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師文化知識和教學法

    摘 要:對於教師來說,運用一般文化知識和一般教學法知識進行教學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對於這些知識掌握程度的深淺對教學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教師只有具備了廣博的文化知識才能夠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也只有通曉並熟練掌握一般教學法知識,才能確立先進的教育思想,正確選擇教學內容和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科學地傳遞給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教師  文化  教學法  知識  影響
         在一些課堂上,學生開小差的情況屢見不鮮;而在另一些課堂上,學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融入有深度、有廣度、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當中。反差如此之大的現象,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教師教學之間的差距如此之大?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我們可以從教師的一般文化知識和一般教學法知識層面上來切入。
         一、一般文化知識教學產生的影響
         教師的工作,有點像蜜蜂釀蜜,需要博採眾長。教師的知識不是單一的教學建構,而應重視教師能提供給學生多少“多元化”的概念特徵,並運用自己多學科的文化知識,充分化用到課堂教學當中,使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融會貫通。正如教育家柯南特所說:“未來教師的普通教育應該是廣博的文理科目學術性教育”①。教師只有具備了廣博的文化知識才能夠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多方面發展的需要;才能夠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學科知識;才能夠提高自己在家長和學生心目中的威信。
         高中語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學是很多教師感到頭疼的問題,普遍教師反映,給學生講解文言文特殊句式時常常讓學生摸不到“火門”,教師講得煩躁,學生聽得煩躁,總之就是很枯燥。面對這種現象,如果一個高中語文教師能夠以一般文化知識的角度切入,不孤立學科地教,文言文特殊句式是否難教,還未能定論。一位語文特級教師講《愛蓮說》,講到“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這個以“之”字定語後置句時,他打了個比方,“大家學過分數吧?‘4/5’的意思就是‘5個當中的4個’。那麼我們這句話中的‘之’字就好像是那條分數線,‘之’前面的‘花’就是分母,‘之’後面的‘隱逸者’就是分子,這樣理解的話,就是‘花當中的隱逸者’;同理,我們也可以這樣來理解後面這句‘牡丹,花之富貴者也’……”這位教師這麼一分析,學生馬上既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之”字定語後置句的分析理解當中,又深刻地記住了這個特殊句式。
         從以上教例可以看出,只有建立在教師足夠的、適當的、整體的一般文化知識下的課堂,才能給學生獲取多方面知識的機會;才能把所教學科與其他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一般教學法知識對教學產生的影響
         教師的一般教學法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各科都用的上的課堂教學管理與組織的一般原則與策略,如教學大綱、進度表、做習題的次數、測驗方式及次數、演講式、討論式、自建架構式等授課的方式,評估學生成果的方法等,也指一般意義上的教育學與教育心理學知識。作為一名現代教師,應當通曉並熟練掌握一般教學法知識,這樣才能確立先進的教育思想,正確選擇教學內容和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科學地傳遞給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現在我們來看一位教師小楊上的一篇“關於周恩來”的歷史專題複習課主要教學步驟:
(1)前期準備:學生各自收集周恩來事蹟。
(2)匯入:用汶川地震網上流行的《兩個時代一樣情》一組圖片,由溫在汶川指揮救災過渡到周在邢臺抗災。
(3)引導學生對周恩來一生的回顧。
(4)全班交流各自蒐集到的周的資料,大家共享。
(5)對有關知識和資料進行分類、排序,以鞏固所學知識。
(6)分析周恩來外交成功的因素。
(7)再次重溫周恩來的音容笑貌,外交風采。
(8)以“你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為題來描述心中的周恩來,師生交流、分享。
         在這節課裡小楊老師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一般教學法知識的魔力,首先是在前期準備階段根據行為主義原理,設定了預期行為結果的教學目標,預設了以學生為獨立主體參與到課堂環節當中,實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其次用到合作教學策略,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資料,互幫互助,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然後採用認知教學理論中的結構與強化原則,讓學生適時地構建學習結果;最後運用情感教學理論設計了學生描述心中的周恩來的片段,這種非指導性的學習讓課堂的氣氛融洽、真誠、開放,使學生自由地表達個人想法,自然地顯示癥結所在的情緒因素,並自主調整這種情緒的變化和決定變化的方向,從而改變相應的態度與行為。這一系列一般教學法知識的合理搭配運用,各司其職,讓一堂複習課顯得生氣勃勃、氣質靈動。
         對於現代教師來說,運用這些一般文化知識和一般教學法知識進行教學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的身份、知識和能力是起決定作用的教學因素”,根植於理論、經驗或規範的教師一般文化知識與一般教學法是一位現代教師的重要專業能力,這種能力對於教師的教與學的地位放得再高也不足為過。
註釋:
①【美】柯南特,陳友鬆譯.美國師範教育.柯南特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9頁.
參考文獻:
[1]朱仁寶.現代教師素質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周廣強.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劉經華.教師走向成功的22條“軍規”.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李明高.教師最關鍵的18項修煉.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李進.教師教育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