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之我見的論文

  我國教育發展足以稱得上是飛速。儘管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隻要問題發現了,就總有解決的辦法,相關部門也正在不斷努力,中國教育的改革還在不斷與之俱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中國教育之我見》

  摘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事業也在不斷取得長足進步,培養出了一批批高素質人才。然而,也正是由於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眾多的院校不斷擴招,學生人數不斷增大,競爭日漸激烈。學生的壓力不斷加重,儘管我們在不斷推行並落實素質教育,但是競爭不減則壓力不退。並且,我們能不能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也是個未知數。

  關鍵字:改革開放;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就目前來看,中國的教育基本上有兩大塊,一塊是家庭教育,一塊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很早就推行並倡導的,但是在近些年才不斷突顯出其重要作用。然而在中國的很多地區,家庭教育卻走向了兩個極端。

  一個極端基本集中在大中城市。隨著家長素質的不斷提高,眾多家長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越來越先進。然而,如何合理利用家庭教育來幫助孩子成長、成才卻無一定論。這也導致不少家長過分重視家庭教育,過於看重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溺愛,但這種溺愛卻不一定孩子們想要的。各種補習班,各種家教,我們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全才,可是他們真感興趣嗎?這些都是他們想要的嗎?不一定。當然,家長也有苦衷,自家孩子不學,別人家孩子學,不就落後了?將來拿什麼跟別人競爭?家長與孩子的矛盾也就出來了。何不想辦法讓孩子感興趣?何不也聽聽孩子的想法?或許對家長、對孩子都會好一點。我們經常會說,孩子們懂什麼啊?未來的路還是要我們幫著規劃才好。可我們設計的道路一定是孩子喜歡的嗎?一定適合孩子的發展嗎?我們足夠了解孩子嗎?很少有人答得上來。與其說我們在幫助孩子規劃人生,倒不如說我們在根據自己的意願來修剪一個盆景。有多少孩子喜歡做父母的盆景呢?叛逆很可能因此被加劇。孩子不聽話,或許是家長不懂在先。多跟孩子溝通、交流或許會使得家庭教育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另一極端的家庭教育存在於中國的部分農村,也就是基本上沒有家庭教育。所謂的家庭教育也就是供孩子上學,讓孩子吃好、穿好,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發展的滯後,在這些地區的家長們不得不先考慮孩子的物質保障,導致外出務工人員數量龐大,留守兒童無人看管,或者由其爺爺奶奶看管,對孩子的教育也就淡化許多,甚至導致部分孩子對學業失去信心而輟學。另一重要原因則是家長的教育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認為教育就該是學校的事情,學校有義務培養孩子,家長要做的就是賺錢供養孩子。但是他們沒有想到,學校教育是針對集體的,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一面,這一點只有家長才最清楚,學校教育只是提升孩子的普遍認知能力,對於個性的發展終究不能令人滿意。也尤其在這個時候,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為突出。

  關於學校教育,我們不得不與相關部門的政策聯絡在一起。我們在不斷推行並加強的素質教育也正是我們還要繼續為之努力的方向。中國教育的多次改革無非就是想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希望培養更多的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但是往往政策的落實卻需要一定的時間並且很可能遇到很大的阻力。就目前來看,素質教育已經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實行並不斷落實,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地區甚至可能是很大一部分地區在落實素質教育的時候大打折扣。但這也是情理之中的。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選拔人才的方式還不夠完善。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考試成績幾乎是唯一衡量標準,這也就導致我們的學校教育不得不向應試教育傾斜,甚至成為應試教育的傀儡。學生似乎只有拿出好的成績來才能證明自己的優秀,教師似乎只有拿出成績優秀的學生來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學校似乎只有拿出更多的好成績才能說明教育的成功。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應試教育並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應試只是考量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們往往會把這兩種教育對立起來,但它們確確實實是包含關係,並不對立。也正是由於我們的錯誤理解才導致了學校教育的惡性迴圈,學生苦、老師累,培養出來的所謂人才也就僅限於紙上談兵。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

  完善我們的學校教育,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式似乎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不斷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真正教會學生方法、能力,培養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當學生有真才實學的時候,應試只是展現其才能的一種方式而已,也就不在話下。

  總體來說,我國教育發展足以稱得上是飛速。儘管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隻要問題發現了,就總有解決的辦法,相關部門也正在不斷努力,中國教育的改革還在不斷與之俱進。在不同的時代,我們需要不同的教育模式。當然,一種教育模式的形成是需要全民的密切配合才能將其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發揮其功效。不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重視教育並懂得教育,才會培養出更多的真正有素養、有能力、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