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為主題的教育論文

  某些農村留守兒童的家長自身知識水平低下,文化水平低,教育方法不當,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教育孩子,學校要發揮調動一切可行力量,共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會學思考》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們的生存和成長現狀令人擔憂。如影響留守兒童生活生存技能的養成,妨礙留守兒童社會規範的內化程序,導致留守兒童價值體系的扭曲,等等。為此,要引導留守兒童家長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強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的合作,但關鍵的是要結束農村留守兒童的留守生活。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社會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2-0022-02

  農村“留守兒童”是因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快速轉移而產生的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其成長狀態直接影響未來人口素質的提高和社會的持續穩定與發展,而生活和教育資源的缺乏,特別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留守兒童的現狀令人擔憂。

  一、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表現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與其監護方式有著直接關聯,同監護方式相對應,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問題主要表現為如下幾種情況:

  1.單親教育家庭

  出於對兒童生活照顧等方面的考慮,在家裡需有人外出務工時,往往會考慮父親或者母親一方外出務工,從而形成了隱性的單親家庭。並且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影響,女性戶主隱性單親家庭所佔比例更大。這種家庭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主要在於:第一,留守一方要承擔所有繁重的家務和農耕勞動,致使她們身心疲憊,導致在孩子教育方面缺乏耐心,不能很好地和子女溝通與交流,這對兒童的人格形成非常不利。第二,單親監護人文化素質往往偏低,使得他們不能恰當地選擇教育孩子的方式,甚至不能理解監督和輔導孩子學習的重要性,使這些留守兒童的學習出現更多的障礙。

  2.隔代教育家庭

  這種情況是指父母外出務工後,將孩子留給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監護,由祖輩承擔留守兒童的衣食住行和家庭教育責任。這種教育模式在祖輩具有養育經驗豐富、社會閱歷廣泛的優勢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表現在:第一,隔代監護的祖輩既要受田間地裡的勞作之苦,又要照顧孩子的穿衣吃飯,體力和精力消耗過度,同時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所以在孩子的學習輔導上顯得力不從心。第二,由於代溝現象的存在,祖輩與孫輩之間對角色的期望與領悟存在重大差異,彼此之間互不理解,以至於在留守兒童出現性格變化或者心理問題時,祖輩們難以及時察覺。第三,溺愛心理使得老年人只是一味地滿足孩子的需要,放任甚至袒護孩子的錯誤。這種管教方式,造成很多留守兒童難以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在交往中缺乏溝通能力,在舉止上缺乏文明和禮貌。

  3.上代教育家庭

  這種模式是指由外出父母信任的近親、鄰居或朋友來做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承擔留守兒童的衣食住行和家庭教育責任。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孩子得到的生活照顧同隱性單親家庭差別不大,但其得到的家庭教育卻更加糟糕。表現在:第一,親戚朋友對留守兒童教育的分寸難以把握,過分嚴厲容易傷害孩子自尊心,造成牴觸情緒;過於寬鬆又容易放任自流,達不到教育效果。第二,從留守兒童個體來講,內心情感容易處於壓抑狀態,不利於孩子正常人格的形成。

  4.寄宿教育

  這是農村地區針對留守兒童現實,通過建立寄宿制學校以彌補和緩解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不足問題的一種教育模式。這種模式有利於孩子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和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的養成,但卻不利於孩子個性的成長,容易造成留守兒童家庭親情的缺乏。

  二、家庭教育缺失對留守兒童的消極影響

  家庭教育對兒童順利實現社會化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而農村留守兒童卻處於“家庭教育真空”的狀態,這對其社會化程序會造成十分消極的影響。

  1.影響留守兒童生活生存技能的養成

  第一,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往往將留守兒童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而不願***也不敢***讓其從事必要的生產勞動,甚至是洗衣做飯之類的家務勞動。這就直接妨礙了留守兒童勞動習慣的養成,導致了他們生活技能的缺乏。第二,父母雙方長期缺位,監護人往往精力和能力又有限,很難幫助留守兒童制定科學合理的家庭學習計劃,使得留守兒童難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他們的學習能力減弱。第三,農村兒童在父母外出務工後,往往產生孤獨、失落、膽小和自信心不足等心理問題,這將極大地影響留守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形成。同時,父母外出後,留守兒童與老師和鄰居的接觸減少,使其在社會交往中缺乏正確的指導,不利於交往能力的培養。

  2.妨礙留守兒童社會規範的內化程序

  作為社會初級群體,家庭實際上是兒童接受啟蒙教育的學校。一個社會人所需掌握的大部分社會規範都要通過家庭的傳授和影響才能知曉。父母的長期缺位,導致了留守兒童不能順利地實現規範的社會化,在生活中常常表現出失範現象。如:第一,由於外出父母想管沒法管,臨時監護人又不敢管,使得留守兒童在幾乎毫無限制的狀態下生活,這就助長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性格,使他們中的很多人在思想上自以為是和自私自利,行為上蠻橫霸道及我行我素,傳統美德嚴重缺失。第二,監管的不力和引導的缺乏,使得留守兒童不能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漠視法律法規現象在留守兒童中比較多見,打架鬥毆甚至違法犯罪現象時有發生。據相關調查顯示,在一些地區“二元一未”***無學上、無工打、未成年***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農村留守兒童佔全部案件的比例在40%以上。

