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院校教學日常事務管理

  [論文摘要]教學日常事務管理是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學日常事務管理一般包括學籍管理等七個方面,本文試從七個方面分析高職院校教學日常事務管理工作。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教學日常事務管理  
    
  一、學籍管理  
    
  1.學籍管理的內容與要求  
  學籍管理的基本內容包括對學生的入學資格、在校學習情況及畢業資格的檢查、考核與管理。學校應結合教育部檔案制定本校的學籍管理辦法,並建立學籍檔案,在日常學籍管理中應重點管好成績記錄卡和學籍卡,做到完整、準確、規範和及時。  
    
  2.學籍管理的方法與建議  
   學生註冊是學籍管理最基本的手段之一,要維護學校註冊制度的嚴肅性,建立嚴格的學期註冊制度,並在註冊制度的基礎上,探索學年制、學分制的改革。從學籍管理的角度來看,學分制更為科學、合理、靈活。學分制的核心是選課制,因此學分制的學籍管理制度要為學生選課提供適應的環境和體制保證,讓學生擁有選擇的時間和空間的餘地,使學生自主安排學習程序,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在課程考核成績方面,學分制學籍管理採用學分績點制,規定課程的學時、考核成績與學分績點的對應關係,明確學生每學期及在校期間必須達到的平均績點數,並與學生個人的評優、畢業相聯絡。  
  學籍管理應利用先進高效的計算機資訊管理方式,建立一套完整的學生學籍資訊資料檔案,從而可以便捷的統計、查詢、檢索學生學籍的各類資訊,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適時調控。管理資訊化是學校上水平、上層次的重要標誌。  
    
  二、成績管理  
    
  成績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學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評價教育教學質量、反饋教育教學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成績管理的途徑  
  (1)健全制度。高校應建立健全成績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包括教師命題、監考、評卷、成績存檔及查詢等各個環節具體要求,並同時對成績管理工作的操作性和可行性進行量與質的規定或對其原則、範疇進行科學的劃定。  
  (2)強化管理。僅僅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在管理過程中不能嚴格執行這些制度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南開大學的“無人監考”制度,學生在沒有監考教師的情況下進行考試,學校規定從本考場所交試卷中不得有抄襲現象,否則,整個考場成績全部作廢。這種新型的考試方式為我們加強成績管理工作提高了新的可資借鑑的模式,但同時也引發我們新的思考,可以設想:如果發現有抄襲現象,校方也不給予嚴肅處理,那麼制度的嚴肅性又何在?有效地加強成績管理工作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所以各高校在加強成績管理制度建設的同時,必須嚴格管理、雙管齊下,做到“有章必依,守章必嚴,違章必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強監控。加強輿論監督主要要做到這幾點:一是考試前公佈學生平時成績,使學生做到考試前心中有數;二是命題可採用“教考分離”的方式,也可運用題庫隨機抽取試題;三是評卷可採用集體、集中評卷或請非任課教師進行評卷,以增強評卷的工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四是填寫成績單時要一式複寫多份,並且數字清晰無塗改;五是成績錄入計算機後應保證學生能隨時查詢自己各科成績;六是成績統計彙總後,應張榜予以公佈,接受廣大師生監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三、課表管理  
    
  課表是全院師生教學和學習活動的日程表,是學校進行正常教學活動的依據。課表的構成及其管理是教學日常執行管理的核心。  
    
  1. 課表編排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均衡、合理,利於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效率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師生的精力充沛程度是影響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宜在學生精力最充沛的時間安排較為重要的基礎(或專業基礎)課。作業多的課程要隔天安排,間隔合理,保持均衡。節假日前不宜安排“重頭”課,同一天不宜安排兩個“重頭”課等。  
  (2)合理排程、提高教室及裝置利用率  
  要充分利用教室、教學裝置和教學條件,防止輪空,使之達到最佳狀態,而又儘量避免同一班級的遠距離對換教室,達到合理排程。此外,還要考慮實驗室、儀器等裝置的週轉利用率,減少閒置浪費。  
  合理排程,充分利用教學條件的原則,是編排課程表時要注意的最基本的問題。  
  (3)負擔合理,教學為主  
  要避免教師在某段時間內負擔過重,在保證教學為主,完滿實現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有利於教師安排教學、科研等項工作。以免影響工作效果及教師身心健康。同時,還要照顧到系和教研室(組)的活動時間。  
  (4)徵求意見,反覆校核  
  在課表編排過程中,既要參考歷年積累的資料,掌握教師習慣性,照顧特殊情況,又要注意充分徵求教師意見,作合理調整。反覆認真校核,避免任何疏漏或差錯,絕對禁止“碰撞”(如兩個不同課程班級被同時安排使用同一教室)。  
    
  2.課程表編制程式如下:  
  (1)要充分、準確地掌握全部資料。包括各系、專業、班級的教學工作計劃、學期教學工作日曆、課程任課教師、跨系學科及學生編班或組合人數、全校各類教室的容量、數量和佈局等。  
  (2)要依次排定全校性活動時間、跨系合班上課課程、跨系選修課中需要使用實驗室的課程、需要使用製圖或設計教室的課程,最後安排其它課程。  
  (3)要按前述原則協調排定各門課程上課時間、節次和出現的頻率間隔,並要符合教學計劃制定的學時和周學時數。  
  (4)課表在初步排定後,要進行全面檢查(按教室、課程、班級交錯校核),做必要調整後,再交各系複核。  
    
  四、考務工作管理  
    
  考試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加強對考務工作的管理,保證考試公正無誤,客觀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要注意把握好四關。  
  1.命題關。備課組集體研究命題範圍和原則,指定專人負責命題,交教研組長審查定稿,由教導處統一印製試卷,有關人員和試卷進行封閉式的管理。  
  2.監考關。嚴格考試紀律,打散教學班,根據學生的情況重新組合,規定每一考場為35人,由一名教師監考,學校制定了考場管理細則和處罰條例,對監考老師有明確規定,教務處有專人巡視檢查,發現違紀行為,及時處理。  
  3.閱卷關。學生考試試卷分考場封閉裝訂,統一交教導處管理,指定閱卷人員,集中閱卷,流水作業,專人登分。  
  4.分析關。各科教師對試卷和學生情況認真分析後,填寫教導處制定的質量分析報名單,交班主任彙總,然後,各班召開包班會,分析教學情況,研究整改措施,最後召開家長會,通報情況,徵求意見,進行綜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