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論文範文

  兒童階段是人一生中語言、智力、性格和潛能開發之關鍵期,兒童教育成敗直接關係一個民族未來的群體素質及其發展高度。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論兒童安全教育

  論文摘要:學校安全教育一直是學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是長期以來由於教育管理上存在許多漏洞,兒童的生命安全教育仍面臨諸多問題。要走出安全教育的誤區,正確理解和把握安全教育的含義和核心,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中小學校落實安全教育的關鍵所在,也是安全教育的宗旨所在。

  論文關鍵詞:兒童安全 教育;身心健康;自我保護意識 學校安全教育一直是學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是長期以來由於教育管理上存在許多漏洞,安全教育面臨諸多問題。《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的頒佈實施,給教育管理者敲響了警鐘。抓好學生的安全管理工作,確保兒童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 發展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責任。

  有媒體報道,某校的《學校安全須知》第五條規定:不要與陌生人說話,以防受騙。在開學後的第一堂安全教育課上,老師們再次向全體學生強調了這一要求。[1]作為學校,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我們不可否認學校如此規定的善意,但孩子們不與陌生人說話,就有了安全屏障了嗎?這種規定只考慮到設定保護孩子的防線,而沒有思考這樣的防線對未成年人心理的負面影響,這會造成孩子們對社會的普遍不信任、不友善,甚至敵意,不敢同別人主動交往,由此會影響其人際交往能力,也不利於孩子性格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所以,正確理解和把握安全教育的含義和核心中小學校落實安全教育的關鍵。

  一、正確理解安全教育的含義

  安全教育是在尊重和保護生命的基礎上,是社會為保護未成年人生命安全,提高其防範與處理事故能力以及自我保護意識、能力使他們能應對生活世界中可能遇到的危險處境的教育。兒童是永遠的弱勢群體,他們有得到足夠的安全保障與監護的權利,從小接受鍛鍊並增強他們的應急處置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安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兒童在應對外界危險處境時的自我保護意識,安全教育不等於保護教育,自我封閉教育。安全教育不光是確保兒童身體的安全,更為重要的是確保兒童身心兩方面的和諧健康,這才是安全健康的宗旨所在。但是,在現今的學校安全教育中,由於過分強調學生的安全使安全教育適得其反。

  二、走出安全教育的誤區:安全教育不等於束縛教育

  在安全教育越來越引起學校社會關注的同時,有些學校為避免出事,對於學生的安全教育十分謹慎,他們把安全教育等同於束縛教育,制定了許多在他們看來是能最大程度確保學生生命安全的規定,就是儘量讓學生少動或不動。例如,取消應有的實踐活動保安全:徒步行軍、軍訓射擊、春遊野炊、野外探險等在安全第一的命令聲中,學生們許多有意義的活動被無情取消;手工操作課,本該讓幼兒動手進行操作,拿剪刀剪剪貼貼,可現在是隻貼不剪,原因是怕幼兒用剪刀“危險”;化學實驗課也變成了只有教師獨自一人示的示課,理由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做濃酸實驗,濃酸有可能腐蝕學生身體; 體育課上一些對抗性強的專案被一個安全可靠的運動專案代替了。[2]在這種安全教育下,學生如同被關在籠子裡的小鳥,縱有空中翱翔的願望無奈於牢籠的樊籬。試想如長期在這種安全教育模式下,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毅力品質等等都將被無情抹殺,那我們的安全教育的目的又何在?難道僅僅是為活著嗎?教育的意義有何在?   三、正確地實施安全 教育