  3.導致留守兒童價值體系的扭曲

  第一,隨著城鄉交流的增加和社會流動的加速,各種價值觀念對農村居民衝擊越來越大,傳統鄉風民俗的影響力減弱。同時,一些打工父母將新的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和功利主義等不正確的思想觀念帶回家鄉,混淆了孩子的是非標準,妨礙了他們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第二,打工經濟的繁榮使得一些父母急於通過務工緻富的心態迅速膨脹,他們忙於打工掙錢,忽視對兒童的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同時出於負疚感,他們往往採取增加零花錢等物質補償的方式去“贖罪”,這就更助長了留守兒童享樂主義人生觀的養成,形成好逸惡勞及奢侈浪費等惡習。

  4.造成留守兒童角色行為的偏差與衝突

  第一,外出打工的父母在比較中更能深刻地體會到農村生活的艱難與困苦,所以他們總是希望其後代超過自己,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往往有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而他們本身文化素質又往往偏低,對孩子的監管和教育缺乏科學方式,這就造成了兩輩人之間的衝突和矛盾,使得留守兒童的叛逆心理較嚴重。第二,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直接管教,再加上自我約束能力差,使一些留守兒童理不清學習和玩耍的關係,一味貪玩;把不準好人與壞人的界限,胡亂模仿;把握不好有效的角色調適,導致部分孩子角色扮演的失敗。

  三、破解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問題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必須立即行動起來,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緩解並最終解決這一問題。

  1.前提――引導留守兒童家長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要強化家長的教育責任感,使其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法國著名少年節目主持人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經這樣忠告做父母的人:培養你們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為親情的撫慰與關懷有助於孩子的成長。親情的關愛勝於經濟上的補償,這就要求家長要學會與孩子溝通,加強與孩子的聯絡,在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中增進情感,準確把握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矯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偏差。其次,父母外出後,監護人與留守兒童朝夕相處,其言行對孩子的影響甚至會超過父母。所以要加強宣傳,強化監護人的教育責任感,促使其轉變“重養輕教”的傳統觀念,讓他們真正擔負起留守兒童的教養責任,做到在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和身體健康的同時,更加關心其學習和心理健康。

  2.途徑――加強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合作

  兒童必須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的共同影響下才能完成其社會化。所以,當家庭教育缺失時,就要通過加強與學校和社會的合作來彌補留守兒童社會化之不足。

  首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所編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指出,“把一個人在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使他成為一個完善的人,這就是對教育基本目的的一個廣義的界說。幾乎在所有國家,在整個歷史過程中,在哲學家和道德學家那裡,在大多數教育理論家和理想家那裡,都可以找到這個教育理想”。從這種理念出發,就要求學校必須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與幫助,比如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提供更多適合兒童的圖書雜誌,增加兒童娛樂設施,增設針對兒童的心理課程,保持與留守兒童監護人的順暢溝通,等等,盡一切可能幫助留守兒童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解決心理上的困惑。其次,費孝通先生認為,中國農村社群是熟人社會,作為熟人社會,農村社群對留守兒童的社會化程序具有重要的影響,故可考慮建立農村社群教育體系及留守兒童活動中心。一方面,可讓留守兒童在共同活動中增進了解,相互支援;另一方面,可選取有責任心的長輩代替留守兒童的父母,增強留守兒童對社群的歸屬感。同時,還可以開展校內“手拉手”活動,打破留守兒童只和留守兒童交往的壁壘,開展城鄉學校“手拉手”活動,使孩子們增強相互理解,培養孩子們的團結互助意識,使留守兒童儘快融入到集體中去。

  3.根本――結束農村留守兒童的留守生活

  從長遠來看,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問題,應著眼於從根本上結束他們的留守生活。首先,發展壯大農村經濟,增強小城鎮對廣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吸引力,讓農民離土不離鄉就能走上富裕之路,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途徑,也是減少留守家庭,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問題的關鍵所在。其次,留守兒童群體的大規模存在,同我國傳統的二元體制密切相關,現行的戶籍制度造成了城鄉壁壘,擴大了城鄉差別,限制了城鄉資源的良性互動,使進城務工的農民很難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他們不得不選擇同孩子分離並將孩子交由父母或其他親戚照管。所以,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必須從戶籍制度和就業、教育及社會保障等體制人手,加大破除城鄉壁壘的步伐,從根本上結束留守兒童的留守生活。

  篇二

  《淺談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

  【摘要】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產生各種各樣的家庭教育問題,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呢?在本文中,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四方面作手:一是建立一星期通一次電話的制度,讓孩子與父母建立起心連心的聯絡;二是加大對農村各種娛樂場所的管理;三是寒、暑假時可讓孩子到父母身邊培養親情。四是在學校加強各種生理衛生方面的教育。

