心理測評手段的預測和監控作用,對在校大學生定期開張心理測評,掌握其心理動態,對新生和新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實施動態監控,積極性教育和及早危機干預,將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中。建議在各個宿舍推選一位心理知心人,因為同一個宿舍的舍友是熟悉的,有利於瞭解其心理動態,在發現問題無法自行解決後,向班內的總負責人彙報,進行處理。

  大學生應該從多方面認識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估。只有全方位的認識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增強自己對不良情緒的抵制能力,有針對性的完善自我,提升個人魅力,從而增強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劉志紅.促進大學生心理和諧的對策研究

  2、安海娟.當代大學生精神生活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3、趙德華.當代中國人際關係的文化嬗變[J]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20055

  4、阮書雲.新時期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升途徑實踐研究

  5、孟慶研.論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示

  6、黃寧波.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模式初探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