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教育小論文

  在初中科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新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問題化教學也是初中科學教學教改的目標要求和方法,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積極探究思考能力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初中科學教育學生問題意識培養

  【摘要】在初中科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新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問題化教學也是初中科學教學教改的目標要求和方法,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積極探究思考能力的關鍵。因此,有關教育者要在初中科學教育中加強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文章在對問題化教學概述的基礎上,分析初中科學教育中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的意義,併為具體的培養路徑提供策略指導。

  【關鍵詞】初中科學教育;問題意識;培養路徑

  新課程教學理念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自身對學社的正面引導,要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利用科學教育來引導學生養成及時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問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問題意識概述

  問題意識是指具有提出質疑的意識,體現在初中科學教育課堂上主要是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學習,在看書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思考並提出自己的疑問。問題化的教學最開始是在國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問題的提出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總結概況學習的一般原則和規律。

  二、初中科學教育中引入問題化教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意義

  首先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現階段我國的教育機制落後,缺少一定的創新,學生也缺乏必要的問題意識教育,表現在課堂上是學生不敢發問。因此,時代發展下的初中教育要求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質疑,並帶領學生解決學習的疑惑。創新的開始一般源於問題的提出,可見,問題意識的培養和時代創新發展有著必然的聯絡。其次是新課改的需要,傳統的教育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被動,常常根據教師的要求放棄了自己對問題的疑惑,其問題意識發展處於消極的狀態。新課改的提出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學生的認知、探索能力。由此,教學要求學生要勇於和敢於提出問題,從而真正發揮自己學習的主體地位。最後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三、初中科學教育中引入問題化教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主提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培養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進一步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要求教師要科學教育課堂上積極創新思維教學模式,採用以舊引新、設定懸念、加強溝通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教師要勤於觀察學生的學習生活,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多種方式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有問題可問。在這種過程中,學生會激起強烈的學習熱情,會主動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來接受新的科學知識,實現新舊知識的同化和順應。由此對教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在瞭解學生學習情況基礎上,從教學實際出發,提升自身問問題的角度,引導學生提出有啟發性、開放性和創造性的問題,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活躍的思維。

  ***二***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在激發學生的興趣之後,要想實現學生自主、積極的提問題,教師就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意識培養環境,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創設問題情境。首先,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來創設情境,活躍學生的思維。比如在學生“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這節課之前,教師會介紹生物和環境之間互相影響的關係,生物的生存依賴環境,也會改變環境,之後匯入新課。提出生物的生存還需要一定的條件支援,之後引導學生舉例說明生物生存和條件支援之間的關係,這個時候初中生會發散自己的思維提出:魚離開水就會死亡;南方的植物移動到北方會發生死亡等。其次可以通過科學史的學習來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在課堂上通過一些生動、感染力強的故事來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增強自身探究知識的慾望。比如在對“生長素和植物的向光性”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探究式的形式來向學生介紹達爾文等科學家對生長素髮現的歷史故事,進一步讓學生了解生長素的發展過程,從而讓學生獲得更科學的實驗方法,進行科學的實驗研究。

  ***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髮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改變傳統教師機械化教學、學生被動式學習模式的關鍵,能夠讓學生自主發現和解決問題。首先,教師在課堂中要本著“學生為本”的原則進行教學,為學生對問題的提出、思考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與此同時,還要做到大課堂教學的收放自如,明確提問和解答的關係,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其次,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廣納學生對問題思考的不同觀點,不能對學生的提問進行否定。再次,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問題的潛在因素,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和提出問題。最後,教師要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在一系列具有挑戰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讓學生感受到解答疑問後的成功體驗。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科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要求教師在科學教學中,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意識,激發學生的懷疑精神,正確引導學生利用科學方法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又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交給學生,轉變自身教育者職能,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參考文獻:

  [1]彭君平.論初中科學教育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05:147-149.

  [2]陳君.如何在初中科學教育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發散思維[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1:162.

  [3]劉振宇.初中生問題意識培養研究[D].哈爾濱師範大學,2013.

  [4]王耀村.初中科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10.

  範文二:初中科學教育中實驗地位及現狀

  摘要:綜上,科學實驗是發現真理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習科學的有效方法,缺乏實驗的科學課程是不完美的。科學教育的最高目標是教育學生將知識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而在這個過程中,實驗必不可少,其作用無法取代,對其學習有利於學生未來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科學;教育;實驗