  【關鍵詞】留守兒童;親情缺失;家庭教育

  由於城鄉間、地區間經濟發展的巨大差異,造成西部農村青壯年大批外出務工經商,形成了大量留守兒童。2009年底,據原我任教的學校教師下隊家訪調查統計,學校教育所服務範圍的丙外村七個組中,有202戶,總人口約有一千,兒童約佔總人口的20%左右。而留守兒童數又佔兒童總數的40%到50%,所以在這七個組中留守兒童約有100人。這些兒童中,約有65%以上會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居住,15%會住在鄰居親戚朋友家中,10%則住在學校或者是個人自己燒飯吃。10%左右在家隨母親生活。這些兒童不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不能與父母建立親密關係,不能及時得到父母的愛、支援和鼓勵……這些往往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家庭教育問題。

  一、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當時學校六年級學生蒙錫科,有一次就在他的作文裡這樣寫道:“一個人就是一個家,一個人想,一個人笑,一個人哭。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麼是父愛什麼是母愛,就連他們的樣子都記不清了。我考試從來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說了,上學期我考了最後一名,這學期我不想考最後一名了。”這是許多留守兒童的心聲,讀後不免讓人揪心。在親情長期缺失的狀態裡,這些孩子已經產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學習等方面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人格問題

  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也是最突出的問題。由於留守孩子缺乏與父母溝通交流的機會,存在嚴重的“親情飢渴”,而其他監護人替代不了父母應該履行的完整的監護職責。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敗、進步、憂鬱、悲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時,不能向自己信賴的長輩傾訴,往往只能自己處理。尤其當他們遭遇挫折時,他們不願意與監護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極端,多出現以下方面的問題:⑴自卑封閉、自暴自棄、缺乏自信,上進心不強。不願意與人交流、性格內向,不開朗。老師找其談話容易掉眼淚。⑵自尊心過強,內心較敏感,對老師親友等的管教和批評容易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總感覺有人在欺負他,斤斤計較,不合群。⑶對父母產生怨恨情緒,認為父母為了賺錢而拋棄了自己,對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遠他們。

  2.道德品行問題

  留守兒童一般為學齡前兒童、小學生、初中生,正處於心理成長的關鍵時刻。如果是有祖父母來隔代撫養教育,往往意味著由文盲來撫養孩子;而託付親戚照管的,親戚普遍認為不便過多管教或經常盤問,畢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農村教師由於受到教育條件的限制,對每個學生的關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於長期處於這種狀況中,在行為習慣上容易發生消極變化,且難以及時得到糾正,有的甚至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違法亂紀現象,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3.安全問題

  留守兒童雖然有一定的監護人,但父母所委託的監護人如長輩家屬、親戚以及代理家長等,由於年齡、經濟、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管。而且他們往往認為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就算盡到監護責任了,至於其他的事情則是孩子在學校的事了。因此在課餘和節假日等老師無法監管的情況下,留守孩子則成了絕對自由的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我們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父母不在身邊,沒有他們直接的關愛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擊物件,如在四川甚至出現了一個13歲女孩“留守”家中被堂伯父誘姦生子的案件。此外,由於父母不在孩子的身邊,孩子缺乏親情的溫暖照顧,導致孩子輕生的自殺案例也不少。

  4.學習問題

  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撫養的孩子,由於爺爺奶奶的文化水平較低,無法在學習上得到幫助和指導。而雙親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樣很難得到父母在學習上的輔導。因為留在家的父親或母親一個人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和田間工作,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習。絕大多數農民工選擇背井離鄉外出打工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讓孩子能有條件上好學,接受好的教育,日後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與願違,在我校調查表明,留守兒童大多數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下。當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學習認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孩子學習壓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兒童由於自控力差,無人督促學習,再加上受外界的影響,認為學習與否都一樣,對學習毫無興趣。

  二、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

  根據我對近年來留守兒童的觀察和了解,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作手:

  建立一星期通一次電話的制度,讓孩子與父母建立起心連心的聯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須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長處,並儘可能積極的引導。通過一個星期一次的電話談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親情,幫助孩子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問題。沒事情的時候也可以做下孩子的傾聽者,並告訴孩子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

  加大對農村各種娛樂場所的管理。對鄉鎮網咖等場所特別要注意不能讓未成年人進入。因為農村孩子對各種電腦遊戲的免疫力很低。所以建議網咖裡面不要安裝遊戲。更重要的是學校要做好電腦的使用教育工作,讓學生真正學會使用電腦,學會用電腦學習,而不是隻知道用來玩電腦遊戲。

  有條件的情況下,寒暑假的時候可以讓農村留守兒童到父母打工的地方去和父母呆在一起,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同時也培養親情。父母也可以用這段時間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孩子做好修身的第一課。

  在學校加強各種生理衛生方面的教育。學校一定要按時按量的開好各門課程,不能因為要參加各種考試就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密切相關的。做好學校教育有時候就是做好了家庭教育。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僅對家庭、學校而且對我們整個社會教育體系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目前各項教育遠未完善,學校教育還沒有條件深入到留守兒童學校生活之外的情況下,留守兒童的教育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558401貴州省荔波縣甲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