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教育夢論文

  在實現中國夢的衝刺中,實現教育夢是必然要求和歷史使命,教育夢就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中國夢·教育夢》

  摘要: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代表了新一屆政府對於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和信心。作為一個日漸走紅的官方詞彙,中國夢深刻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主線,中華兒女一直為之奮鬥的光榮夢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中,中國夢是中國氣派的人間正道。放眼夢想,直面中國,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業,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是中國的重大決策。在實現中國夢的衝刺中,實現教育夢是必然要求和歷史使命,教育夢就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字:中國夢;教育夢

  《德佑二年歲旦二首》之一

  南宋・鄭思肖

  力不勝於膽,

  逢人空淚垂。

  一心中國夢,

  萬古下泉詩。

  日近望猶見,

  天高問豈知。

  朝朝向南拜,

  願睹漢旌旗。

  700多年前,也就是在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南宋愛國詩人鄭思肖面對元兵壓境杭州,國破家亡之際,寫了前面的《德佑二年歲旦二首》之一。這是目前詩考證中最早提到“中國夢”的記錄,在那個特定的歷史年代,詩人心繫強國之夢,嚮往太平盛世。當然,古人的中國夢與近現代中國夢在歷史時空轉換中已迥然不同。今天我們所指的中國夢,是近現代每個中國人的理想集聚和濃縮。

  一、中國夢

  中國夢,這是中華民族的夢想,是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為之奮鬥的目標,是全球視野下中國發展道路的抉擇理想。夢想一直都在,夢想無處不在。

  什麼是中國夢,中國夢=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明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一直居於世界先進民族行列。在絕大部分時期,相對於其他國家和地區,中國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人民殷實。中華文明長期居於世界文明發展的先進行列。然而當世界進入工業文明之後,中國因閉關鎖國政策錯過了工業革命以來的世界飛速發展的寶貴時期。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使得已經內腐的“天朝上國”轟然坍塌。區區幾十年,東、西方列強通過數百個不平等條約瘋狂掠奪華夏財富,中國迅速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關頭。直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才翻開新的一頁。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創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建設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為中國的再一次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高瞻遠矚,國民奮力開拓,中國國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明顯提高,國民幸福指數大幅提升。在新世紀,所有中國人發覺,中國夢離自己如此之近。夢想已經照進現實。

  1.中國夢的目標參照

  1兩個百年的發展戰略。即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第一個百年發展戰略,中國共產黨的報告作了專章闡釋。第二個百年發展戰

  略就是趕上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此後的奮鬥目標是什麼?在21世紀中葉趕上中等發達國

  家之後,應當是接近、趕上和超過世界最發達的國家。顯然,這是一個更長遠的目標。

  2中華民族在歷史上的興盛狀況。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偉大民族。早自秦漢就進入盛世。作為其載體的古代中國曾以世界上頭號富強大國“獨領風騷”達1500年之久。古代中國的盛世有兩個重要標識 :

  一是疆域版圖特別遼闊。從漢武帝始,疆域版圖就已經很遼闊了。唐朝的盛世疆域版圖達1000多萬平方千米。元世祖忽必烈開闢的元帝國,其疆域版圖逾越漢唐,達到古代中國的最大值,面積約為1500多萬平方千米。清康熙年間設立臺灣府,使古代中國疆域版圖最後定格為1300多萬平方千米,包括臺灣和南海諸島。清帝國中央政府對各地的管轄權和控制力達到了封建社會的最大值。

  二是對世界文明的貢獻特別巨大。16世紀以前,影響人類生活的重大科技發明約有300項,其中175項是中國人的發明。正是這些重大的發明包括髮現,使中國的農耕、紡織、冶金、手工製造技術長期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直到18世紀末期,中國的經濟規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相當於剛剛過去的20世紀末期美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總量上的比重;且對外貿易長期順差,當時西方國家中最富強的英國銷往中國的商品總值,尚不足以抵消中國賣給英國的茶葉一項;全世界50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當時共有10個,中國就佔了6個。

  2.中國夢的科學含義

  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般來說,不是要恢復古代中國鼎盛時期的疆域版圖。歷史過去幾百年,疆域沿革變化很大。我國遵守通行的國際法律法規,不可能去改變現在各國的疆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恢復過去的疆域版圖。我們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多次重申,中國永遠不稱霸,不侵略別國。因此,那種對我們國家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散佈“中國威脅論”的言論是沒有根據的。

  2我們講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要使中華民族躋身於世界先進民族行列,為人類作出貢獻的份額儘量擴大。比如科技水平,當代中國科技的總體水平與當代世界發達國家科技的總體水平相比落後許多,因而對人類貢獻的份額比起古代中國來說小了許多。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要對人類的貢獻佔很大份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不僅僅是復興歷史盛世,更重要的,或者準確地說,是超越歷史盛世。[1]

  3.中國夢的時代特徵

  1綜合國力進一步躍升的“實力特徵”。中國夢的第一要義,就是實現綜合國力進一步躍升。如今,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2020年的巨集偉目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這一指標體系,構成了現階段“中國夢”的基本圖景。

  2社會和諧進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徵”。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共圓“中國夢”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進而提升全社會的幸福指數。提升幸福指數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既要考慮物質因素,又要考慮非物質因素,從根本上講,就是要進一步提升社會和諧的水平。

  3中華文明在復興中進一步演進的“文明特徵”。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幾千年不斷延續、傳承至今的文明,但要體現現代文明色彩,就必須超越數千年來創造的農耕文明形態。

  4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價值特徵”。《共產黨宣言》指出,共產黨人的最終目標是建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聯合體”。“中國夢”具有多個維度,而其價值維度就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中國共產黨的明確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之中,並且強調,“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這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終極價值追求,必將極大提升“中國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2]