  安全教育要重點加強對兒童自我保護意識的灌輸,使學生在學習 科學知識的同時,具有強烈的自保意識。兒童需要保護,但過分受保護的兒童是不利於避免危險能力的培養,反而更易造成兒童精神世界的封閉和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創造力的消磨。學校和家庭應對兒童加強精神文明和行為規範教育,培養他們獨自應付環境、適應環境的能力;啟發和誘導他們明確什麼是安全、什麼是不安全,以及不安全所帶來的後果;學習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護方法和技能。例如遵紀守法、遵守 交通規則、注意課間安全、 體育活動安全、食品安全、 網路安全等。各種訓練活動要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絡。中小學校可以採用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模擬訓練,如運動受傷後的模擬訓練、學生打架時的模擬處理、食物中毒後的模擬處理、火災現場逃生模擬訓練,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適時開展健康安全教育。[3]同時可借鑑國外安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國外,安全教育的內容豐富而實用。比如日本有一種“敬畏生命”教育,要學生把重達五六斤的沙袋綁在腹部一天,讓他們體會媽媽孕育出一個生命是多麼艱難,從而認識到生命的寶貴、生命的價值以及自己要承擔的責任。在日本還有一項訓練課叫“人工心肺復甦”,幫助模型娃娃進行心肺復甦,要求所有的中小學生都必須過關。

  實施安全教育並不等於對兒童實行束縛教育,在當前學校教育中應該推進教育教學方法和學校管理策略手段的變革,用更加具有“人情味兒”的管理手段,來呵護少年兒童身心安全健康的成長。學校和教師應努力營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圍,實施人性化教育,尊重兒童少年作為“人”的權利和尊嚴;體現對“人”自身的關注;強調對“人”的 發展的促進功能。學校制度安排和日常管理常規,都應該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作為“人”所應享有的一切權利,為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創造和諧、寬鬆的環境。

  安全教育理應成為促進兒童生命健康成長的加速器,正確理解和貫徹安全教育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安全教育任重道遠。

  參考 文獻:

  [1]《 中國教育報》2006年9月15日第2版.

  [2] 安全教育莫入誤區[J] , 唐清,教育與職業 1999.05.

  [3] 兒童安全教育現狀與思考[J], 曾燕波,當代青年研究,2005.11.

  篇2

  淺談兒童早期教育

  摘要本文分析了兒童早期教育的發展,以及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以後的社會發展當中如何看待早期教育這一社會發展趨勢,以期給一些不太瞭解早期教育的家長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早期教育 重要性 發展趨勢

  早期教育已經成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的一種重視的表現,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同時也是教育自身建設、發展的結果。

  一、早期教育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社會的發展,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匱乏是早期教育得以發展的社會前提。我國是個具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0―3歲嬰兒約有7000多萬,是世界上無可置疑的人口大國。我們具有足夠的人力,我們如何將第一人口大國轉變成為第一人力資源大國,這是個巨大工程,是場深刻的革命,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優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動員全社會各方力量致力於這項工程。將提高人口素質納入國家人口計生工作職責範圍,建立完善的系統,整合營養、衛生、醫療、心理、教育等多學科的力量,組建跨學科專業團隊,做為全社會、全民族的主要任務來抓。甚至於深入到每個家庭,落實到每個父母肩上,在國家提供的政策論證,科學研究,教育培訓等諸多政策、隊伍組織的支援和幫助下,才可使此工程落到實處。

  全世界人才競爭的激烈,我國飛速發展的速度,人才匱乏的嚴重,給教育提出了極為嚴重的課題,加速培養高素質、高能力、高水平、有超越世界高科技水平的創造性人才。教育責無旁待,是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只有高速、高質量的又多、又快、又好地,源源不斷地培養出人才來,才能滿足國家的需要。

  二、早期教育是孩子生長髮育規律的需要

  一早期教育是開發孩子潛能的最有效的途徑

  科學證明兒童與生俱來就具有巨大的潛力,應該說每個孩子生下來個個都是天才。那是遺傳基因決定的,科學發現,人的基因當精卵子一經結合就決定了孩子大腦的結構,其影響作用佔30%――60%,所佔比例因人而異,以生理遺傳最為明顯。它告訴了我們兒童的潛能是客觀存在的,開發的空間的巨大的。這不僅為孩子發展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物質前提和發展的可能性,而且還制約著孩子日後發展的方向。

