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列寧的民族主義思想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摘要:列寧的民族理論是列寧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寧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民族主義的思想,提出不能把民族主義籠統的看做是資產階級處理民族問題、民族關係的原則和方法,而是要區分壓迫民族的民族主義和被壓迫民族的民族主義,還要區分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良莠成分。與此相關聯,列寧還提出了民族自決權。列寧的這些觀點,不僅在指導中國反帝革命中發揮作用,而且還影響我國民族政策的制定。
  關鍵詞:列寧;民族主義;中國
 
  民族問題在多民族國家普遍存在,這一問題解決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安定與否。作為民族問題的一種意識形態,民族主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關於民族主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也對民族主義作出了自己的解釋。本文試圖闡述列寧的民族主義觀點,並探討他的這些觀點對我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有哪些影響。
  
  一、列寧的民族主義觀
  (一)列寧眼中的民族主義
  近代民族主義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西歐和北美,出現於文字中則是在1844年,其基本含義是:對一個民族的忠誠和奉獻,特別是指一種特定的民族意識,也就是認為自己的民族比其它民族更加優越。當然,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會有對民族主義的不同定義,對此,革命導師列寧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併產生深遠影響。
  列寧的民族主義觀可以以十月革命為界分為兩部分。在十月革命以前,列寧認為民族主義始終是與資本主義聯絡在一起的。所謂民族主義,就是資產階級處理民族關係、民族問題的原則和政策,即煽動、驅使人民排斥、歧視以致壓迫、掠奪其它民族,藉以維護資產階級的統治,謀取資產階級的利益。列寧明確反對這種民資主義。後來,革命取得了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但是直接過渡到戰時共產主義的想法並沒有能夠在現實中獲得成功,列寧認識到要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還需要漫長的時間,民族、國家還很落後,這一切促使列寧改變了他對民族主義原有的看法,他不再是籠統的認為民族主義是資產階級處理民族問題的原則、政策和藉以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工具,而是將民族主義分開來。
  首先,列寧指出:“必須把壓迫民族的民族主義和被壓迫民族的民族主義區別開來,把大民族的民族主義和小民族的民族主義區別開來。”為此,必須在原則上劃清這樣的界限:“在被壓迫民族的資產階級反對壓迫民族這一點上,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加以支援,而且比任何人更堅決,因為我們反對壓迫是最大膽、最徹底的。當被壓迫民族的資產階級極力主張自己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時,我們就要反對,我們反對壓迫民族的特權和暴力,同時絲毫也不容被壓迫民族謀求特權。”這也就是說,應當對不同的民族主義加以區別對待,分別採取不同的態度和措施,應當支援的是進步的民族主義,反對的是反動的民族主義。
  其次,應當注意鑑別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良莠成分。並充分肯定和積極支援其中的積極成分。針對盧森堡反對波蘭民族主義而忘記了大俄羅斯民族主義的觀點,列寧中肯的地指出:“每個被壓迫民族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都有反對壓迫的一般民族主義的內容,而我們無條件支援的正是這種內容,同時要嚴格地區分出謀求本民族特殊地位的趨向,反對波蘭資產階級者壓迫猶太人的趨向……”在這裡,列寧明確提出了對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應當支援什麼、反對什麼。
  所以,在列寧眼中,我們不應當全盤否定民族主義,應當得到支援,我們反對的只是那些壓迫其它民族的民族主義或試圖謀求特權的民族主義,而積極的因素我們仍然應當支援。
  (二)民族自決權
  民族自決權是民族主義的核心,它的含義是各個被壓迫民族有擺脫異族壓迫,建立自己民族國家的權利。但是,列寧提倡民族擁有民族自決權,主張民族自決,並不是鼓勵、支援民族分裂,而是為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平等。“我們要求民族有自決自由,即被壓迫民族有獨立自由、分離自由,並不是因為我們想實行經濟分裂,或者想建立小國,恰恰相反,我們是想建立大國,使各民族在真正民主和真正國際主義的基礎上相互接近乃至相互融合,但是沒有分離自由,這種基礎是不可想象的。馬克思在1869年主張愛爾蘭同英國分離,並不是為了製造分裂,而是為了將來愛爾蘭同英國結成自由的連盟,不是‘為愛爾蘭主持正義’,而是為了英國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利益;同樣,我們認為,俄國社會黨人如不在上述意義上要求民族有自決自由,那他們就是直接背叛了民主主義,背叛了國際主義和社會主義。”
  自決觀念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成果,民族自決推動了西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獨立民族國家的建立。隨著時間的發展,特別是國際帝國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發展,民族自決的含義發生了變化,成為殖民地人民反對侵略和殖民統治的強大武器。列寧首先提出了在殖民地背景下的民族自決理論,20世紀帝國主義掀起的瓜分世界的浪潮,飽受壓迫和殘暴統治的各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奮起反抗,在這一段時期中,列寧的民族自決成為廣大人民反抗壓迫的強有力的理論武器。而此後,在民族自決權思想的指導下,列寧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將民族自決權由理論變成了現實。列寧在民族和殖民地問題上的貢獻是最大的,形成了以民族自決權為基礎的著名論題。
  列寧的民族自決權理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含義和表現形式。在殖民統治的時期,它的主要內容是各被壓迫民族擁有擺脫壓迫民族統治獲得獨立的權利,建立本民族獨立的國家無疑是殖民統治下民族自決權的實現形式;在社會主義時期,民族壓迫已經消除,民族自決權的作用並沒有就此停止。它的含義發生了變化,由要求擺脫壓迫獲得獨立轉變為承認各民族人民擁有參與決策和管理本民族事務的平等權利和民主權利,民族自決權的形式在這時變成了民族區域自治。
  列寧主義是我國重要的指導思想之一,列寧的民族理論它不僅在指導我國革命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對我國民族政策的制定也有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