  4.攻堅克難圓美夢

  1勇於衝破陳舊觀念的障礙。為了實現“中國夢”,我們必須解放思想,衝破落後思想觀念的障礙。當前,思想解放面臨著雙重歷史任務,既要防止已見成效的東西固化為恆定不變的僵死模式,又要防止西方通過話語霸權輸出滲透固化人們的思維方式。我們要遵循黨的思想路線要求,勇於衝破束縛與禁錮人們頭腦的落後思想觀念與陳舊思維方式,以及各種不符合實際的主觀偏見等,堅定不移地從客觀實際出發,從實踐發展需要出發,大膽試驗、大膽突破,不斷把改革開放引向深入。

  2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強調,要“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確存在既得利益者不願意讓渡利益的問題。當前,能否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已經成為執政黨能否凝聚民心,帶領人民群眾攻堅克難、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全黨同志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只有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精神,敢於涉險灘,通過深化改革,調整利益關係,才能切實保證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為實現“中國夢”掃清羈絆、打下基礎。

  3勇於發揚真抓實幹的作風。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如果空喊口號、不見行動,或者敷衍了事、馬虎應付,“中國夢”就可能成為“空想”。我們只有克服浮躁情緒,拋棄私心雜念,不等不靠、迎難而上,全力以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黨和人民的事業中去,把各項建設的目標、要求、責任、措施具體化,把每一項工作都往實裡抓、往深裡推、往細裡做,“中國夢”才能最終實現;只有一步一步跟蹤問效,確保各項建設的每一個過程和環節都精益求精,才能紮紮實實鑄就精彩的“中國夢”;只有進一步健全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和追究責任的長效機制,及時發現並堅決糾正種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浮誇作風和不切實際的做法,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各地區各部門樹立真抓實幹的作風,以優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形成凝聚黨心民心的強大力量,共圓我們的“中國夢”。

  二、教育夢

  一中國夢催生教育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教育現代化是中國全面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和人力資源保障,教育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根本動力,教育現代化對全面現代化具有引領和支撐的作用。中國夢很巨集大,教育夢很重要,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環境等各方面的發展,教育處於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因此,實現中國夢,首先是實現教育夢,教育夢讓中國夢真切。

  二教育夢的內涵

  1.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唯有人民教育才是人民滿意的教育。人民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教育為廣大人民服務,就是為人民培養更多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勞動者,讓人民的子女得到最好的教育,讓人民放心,其核心就是教育要面向全體人民。毛澤東的人民教育思想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從理論和實踐上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發展道路,在中國教育發展史上留下了極為輝煌的一章。

  在目前社會條件下,教師的社會地位仍然很低,教師職業沒有較強的吸引力,教師隊伍缺乏應有的穩定性,所有這些都是與黨和國家對待知識分子、對待教師的有關政策相違背的,都與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地位不相稱。此外,以高考為指揮棒、為升學率強迫學生學習、趕鴨子上架的教育體制,包辦式教育形式已經使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從根本上迷失了教育方向,更談不上掌握教育規律、認識教育本質了。毛澤東主席教育學生:“不要把分數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員的後面跑,自己沒有主動性。”偉人如此精準地切中時弊,實在不得不令人深思,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2.營造公平的素質教育

  只有公平的教育才能造就公平的社會,只有受到公平教育的一代才會是自信的一代、心靈完美的一代。加強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佈局,加強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加快縮小城鄉、區域教育發展差距,不斷完善國家資助政策體系,逐步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和城鎮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學前教育予以資助,進一步加大農村、邊遠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投入,努力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就學困難或學習困難而失學。只有這樣,教育才夠格稱得上人民教育。只有人民教育才能真正實現我國的素質教育。人民教育人民辦,人民教育為人民,人民教育讓全體人民學有所教,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這是人民教育的基本理念。只有堅持教育的公益性,不斷促進教育合法公平,保障每一個孩子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確保全體人民共享教育改革發展成果,贏得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關心和支援,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

  3.深化教育體制改革

  教育改革必須堅定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

  育體系,把教育資金重點投向為工人和農民服務中。教育改革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制度設計上,確保教育

  處於優先發展的地位,大力推進教育的體制改革,促進教育發展,並以此為基礎托起整個社會的公平。然而,一系列涉及教育體制機制深層次問題的熱點難點依然存在,正如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所提出的反思:“30多年來我們哪些教育體制臻於成熟,哪些可以基本定型,哪些還沒有實質性進展,哪些還沒去觸動?”教育夢的實現,需要系統的設計和制度的推動,僅僅立足於出臺一些應急式的補救措施,並不能從根本上消弭問題並緩解民眾的公平焦慮。完成了教育改革的艱鉅任務的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切的中國夢。

  4.按教育規律辦學

  實現教育夢,落腳點在於尊重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學。這是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核心思想的重要體現,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體現,為未來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指明瞭方向,是今後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性任務。按教育規律辦學,就是要尊重人的規律來進行教育活動。“迴歸教育本質,迴歸學生心靈,迴歸教育道德。”真正的教育應該彰顯人性的溫暖、催成生命的成熟;修繕美德,讓孩子剛強與柔美並重,深邃與開放共生,讓知識與生命達到真正的共鳴。大力提倡教育家辦學,切實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大力培育高素質的人才充實教師隊伍,打造一批作風紮實、業務過硬、思想創新的未來教育家團隊來扛教育夢的大旗。[3]

  參考文獻:

  [1] 石仲泉.光明專論:偉大的中國夢[N].光明日報,2013-01-101.

  [2]趙周賢,劉光明.夢在前方 路在腳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力實現“中國夢”[N].經濟日報,2013-01-041.

  [3]鞠維強.築好教育夢 助力中國夢[DB/OL].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