  科學與試驗是密不可分的,缺乏試驗基礎,也就無法形成科學認識。只有經過試驗和觀察,才能形成科學的思想。

  1實驗在初中科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在初中階段的科學教育中,教育者一致認為,實驗課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很多課程內容需要藉助實驗課來進行形象、生動的展示,比如說對物質變化等科學現象的認識和理解,只有通過實驗的具體展示和呈現,才能對知識形成深刻的認識,如果忽視實驗的引導作用,就會使學生只是理解書本的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水平得不到提高,動手能力不強。比如,為了進行“光線折射”知識的講解,需要在實驗的基礎進行講解,否則,無法將折射的原理與現實生活中的現象相結合。因此,在科學教育課程講解過程中,在重視理論知識的同時,需要將其與實驗課進行有機地聯絡,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加迅速、積極地認識科學的本質,科學的真實價值也就更加明顯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當前,教育界普遍認為,整個教育的主體不是教師,只有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密切配合,才能實現高效的學習效果,也就是說,學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對知識進行主動性地認識,而後主動地去運用,形成個體知識系統,在實踐中發揮有效的指導作用。為此,在講解書本知識之外,安排合理的課程實驗顯得至關重要。科學教育具有一定的嚴謹性,需要將個人的認識融入到科學學習中,深刻體會科學的魅力。因此,試驗就成為科學傳授的重要工具,沒有了工具,也就無法彰顯科學教育的魅力與靈魂。

  2實驗在初中科學教育中的發展現狀

  在當前的初中科學教育中,實驗課的重要性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國家規定,初中實驗課的數量在30個左右,需要將各個年級的試驗課數量控制在這個範圍,但是,很多學校都遠遠沒有達標,不會超過10個,很多配置齊全的實驗室都處於閒置狀態,試驗器材和裝置呈現嚴重浪費。由此可見,雖然初中實驗在硬體上都達到一定水平,但是實驗課程卻與目標相差甚遠。

  3實驗在初中科學教育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就當前情況看,導致初中科學教育實驗課存在問題的原因很多,正是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實驗無法更好地應用到教學過程中,無法體現自身的價值。主要包含如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3.1應試教育導致實驗課缺乏良好的生存環境

  當前,雖然素質教育被一直強調,但是,應試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使得素質教育的廣泛、深入地推廣仍有很長一段的路要走。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初中科學教學的實驗課形同虛設,缺乏對動手能力的有效考核,教師的講授脫離試驗器材,多借助多媒體等方式進行講解。3.2高效化的教育方式削弱了實驗課的重要地位在當前的教育中,學校更加重視高效性,而作為探索性教學方式的實驗課,教學效果相對緩慢,不確定的因素比較多,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更注重對書本知識的講授,對很難快速呈現效果的實驗課缺乏積極性和熱情。

  3.3資訊科技的推廣使得真實價值的實驗課數量呈現下降的趨勢

  目前,資訊科技在教學中應用廣泛,很多實驗課也要藉助多媒體進行操作,因此,很多學校更加傾向於藉助數字化的資訊手段來展現實驗課程,違背了實驗課程的根本屬性。

  4如何加強實驗課在初中科學教育中的作用

  面對上面初中科學教育中實驗課的問題,學校、教師都要千方百計,綜合考慮,逐步實現對問題解決。

  4.1明確科學教育中採用實驗教學的目的

  在傳統的實驗教學法中,涉及諸多方面,如對方法的學習、對理念的理解、對能力的提高等,彰顯混亂性,缺乏條理性,違背實驗教學的目標和科學探索的思想。因此,學校要明確實驗教學的目的,與學生的學習目標進行有效結合,以求對學生實驗過程能力的提升,使得學生能夠在實驗中獲取科學的樂趣,引導學生能夠體會到尊重客觀科學的重要性。

  4.2不斷提升開展實驗教學的系統化水平

  在對實驗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與學互動的重要性,合理安排課程,避免對素質教育的忽視,防止課程設定的程式化與膚淺化。學校要正視科學教育中實驗課的重要性,對課程進行系統化的安排,保證課程開設能夠滿足學生科學教育的觀念需求,提高教師教學效率,更加明顯地展現實驗教學的效果。

  4.3在科學實驗課程中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是將教學環節以可視的方式進行呈現,便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是不能過度依賴實驗課,忽視實驗動手的操作,要對其進行有節制地使用,更加有效地發揮多媒體對科學實驗的輔助作用。

  5結束語

  綜上,科學實驗是發現真理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習科學的有效方法,缺乏實驗的科學課程是不完美的。科學教育的最高目標是教育學生將知識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而在這個過程中,實驗必不可少,其作用無法取代,對其學習有利於學生未來的發展。面對當前初中科學教育中實驗課的問題,要運用合理方式,狠抓質量,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讓整個課程因為實驗而更加生動精彩.

  參考文獻

  1、科學素養教育在我國初中化學課程中的歷史演進魏冰化學教育2004-10-28

  2、法國初中科學教科書化學部分STSE教育思想評介蔡小蔓;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04-10

  3、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科學方法教育張定而;物理教學2013-05-18

  4、初中生命科學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探討梅守真;生物學教學2007-08-08

  5、美國初中級教育中對自然科學教師的培養及職業標準周敏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003-11-15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