  日本學者木村久一曾經提出過兒童的可能能力的遞減法則,他說:生來具備一百度可能的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可能成為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如果從五歲開始教育的話,教育再好,也只能達到具備六十度能力的成人。到十五歲時教育就會剩下四十度。說明教育開始的早晚對開發潛能的巨大影響。

  開發的可能性、可發的前景及開發時間早晚為早期教育的發展提出了必然。

  二早期教育是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需要

  1.早期教育是開發智力的有效手段

  開發智力一個重要條件,必須以知識為載體,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發展孩子的能力,早期教育就成為開發智力的內容和有效手段。

  2.早期教育是腦細胞發育和大腦網路形成的必備條件

  兒童早期是孩子大腦發育最快,而且最具開發可能性的時期。兒童是一個具有一定潛能積極發展的個體。急待開發。出生後新生兒的腦重量為360克――390克,是成人腦的25%;六個月新生兒腦重為660克――700克,近成人的一半;1歲腦重量為900克;三歲腦重量為1011克,是成人的四分之三;七歲腦重量為1280克接近成人;十三歲腦重量為1350克;成人平均腦重量為1400克。可見,早期教育是大腦發育和促進大腦發達的需要。

  3.早期教育是腦神經發展規律的需要

  腦神經發育有幾個特殊的發展規律,成為孩子生長髮育及成熟的天然的驅動力。

  第一個“關鍵期”。關鍵期是指兒童在某個時期最容易學習某種知識、技能或形成某種心理特徵。只要錯過了這個時期,發展的障礙就難以彌補。這個概念是從奧地利著名的動物學家勞倫茲在研究小動物發育過程中發現的“印刻現象”引入的,“印刻現象”是指小動物在出生後一個短時期,具有很容易生成的一種本能的反應。如追隨物件、偏愛物件、物件消失時發出悲鳴等反應。

  第二是“敏感期”和“最佳期”,敏感期是指兒童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比較容易,兒童心理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錯過了敏感期或最佳期,則學習起來較為困難,發展比較緩慢。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主張,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有兩種內在的動力,引導著孩子努力的達到成熟,這是一種是兒童趨向成熟的衝動力,兒童藉助著這種內在的敏感能力,去發展自己對複雜環境的反應能力、適應能力。

  他對敏感期的解釋,為敏感期是在兒童生長階段中某些時間範圍內兒童只對環境的某一項特質專心,所以兒童在這個階段產生特別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狂熱,直到內在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才會消失,孩子不需要任何理由對某種行為產生強烈的興趣,不厭其煩的反覆、學得快、效果高。在整個人生的心理髮展過程中,我們發現0-6歲間有許多的敏感期,因此,早期教育的發展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需要,是孩子身心發展的必不可缺少的外部條件。

  三早期教育的實踐經驗證明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真理

  卡爾・威特的聰慧,威廉・詹姆斯的睿智等,各國超長孩子都受到世界矚目。當今世界美國是零歲教育發展最早最快的國家,既有全國性研究機構在理論上探討和實踐上實驗觀察;又有全國國民的普遍關注和積極實施,成果非常顯著。

  國際上非常關心人才培養,國際超長兒童基金會,一直在做這項工作,贊助世界各國異與一般能力的兒童,進入世界名牌大學深造,讓他們享受最好的教育,使其能夠發揮最好的潛能,為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

  早期教育是有理論基礎和實踐見證的,孩子具備了充分的可能性,只要我們適時、適度、科學、準確、均衡、全面的進行教育和影響。會換來孩子精彩的人生。由此看來,社會的疾呼、孩子生長的急切、教育革命的深入,無疑證明早期教育是重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是人生不可缺或的,是孩子生長髮育的所必須的,是奠定人生基礎的基石。

  參考文獻:

  [1]卡爾・威特的教育.關於兒童早期教育.教育.2008.

  [2]早期教育與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關係的思考.教育與天才.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