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企業法的經營範圍

  一個國家整體的經濟競爭力,主要是由其產業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所決定的,加入WTO後,國際競爭形勢更趨激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企業法,是指調整企業在設立、組織形式、管理和執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從法律的角度講,企業是依法成立,具有一定的組織形式,獨立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服務活動的經濟組織。企業法是以確認企業法律地位為主旨的法律體系,因此,廣義企業法應當是規範各種型別企業的法律規範的總體。包括按企業資產組織形式劃分的公司、合夥企業和獨資企業;也包括按照所有制形式劃分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以及包括按照有無涉外因素劃分的內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等。目前中國現行企業法對上述不同型別的企業都有所調整。

  企業一般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等,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經濟組織。

  現代經濟學理論認為,企業本質上是“一種資源配置的機制”,其能夠實現整個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

  論企業法的經營主要特點

  在商品經濟範疇,作為組織單元的多種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組織規律,有機構成的經濟實體,一般以營利為目的,以實現投資人、客戶、員工、社會大眾的利益最大化為使命,通過提供產品或服務換取收入。

  它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因社會分工的發展而成長壯大。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各種企業並存共同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企業存在三類基本組織形式: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和公司,公司制企業是現代企業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組織形式。

  在中國計劃經濟時期,“企業”是與“事業單位”平行使用的常用詞語。《辭海》1979年版中,“企業”的解釋為:“從事生產、流通或服務活動的獨立核算經濟單位”;“事業單位”的解釋為:“受國家機關領導,不實行經濟核算的單位”。

  論企業法的經營作用

  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

  市場經濟活動的順利進行離不開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活動,離開了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活動,市場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直接關係著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

  社會生產和流通的直接承擔者

  社會經濟活動的主要過程即生產和流通,這些都是企業來承擔和完成的。離開了企業,社會經濟活動就會中斷或停止。企業的生產狀況和經濟效益可直接影響國家的經濟實力的增長、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會經濟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

  企業在經濟活動中通過生產和經營活動,在競爭中不僅創造和實現社會財富,而且也是先進技術和先進生產工具的積極採用者和製造者,這在客觀上推動了整個社會經濟技術的進步。企業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我們不難看出,企業就好比國民經濟的細胞,中國的國民經濟體系就是由數以百萬計的不同形式的企業組成的,千千萬萬個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不僅決定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狀況,而且決定著中國社會經濟活動的生機和活力。所以,我們說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論企業法的經營發展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企業形式也得到不斷的發展與完善。企業的演進主要經歷三個階段

  1、工場手工業時期

  這是指從封建社會的家庭手工業到資本主義初期的工場手工業時期。16世紀至17世紀,一些西文國家的封建社會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轉變,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加快,大規模地剝奪農民的土地,使家庭手工業急劇瓦解,開始向資本主義工場制轉變。工場手工業是企業的雛形。

  2、工廠制時期

  18世紀,西方各國相繼開展了工業革命,大機器的普遍採用,為工廠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771年,英國人理查德·阿克賴特Richard Arkwright1732—1792在克隆福特創立了第一家棉紗工廠。19世紀三四十年代工廠制度在英、德等國家普遍建立。工廠制的主要性是:實行大規模的集中勞動;採用大機器提高效率生產;實行僱用工人制度;勞動分工深化,生產走向社會化。工廠制的建立,標誌著企業的真正誕生。

  3、現代企業時期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工廠自身發生了複雜而又深刻的變化;不斷採用新技術,使生產迅速發展;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競爭加劇,產生了大規模的壟斷企業;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形成職業化的管理階層;普遍建立了科學的管理制度,形成子一系列科學管理理論,從而使企業走向成熟,成為現代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