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兒童教育論文

  “問題兒童”即是存在擾亂他人或障礙自己身心健康發展,經常引起麻煩行為的兒童。這是學校教育的難點。教師應留心“問題兒童”的不良表現,分析其形成原因,對症下藥採用有效教學策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問題兒童”的教育研究》

  【摘要】“問題兒童”即是存在擾亂他人或障礙自己身心健康發展,經常引起麻煩行為的兒童。這是學校教育的難點。教師應留心“問題兒童”的不良表現,分析其形成原因,對症下藥採用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問題兒童” 不良現象 成因簡析 教育策略

  所謂“問題兒童”是指具有問題行為的兒童,而問題行為是“兒童擾亂他人或障礙自己身心健康發展的行為,即那些經常引起麻煩的行為”。如果“問題兒童”的問題得不到矯正,順其發展,不僅給家長造成煩惱,嚴重的還會危害社會;如果對“問題兒童”針對的問題,引導有方,教育得法,同樣可以把他們教育培養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有利於家庭,有益於國家。教育好問題兒童功德無量。研究“問題兒童”的教育很有必要。

  1 問題兒童的不良表現

  1自制能力差,上課不聽講,經常做小動作,不完成作業,做事拖拖拉拉,學習成績差,無心向學。

  2活動過度,行為粗暴,經常打架,不遵守紀律,隨意破壞公共財物,欺騙老師、同學或家長,喜歡小偷小摸。

  3羞怯膽小,性格內向,孤僻,神經過敏,過度焦慮,遇到困難退縮,有事不敢向老師或親屬反映。

  4自卑,對人對事冷漠,缺乏愛心,不關心集體,自私自利,我行我素。

  2 “問題兒童”的成因簡析

  1家庭原因。“問題兒童”的問題行為有的是由不良需要或開始主要是由好奇、試探等幼稚的心理引起,有的是由於遭受挫折產生的不良情緒引起的,家庭教育的不當是形成問題兒童的主要根源。“隔代教育”是產生“問題兒童”的直接因素。具體地說,“隔代教育”的兒童從小沒有接受過真正意義上的教育;過分地溺愛也導致了不良習俗的形成。如自私、任性、暴躁、冷漠、極端等等。這種性格缺陷對兒童的成長極其不利。

  2學校原因。教育主體的教育不當是形成“問題兒童”的直接原因。學校是教育兒童的主陣地。比喻兒童有了問題行為,老師卻採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就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再加上這部分孩子成績普遍較差,如果老師對其冷眼相待,置之不理,就會讓他們滋生自暴自棄的心理,激發起反教育的情緒,長此下去他們就會與老師的教育背道而馳,就會喪失最基本的道德認識、行為準則,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問題兒童”。

  3社會原因。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人生觀、價值現也在不斷變革,思想意識也在不斷更新,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消極因素,使部分學生認為讀不讀書將來一樣可以出去打工掙錢,還有的甚至認為父母在外打工,家裡不缺錢,讀書無用。遊戲廳、網咖等對約束力較差的兒童,存在著很大的誘惑力,那裡成了他們經常光顧的場所,甚至逃課、逃學,再加上沒有父母的監管,逐漸偏離了健康成長的道路。

  3 “問題兒童”的教育策略

  1培養“問題兒童”的自信心。這些兒童一般都喪失了自信心,成績跟不上,得不到老師同學的愛與幫助,所以自暴自棄,對老師對學習產生了逆反心理。自信心是轉化問題兒童的基石,只有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轉化工作才找到了起點。

  2要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問題兒童”。要強化學校對“問題兒童”的思想教育,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要善於發現這些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加以表揚,號召同學們向他們學習,抓住時機進行鼓勵和表揚。同時也要引導“問題兒童”學習其他同學的長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才能進步。

  3老師要對“問題兒童”進行心理疏導。“問題兒童”的根本問題就是心理問題,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要經常與孩子進行交談。要對這些兒童有充分的瞭解,要知道他們的家庭背景、人際關係、性格特徵、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學習動機和態度。為他們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個學生的心理變化,並作詳細記錄,對他們不正常的行為表現及時干預,正確引導。但千萬不要採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對待孩子,要與孩子交談,交談時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採之以行,要讓孩子從內心感覺到老師是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從中找到問題的根源,有的放失的進行教育。

  4 老師要包容“問題兒童”身上的缺點和錯誤。對他們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責備

  教師從思想上必須樹立起轉化一個“問題兒童”與培養一個優等生同樣重要的觀念,要給“問題兒童”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要允許他們在接受教育中有反覆、有回潮。學生就是在不斷地犯錯、改錯中逐步提高道德認識、規範道德行為的,隨著教育的不斷進行,學生的道德認識就會不斷得到提高,孩子身上的缺點和錯誤能夠逐步得到克服和改正。教師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要有誠心、愛心、耐心,只要學生在反覆中逐步克服了缺點和錯誤,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5 家庭、學校互相配合

  “問題兒童”一般都是由於家庭教育不當造成的,對“問題兒童”的教育光靠學校教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需要學校、家庭相互配合才行。家庭的配合是轉化“問題兒童”的外部條件,父母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很明顯的,也是極為重要的。學校要切實辦好家長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議,教師通過家長了解到孩子在家的表現情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師要向學生家長介紹一些教育方法,請有經驗的家長介紹成功的教育經驗等,使家長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質量,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調進行,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問題兒童”的出現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認真對待,只要學校、家庭和社會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堅定信心,科學教育,把轉化“問題兒童”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和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對“問題兒童”加以正確地引導和合理的教育,這些遲開的花朵同樣會是今天的桃李芬芳,明天的社會棟樑。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